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潛的平凡日子
-
2 # HA小馬過河HA
誰的話也不聽,肯定就是在家裡誰也不怕唄。家裡的人都寵著她,慣著她。對他的各種要求都給與滿足。即使犯了錯誤,也就是說說而已,久而久之,他當然把你們的話當成耳旁風了。但是幼兒園老師說的話他肯定聽。因為他在幼兒園裡感受到了秩序,不聽老師的話,可是會受到批評,甚至是懲罰的。
現在有好多人受西方教育的影響,認為不應該給孩子太多限制,要給孩子自由快樂的生活。所以造成了許多孩子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任意妄為。社會上屢屢被人詬病的熊孩子,多是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了,開始已離家出走,甚至是尋死覓活相威脅的時候。家長才看到了萬般哭呢,說哎呀,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到那時候你想後悔還來得及嗎?你還能管的住他嗎?
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自由是有底線的。比如冬天天冷了,應該穿羽絨服了,但是孩子卻想穿裙子,這種自由就不能給。但是關於羽絨服的款式和顏色,孩子是可以自由選擇。所有自由都要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超出這個範圍的自由。叫無法無天,不要拿著給自由的幌子來當放縱的理由。
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說的一句話非常好。五歲之前,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年令段的孩子跟家長的對抗方式無非就是哭鬧,撒潑打滾而已。都是在家長能夠控制的範圍內。所以這個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所有的要求,家長都會滿足。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哭鬧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對孩子說不的培養是一切培養的基礎。所以從現在開始學會對孩子說“不”吧。
水深不深只有試試才知道
-
3 # 遇見李白
我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是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0到3歲的孩子很聽話,因為他們自主意識薄弱,邏輯思維能力也不強,而四歲的孩子在自主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智力水平上都與之前有了一個飛躍,當大人給了他一定的指令後,他懂得拒絕,他不再服從命令,這倒是意味著他又長大了一點,又成熟了一點,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同意還有拒絕。
如果一個四歲的小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家長不必因此而煩惱,你心裡應該懂得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大可不必認為這是挑戰你的權威和威嚴,如果一個四歲的小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特別聽話真不是什麼好現象,老話說的“淘小子,出好的”說的就是這些小時候有主見有主意不聽話的淘氣包,如果好好培養,說不定長大了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
4 # 巧妙媽育兒
誠然,讓寶寶自由發展,不橫加干預,對寶貝們的好奇心、探索力、創造力都是有益的,但是在理解寶貝的同時,還應該設立邊界、立規矩。
我也不贊同,培養出一位只聽成人的話,沒有主見的寶寶。
個人有如下建議:
1.尊重孩子的行為,但設立一個邊界。比如某寶,愛玩水,但不分地點,家裡客廳、廁所、廚房想在哪玩就在哪玩。家長跟在後面阻止他,沒有效果。如果換作,讓孩子玩(大部分孩子對水都會充滿熱情,玩不厭)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但是給孩子固定的地方(廁所、Sunny),二選一,提供可玩出創意的玩具、生活中的廢品,引導孩子玩。如果孩子做到了指定範圍玩,就表揚他。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找到生活中最希望孩子養成的習慣開始,一個一個開始培養,堅持到孩子主動做到。比如吃飯吧,開飯時間就要坐在餐桌上吃,吃好才可以下去,下去就不能再吃。沒好好吃飯,餓了也不給零食吃。這不是跟孩子鬥爭,而是讓孩子知道吃飯的禮儀,並且家長不會再妥協了。
3.溫和而堅定地堅持。在面對孩子不良習慣,並且不聽家長勸導時,無需對孩子發火,而是溫和地堅持事前商定的原則,無論孩子怎樣發脾氣,都溫和地看著他,等孩子有所平息時再說出他的感受,但不因鬧脾氣而放棄,只要堅持幾次,孩子內心明白爸媽不會妥協,只能按規矩來。
