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氣龍騰
-
2 # 大資料小白
據我瞭解到的一些考上北大清華的朋友,讀書完成學業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任何問題,因為能進這樣學府的人大多天賦異稟且有著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無論學什麼都會比別人學得快學得好。所以他們更關注的是以後得發展,如何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將學歷上的優勢轉化為職業上的優勢,很多人選擇了出國深造或者去一些寡頭企業,這樣不僅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所處的平臺也會把自己的身價抬高,這才是最重要的。
-
3 # 喵聞天下事
首先要說明,考上清北的學生不都是像很多炫耀性的答案說的那種天資超群、智商爆表、才華橫溢的學神中的學神。我相信,更多的學生也和本人一樣,是透過自己長期的努力,踏踏實實學習才換來今天的結果的。
一、其實要說起來,高考這東西考的就是學生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的各種知識的串聯、總和。也就是說,這是個長期的工程,需要充分紮實的知識基礎儲備。以我自己為例,本人在小學、初中時期,成績就很突出,這也為我能在高中繼續保持好的成績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試想,假若沒有先前所學的知識的幫助,又從何理解高中課程更深入的知識內容。我有一個學長,小學、初中時期很愛玩,到了高中開始發奮,最終也順利考上一所一流的985高校。表面上看,該學長很愛玩,可就我所知,他在初中時數理化生的基礎就極紮實。再補充一句,該學長的高考理綜成績是我們學校的第一。
二、現在正式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的高中學習生活
由於我生活在一個小地方,我們學校的競爭壓力相對大城市來說其實要小得多。在高一、高二階段,可以說我的學習並不是特別努力,每次考試年級排名多是前三,但也有丟擲前五的情況(其實我們學校人並不多。不過每年倒是能出一兩個清北,也算可以了╮(╯▽╰)╭),我倒一直覺得學習這種事不難。而且高二時,還試著參加了競賽。
但是(凡事總有個但是嘛),升入高三後,發現自己漸漸吃不開了,九月的第一模考(高三一年,我們學校一共要模擬十六次,成績尚可,在這之後就漸漸下滑了,直到十月的那次模考,筆者已經跌出600分了,當時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感覺自己前途無望了(沒錯,當時真的很沉淪)。那次模考後,我爹熬夜給我寫了一封四頁的信,給我提個很多建議and各種鼓勵祝福,看完後真的感覺瞬間滿血。從那天起,我就開始按照我親爹提的建議學習,開始了有明確目的的學習(其實我之前的複習真的跟沒頭蒼蠅一樣,想到那是哪)。也是在那以後,我的成績開始回升,從低於600開始往上衝,到一月的河西五市聯考,我重回全校第一,並且是聯考總排名的第三。在那之後,我跟覺自己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學習方法,以後的全部模考中,我的成績就穩定在了全校前兩名。直到後來高考成績全省top50,如願考進理想的學校。╰(*°▽°*)╯
三、最後一部分講講我高三一年的心得吧
⒈方法很重要 高三這一年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複習。只要找對了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系統的串聯起知識點,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高三的複習階段,上課就跟著老師的思路聽講、思考;由於沒有晚自習,放學回到家寫完作業後,抽出時間再會進行一遍系統的自主複習(我只買了一套參考書,仔細完成一套這就足夠。刷題真的很有用,不過要記住這在精不在多),一輪二輪三輪以及衝刺,皆是如此。
