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惡魔的糞叉

    明朝太監權柄,完全基於皇帝,皇帝出手,或許扳不倒宰輔、勳戚,但是幹掉太監,一點問題都沒有。

    明初並無權監問題,宦官作為政治勢力派別興起源自明成祖,成型自明宣宗,在土木堡之變後,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明成祖得位自靖難,有點出身不正的意思,需要心腹之人幹很多髒活,因而太監開始嶄露頭角,故有鄭和下西洋。宣宗不如太祖和成祖勤政,廢宰相之後產生的大量公務要找人替班,於是建立內書堂,培養太監讀書,並以此建立秘書班子,授予批紅之權。英宗土木堡之變後,朝堂文官與武勳勢力平衡被打破,相權重新挑戰皇權,自此後,為了平衡,皇帝扶持宦官站到了朝堂博弈的中央制衡文官集團,宦官正式成為固定的政治勢力。

    宦官的政治籌碼來自所管轄的特務機關和批紅權,這和文官集團處於極端對立地位,因而太監們雖然可以製造腥風血雨但無法整合文官集團,故而他們沒有施政權,其勢力也就是架在沙堆上而已,皇上把沙堆踹一腳,太監就無計可施了。何況皇上對太監也不是那麼放心,錦衣衛和東廠互相鉗制,批紅和票擬權鉗制,太監雖可掌內操但京營永遠在勳貴手中。

    所以,只要皇帝位子坐穩了,收拾太監真不難。九千歲固然權勢大,但立皇帝絲毫不比他差,還不是給武宗遞個小紙條就收拾了?

    不過這套近乎完美的制衡體系也有玩脫的時候,萬曆朝,張居正和馮保內外協作,讓萬曆皇帝十年都沒敢吭聲,成就了大明二百年唯一一個真宰相。

  • 2 # 夢與白雲一起飛

    崇禎登基時,魏忠賢子孫遍地,風光無限。而沒多長時間,崇禎便把他扳倒了,且幾乎沒廢吹灰之力,只憑幾個言官上幾道疏,下了一個詔令,魏忠賢就立刻倒了、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都知道,樹大根深,才能既風光又穩固。而魏忠賢這棵樹雖然大,但根卻不深,所以崇禎的風一吹,立刻便倒了。那些所謂的“子孫”們,不過如猢猻一般,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沒有人能替這樹擋一擋風。說魏忠賢根不深,是有道理的。

    首先,魏忠賢的權力來自皇帝。魏是個閹人,而閹人其實就是賤人,只不過其中的個別人仗著能夠親近皇帝,顯得勢大而已。魏忠賢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權力很大,但這些權力都是來自皇帝,是皇帝給他的。皇帝說他是個人,他就是個人。哪天皇帝不高興,說他不是人,要收了他的權力,他就不是人, 什麼都沒有了。

    其次,魏忠賢的“子孫”們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戰鬥力。魏忠賢雖然子孫眾多,但不過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而已,都想借魏忠賢勢大,沾點便宜,沒有誰想為了魏忠賢而拼命。所以,一看勢頭不對,立刻躲得遠遠的,甚至落井下石者亦有之。因此,雖然“子孫”遍地,卻半點力也借不上,魏忠賢也就只好倒了。

    第三,跟著魏忠賢混,其實是沒有前途的,這一點他的子孫們其實都很清楚。在中國歷史上,大概什麼人都能當皇帝,只有太監不能,象朱元彰是和尚,劉邦是小吏+流氓,李淵是官宦世家,趙匡胤是將軍,武則天是女人,唯獨沒有太監當皇帝的,即便如秦朝時的趙高,也不過借皇帝逞能,自己不敢玩真的。魏忠賢也一樣,既然他當不了皇帝,那麼他終究有倒或死的一天,最終都要換別人。所以,他的那些子孫們每天都在眼巴巴地看著,魏忠賢是不是要倒黴了,一有苗頭立刻閃人,免得禍及自身。

