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不知道是哪位磚家發明的,把現行的以考試成績作為錄取主要依據的教育招生制度叫應試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的則是以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為目的素質教育!

    其實我們眼中的‘’應試教育‘’難度不是正在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嗎?初高中所開設的數、理、化、政、史、地、語、生、英、體育、音樂、美術、資訊,哪一科不是在培養學生的素質?如果不是那請專家們說一下什麼是素質?

    所以把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對立分開來講就是極大的誤區!

    取消應試教育就是取消中高考,那就是錄取以推薦為主,以綜合評價為主,以競賽成績為之,以特常為主,以榮譽為主,這樣的錄取方式,又有多少人情在裡邊,又有幾家寒門子第有機會成為貴子?

    所以在沒有一個更合理的能量化的錄取制度出現之前,應試錄取還是最公平的!是不可能也不可以取消的!

  • 2 # 途蟲的百味人生

    多少年了,有多少人能區分清楚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估計教育專家也區分不清楚。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有不少專家抨擊應試教育,覺得只要跟分數有關的,只要強調分數的就是應試教育,只要說到考試,就是應試。我甚至聽一位專家說過,以前的教育都害了一代人,聽起來令人感覺以前的老師似乎都有罪似的。

    顧名思議,應試教育就是應對中考高考,應對考試的教育,能取消嗎?恐怕不能,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應試教育,而且應試的要求或許更高。即便我們踏出大學校園,進入社會後,還要不停地應試,公務員考試,職稱考試,招調考試等等,應試,處處都 在。

    所以應試本身不是洪水猛獸,是人生的一部分,說實話,應試能力本身也是素質的一部分。我曾經看到一些人建議,要取消中考高考,這樣就可以徹底杜絕應試教育。不要以分數來選拔人才,要以綜合素質,綜合素養來選擇人才,就是要看素質。對此,我是反對的,何謂綜合素質,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是綜合素質?能說善辨能寫會道是綜合素質?擁有很多發明創造是綜合素質?如果取消應試,顯然寒門子弟的出路將愈來愈窄,因為一般家庭是沒有實力給孩子報那麼多培訓班興趣班的,中考高考看分數,對於眾多普通家庭或貧寒家庭的子弟而言,還是最公平的。

    當然,別以為我在為應試教育唱讚歌,其實我對現在的教育也心情沉重,現在的孩子讀書真的很辛苦,比我們讀書那個年代(就是很多專家定義的應試教育年代)更辛苦,更苦更累,在學校負擔重,走出學校還要進培訓班,負擔重,雙重負擔下的孩子不容易。應試教育是無法從根本上取消的,素質教育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讓孩子的求學之路艱辛,也有快樂,這應當是可以做到的。

  • 3 # 天下虎周乾寅

    應試教育沒有錯,錯在應試的內容和形式

    隋文帝用考試的辦法招納官員,隋煬帝開科取士,應試隨之產生,有考試,教育必然圍繞考試內容和形式進行,應試教育也產生了。應試及應試教育沿襲了一千多年,由中國向外國擴充套件,遍及全球,且歷久彌新。只能說明應試是社會分工時選擇人才的需要,要做到相對公平公正,任人為賢,捨去應試,別無良法。作為教化人類的主要手斷之教育,不可能置應試於不顧,因為,你教出來的人才,連應試都不能取勝,誰還要你教育呢!所以,應試便理所當然地成了衡量教育效果的一把主要標尺,這是誰也不可能改變的!應試必然依靠教育,教育必然落實應試,無論你把教育稱作什麼,應試教育必然存在。有人把應試教育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硬說是兩個不相溶的概念,大批應試教育,大讚素質教育。殊不知應試能力也是素質之一,應試而不勝何言素質?

