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條子
-
2 # 香茗史館
三國時期的歷史被人們所喜歡,更多是《三國演義》的功勞,所以大部分人的喜歡也僅停留在《三國演義》上,喜歡《三國志》的人其實並不多。南北朝之所以比較冷門,我認為除了缺少藝術作品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各種史料太混亂,且很多記錄都極度誇張。二是關係過於錯綜複雜,不便於被人理解。下面分別說一說。
史料太過混亂由於南北朝時期各國戰爭頻發,局勢極為動盪混亂,朝廷由於主要精力都在戰爭爭霸上,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修史,這造成很多歷史性的事件都沒有明確記載,這一點北朝尤為嚴重,南朝由於相對穩定,史料倒還比較多。朝廷沒有精力修史,而民間的記載由於戰爭造成大量流失,所以這段歷史的史料缺失十分嚴重。
三國時期前期混戰比較嚴重,在三國鼎立之後,雖然三國之間經常爆發戰爭,但總體局勢較南北朝穩定,所以遺留史料還較為完整。
而且,很多記載極為誇張,根本難以讓人信服。我們以陳慶之“北伐洛陽”的戰例為例,陳慶之率七千白袍護送北海王北上覆國,先後面對北魏軍隊一百三十萬(同樣誇張),大戰四十七場,全勝!攻城三十二,皆克!取帝都,卷半國!
關係錯綜複雜這段歷史時期太過錯綜複雜,南朝其實還好,只經歷了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頂多再加一個東晉。
北朝卻太過混亂,首先你要了解西晉的滅亡,五胡亂華的過程,然後是各個國家先後崛起的時代關係,出場重要人物太多,決定性戰役太多,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太過複雜。漏掉一個人物,一場戰役,都會讓你陷入混亂之中。
北朝光是先後出場的國家就有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西涼、北涼、南梁、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冉魏、北魏、東魏、西魏等國家,而這些國家有的同一國號的國君有血緣關係,有的卻一點關係都沒。要了解這些國家的崛起、滅亡、國君,而由於五胡亂華時期少數民族建國較多,人物名字又極為難記,有的人物姓氏相同卻沒有血緣關係,僅僅屬於同一部族而已。
相比之下,三國時期顯然要簡單很多,出場人物雖然也比較多,但只要花點時間還是能夠很快理清大致脈絡的,南北朝時期反正我看了很多資料有的地方還是一塌糊塗。
文藝作品相對較少按理來說正是由於這段歷史比較混亂,文藝作品反而應該更好創作才對,而且這種亂世英雄人物較多,名士輩出,戰爭頻發,也給小說能夠提供很好的素材。苻堅、冉閔、慕容儁,中間慕容垂、拓跋珪、拓跋宏,雙雄高歡、宇文泰,南邊劉裕、陳慶之、陳霸先、謝安、謝玄、桓溫、郗超這些人哪個拉出來都可以大書特書。或許是由於五胡亂華屬於華夏文明的痛處吧,這段時期的英雄人物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對於以漢人為主的藝術創作者們來說,這段歷史太過悲壯,於是造成文藝作品極少。
我們大部分人喜歡歷史基本都是從藝術作品開始的,我本人就是如此,畢竟正史太過枯燥,藝術作品的稀缺也是造成這段歷史較為冷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三國時期的歷史之所以熱門,《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
3 # 上將噯福斯
我專門學歷史的。我就不喜歡南北朝史。為什麼?因為太屈辱了!
不光我不喜歡這段歷史,大部分華人都不喜歡、也不瞭解這段歷史。為什麼不瞭解?
因為絕大部分中國歷史學家,也不喜歡這一段歷史,不願意回顧中華民族歷史上這一段極端屈辱的、黑暗的、文明倒退的歷史。歐洲有中世紀黑暗的1000年,中國有南北朝黑暗的300年。
按道理來說,研究歷史,應該儘可能的拋棄個人感受,以零感情的態度,站在全人類的視角,客觀分析問題。
但是研究歷史的也是人,也有民族。對於本民族有天然的歸屬感。對於本民族的失敗和屈辱,會自然而然的迴護和辯解,以尋求心理上的平衡。
但是南北朝對於廣大的漢族人來說,實在太過失敗、太過屈辱,整個北方全部淪陷,整個民族被驅逐到長江以南,留在北方的漢人被殘殺殆盡,只有極少數人躲在偏僻險要的伍堡中得以倖存,或者淪為奴隸苟且偷生。到公元351年,整個華北漢族不足300萬人。如此人間慘劇,使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嗚呼哀哉,悲夫悲夫!