    第四,魏忠賢禍國殃民,惡貫滿盈,死有餘辜。別看他的子孫遍地,顯得人多勢眾,其實恨他的人更多,幾乎天下人都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食肉寢皮。只要有人登高一呼,立刻應者雲集。相形之下,即便魏忠賢的子孫都跳出來,也不過滄海一粟,起不了什麼作用。

    對這些,崇禎雖然年輕,卻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敢在魏忠賢子孫眾多的情況下把他拿掉。

  • 3 # 聶作平

    崇禎上臺後不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扳倒了權傾天下的魏忠賢,這算是崇禎悲劇人生中最大的亮點和不多的驕傲。

    為什麼爪牙遍佈的魏忠賢會在剛剛登基的崇禎面前絲毫沒有招架之功,只能聽任宰割呢?

    這和明朝皇權之重不無關係。明朝是空前專制的時代,皇帝權力之重,可謂空前。天下大事,均由聖裁。所以,既便是像劉謹、魏忠賢這樣的大宦官,表面上可以為所欲為,但其實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帝的默許。一旦皇帝不願意把權力交給他們,則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魏忠賢權力的坐大,就在於崇禎的哥哥,也就是天啟,醉心於木匠活,不理朝政,把國家大事都交給魏去打理,魏也才能權傾朝野。

    崇禎上臺之初,魏忠賢及手下曾考慮過發動政變,將崇禎殺死或是廢黜,但最終還是沒敢動手。及後,魏忠賢用交出一部份權力的辦法向崇禎示弱,崇禎表面上對他也優禮有加,事實上卻是嚴格防範。比如他進宮當天,甚至自帶食物,怕有人投毒。等到他登基上位,開始以皇帝的身份君臨天下時,大權已經完全過渡到了他的手中,這時再收拾魏忠賢,不過是主子發落一個奴才罷了。

  • 4 # 歷史雜貨鋪

    崇禎登基之後乾的第一件大事應該就是直接扳倒了魏忠賢吧,這也是必然的一種結果,根據歷史的記載,崇禎這個人是非常有抱負的,他立志要做個朱元璋那樣的好皇帝,而且他還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登基之後,自然要樹立個人形象,於情於理都是要拿魏忠賢開刀的,殺了魏忠賢對其威信非常的有幫助。

    如果有了解那段歷史的都知道,魏忠賢的權勢是非常大的,被人們稱為九千歲,而且他的黨羽也是很多的,如果論起勢力來說的話,剛登基兩個月的崇禎明顯是沒有魏忠賢的勢力大,可是呢魏忠賢厲害的前提是什麼?沒有錯是皇帝的信任,他的黨羽投靠魏忠賢是為了什麼?絕大多數人都是希望靠著他來幫自己上位,在皇帝面前說說好話。

    魏忠賢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寵信,他就什麼都不是了,他的那些徒子徒孫和黨羽們誰敢跟著他繼續走,肯定都是立馬撇清關係。如果說魏忠賢不是個太監,或許事情還有轉機,古代造反的事也不少,自古以來沒人會傻到給一個太監去賣命。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明朝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皇帝的權威,太監無論再怎麼厲害,說白了都是皇帝默許下才這樣的,因此明朝的這些太監們,看似權利非常的大,實際上他們的命運就是皇帝的一個念頭罷了。當然了崇禎剛剛登基的時候並沒有直接就要殺魏忠賢,而是非常麻痺對方。

    沒多久大臣們都看出來,崇禎要對魏忠賢下手,一旦皇帝有這個意思,那些人都趕緊是彈劾魏忠賢,他的黨羽也都立馬錶明立場,等真正要下手的時候,魏忠賢已經是孤身一人了,扳倒這樣一個太監不是隨手之間的事嗎?