總之,四歲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有一些小小的叛逆,都是成長中必然要經歷的,家長首先是尊重,然後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才能讓他們逐漸分清,父母之愛並非無原則的滿足,生活中有很多事都要遵循一些規則。
-
5 # 大靜cjw
3-4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哦,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自由、接納和表揚。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制定規則,並且設定違反規定的懲罰,家長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傳大於身教嘛,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接納,模仿,也會“乖乖”聽話呦
-
6 # 旮旯裡的神仙洞
“自由散漫”和“誰的話也不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主觀判斷,並非是細緻觀察後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各項指標的發育程度作出的客觀判斷。
關於“自由散漫”四歲的男孩子,經過三年多的發育成長,無論是大腦還是身體機能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同時也是孩子開始自我意識和探索欲、好奇心增強的爆發期,孩子需要透過大範圍的活動、在各種環境中透過觸控、“搞破壞”、走走停停、聞聞、踩踩等各種行為來了解這個世界,瞭解自己,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幼兒的小孩都不會安靜地坐著不動或者聽所謂“大人的話”,通常情況下大人的話很多都是希望孩子不要亂跑亂跳亂摸,不要搞破壞,因為這樣大人會少了很多麻煩,只是方便了自己而已,但同時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破壞了孩子需要透過這些活動來發育自己的大腦,建立更為豐富的神經連線,鍛鍊自己的各項能力,進行認知學習探索,這些都屬於孩子正常的發育需求,也是個體發育成長的科學規律。
關於“誰的話也不聽”成人的普遍思維是“孩子聽話就很乖,大人比較好帶,自己的麻煩會少”,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需要聽“正確的話”,而非“聽話”,這個質的區別是通常會被家長忽略的。沒有經過系統育兒學習的父母或看護者很難保證說出來的每句話都是正確的,都是以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的,都不是為了滿足作為父母的權威和優越感。這是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一直在鼓勵父母必須學習如何育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我們需要精細到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語言。另外家人們三年來對孩子說話的態度、語言的表述、內容的合理性等是否正確合理也是個問號?
-
7 # 噹噹小叮噹
先來說說前兩天我的一個經歷吧
那天我帶孩子去肯德基,用餐後孩子在裡面的遊樂園玩,我在旁邊看著。那天玩耍的小朋友很多,小小的空間裡大概擠了七八個人。其間,來了一個也是四五歲的小男孩吧,他媽媽跟著。小男孩穿著鞋直接跑進去玩了,但是遊樂園入口處明明寫著“脫鞋入園”,而且旁邊的鞋櫃也擺放著其他小朋友的鞋。小朋友不懂事也就罷了,他的媽媽並不提醒,坐下來後就開始玩手機。那個小男孩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大聲喧譁、橫衝直撞,還挨個對著所有的小朋友噴口水,並且還和另一個小男孩打起架來,前後一共打了四五次。在其他家長的批評聲中,他的媽媽起身說了他兩次,每次都是:某某某,你不要這樣!然後又坐回去繼續玩手機……
說實在,我覺得這個孩子真是夠調皮的,而且,很沒有規矩、沒有禮貌。
但,這僅僅是孩子個人的過錯嗎?坐在一旁的媽媽,有沒有盡到母親教育孩子的職責呢?很顯然,旁觀者都看到了。
小孩子的規矩,是要從小訓練的。比如:去超市結賬要排隊、公共場合保持安靜、垃圾要丟進垃圾桶中、不隨地撒尿吐痰、遵守幼兒園遊樂園的規定,等等。這些事情,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的呀,大人不僅要教,要反覆地教,而且還要反覆地提醒、監督,這是做父母的職責所在。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
也許有人會說:“我說了呀,可是他不聽!”
