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逐鹿
-
2 # 不沉的經遠
在正史上,姜維是統帥,而魏延只是一個武將,兩人沒有可比性,所以要比姜維和魏延誰更厲害,只能是比《三國演義》了。《三國演義》裡單論武藝,姜維和魏延很接近,真的打起來的話很難分出勝負。
《三國演義》裡武將沒有明確的排名,只能根據其表現,看他屬於哪個層次:
魏延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在劉備經過襄陽,魏延要開門迎接劉備,卻被大將文聘阻攔,兩人大戰半天沒分勝負。之後魏延歸順劉備以後,在入川之戰時表現活躍,兩戰泠苞,第一次魏延體力不佳,兩人打了三十個回合戰平,第二次泠苞中計心慌意亂時數合被魏延所擒。葭萌關之戰魏延十合擊敗馬岱,不過後來被馬岱回馬一箭射中左臂,反勝為敗。
漢中之戰時魏延又兩次對戰龐德,第一次魏延詐敗而走,第二次被龐德奮力殺退。北伐時魏延三個回合斬殺了魏將曹遵,又突襲殺死了魏將王雙。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被馬岱偷襲所殺。
魏延和文聘這樣的大將戰平,又多次斬殺敵將,雖然曾經敗於龐德,不過龐德是能和關羽戰平的猛將,能讓他奮力才能擊退,魏延應該屬於一流武將之列。
姜維出場已經是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識破了諸葛亮的計策,在天水城下大戰趙雲,兩人鬥了數合不分勝負,後來趙雲被魏軍兩面夾擊而敗。不過在接下來的冀城之戰中,姜維出城劫糧中計,被王平和張翼聯手殺敗。
此後姜維再上陣,已經是諸葛亮死後,他三合殺敗陳泰,三合殺敗司馬師,一合殺死人困馬乏的徐質,徒手接箭以後一箭射死郭淮,和鄧艾父子戰平,一合殺敗楊欣,在追殺楊欣時連射三箭不中,在馬失前蹄情況下一槍刺中楊欣馬腦。
趙雲曾經誇獎姜維槍法與他人大不同,能得到趙雲的誇獎,可見姜維的武藝還是不錯的。而王平在兵力少於張郃的情況下還是大戰數十合才敗走,姜維敗於他和張翼聯手也不算太冤。總體來看,姜維也可以算一流武將。
在《三國演義》裡,同一層次的武將之間交手是很難分出勝負的,甚至略低一些武將如果拼命,那麼也可以堅持幾十個回合。比如曹洪的武藝比馬超差的多,不過在潼關為了救曹操,力戰馬超四五十個回合才刀法散亂,敗下陣去。
而魏延和姜維都屬於一流武將,兩個人即使武藝上有高低之分,要分出勝負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很大可能是戰平。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如果論上陣單挑廝殺,魏延更厲害些,如果論率兵攻戰守據,兩人水平接近,如果論統帥全軍,姜維要比魏延強。
魏延是個將才,姜維是個帥才。
咱們從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單挑廝殺的武藝
姜維,字伯約。武器:五鉤神飛槍。
姜維的單挑戰績如下:
姜維共參加打鬥12次,有效勝績為7次,斬殺敵將2人。
我們發現姜維有個特點,發揮極不穩定,發起瘋來能擊退趙雲,但萎靡起來又屢屢失誤,全靠反應速度隨機應變。
魏延,字文長。武器:飛雪雁翎刀
魏延的單挑戰績如下:
魏延一共參加廝殺15次,有效勝績是5次,殺死2人,擒拿3人。
魏延這位戰將比較有意思,非常喜歡詐敗,共有6次,無論對方是男女老少,他撒腿就跑。
姜維和魏延兩人武藝對比,魏延應該更高強一些,主要依據有3條:
1.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衛街亭,又擔心敵將張郃勇猛,本方需要有個大將與其抗衡,就派魏延做後應。可見在諸葛亮心目中,魏延的武藝要高於姜維。
2.諸葛亮死後,魏延作亂,率數百人截擊蜀軍主力,姜維與楊儀商量,說魏延雖然兵少,但十分勇猛,如何應付。說明在姜維心中,魏延的武藝也更高些。
3.姜維發揮極不穩定,而魏延卻很狡詐,善於詐敗,他的演技甚至能騙過司馬懿這樣的老狐狸,這在戰場上非常重要的。
再來對比分析一下兩人的帶兵能力:
二、攻戰守據的領兵能力
姜維的領兵戰績:
1.姜維、蔣琬率兵出隴右,與魏軍在南安相持。 姜維率輕軍擊破郭淮(小勝)
2.曹爽率軍來攻漢中 ,王平據守,姜維、費禕率兵支援,大破曹爽(大勝 )