⒉心態調整好 高三這漫長的一年是一場持久戰,能堅持下來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前面說到的,我在十一月遇到瓶頸,但最終還是順利調整過來了。(高考後我才知道那一陣我爸媽都有點放棄了)我們校長提到過,高三的複習是“平臺期—上升期”交替構成的,複習過程中的瓶頸一定是會存在的,但如果堅持下來等到上升期,水平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可惜很多人都是因為心態調整得不夠好倒在了平臺期上。我們看很多人是學神,其實他們多數也都是自己咬牙堅持,慢慢積累,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⒊合理規劃時間 高三複習任務量大,可時間只有這麼多,這時候就能體現出規劃時間的好處了。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減少看電視上網的時間(這種事情很浪費時間還沒多大益處的),保證休息時間(要會勞逸結合),最好還能抽出時間鍛鍊(毛主席教導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總之,規劃好時間的益處很多,能讓你比較“輕鬆”地完成高三學業、迎接高考。
曾看過一句話,高三時成長中必須經歷的苦,然而又是痛並快樂著。深以為然。
在查到高考成績後,我記得我笑著告訴我媽,這一年沒白過。
最後怒曬通知書一記
希望個人的一點經驗能對學弟學妹們有
首先宣告我不是清北的,但是高中也是在省重點高中裡面讀,所以跟很多清北的有所接觸。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大三的老油條還是忍不住想答一下。以下是我這幾年高考後跟他們交流的總結(語文不行,見諒)
其實考上清北要分兩種,一種是真的很有天賦,一種是主要靠刻苦毅力。但是天賦呢,我等凡人也不能強求,所以大家其實就只能靠刻苦努力了。但是這種努力比大家想的要強的多,而且是很多人看不到的。這種努力大概就是當你初三中考完後到處玩,天天在家打遊戲(答主就是典型),後來考上清北的已經拿起了高中課本,很有可能你高一入學還在學集合的時候,別人已經會求導了,或者是你還不懂怎麼受力分析時,別人已經能做競賽題了。上大學後來認識的一位北大學姐說她初三暑假就已經看完了高中數學和物理,當然她是花了整整一個暑假,而且跟高中作息一樣。而且她在之後的寒暑假一樣繼續看書,這不僅包括假期作業,還有繼續往下的學習,後來就是大學的內容了,學到高數,數學物理方程,大物等。到後來就是很多難題都可以用快的方法或思路秒殺了。高考這東西你就算把課本倒背如流(只針對理科),還是及格不了。其實上過高中都知道其實很多考試題目的解決方法你是從老師和練習題那學會的。所以想考清北,注意是清北,有所擴充套件是很有必要的,高考的時間很短,你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想的。還有其實英語也一樣的。
我高中聽過太多學霸上去講怎麼學了,可是我沒有聽過一個學霸在講臺上說自己其實很努力
的,他們只會說不知道為什麼和一些方法之類的,但基本沒什麼特別,特別可能也不適合你。這當然也是有心理學的原因的。
我猜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別人基礎好,才能提前學的。假如你還是這種思想的話你是永遠都考不上清北的,你基礎不好就把基礎打好唄,自己學不會,就去找輔導老師啊,整天認為自己不行還不願努力怎麼考得上清北啊。
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很感慨的,但是人生沒有重來,只能提醒一下後輩了。當年在重點高中讀的時候每天很忙,以為自己夠努力了,但是別人不僅比你跑的早,還比你跑的快,自己的努力在別人面前又算什麼呢。
我的回答是比較希望初三和高一的看的(也希望當年自己看到),因為你們的時間還夠,還有機會努力,高二成績很好的當然也一樣。
考清北不是難事,難的是你考前能不能有毅力去努力學習。
1. 刷題與看書
這裡的看書包括預習、複習、聽課與純粹的翻書(由於我不記筆記,所以暫不提筆記)等。刷題包含課內作業與課外材料。這裡有一個以前和高中生交流時用的模型(十分簡陋,海涵)。