    我們無法改變社會選才機制——應試,就不可能改變教育的應試性功能。應試和教育的結合,是人類進步的產物,何罪之有?為什麼要取消。說到底,愚以為:應試教育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辦好了應試教育就實理了素質教育。只不過,我們今天的應試教育辦成了單條腿走路,算個半殘疾,怎麼看,離素質教育也還差得很遠。於是乎,不成為眾矢之的,不遭大眾詬病都難了。

    唐朝把詩賦納入科舉考試內容,成就了唐詩這塊金字招牌,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產出了眾多酸腐文人及奴性官員,你能明白應試怎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嗎?應試的內容是靈魂,直接作用於應試結果,亙古不變。內容變了,結果當然要變。所以,我們今天不需要討論取不取消應試教育,而應討論的是應試的內容和形式。只有應試的內容和形式符合教育規律、人的成長需要和社會用人要求時,教育才會朝素質方向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素質教育。

    我們今天詬病應試教育,是因為應試的結果叫人失望,達不到理想目標,甚至磨滅了創新衝動,出不了大師。這都是因為我們今天的應試是"試知識積累而不試人的成長"導至了教育只關注文化知識的掌握運用——"智"的加成結果,而不關注人的其它素質"德、體、勞"等的成長,以至產出高分低能的"人才"。這就是上文說的,我們把教育辦成了單條腿走路,重智輕德,重知識掌握輕技能實踐了。為啥會這樣?我們的應試內容單一得僅僅只有"知識"二字啊。表面看,我們考的內容很多,語數外啦,政史地啦,理化生啦等等,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學的怕!但歸根結底,考一百門學科也只是"知識積累和運用“!不就是一個字——"智“,二個字"知識“嗎?人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單有“智“的成長是不夠了,還應該有健康的體魄(體),健全的人格,向上的精神(德),得體的交際,創造的魄力(勞)等方面的成長。而這些方面,我們還沒有科學地把它納入應試,這便是癥結所在了。現實中,我們只是對“智“進行全方位應試,要求學生都成為文理全能,卻對學生的其他素質不加理會。這樣的應試內容,能指揮教育走素質教育發展道路?恐怕連你自已也不相信吧。

    除了應試內容單一外,應試形式也表現為單一。有的方面,僅靠筆試是無法完成試其水平的。

    因些,認真研究應試內容和形式,是使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首要保證。

  • 4 # 三味聊教育

    應試教育當然能取消!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對人才需求型別的改變,當前的應試教育必將完全被"素質教育"取代!而且時間不會太久遠。

    只是,目前或將後一段時期內,應試教育模式完全被拋棄,還存在較大阻力。其主要原因有二點:

    一是,人才選拔的標準和模式,助長了應試教育模式的"生命力"。

    目前,不僅許多中小學校在招生、編班等依據上以學生考試分數為主,特別是高校招生幾乎是以高考分數為唯一依據。這種招生模式,不得不讓學生,甚至學校和家長,一切向分數看,一切圍繞考試教學。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發展被嚴重忽視,或流於形式。

    二是,當前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和老師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讓學校和老師不願也不敢放棄應試教育模式。

    教師的聘任、績效、榮譽、職稱、甚至工資待遇等,時常與教師的教學成績緊密相聯。而對教師教學成績的評價,主要以學生考試分數為依據計算。老師對學生思想品質、智力水平、特長愛好培養等方面的教育成效,極少被納入考評中去。也就是說,教師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的成績純屬"義務"或"無用功"。

    那麼,為什麼又說這種"應試教育"必將被淘汰呢?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逐步從"重文憑"向"重能力"轉變。

    2、國家在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方向上,已制定了相關法津和政策,提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不僅已取得不少理論成果,也取得了很多實踐經驗。

    3、應試教育已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沉重、學校和教師管理和教學壓力增大、家長經濟負擔增大等問題,實際上已失去"民心"。

    因此,只要改革人才選拔機制、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應試教育將不再有市場。而素質教育,不僅符合時勢,也迎合"民心"。

