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姬的情感課堂

    甲骨文當然存在,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甲骨文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商文明的有力證據。質疑甲骨文存在的人,要麼是無知,要麼是用心險惡。

    商人用甲骨占卜,這是確鑿無疑的。而且這種方法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人瞭解和使用。《莊子》書中就記載了宋元君用龜甲占卜的事情。只是由於周人傳統是用蓍草占卜,不用龜甲,所以周人滅商後,這種占卜方法就沒落了,只有商人遺民在使用。

    甲骨文後來為什麼沒人使用了?因為到了周朝,甲骨文已經發展成了周代常用的金文,也就是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是在商代出現的,一開始與甲骨文相似,到了周代開始與甲骨文不同,但能看出傳承關係。這就好比小篆演化為隸書,隸書演化為楷書。

    為什麼甲骨文是真實存在的?有兩點理由:

    第一,甲骨文是一個成熟的文字系統,很多字都被解讀出來了。而且很明顯可以看出很多字與後來的金文、大篆、小篆等有傳承關係,可以看出這些字是如何演化的。後人偽造的話不會如此周密細緻,那是人力無法完成的工作。

    第二,甲骨文中記載的很多內容可以同後世文獻記載相佐證。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相佐證。甲骨文證明了《史記》對商朝歷史記載的正確性。

    因此,甲骨文是真實存在的,就像商朝的存在一樣不容置疑。否定這一點的就是歷史虛無主義者。

  • 2 # 逗歷史

    王懿榮的身份與考究功力

    首先,王懿榮並不是古董商,他是晚清的金石學家,光緒六年的進士。他發現甲骨文時是國子監祭酒,負責管理太學,數一下歷代曾擔任國子監祭酒的人物,就知道王懿榮當時有多厲害了,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王陽明的好友明代著名理學家湛若水、除掉嚴嵩的徐階等都擔任過該職。所以王懿榮的學術水平肯定是很厲害的。

    除了個人的能力,清朝乾隆、嘉慶時期的乾嘉學派以考究見長,為王懿榮等後世學者留下了非常豐富的考究技巧和經驗,所以受時代環境的影響,王懿榮的考究的本事也很高。

    所以說,從甲骨文發現者的角度講,王懿榮完全有能力確定這是種新的文字以及這種文字的時間,甚至是辨識其中的部分文字。

    關於史書對甲骨文的記載

    史書沒有對甲骨文的記載是很正常的。祖先創造文字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所以文字產生的初期,是將其作為工具使用,很少會有人想到將這種基礎的工具作為學術研究物件或歷史記錄物件。

    金文是早就確定的文字了吧,那先秦兩漢的史書中有多少對金文的記載呢?翻開先秦兩漢的史書,除了對歷史大事、人物的記載,就是對制度、風俗等的記載。

    對於文字的起源、演變、意義等的系統研究要一直等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出現。

    關於所謂只在商朝存在的問題

    所謂甲骨文只在商朝存在的看法其實是不正確的。甲骨文在商代後並沒有消失,而是以金文的形式存在著。我們知道文字是一種事物,其演變是具有漸進性的,為什麼甲骨文出土後能迅速被王懿榮、羅振玉、王國維等大家釋讀?如果甲骨文與已知文字非常不同,想要快速釋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甲骨文雖然古老,但並不是與已有文字完全不同,事實是,金文中有許多的文字與甲骨文非常相似,或者是有明顯的演化、繼承痕跡。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這是甲骨文“州”字的一個字形。

    這是金文“州”字的一個字形。

    這是甲骨文“女”字的一個字形。

    這是金文“女”字的一個字形。

    這是甲骨文的“車”字的一個字形。

    這是金文的“車”字的一個字形,可以看出有演化的痕跡,這主要是由於車這種實物的變化。

    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發現了,金文中有許多字形與甲骨文的非常相似。所以甲骨文在商代後並沒有消失,只是以金文的形式繼續存在。