這一段歷史,我們本就不願看。
出於團結的考慮,這一段歷史又成了民族融合的範例。這樣的融合,是不是太過殘酷?
於是我們更不願意看。
像未央錦繡這樣的腦殘古裝電視劇,張口“保衛大魏”,閉口“抵抗大梁侵略”,完全是顛倒黑白、篡改歷史。明目張膽地美化野蠻的侵略者,毫無廉恥地詆譭無辜的受害者。
於是我們更不願意看。
-
4 # 大飛熊騎士
南北朝從晉宗室南渡到楊堅滅陳後主統一天下,這段歷史總是差強人意,這也是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的原因。從幾個角度來看這段歷史的“差強人意”。
第一,漢人衰落。
“八王之亂”後,正是漢人衰落的開始,北方成了各族人馬的戰場,空前的野蠻暴力,漢人被屠殺和奴役。
第二,文明衰落。
(建安七子)
魏晉還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文學大家,到了南北朝,北方沒空沒條件搞文明建設,南方在自我反省中,文化變得低落和簡樸。可以說,整個時代的文化是低調的,玄學和茶文化開始萌芽發展。
第三,誰是大英雄?
(南北朝亂世)
南北出現很多英雄,但是這些英雄都不圓滿,甚至有重大的缺陷,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現,才填補遺憾。
冉閔爭議很大,最終還是兵敗身死。南北朝的雙雄,一個漢化鮮卑人宇文泰,一個胡化漢人高歡,也都沒有條件統一。劉裕的北伐最為成功,但回建康爭位,功虧一簣。楊堅欺負孤兒寡母,得位不正等等。
第四,亂世人倫。
(最殘暴荒唐的皇帝高洋)
三國的亂世,是在人倫文明和漢文化的基礎上,亂中有序,所以才有“挾天子”之事。南北朝可以說人倫都亂了,不但北朝故人亂,連南朝也一塌糊塗。高洋,石虎等都是殘暴荒唐。
第五,殺戮太重。
南北朝文明的倒退之一,殺戮過重,造成的仇恨心也重。
(大唐盛世)
總結,南北朝也不是都負能量的,至少推動民族融合。更重要的是漢文明始終是先進的,在時代推進下,漢文化最終還是深入各族人心,直至孕育了大唐開放強盛的,融合了各族人們大一統的,並影響深遠的“大唐文化”。
-
5 # 潘不安講究史
很多人為什麼不喜歡南北朝的歷史,這和是否分裂並沒有多大的關係,要了解原因,我先來分析一下大家為什麼喜歡三國的歷史。
第一,現代人喜歡三國最大的功臣當然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採用“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方法,即保持了歷史的完整,又鮮活的刻畫了每一個人物。這種方法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避免了都正史的那種枯燥。
這就像我們看電影電視一樣,如果裡面的角色都很刻板,反派只是純粹的壞而且智商又低,正派都是主角光環的聖母白蓮花,大多數人一定很厭煩。但是《三國演義》中實際上是沒有什麼正派反派之分的,即使是曹操,也一樣富有人格魅力,被很多人喜歡。此外,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張遼等等甚至呂布乃至潘鳳都有大量的擁躉。很多人其實就和追星一樣,先是喜歡上一個人物再去了解他所在的歷史背景。
第二、雖然有點不想提,但是不得不說中國年輕一代對三國曆史的喜愛和熟悉,卻是歸功於日本。日本是非常喜歡三國曆史的國家,為此出了大量三國有關的動漫,遊戲。尤其是像《真三國無雙》,《三國志系列》,很難說有8090後的年輕人沒有玩過,甚至可以說是年輕一代的三國曆史啟蒙。尤其是三國類的遊戲,當年輕人遊戲時將自己代入某個角色,非常容易沉迷其中。網文興起後,如雨後春筍般的湧出大量三國穿越小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第三、雖然一二兩點決定了現代人喜歡三國,但是《三國演義》是明朝才出現的,那之前的人卻一樣非常喜歡三國曆史。這歸功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作為三國時期的人物,其編寫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再加上其寫史嚴謹,很多不確定的內容寧願不記載。使得那段歷史可以很真實完整的被記錄下來,這就給古代的文人很多的發展和想象空間。