3.趁著魏國羌人叛亂,姜維出兵為翅以呼應,郭淮、夏侯霸來救,姜維撤軍(平手)
4.魏國羌人叛亂未平,姜維出兵洮西,擊退郭淮和夏侯霸,收納涼州羌人部眾回蜀 (小勝)
5.姜維聯合羌、胡,攻打雍城周邊多處,意圖旋師奇襲洮城,被鄧艾識破,建議郭淮防備。姜維果然進攻洮城,被鄧艾連夜奔回據守,姜維撤軍(小敗)
6.姜維攻打西平,俘虜郭修(小規模平手)
7.為呼應諸葛恪北伐,姜維率軍圍南安城。陳泰來救,姜維糧盡回兵(平手)
8.魏狄道守將李簡投降,姜維率兵出隴西接應,圍襄武。徐質來戰,蜀將張嶷戰死,姜維率軍斬殺徐質,擊破魏軍,降服四周,遷河間、狄道、臨洮三縣居民入蜀(大勝)
9.姜維與夏侯霸出狄道,破王經數萬兵馬。陳泰來救,姜維退走。 (大勝)
10.姜維出段谷,胡濟失約,姜維被鄧艾擊敗,損失慘重(大敗)
11.趁魏國諸葛誕叛亂,姜維率軍出駱谷、克沈嶺,兵至渭河,鄧艾與司馬望拒守僵持。諸葛誕兵敗,姜維退還(佔小便宜,算平手)
12.姜維攻洮陽,鄧艾拒守,姜維敗退沓中(小敗)
13. 鍾會率重兵攻蜀,姜維兵力不足,斂兵聚谷,蔣舒獻關降魏(大敗)
再來看看魏延領兵作戰的戰績,由於資料不詳,以其履歷中的戰鬥內容分析:1.率部隨劉備入蜀,多次獲得戰功,晉升為牙門將軍。(數次小勝)
2.劉備進位漢中王,欲回成都。舍張飛而以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3.劉備稱帝,魏延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魏延獲封都亭侯。
4.建興五年,諸葛亮進駐漢中,魏延督領前部兵馬,升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5.建興八年,諸葛亮命魏延西入羌中,陽溪之戰,大破費瑤、郭淮。晉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大勝)
6.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計”,欲率兵萬人,與諸葛亮異道會師於潼關。被諸葛亮拒絕。
7.司馬懿派張郃進攻無當,牽制南圍,司馬懿親率兵攻諸葛亮,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反擊,斬獲甲首三千,司馬懿大敗,退還大營。(大勝)
姜維和魏延兩人率兵打仗有相似之處,都即有勇略,也善奇謀,都敢於冒險,都有很強的執行能力。
魏延的優點是攻守兼備,出擊兇狠;姜維是應變能力強,善於尋找和把握戰機。
比較兩人的領兵能力:兩人基本上差不多,姜維計算更精明,絕境中的生存的能力更強。
三、統帥全軍的能力
姜維是做過全軍主帥的,他智勇雙全,治軍水平很高,能夠很好地管理部下將士。姜維還有很敏銳的政治頭腦,善於趨利避害。
魏延論衝鋒打仗,他相當不錯,但性格自矜狂傲,人際關係不佳,與上級、與同僚都處理不好關係。他政治頭腦十分幼稚,連楊儀都鬥不過。關鍵時刻,沒有人站在魏延一邊,混得很差。
總的來說,姜維的綜合能力勝過魏延。姜維是個帥才,魏延是個將才。
回覆列表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作為劉備深為器重的勇將,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其即戰力依然可以緊隨五虎上將之後。“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作為諸葛亮讚譽過的西北英才,曾經繼承蜀相遺願,九伐中原,最後身死殉國。
如果從《三國演義》來看,魏延天生就長有“反骨”,背叛了一任又一任,最後在諸葛亮妙計下被馬岱斬殺。如果從演義的角度,我們很難說一個骨子裡的反賊比一個北伐的鬥士更厲害,小說作者的傾向性已經使這種比較變得失衡了。而《三國志》給我們呈現的卻是另外一番面貌,兩個人有血有肉,更真實。因此筆者將從《三國志》出發,去剖析真實歷史上兩個人的可比之處,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以饗讀者。
