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往文學

    無關風月,自是情痴

    ——理解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公為詩為文,氣格甚大、政論高妙,小詞卻一改詩文顏色,溫婉和柔,別有一番韻味。此詞乃是仁宗景佑元年三月離西京(洛陽)留守推官任時所作,王國維《人間詞話》有評價:"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把酒相談欲把歸期說定,尚未開口伊人卻已淚眼。人生中的種種情愁原在自身,與那風月毫不相干。離歌不要再唱新一闕了,單單這一首便已教人愁腸百結。此時只應去看那洛陽滿城牡丹,共沐春風,才能使得這離別稍稍容易一些。

    把酒說歸期,為何欲言又止?尚未聽聞歸期何期,怎得又無語凝噎?想到李商隱遙想與所懷之人共話的巴山夜雨,便懂了,歸期未有期,離人不敢言,留下的卻已然知曉,教人如何不淚垂?

    我原以為,悲傷的人總是無法自持的,杜甫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晏殊也道"檻菊愁煙蘭泣露",他們的悲傷不僅滴在心裡,更落在眼裡,落在花鳥上。到了歐陽修這裡,倒清醒自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使人想起《世說新語 傷逝》所記;"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早知自己是有情之人,我的離愁自是我的離愁,哪裡怪得上明月清風?況周頤也做此想,《蕙風詞話》中"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江山風雨之外,有萬不得已者所在。"感思心緒,原就在於人心靈情感的追求之中,而非觀外物所致。

    送行的宴會上奏起離歌,曲曲皆唱關山離別情。愁腸百結的心緒終是無法自持,一曲離歌尚且如此,切莫再起舞換新聲了。初時的未語先"慘咽"被"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清醒理智所排解,可離歌一曲使得悲愁又翻湧而來,難道就註定要沉浸在悲傷中了嗎?並不是。執手去看看洛陽滿城牡丹吧,那綽約芳華說不定能沖淡悲傷,讓別離來得容易點兒。

    歐陽修這首《玉樓春》,描繪的是離別,抒發的有愁緒,但他偏偏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的理性思考作答,又在結尾寫出了"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曠達,以賞花遊玩來排遣離情別慨。可謂是"於悲愁之中,又有豪放之態"。讀到這裡,應該只能算是品出了第一層意思。

    王國維先生"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的評價,又從何說起呢?我想恐怕是這樣的:"情痴"無關風月,只在於自身。既是如此,那生為有情之人,即便不看風花雪月,不看東流春水,這愁也還在那裡,不會削減半分。至於共看洛陽花的排遣,縱然是盛放的牡丹終會看"盡","看盡洛城花"後也終有一"別",因此在曠達之中又蘊含著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此二句,才評價為"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歐陽修是有宋一朝第一位詩、詞、文皆為上品的大家,詩、文中多見其志向抱負、政論立場,心性品格與思緒在詞中表現的多些。他在詞中顯露出的那份對美好的欣賞和深愛,和對無常的哀婉與惆悵,與他一生所遭遇的仕途起落、譭譽交加不無關係。瞭解這些,再讀歐詞時,便會更能理解他的感受。

  • 2 # 有書共讀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句詞出自於北宋歐陽修的《北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全詞如下: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從字面上理解,意為:人們啊本來就多情善感,十分痴情,所以這種怨恨啊並不是因風花雪月所引起的。

    但古詩詞從光從字面上來理解,實在是難以觸控到詩詞中所說的情境,為更好地體會詩詞真義,最好是聯絡前句,對這上闕詞所表達的情緒做一個全面瞭解。

    歐陽修的《北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是一首離別之詞。詞中雖有離別的哀傷,但也有排解傷感的一種豪情。這兩種力量相互挾制,形成了歐陽修詞所特有的風格。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兩句,敘述眼前離別的情景。離別是令人悲傷的,但畢竟現在還可以共飲美酒,特別是想到還有“歸期”,實在令人歡喜。

