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看美劇

    顯祖是高祖(爺爺的爺爺)高祖即高祖父,高曾祖父,爺爺的爺爺,曾祖父的父親,四世祖。《禮記·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 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 ,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 ,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考廟即父廟,王考廟是大父即祖父廟,皇考廟即曾祖父廟,顯考廟即高祖父廟。高、曾、祖、父四廟為親廟,祖考廟是始祖之廟。鄭注:“祖,始也。”孔穎達疏:“王立七廟者,親四、始祖一,文武不遷,合為七廟也。”這就是說,周天子之廟有七,始祖后稷和二祧文王、武王,為不遷之廟;其它高、曾、祖、父為代遷之廟,因為某一天子的高、曾、祖、父到了自己兒子一輩,高祖就成了高高祖,不在四親廟之中了;到了孫子,連原來的曾祖也退出四親,不成為曾祖、高祖了。因此,四親廟隨著輩份的降低而代遷,它們不是永遠不遷之廟,不能像始祖和文王、武王那樣,永遠得到後代的祭祀。諸侯之廟有五,即始祖廟,這是不遷之廟;另有高、曾、祖、父四親廟,為代遷之廟。《禮記》中說:“天子七廟,(諸侯)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廟 本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所以最開始中國的廟可不是供佛祖給和尚住的地方)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廟”從古至今一直為中國的專利,與天竺的佛教無半點關係!那麼,“寺”又是指什麼呢?其實“寺”是一個外來名詞,它是唐代以後才出現的,是從天竺引入中國的,這是泛指出家人修行講經居住的地方!寺廟寺廟,他們的區別在於等級不一樣,一個是官辦,一個是民辦。中國曆來是等級秩序森嚴的國家,寺廟是中國級別很高的建築物,因為他們是供奉仙佛的地方。所以,廟是廟,寺廟是寺,不是一個等級的建築。後世演變先祖追溯上限中國古代十分注重血統家族的遺傳譜系,特別是帝王。有的大家族可以上溯一百多代,這些遠祖要是都祭祀可太麻煩啦,祧廟的牌位就得滿滿當當,一年到頭,皇帝要是挨個祭祀就別幹別的了。為解決這個矛盾,古代的社會倫理和祭祀制度專家們研究出了對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天大的難題。他們定出制度,祧廟只祭祀到前四代遠祖。即:肇祖、興祖、顯祖、景祖,以四代先祖代表以前所有祖先。這樣,先祖的追溯就有了上限,祭祀起來就簡化多了。明代明代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在前面享殿祭祀時排位第一,是始祖。他的祖先名字都挺特別,全是數字—在祧廟中供奉的是:肇祖:朱元璋高祖朱百六;興祖:朱元璋曾祖朱四九;顯祖:朱元璋祖父朱初一;景祖:朱元璋父親朱五四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十幾歲便入皇覺寺為僧。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稱帝,建成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京師,是為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以後,先在南京興建了“四祖廟”,後又正式興建了太廟。關於明代的祖先,(恐怕朱元璋自己也說不清楚吧)傳說差點聽別人的話認宋朝理學家朱熹當了祖宗。清代清代的前四代祖先與明代祖先的時序有所不同。清代追認六世祖為始祖,餘下三祖為努爾哈赤的曾祖、祖父和父親。他們是:肇祖努爾哈赤六世祖孟特穆、興祖努爾哈赤曾祖福滿、景祖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顯祖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清始祖 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清肇祖 原皇帝 愛新覺羅·孟特穆純皇帝 愛新覺羅·充善興皇帝 愛新覺羅·脫羅正皇帝 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清興祖 (直皇帝) 愛新覺羅·福滿清景祖 (翼皇帝) 愛新覺羅·覺昌安清顯祖( 宣皇帝) 愛新覺羅·塔克世清太祖 (高皇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宗 (文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成宗 (義皇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嚴格的說,多爾袞不算皇帝,他死後被追封為皇帝,但是後被清算,牌位撤出宗廟)清 肇祖,興祖,景祖和顯祖廟排序也跟明 的肇祖,興祖,顯祖和景祖廟排序不同,所以,可以說後世宗祠傳承比較亂了,連最講究的皇族都相互不同對不上了按周禮,周朝及以後顯祖廟為祭祀高祖父(爺爺的爺爺)的廟按明朝的排序顯祖廟為祭祀祖父(爺爺)的廟按清朝的排序顯祖廟為祭祀父親的廟。“先考”還是“顯考” 據《考工記》解釋:“考,成也;妣,媲也。”具體說就是父親完成了自己的功業,把兒女養育成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可以安心了。母親相夫教子,以德儀影響和教育子女,對家庭亦有很大的貢獻,其德儀與父親的功業是可以媲美的。用這兩個字指稱父母體現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經濟特點。這一模式同時規定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責任與義務。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意為父母已亡,“先”是“亡”的諱稱,“先”又是敬詞,與考妣合用就是對已故父母的敬稱。中國古代有諡法制度,古人在人死之後常用一個字來評定人的一生,也就是蓋棺論定,其起源至少應在三代的夏以前。桀、紂因其暴虐而被諡桀、紂;子貢問孔文子何以謂文,孔子回答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這就是衛國的孔圉被諡以“文”的原因。諡法的精神是公正,其善惡評定不讓帝王,不避將相。但一般的老百姓是無資格受諡的。父母對於子女都是有功的,都是應該肯定的。於是大家都用“考妣”稱已故父母,“考妣”也就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通諡。“考妣”由原來的指稱父母,轉而指稱已故父母,其詞使用範圍的轉移始於何時已無從考據了。有時在鄉間的墓碑上,可以看到很多“顯考”、“顯妣”的刻文。“顯”取其德行昭著,聲名遠播之意。古人講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普通父母與國家談不上立功,一般也沒有什麼著述,立言就更談不上。於是大家從“德”上做文章。“顯考”、“ 顯妣”就是說已故父、母德行顯著,令名遠播。這溢美的頌詞,我總疑心其始現在功利唯上的現代。“考、妣”作為通諡,從家庭的角度肯定了父母的一生,更重要得是,這一通諡還責成已為父母,或將為父母的子女,如何來儘自己的責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將“先考”、“先妣”改為“顯考”、“顯妣”,模糊了“考妣”的文化內涵,喪失了其禮教精神,一字之差,相去甚遠。孔子當年曾嘆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有些東西我看還是不改的好。歷史記載(1).古代稱高祖。《禮記·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 孔穎達疏:“曰顯考廟者,高祖也。顯,明。高祖居四廟最上,故以高祖目之。”(2).對已故父親的美稱。《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曹植《責躬詩》:“於穆顯考,時惟武皇。” 