    甲骨文與實物

    甲骨文有不少象形字,所以反應了當時的很多器物的形狀,想知道甲骨文是不是當時的學者偽造的,只要看看甲骨文的文字形狀與後來的考古發現的器物的形狀是否吻合即可。

    首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酒”字。

    可以注意到,該字的右半部分是盛液體的容器,是尖底的,這種容器在周代時就已不用,很顯然是較早的器物的反應。事實上,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型別遺址就出土了大量類似的小口尖底瓶,在陝西省博物館就能看到,如下圖:

    仰韶文化半坡遺址是在1953年20世紀中期才被發現,而甲骨文是在1899年發現,20世紀初集中釋讀,所以當時的學者不可能偽造出這種字形。

    同時,半坡遺址時間遠早於商文化,而商文化的文字反應了遠早於商文化的半坡遺址的器物型別,再加上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系統,我們完全可以推測,不僅甲骨文不是偽造的,在甲骨文之前很有可能有更古老的文字。

    總結

    所以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看,甲骨文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去安陽殷墟遺址看一看,那裡展覽有大量的甲骨文實物,還有文字博物館,介紹了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過程。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答案是甲骨文。千百年來,是誰先發現的甲骨文呢?有人說是清朝末期的金石專家王懿榮。因為王懿榮是第一個發現甲骨文的,所以被稱為甲骨文之父。

    公元1899年,王懿榮擔任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校長。有一天,大學校長王懿榮生病了。生病總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但是這位校長的這一次生病,真值得我們人類燃放鞭炮來慶祝。因為這一次生病,讓他發現了比鐘鼎文還要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生病就得吃藥,王懿榮為人警惕,他把藥房送來的藥包開啟,然後一味一味地檢查。突然,他發現一種被老百姓稱為龍骨的中藥上面佈滿了刀刻的非常有規律的符號。

    王懿榮納悶了,怎麼在中藥上還有文字呢?文字?對,這應該是一種文字,而且有可能是比鐘鼎文更加古老的一種文字。他一下子就坐了起來,異常興奮,便把藥店裡的藥材全給買回來了。這還不夠,他又千方百計透過藥材商們調查出龍骨的產地。經過鍥而不捨地鑽研、考證,他終於揭開了龍骨的神秘面紗:龍骨上所排列的符號,的確是一種古老的文字,而且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可識文字,這就相當於現行使用的漢字的老祖宗。老祖宗很特殊,它不寫在紙上,一般鐫刻在龜甲上,也常常刻在獸骨上,總之什麼東西堅硬就刻在什麼東西上,結果這些被鐫刻的東西就統統成了好東西。這也難怪,畢竟那個時候壓根兒沒有紙。大體來說,在龜甲、獸骨上所鐫刻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ト辭,另一種是記事文。

    四年以後,也就是公元1903年,在這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上又添了濃重的一筆因為在這一年,第一部甲骨文著錄書印行出版了——《鐵雲藏龜》。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老先生是權威的金石專家,可謂是科班出身,然而寫《鐵雲藏龜》的這位老兄所學的卻非金石專業,他的名字叫劉鶚。

    研究金石是劉鶚的業餘愛好,因此閒來無事的時候便乾乾兼職,偶爾寫一些有關金石之類的東西。甲骨文的出現,讓他興奮起來了,這下小說也不寫了,專門研究起甲骨文來了。

    劉鶚收集了大量的甲骨,如獲至寶。後來有人調查,劉鶚收集的甲骨數量竟達500之多。不過說實在的,在這5000多甲骨中,許多質量不過關,字跡已經磨損,要不就是殘缺不全,難以辨認。當然,磨損的甲骨依然是甲骨,同樣十分寶貴。

    劉鶚決定寫一本書,不過這一次他要寫的不是小說,而是要寫一本關於甲骨文的書。他從所收藏的5000餘片甲骨中精心挑選出了1058片嘔心瀝血編成了一本書,這就是《鐵雲藏龜》。