    當然,取消應試教育,不等於不再考試。只不過,考試的內容將不再侷限於課本,考試的形式不再侷限於室內考場,考試的分數也將不再是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

  • 5 # 一百分財經

    關於這個問題,最滑稽的在於:

    真正擺脫了應試教育的那批人,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反對過應試教育,他們都是應試教育的獲益者,雖然他們的後代已經不再為應試教育所困擾,但是他們還是清楚,應試教育其實是當今社會已經所剩無幾的上升通道之一,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一條通道。

    取消了目前這種依靠考試和個人努力,就能保有階層躍升的可能性的通道,這個社會的階層就會以極快的速度被固化,最終就會引起某些極其嚴重的後果和動盪。而極低的階級固化最終就會造成整個社會缺乏前進的動力和可能性。

    而現在抨擊應試教育最激烈的,除去那些博眼球的媒體和所謂專家學者外,大多數反倒是那些中下階層。

    其實簡單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應試教育其實已經是成本最低的教育方式了——你不用去學習各種所謂的能提升個人素質的額外知識,只要老老實實的學好學校教的那些知識就行,而這些知識的學習成本不過就是一些參考書以及自己付出的努力罷了。

    真要學美國,法國那種教育方式?除了課堂知識,你還得學習藝術,還要參加各類課外活動,最後在大學錄取時,還得有好父母,或是找到好的老師給你寫推薦信,至於學習成績?這在那些大學錄取的總分中大概只佔到了百分三十。

    因此,去看看那些常春藤大學,拋去那些體育特長生,剩下的學生幾乎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窮人?抱歉,就算你湊夠了分數,估計也付不起學費!

    覺得補課貴?去問問周圍那些參加藝考的學生,現在那點補課費用也就是他們花費的一點零頭而已……

    最後,好好看看歷史,看看在科舉之前那些朝代的選材方式,再對比一下科舉制度,你就會發現科舉制度實在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至少讓各個朝代的持續時間延長了幾十年!

  • 6 # 娘中帶剛

    如果你是富戶,中產,那麼你非常壞。

    如果你是底層平民,那你真是傻透了。

    取消應試的話。

    滿分750。

    你考800也去不了清華。

    各路大神能加分,加到1000。

    別幼稚了。

    高考維護的就是最平民的利益的。

    富二代手裡的資源,你無法想象。

  • 7 # 一起來聽流行

    我是一個對應試教育極其不滿的人,但我希望應試教育能改進。

    我自己是個大專畢業的學渣,從小免不了被學霸學神痛毆,要不是有天生的逆反心理和幾個好老師的指導,我早就埋沒人群裡了。

    應試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培養不出“中等生”。所有學生非好即壞,任何學生個性再突出,也逃不過這個標準。

    殊不知中等生是很有潛力的,他們是支撐教育的柱子,以後可以不受學歷、壓力的限制,穩定走過短暫的人生。但是應試教育正好缺乏這種人。

    我覺得理想的教育是,中趕上、守下,上守中,下趕中這麼一個過程。而不是把優秀的資源都給上游,不分中游,下游獨立這麼一個過程。

    我覺得培養中等生的含義在於,上游有了自主學習能力,下游又缺乏動力,所以培養中游學生,可以讓上游學生得到學習,也可以給下游學生動力。

    而在學校和家庭方面,應該給中等生一個自由的環境,給予中等生特別的照顧和期望,讓中等生髮揮自己的能力帶動班級的學習,而不是以往由優秀的人帶動。

    在學習方面,應該給予中等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讓中等生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

    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應注重情商的培養。給予挑戰、獨立學習更必不可少。家長可以放養,但絕不能棄養。

    在學校,應把焦點留給這些中等生,讓中等生在學習方面不卑不亢,但在其他方面遙遙領先,這才是中等生應該做的事。

    我希望什麼時候老師更多提到“中等生”的時候,就是教育進步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玩過哪些跨時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