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李周翰 注:“考,父也。”明 袁可立《明故鄉進士山東費縣知縣張家瑞行狀附志銘》:“明故鄉進士任山東費縣知縣顯考張公,配孺人唐氏、焦氏、崔氏。” 清 徐乾學《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附:祖宗十八輩,上下九輩的稱呼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小到大分別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爾雅·釋親》:“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爾雅·釋親》: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礽孫,礽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遠祖:遠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稱遠祖。始祖:始祖、鼻祖,皆可稱始祖。高祖:曾祖的父親。高祖、高祖王父、顯考、長祖、高門等,皆可稱高祖。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稱高祖王母。曾祖:祖父的父親。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長祖、曾翁、曾門、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稱曾祖。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稱曾祖王母。(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稱“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祖父:父親的父親。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稱祖父。對人稱其祖父曰“家公”。稱人之祖曰“尊祖父”。稱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稱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門中”。(祖父的兄弟稱“從祖祖父”“從祖世父”“從祖叔父”“從祖王父”“伯翁”“叔翁”)祖母:父親的母親。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稱祖母。稱人祖母曰“尊祖母”。稱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稱“季祖母”“妾祖姑”。從祖祖父之妻稱“從祖祖母”“從祖世母”“從祖叔母”“從祖王母”“從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華人“三姑六舅”,對本祖一脈上下或親戚關係稱謂有嚴格的規定,在現實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難題,一個上下差7代的晚輩不知道如何稱呼比自己大8輩的長輩,出現令人難堪的場面。現在依據中國《漢語大辭典》、東漢的《爾雅·釋親》和《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等史書考證,才確定了華人本族內“上下九輩”的稱呼。附:《爾雅·釋親》:01 父為考,母為妣。02 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03 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04 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為高祖王母。05 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06 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07 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08 謂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09 父之姊妹為姑。10 父之從父晜弟為從祖父,父之從祖晜弟為族父。11族父之子相謂為族晜弟。12 族晜弟之子相謂為親同姓。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晜弟。14 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15 王父之姊妹為王姑。16 曾祖王父之姊妹為曾祖王姑。17高祖王父之姊妹為高祖王姑。18 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19 父之從祖姊妹為族祖姑。20 父之從父晜弟之母為從祖王母。21 父之從祖晜弟之母為族祖王母。22 父之兄妻為世母,父之弟妻為叔母。23 父之從父晜弟之妻為從祖母,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為族祖母。24 父之從祖祖父為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為族曾王母。25 父之妾為庶母。26 祖,王父也。27 晜,兄也。──宗族28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29 母之王考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30 母之晜弟為舅,母之從父晜弟為從舅。31 母之姊妹為從母。32 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晜弟,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母黨33 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34 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妻之晜弟為甥,姊妹之夫為甥。35 妻之姊妹同出為姨。36 女子謂姊妹之夫為私。37 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38 女子謂晜弟之子為侄,謂出之子為離孫,謂侄之子為歸孫。39 女子子之子為外孫。40 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41 女子謂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婦。42 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妻黨43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44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45 謂夫之庶母為少姑,夫之兄為兄公,夫之弟為叔,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妹為女妹。46 子之妻為婦,長婦為嫡婦,眾婦為庶婦。47 女子子之夫為壻,壻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48 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49 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姻。50 兩壻相謂為亞。51 婦之黨為婚兄弟,壻之黨為姻兄弟。52 嬪,婦也。53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婚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鄒忌窺鏡讀音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