    然而,離別就在不久之後,下一次重逢到底是什麼時候呢?因此,還是忍不住悲傷,一開口就嗚咽起來,根本說不出一句話。

    人為什麼會對離別有如此多的複雜感情?因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故此上闋歇拍的這二句,是詞人對情恨的一種理念上的思考和解答,將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整個人世的認知。

    什麼叫做“此恨不關風與月”?風月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意象,後來常被用作指情愛之事。

    風和月本來是沒有感情的,風無形,來去無蹤;月有陰晴圓缺,這都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與人事無關。

    所以說,風和月哪裡懂得人間的情和愛?所謂的風月有情,一切都來自聞風望月之人本身。

    人有情,則風月也變得多情,人無情,風月亦冷漠。

    什麼是情痴?情痴乃痴情之人,情痴觀萬物,則萬物皆可斷腸。上闋詠歎傷別,卻於傷別中領會極深刻的人生感悟。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中天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所謂“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 3 # 簡秋習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句出自北宋文豪歐陽修的《玉樓春》。

    對於《玉樓春》,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這樣評價:

    “永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這首詞是歐陽修在1034年(景祐元年)時所作,歐陽修在1031年(天聖九年)在洛陽任留守推官,三年後他的任期已滿,寫下這首《玉樓春》作惜別詞。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兩句詞,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這句話可以從傷感離別的感情角度去理解,更可以是人生面對痛苦時,所選擇的一種態度。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上闕:

    在一個酒席上,詞中的主角想要告訴那位美麗的女子,自己雖然就要離開了,但是離開之後會再回來的;

    但是,話還沒開口,女子那如春色般嬌美的容顏就已經變得慘淡。

    於是,詞中的主角就感慨起來:人都是有感情的,當我們心中湧起離別的傷感的時候,這種情緒是不由自主的,與外在的事物沒有任何關係,什麼風啊月啊,都沒有關係。

    儘管我們也會被外界事物所影響,但是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心啊。

    下闕:

    在這個離別的酒席之上,離別的歌曲令人倍感悲傷,所以就別再寫新的離歌了,原本的離別曲就已經夠讓人肝腸寸斷了;

    可是,既然離別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就更要在這之前,好好享受當下的美好,就如同我要看盡洛陽此時盛開的花朵,等到花朵都謝了,我才要甘心地向春天道別。

    整體

    整首詞是一首離別詞,歐陽修卻將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融入其中。

    每個人都是有情感的,人生中也會遇到各種痛苦的事情,比如“怨憎會、愛別離.....”就像俗語所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可是,既然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應該如何面對呢?

    不如把握當下,就算真正痛苦到來了,至少能夠將遺憾降到最低。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人生來就是有情感的,或者說人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有悲傷的情緒,有痛苦的情緒,而這些和外界事物沒有關係,什麼風啊月啊、陰啊晴啊,都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

    就像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一樣,你覺得世界是晦暗的,那即使Sunny明媚你也覺得烏雲密佈,正所謂“世界,是心的倒影”

    當我們面對痛苦的遭遇之時,不管是尋求精神世界的信仰,還是探求本心尋求解決之道,都不要去過多地受外界事物影響。

    一個人失戀了,他覺得世界都塌了,可是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地球也還是照常運轉,所以,對於世界來說,這個人的痛苦與它無關。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就是告訴我們:

    “人生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痛苦,可對於世界外物來說,人的這些痛苦都與它們不相干,都是我們自己內心與生俱來的情感。”

    那如何面對這種痛苦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句經典臺詞:

    “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卻來不及好好道別。”

    結合歐陽修這首《玉樓春》中的前後句,理解起來頗有寓意。

    既然人的一生中,會有這樣那麼樣的痛苦,既然“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那我們就應該:“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上闕中有離別的悲愁,然後最後兩句,卻透露出一種大氣,頗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灑脫與豪爽。

    既然痛苦無法避免,那我們就應該活在當下,把我當下,這樣當我們離別、悲傷之時,才不會存有遺憾。

    至少,當我們放下的時候,我們已經好好地道了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現代人看到“情痴”二字,常常就用來形容男女愛情的痴絕。