第四、分裂戰亂都不是什麼好事,曹操《蒿里行》寫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東漢末,黃巾之亂前華人口達到了五千多萬,而等到三國統一之時,全華人口僅僅只剩下了八百多萬,將近十不存一啊。
當時因為這是漢人自己的內亂,並且還不時吊打周邊異族,而現在我們漢人又是主流民族,於是很多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只是看到了歷史的波瀾壯闊,英雄的建功立業,卻不見“寧為太平犬,莫做離亂人”的生民之悲。當然我這不是在為五胡張目,只是要告誡大家,不管是入侵還是內亂,都是國家之悲,生民之哀,雖然現在國家富強,但仍要謹記和平的可貴。
第一、五胡亂化畢竟是漢民族的恥辱,之後作為主流的漢族文人們自然不願意提及,而元清雖然是少數民族入主,但是畢竟也都承認華夏正統,學習漢族文化,又和五胡已經沒關係,自然也不願意為他們著書立說,平白得罪漢人了。所以,到現在我們能看到關於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就非常的少。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就談不上喜歡了。
第二,因為第一的原因,導致了現在影視題材關於南北朝的非常少。也進一步導致了,現在能聽到關於南北朝的聲音,都是來自於歷史學習愛好者,他們包括我對那段歷史都是沒有好感的,所以也就使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南北朝。
但是這其實不重要,隨著歷史古裝劇的興起,有些陰陽顛倒,雌雄難辨的導演會拍這段歷史的,而且因為內分泌原因會拍的很精彩。比如前不久不就有一部《陸貞傳》嗎?雖然我一集沒看,但是我知道,高湛,陸貞這種人現在也是有小迷弟小迷妹了的。
什麼漢夷之分,民族大義,不重要的!滿清還不是和南北朝一樣?看了這麼多年的清宮劇之後,大家看現在大街上遺老遺少的數量都多起來了。只是五胡到現在都已經沒有了後人,投資去拍這段歷史的也少了而已。
第三、如果說三國雖亂,但是《三國志》卻是一部難得的信史,那麼南北朝的史書就和他的歷史一樣亂。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的打仗,可那時候人口都快沒那麼多了。就像戰神陳慶之,原本按其能力和功績至少是一代傳奇名將,換現在就是一個超級大IP。但是就是被史書所累,被描述的和一個神話人物一樣的不真實。連史書都記載的不真實,就導致了後世的文人對這段歷史興趣乏乏了,畢竟怕讀多了影響智商。
第四、南北朝歷史畢竟就是一部五胡亂華的漢人屈辱史,我們現在國內主要民族就是漢族,再加上過去了近兩千年,自然也沒人願意去掀這個傷疤了,同時為了忘記他,自然就要把它像臭垃圾一樣扔到角落裡了,這樣也就沒人會喜歡垃圾了不是嗎?
-
6 # 嘉佑風雲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時期是漢人的衰落史,從春秋時期齊桓公就尊王攘夷,說白了就是都聽周天子號令的,一起抵禦外族,說明那個時代中原就受到外族的侵擾了。
但是從春秋時期一直到西晉時期,在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中,中原王朝一直沒受到外族的侵佔,但是南北朝時期是個例外,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外族佔領,導致大量漢人難逃,這是一部很苦難的歷史,很多人很自然的就逃避這段歷史了。
還有個原因就是這個時期太亂了,連朝代順序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有哪些國家了。亂的都讓人沒興趣就研究他。
回覆列表
因為那是異族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中國自秦朝開始後,就是漢族和少數民族互相爭奪統治的時代。少數民族統治的時候會抬高這些諸如南北朝的歷史。漢族戰統治地位時,通常簡略這些歷史。很不幸,現在又是漢族統治的時刻,因此你想了解那些歷史,只能多去圖書館,或在網上搜索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