    在該書的自序中,劉鶚記述了發現龜骨文字、獸骨文字以及王懿榮收甲骨的過程。除了這些,書中還記述了文字從古籀到隸書的發展過程,第一個提出了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這對於甲骨文的認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在《鐵雲藏龜》出版以前,甲骨文的發現雖說意義重大,但畢竟是隻供少數學者觀賞摩掌的“古董”;而在該書發行以後,甲骨文就成為了廣大學者研究的資料。這在甲骨學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開創之功。

  • 4 # 名廬書社許高鑑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文字,是漢字早期的一種成熟形式,主要盛行在夏商西周這段時間。甲骨文的起源說法較多,支援象形說的專家比較多,因為甲骨文的外形上儲存著象形文的大部分特點。

    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書法的三要素,即用筆、結體、章法,所以應該歸入書法這個範疇,從已出土的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甲骨文發展到後期,基本被用在來占卜,國家的大事小事,天氣收成,基本都要涉及,比如戰戰爭年代,朝廷就會讓占卜機構推算結果,災荒年就會占卜當年的收成,甚至用占卜推測自己將要出生的孩子性別。古代科技欠發達,人們無法理解的東西太多,古人對自然的敬畏更勝,迷信占卜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甲骨文基本都是可在獸骨或者龜殼上的,距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從用筆上看,直線運用較多,曲線也是由短直線拼接成的,起刀和收刀都是直起直落,線條出現中間粗兩邊細的的樣子,整體顯得瘦硬,挺拔。

    結體方面,甲骨文以長方形為主,也有部分運用正方形,同一個字,一定會做一個變化,對美學已經有初步的見解。

    章法上,從發掘出的文物可以看出,全篇大小規整,錯落有致,疏密得當,氣韻貫穿上下,古樸而又爛漫。

    甲骨文被當代好多書法家看重,透過練習甲骨文,從甲骨文上尋找書法的根源,提高自己的書法修為。

    部分專家對甲骨文情有獨鍾,認為其:一是勁健雄渾型、二是秀麗輕巧型、三是工整規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豐腴古拙型。總之儘管甲骨文是契刻出來的文字,但筆意充盈,百體雜陳,或骨格開張,有放逸之趣;或細密絹秀,具簪花之格,字裡行間,多有書法之美。不同時期的甲骨文呈現出來的書法風格也是不相同的,武丁時期的氣魄雄偉,峻敖瑰麗。即使中小字型也是工整秀麗,但無論大中小字型,無一處不表現出這一時期書法方面的熟練,深邃的造詣;祖庚祖甲時期,主要在嚴飭工整方面下工夫,與後世書家比擬,頗有歐陽率更的風趣;稟辛康丁時代,一部分沿襲了祖庚祖甲時工整的作風,但大多逐漸衰退,趨向潦草苟且;武乙時期的大字,粗疏古拙,勁削而帶有暴戾的氣氛;文丁武丁的作品,又是五花八門,百體雜陳,在書法上頗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情景,有的骨骼開張,有放逸之趣,有的細小娟秀,有簪花之格。

    甲骨文作為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目前已經的出土的文物中不重複的單字已經有4500個左右,當然大部分文字還沒有破譯,畢竟是太久遠的文字的,破譯工作太複雜,僅有1700個已經得到破譯。

    甲骨文的魅力無限,並且永遠不會褪色,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甲骨文更加光彩奪目,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投入到甲骨文的額工作中來。

    有網友認為:甲骨文這東西當作畫來欣賞就好了,知道它什麼意思沒有意思,還浪費那麼多人力物力來研究,還不如讓那些專家去當老師,多教育孩子來的實在,讓他們整天吃太飽的研究這研究那真的是太浪費了。

    也有網友說:人類的發展需要知道來處以後方能追尋將來,研究歷史是必須的,並非浪費時間浪費人力,如果說研究甲骨文算浪費人力,那些研究《紅樓夢》的專家才真的是一無用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誰是勾引寶玉的狐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