    如果是在男女愛情的情感上理解:“情到深處化為痴”的時候,真的是不關“風和月”的。

    兩個深深相愛的人在一起,在他們的眼中,人間即天堂,外物在他們看來是沒有關係的,下雨是浪漫的,落花也是浪漫的。

    但回過頭來看《玉樓春》的出處,我們就能看到,這兩句所表達的,並不是侷限在男女情愛之中的,而更多的是超出了男女情愛的範疇。

    人間的“情痴”,痴於萬物,感於萬物,萬物皆有情。

    這份情,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它與萬物無關,又融入與萬物之中,或許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那就是“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END---------

  • 4 # 此箋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正是出自宋代詩人歐陽修所著之詞《玉樓春》。此詞描寫了離別之時的肝腸寸斷與詩人由此引發的深刻人生感悟。一曲離歌,撥動離人的肝腸寸斷;滿城春花,撩動離人的戀戀不捨。

    良辰美景如何,風花雪月如何,只是因為離歌與春花才讓詩人驚覺對你的留戀嗎?當然不是,無關風月,無關美樂,只因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只因為“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愛你,與風月無關,甚至與你也無關,只因為自己愛得深沉,愛得痴迷。

    這就像《壇經》裡,“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不僅相由心生,愛恨情仇等各種人生慾念,也有心生,與自然無關。人本就多情,卻往往把這份多情歸於風月,歸於自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怎麼會有心,怎麼會流淚,那是杜甫自己的哀傷;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煙柳怎麼會懂六朝迭番更代,那是韋莊自己的傷古懷今;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春庭之月,怎麼懂人間的悲歡離合,那是張泌自己對於離別之苦的開解與安慰。

    所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愛你,與風月無關,甚至與你無關,這是我自己的情非得已,也是我自己的為愛痴狂,甚至不求你的回報,不求你的青睞。這種情痴的境界,凡夫俗子的我們,可遇不可求。

  • 5 # 思明月8

    人的七情六慾是與生俱來的,這與自然界的風與月無關。人生確實有痴情人,不過比較少,就是因為少所以才珍貴。對於情,對於痴,我覺得痴自己該痴的,不痴不該痴的,如果明知道痴情依然得不到,那又為什麼要痴呢?做任何事,理性不能失,原則不能違背。

  • 6 # 清心一棧

    每一首詩詞都有一份情懷。詞人歐陽修是北宋一代名臣,除德業文章外,常填寫溫婉抒寫性情的詞,往往不經意地流露出了詞人的心性襟懷。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好一首首道離情,作於景祐元年(1034年)春三月,歐陽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洛之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對眼前現下的一種的反省和思考,事實上卻是透過了理念才更見出深情之難解。

    人生自是有多情的人,情到深處痴絕,這悽悽別恨無關樓頭的清風和天上的明月。

    多愁善感的情痴看到的,皆是傷心斷腸之物,真個是“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於傷別中蘊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體驗。

  • 7 # VC4235

    靈魂的清修與心靈的純靜到了極高的層次.心中有情而不困幹情.胸中有爰.而不貪戀愛此是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的極好道白

  • 8 # 使用者100415783279

    痴信與迷戀而終不得,遺恨秋月或感喟春風確屬蒼白無力而多餘。人的情感由內而外,外部觸動為由頭,內在感應也各有不同,尤其男女之情又平添了生理因素,意亂情迷的種種表現實在讓人感懷迷醉。

    為情所困,男人失卻了平素的理智,老者也可顛狂如少年,而女人有時智深如高僧,半大徐娘亦可瞬間妙變妙齡……是以我們總是喋喋不休地在自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 9 # 健行196

    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當與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相題並論,痴情痴迷,詩句對己是自我安慰,對人是勸勉激勵。情之所鍾,人各有需。