  • 5 # 四川達州人

    宋代之後,皇權逐步強化,老百姓也認同。

    而宦官是依附於皇權存在的,沒有皇帝的支援了,一個獄卒都能收拾魏忠賢。

  • 6 # 無常的小跟班

    長話短說,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來看,都是皇權一直不斷得到強化。尤其到明清兩朝的時候,皇權專制發揮到了極端。

    2,秦漢時期的太監跟明朝時期的太監不一樣,秦漢時期的太監,權傾朝野還能,把持朝政。甚至還能廢立皇帝,但是明朝太監可沒有那麼大權利。

    4,明朝皇帝比較懶散,但是事情的有人去做,所以就使用太監去制約文官集團。(例如我們熟悉內閣擬製,司理監負責枇紅)

    5,魏忠賢只所以能權傾朝野,是因為得到了皇帝的默許。但是太監又無子嗣,權利在大,終究是皇帝的奴才。

    6,國政這玩意需要講究平衡,為了遏制文官集團尾大不掉,就需要閹黨集團。

    7,崇禎皇帝一上臺,需要樹立自己威風,結果搞掉了閹黨集團,其結果就是導致他對文官東林黨集團失控了,可惜他到死的時間才明白這點,才有了那句著名文臣皆可殺。

    8,東林黨就是江南氏族在朝廷培養利益代言人,一群表面上道德高上,高風亮節,私下驕奢淫逸,貪汙腐敗,一群偽君子。

    9,明朝的滅亡東林黨有很大責任,可笑的李自成打進北京以後,在國庫找到13萬銀子,所謂清流們貢獻7000萬銀子,真她媽諷刺。

    10,正所謂預仗義多為屠狗輩,負心皆為讀書人。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天啟七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因服用“仙藥”身亡,結束了他短暫的7年帝王生涯。因天啟帝生前無子嗣,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年僅16歲的朱由檢繼承了皇位,開啟了他極具爭議的亡國之路。

    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後,逼迫“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魏忠賢自殺,從而徹底扳倒了這個遭萬萬人唾罵的大宦官。

    這件事發生在崇禎二年,也就是在朱由檢即位第二年,他剛17歲。

    17歲的崇禎如此果敢決絕,充分展示了他剛毅的一面,同時也藉此向臣民宣示了他勵精圖治,挽社稷江山於即傾的決心。

    魏忠賢垮臺後,舉國上下一遍歡騰,盛讚崇禎為“聖人出”。

    (崇禎像)

    是什麼原因促使小小年紀的崇禎,敢於挑戰魏忠賢,並最終勝出呢?

    一,當時的形勢逼迫他不得不這樣做。

    崇禎這個皇位是白撿的。他本可以在他的“信王”位置上享受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終老一生。但皇兄的突然離世,迫使他無奈地拾起了帝王的權杖。

    可他面臨的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可謂內憂外患。

    內憂:災荒數年,瘟疫流行,黨爭激烈,叛亂頻發,人才凋零。

    外患:後金侵擾,攻城掠地。

    朱由檢面對這樣的一個爛攤子,該從何下手呢?

    “攘外必先安內”。朝廷的 “閹黨”與“東林黨”的黨爭已愈演愈烈,嚴重地破壞了吏治。兩派結黨專權,排除異己,誅殺賢臣。置黎民社稷於不顧,把朝政作為打擊對方的工具。以至出現“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現象。

    朱由檢對此極為痛恨:“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他又說:“忠賢不過一人耳,外廷諸臣附之,遂至於此,其罪何可勝誅!”

    於是朱由檢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聚焦到了魏忠賢的“閹黨”上。他要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要給黨爭一個警示。所以拿魏忠賢開刀祭旗。

    (魏忠賢劇照)

    二,崇禎作了精密的部署。

    崇禎在處置魏忠賢,和嘉慶對待和珅的手段不一樣,他沒有急於求成。他知道,魏忠賢是一個老辣的對手。他在朝經營幾十年,黨羽眾多,根基深厚,關係網盤根錯節。絕不是自己這個“黃毛小兒”能輕易戰勝的,稍有不慎,將全盤皆輸。