首先,論武力,魏延勝過姜維,魏延更像是一個戰士。據《三國志》蜀書十記載,魏延歸順劉備後,“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而劉備得到漢中後,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個可不得了,當時玄德的手下都以為會是張飛去做漢中的統領。“飛亦以心自許”,翼德也以為會是他自己承擔如此重要的職位,但是劉備還是給了魏延。
當時還在打天下,意氣風發的玄德不會頭腦一熱就委以重任於一個“外人”。箇中緣由其實可以從劉備和魏延的對話中窺見端倪。劉備當著眾人的面問過魏延,身居要職後要做些什麼。魏延回答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此等膽略震撼了當場的所有人,先主也是稱讚。由此可見,魏文長之勇猛果敢,不畏強敵。
反觀姜維,武力是不如魏延的,更像是一個軍事指揮家。《三國志》蜀書十四記載,諸葛亮評價姜維“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也”,“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這樣看來,姜維具備優秀的軍事理論素養,熟讀兵書,才略有過人之處。可是從實戰的層面,我們感受的衝擊力更多的來自於魏延。因此,武力上,魏延優於姜維。
其次,論智謀,姜維比魏延厲害。除了諸葛亮的評價可予以佐證,姜維的謀略處處有體現。當宦官黃皓想廢掉他時,“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這一招屬於明哲保身。當後主已經投降,姜維投降於鍾會,“會厚待維”且“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投降了,還能如此受器重,可見姜維的智謀了得。更何況,他是假借投降,離間鍾會鄧艾,以復興蜀國。這一招厲害極了,可保全自己,甚至有逆轉大局的機會。
反觀魏延,一不會明哲保身。《三國志》蜀書十三有言:“魏延作亂,一戰而敗”。為什麼會一戰而敗呢?他先是執意想繼續北伐,與大家尤其一不會明哲保身。《三國志》蜀書十三有言:“魏延作亂,一戰而敗”。為什麼會一戰而敗呢?他先是執意想繼續北伐,與大家尤其是楊儀有巨大的矛盾。雖想和費禕聯手,但是神奇的被費禕搪塞,放他縱馬而去,失去了一個盟友或者人質。
及至兩軍對壘,己方計程車兵都覺得不在理,三軍不用命,四散而走。後魏延被馬岱斬殺。即使是魏延想繼續北伐,也沒有必要在此時兵戎相見。即使他想造反,也完全可以回到漢中,再圖未來。但都沒有,此時的他空有匹夫之勇,卻無上將之謀。二不會變通。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千百年來令人遐想,如果真的學韓信暗度陳倉,也許蜀漢真的可以滅魏國。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數萬”,“亮制而不許”。諸葛亮不答應魏延的冒險之舉,因或許能成功,但風險很大。可魏延就是每次都有這樣的建議,他的戰略不一定是壞的,但確實是與統帥的戰略相違背的。作為孔明先生之下幾乎職位最高的人,他其實可以不這麼心急。魏延不是聰明人,他沒有姜維那樣的智謀。
最後,是看兩個人對於蜀漢的影響,魏延的積極影響更大一些,姜維的消極影響更大一些。從正史上看,魏延對於蜀漢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且也是一心想北伐復興漢室。因為他之所以“作亂”,用《三國志》的話說是“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初心是想繼續北伐大業,只是與楊儀等人意見左。而姜維形象雖然比較正面,但是九伐中原耗費了蜀漢太多的國力,大軍在外又使得防守空虛,給鄧艾以可乘之機。諸葛瞻臨死時一句“外不能制姜維”一語道破關鍵。
《三國志》每一卷結尾處有對人物的生平評價,說到文長,是“魏延以勇略任”;說到伯約,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筆者認為,二人從不同維度上看,確實各有千秋。但是從最終帶來的結果看,魏延略微勝任於他的職位,他帶來的消極影響更少一些。綜上,文長是筆者心中那個更厲害的角色。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