    昨日讀到一篇文章《那些中毒的文學青年,都奮鬥成了貧困戶》,就是對詩句最好的詮釋。文章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些青年男女,不關風月,瘋狂寫作,忍受著午夜的凌遲之苦,痴迷文學,文學可以支撐一個人走路,可以當飯吃,其餘都是紙老虎。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收穫著微薄的希望,在寂寞的淚水裡種下更寂寞的淚。那些中毒多年的文學青年,痴心不改,把文學當作畢生追求的情人。東河有個農民,八十歲了,還在修改自己的文字,希望在臨死前把書出版。南山有個叫凌子的女作者,終身未嫁,每天筆耕不輟。結果呢,作者總結了四點,一、在親朋面前,你越來越沉默寡言,越來越抬不起頭,他們談論的,是你不屑的;你想要說的,說給了靈魂世界。二、你越來越清貧,但是你心裡在笑,你覺得貧窮的是他們,因為你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三、判斷和按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差,造成人們常說的智商高,情商低。四、到了一定程度,高處不勝寒,與大環境脫軌,最嚴重的,患精神病,像三毛一樣,優雅地自殺。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 10 # 草色青青瑩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此句出自於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詩集。原來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人也渴望有一個相知相惜的紅顏知己,讓人頓覺驚歎詫異,同時也很欣賞詩人如此高潔的情操。愛一個人,並非要完全擁有,全身心的佔有,擁有對方的一顆爰心就足夠了。正如我們現在,很多人也渴望有一個心靈的知己,靈魂的伴侶,跟愛情風月無關,靈魂的相知相守,在迷茫和失意的時侯給予心靈的指引,勇氣和動力,也算是人生路上的伴侶和朋友吧,但是這種朋友是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朋友,也是最高境界的友情,如兄妹手足,如戀人,似親情,如愛情,但卻是純粹的友誼,入心的人,彼此牽掛的人,愛慕欣賞的人,止在欣賞,互相欣賞,互相讚美,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如此心靈的知音,也許很多人都在苦苦的尋覓,但是這句千古多情美句是要兩個多麼純淨,清澈的靈魂才配擁有啊!能詠它的人多情,痴情,專情,絕不濫情,心清如水,她是最美的愛的花朵,友誼的花朵,真正能擁有她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卻不得而知了!別說我們每一個凡人了,大清的康熙帝也會有這種別樣的痴戀,他與侍女蘇麻之間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理不斷的愛戀,依戀,也許只能用此詩來解釋清楚了。如果說真正的愛卻不能愛,又放不開,不如將愛情更昇華,就將她澆灌成最美的花吧!永遠盛開在心間。我覺得蘇麻喇姑是幸福的,那種幸福是來自於心裡的,深埋於心裡的。她可是年長他好多歲,那可是大清國的萬歲爺,歷史上竟也有這麼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人生自有情痴時,此恨不關風與月”,也正是我想說的,但是我不會如古人這麼優美,痴情的來表白,今天偶爾讀到她,真的很感動。因此自做多情給她釋解一番,不知正確可否。總結一句:人生攜手一知己,長路漫漫多慰藉,情海無邊風與雨,花前茶屋浪漫時,世間情愛萬千種,此愛綿綿同月明。

  • 11 # 每天一詩綴詩園

    延詩: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縱是鳥兒也痴情,

    一表一享喙傳悅。

    (前兩句不是我寫的)

  • 12 # 可愛的何以清塵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遇見一個對你不離不棄的人,哪怕你傷害過他。

    有吧。有的人重情重義,所以會認準一個人,就無關風月了,堅定的喜歡下去。

    我沒有遇到過,也許也遇到過,確實是傾盡了愛,只是不夠堅定而已。

  • 13 # 別等時光非禮了夢想

    1、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痴絕,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痴絕,這悽悽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2、出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3、原文: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4、譯文:樽前擬把歸期說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說時佳人無語滴淚,如春風嫵媚的嬌容,先自悽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痴絕,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痴絕,這悽悽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5、餞別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闋,清歌一曲,已讓人愁腸寸寸鬱結。啊,此時只需要把滿城牡丹看盡,你與我同遊相攜,這樣才會——少些滯重的傷感,淡然無憾地與歸去的春風辭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葉草劇場專屬裝備怎麼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