    於是他在即位後第二年才動手。

    他首先收拾的是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崔呈秀。崔呈秀是魏忠賢最得力的干將。朝議時,崇禎事先安排人彈劾崔呈秀,羅列其諸多罪狀,貪汙受賄、謀害良臣、專權禍國、結黨營私等等。於是,崇禎下詔罷黜崔呈秀全部職權,並捉拿下獄。崔成秀畏罪自殺。

    《明史》記載:“時崔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羅諸奇異珍寶,呼酒痛飲,盡一卮即擲壞之,飲已自縊。”

    可崇禎並未就此放過自殺的崔呈秀,還下旨“追戮屍”。

    (明朝東廠太監)

    崇禎除掉崔呈秀,就給了朝臣們一個訊號,下面倒黴的該是魏忠賢了。

    於是,包括貢生錢嘉徵、大臣楊漣在內均先後上奏崇禎,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包括專權、謀害忠良、絕帝嗣子等。

    魏忠賢自知罪責難逃,想以退為進。上書崇禎帝,因病辭去所有職權,甚至捐出自己的全部資產,告老還鄉。崇禎同意其全部請求,命其為天啟帝守靈。

    不久,崇禎將魏忠賢發配到鳳陽,途中自縊而亡。其妻客氏被送去為宮人洗衣,其家產被全部查抄。

    三、東林黨人鼎力相助。

    在處置魏忠賢這件事上,東林黨人是最積極的。如楊鏈,史可法等人幫助崇禎出謀劃策,更是不遺餘力的上書揭露魏忠賢的諸多罪狀。尤其在剷除“閹黨五虎之首” 崔呈秀的過程中,東林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這樣,顯極一世的魏忠賢終於自掘墳墓,被17歲的崇禎給收拾了。

  • 8 # 輭軆動粅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崇禎姓朱!

    這得感謝他祖宗老朱這一套制度,所以導致明代的皇權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集中的了,翻遍明史除了成祖“造反”成功外,還找不出大臣之類造反的案例,即使那個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還是木匠時代。權傾朝野的大臣官宦,姓朱的捧你你就風光無限,踩你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 9 # 吃飯不刷碗1

    這要看魏忠賢是因何而存在的。天啟在時,因性格懦弱心善,長期被逐漸形成“利益同盟”的文官集團所頂撞,很多皇帝想要執行的政策都難以實施,幾次想下決心整治亂像,但最終由於性格因素而難以下手。

    恰好因群臣經常指責魏忠賢的奸佞,天啟為平衡、打擊文官集團的勢頭與風氣,反而不斷提高魏忠賢的職位與權柄。但說到底,太監始終是皇帝的家奴,他的一切權力都是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因此一旦皇帝不在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會被新君拿來開刀以籠絡群臣。

    很多魏忠賢的“隻手遮天”的傳言其實是被過分誇大了,因為明朝的統治其實在天啟時期是非常穩固的,無論是官還是民,對於朱家都是十分忠誠的,在沒有進入小冰河期時,天啟年間明朝的物質是較為豐富的,所謂的貪腐之風同樣被誇大,民間的生活是較為愜意的。因此魏忠賢的出現,更多是為了限制逐漸演變成資產階級代言的文人集團的影響力。至於崇禎把剿滅“閹黨”作為功績,我想這可能是出於宣傳皇帝形象的一種手段而已。

  • 10 # 7086歲寒二友

    很簡單,魏忠賢的權利基礎是皇權是皇帝!對於宦官來說,一切只有依附在皇權上才有生存發展的基礎,沒了皇權,宦官什麼都不是。歷史上沒有宦官成皇帝的先例,只有很少數架空皇帝的例子,但那些皇帝一點權利基礎都沒有(沒有文官武官外戚等的支援,而且年紀很小)。所以,一旦皇帝想收回或者廢除某個宦官或者宦官集團,只要有所表示,那個宦官立馬完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殺豬的何進,為什麼能成為東漢的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