「不妨把考試成績與時間的關係簡化地看做函式y=Asin(ωx+φ)+B,那麼,φ與選擇的初始考察點有關,ω決定成績波動週期(與個人狀態和隨機因素有關),A決定成績的波動振幅,B是平均成績。其實,學習(這裡指看書與刷題)真正可以影響的只是A和B,最終的考試成績落在(B-A)與(B+A)之間。而看書在增加B值上非常有效,刷題在減小|A|上極其重要。也就是說,看書主要提高能力(而非主要是技巧),刷題主要減少成績波動。很多同學可能會太重視刷題而不夠重視看書,但我覺得考試技巧其實有限,能力卻總可以增益。實際上,由於我懶,除了作業幾乎不刷題,閒得無聊卻又不能看閒書的時候就很把課本當閒書翻看。我的建議是,權衡取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分配。對於過分刷題的同學,請分一些時間看看書。」
2. 分配
包括作息時間的分配、科目的分配等等。我的時間分配很簡潔,課上不管會不會都聽講(其實我聽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睡覺……),課間不管作業多不多都休息(發呆、閒扯或者睡覺,有時會有例外,後面敘述),自習不管有沒有計劃(實際上幾乎總是沒有的)都先寫作業,然後說服自己做些題,做不下去就看書(閒書或者課本)。
科目分配嘛,大致就是兩種:好幾天主攻一科,過幾天再換下一科,或者每天都有針對每科的訓練(似乎可以說前者關注效率,後者關注公平,腦洞大開啊)。
分配的事情,無論時間科目或其他,還是在試驗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好。
3. 錯題
前面說了,我有時根本不改錯題,更沒有錯題本,也沒有紅筆和記號筆。其實我高中時的想法是這樣的:
「我覺得即使我做好錯題記錄也幾乎不會再去看(忘記或者時間限制等),然而在使用錯題本或紅筆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已經給了自己“反正以後還要再看,現在沒必要完全弄懂”的心理暗示。於是,我們的反應很可能是在記錄錯題時沒有認真思考,而客觀原因又有可能讓回顧錯題的計劃一拖再拖,甚至即使回顧錯題也會有“反正下次再認真看也不遲”的激勵,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錯題本和紅筆就是相當無效率的。因此,徹底放棄“可以下次再看”的條件,就在客觀上提供了“此時此刻一定要徹底把錯題想清楚”的激勵,我的反應便是有效利用第一時機處理掉錯題。至於問問題,我的經歷也不合常規:我基本從來沒有問過老師或同學問題。其原理和記錄錯題類似,即問老師題產生了不必獨立思考的心理暗示,而不問題提供了必須自己認真考慮的激勵。後來,雖然接觸了一點點極其淺顯的心理學,我卻再也沒想過這類關於記不記錯題的問題。(反正到大學我還是不記……)然而,我的建議是,如果覺得整理錯題很重要,那還是去做吧,這也許是更適合大多數人的方法。但請抓緊發現錯誤的那一瞬不要浪費,切記要第一時間認真看懂。」
4. 預習和複習
其實,我基本是不預習或複習的。由於高中時預習不留筆頭作業,我向來是上課前兩三分鐘翻書看的(呼應前面的課間時間安排的“例外”)。考試前當大家狂看筆記的時候,我也不復習(連筆記都沒有複習個毛線啊)。其實我想說,不認真預習真的真的是不對的,這點只是因為我太懶。但是關於複習,我自認為突擊性複習固然也許對某一次考試有用,但卻不是面對高考遊刃有餘的良藥。
所以呢,每當大家在考前對著範圍複習的時候,我就會抓緊沒有作業的時光,悠閒地——看書(閒書或課本)。即使看課本,也未必只看考試範圍。歸根到底,我一直覺得,穩定的考試能力比因突擊而提升的那幾分重要些。
5. 心態
最重要!不多說了,懂的自然懂。
6. 道
個人以為,知識本身只是“器”,學習與能力可稱“術”,觀念方法心態等算是“法”,更宏大的事物才是“道”。要是再說就夠一篇文章了,何況我又說不清楚。尋到自己的“道”,學習自會有心態動力與方向,甚至更多。
總結:前面忘了說了,我是理科生。選擇理科的原因是因為懶得背文科(還是懶啊)。所以,以上內容是否適用於文科我可不知道,其實是否適用於理科我也不知道。還是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
回覆列表
這些天之驕子,她(他)們有著常人所沒有的毅力。他們其實也並不是太聰明,但他們都比較踏實。我這是從我在清華讀書的女兒身上總結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