1、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小說中出現的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衝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衝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2、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明光鎧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非常華麗,而且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據《唐六典》記載,唐十三鎧,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3、折衝都尉為營最高指揮官,以下還有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作為副手。小說中馳援輜重隊的重騎兵指揮官張達恭為玄甲營的果毅都尉之一。李天郎也在連雲堡戰役後晉升為果毅都尉。4、安西四鎮兵馬雖也有步騎之分,但都有坐騎。在作戰時步兵才下馬整隊,因此機動性極高。昂貴的重騎兵每人還不止一匹馬,以便輪換衝鋒。5、武威軍的軍馬主要有四種:產於呼侖貝爾草原的蒙古馬(三河馬)、西域的哈薩克馬、焉耆馬、和威爾勒馬。尤其是後兩種,因其高大健壯、長頸高揚、步輻伸展流暢,對韁繩反映靈敏,是唐軍正規騎兵使用最多的馬種。6、按唐朝獎勵制度:以少擊多為“上陣”;兵數(包括戰士人數和裝備)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7、等級分化方法:按戰爭的結果分: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四十,為“上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二十,為“中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十,為“下獲”。按照戰前的條件和戰爭的結果,綜合起來,擬定“轉”數。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中獲為四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以下遞減類推。8、強將手下無弱兵,漢光武帝掃平天下,幽州突騎功不可沒。李世民縱橫馳騁,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隻玄甲軍了。對於這隻玄甲軍,史書中的記載並不詳細,我們只能透過各種史料的隻言片語,來拼湊這隻精銳騎兵的形象。
1、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小說中出現的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衝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衝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2、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明光鎧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非常華麗,而且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據《唐六典》記載,唐十三鎧,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3、折衝都尉為營最高指揮官,以下還有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作為副手。小說中馳援輜重隊的重騎兵指揮官張達恭為玄甲營的果毅都尉之一。李天郎也在連雲堡戰役後晉升為果毅都尉。4、安西四鎮兵馬雖也有步騎之分,但都有坐騎。在作戰時步兵才下馬整隊,因此機動性極高。昂貴的重騎兵每人還不止一匹馬,以便輪換衝鋒。5、武威軍的軍馬主要有四種:產於呼侖貝爾草原的蒙古馬(三河馬)、西域的哈薩克馬、焉耆馬、和威爾勒馬。尤其是後兩種,因其高大健壯、長頸高揚、步輻伸展流暢,對韁繩反映靈敏,是唐軍正規騎兵使用最多的馬種。6、按唐朝獎勵制度:以少擊多為“上陣”;兵數(包括戰士人數和裝備)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7、等級分化方法:按戰爭的結果分: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四十,為“上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二十,為“中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十,為“下獲”。按照戰前的條件和戰爭的結果,綜合起來,擬定“轉”數。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中獲為四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以下遞減類推。8、強將手下無弱兵,漢光武帝掃平天下,幽州突騎功不可沒。李世民縱橫馳騁,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隻玄甲軍了。對於這隻玄甲軍,史書中的記載並不詳細,我們只能透過各種史料的隻言片語,來拼湊這隻精銳騎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