如果像上述那位媽媽一樣,只是說一句“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那教孩子也太簡單了點吧。
我記得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原則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不聽話,要嚴肅地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
有時候,懲罰也是必要的。例如,如果他和別人打架,那就不允許他繼續在那裡玩;如果不遵守遊樂園的規則,那下次就不能再來遊樂園……
具體到題主您的問題,不知道你家孩子是怎麼個不聽話,如果孩子沒有侵犯到別人、沒有破壞公共秩序,那調皮一點也不要太刻意去指責他,畢竟這是孩子的天性。
-
8 # 一家二寶六月舟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心理學詭計”。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莫里亞蒂曾在沙灘上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實驗人員帶著一臺收音機到沙灘上,在某個陌生人旁邊架上躺椅吹海風聽收音,沒多久站起來去游泳。另外一個實驗人員扮成小偷偷走收音機,旁邊的陌生人不理會,在20次實驗中,僅有4個人自發阻止偷竊。
在第二輪的20次實驗中,實驗人員游泳前託付旁邊的陌生人讓其幫忙照看收音機,結果20個答應照看的陌生人中有19個做出了阻止偷竊的行為。
兩輪實驗的巨大反差,僅僅在於陌生人“做出了承諾”,在心理學上,大多數人往往有讓承諾跟行為保持一致的強烈意願,對心靈純淨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當解決方法是由孩子“想”出來的,他們的行動力加倍地提高。
2~6歲的孩子會進入執拗期(大多數孩子會集中在3~4歲),即第一叛逆期,當孩子有類似的執拗行為時,爸媽們都可以用上面的“心理學詭計”應對,當然你不能讓孩子知道你是故意讓他們做出承諾。常見的孩子執拗行為包括不肯穿衣服、不吃飯、不肯上學、不睡覺、不刷牙、不洗澡、一定要爸媽陪著玩、鬧著要吃垃圾零食……等等。
具體如何對孩子施“心理學詭計”呢?
1、不斥責不厭煩孩子的執拗
爸媽們可別因為孩子的執拗而討厭他們,因為有德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執拗期反抗力強的孩子85%長大後會成為意志堅強、深具判斷力的人。只有理解了執拗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以寬容理解的心態對待,才能讓孩子的“執拗”更快過渡。
2、引導孩子“主動”做出承諾
在孩子面前扮成“弱者”,所有執拗期的孩子都有“長大感”(最典型的是有些孩子不再喜歡爸媽叫他“寶寶”,口頭禪是“我已經長大”、“我不是小孩了”),你的扮“弱”恰好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以一種尋求幫助的姿勢,虔誠地跟孩子互動,恰如其分地引導,最終讓孩子“主動”想出解決方法、做出承諾。
3、例外的情況
“心理學詭計”更適合平時經常體恤孩子感受的父母,這種家庭的孩子也容易體恤父母的感受,否則孩子會堅持他們的意願。即某些孩子只會一根筋地跟你“作對”,當然這些孩子“冷漠”應對爸媽的“求助”不是孤立發生的,因為這些孩子一定在平時鮮少得到爸媽的情感體諒。
那些堅持他們意願的孩子,在他們耍性子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是靠父母粗暴的語言或暴力“說服”的,可以說這是一種死迴圈,孩子越耍性子、家長越野蠻、孩子越叛逆執拗……說到底,這樣的父母還是要放下自己,從體諒孩子的每一絲情感開始,當然這會是個不短暫並且煎熬的過程,可想而知,養孩子不是一項輕鬆活,家長們一定有足夠的耐心,慢慢來。
回覆列表
換位思考下,作為成年人,我也不願意別人管著我,幹嘛要聽話?
小孩也是獨立的人,越長大越有獨立思考,就會越來越不聽話。
不聽話是成長的標誌。你的孩子如果一直聽話,等到30歲還是聽話的寶寶,你願意麼?
只需要告訴他,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是界限就行了。
就好比成年人,法律告訴他哪些不能做,社會風俗告訴他,哪些不能做。界限在那裡,剩下的就自由隨意了。
為什麼要聽另外一個人的話?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都是他自己的,他有自由支配的權利。
前提是,清楚明白地告訴他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