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肺小結節是一個影像學的概念,一般是指在肺實質中的病灶,小於三公分的實性病灶就叫肺結節,大於三公分的叫做腫塊。其中對小於一公分的就叫做肺小結節,小於五毫米的就叫微小結節,這些都是專業醫生做的行業內特殊的定義。

    引起肺小結節的原因很多,比如說炎症、腫瘤特殊的感染,包括結核和真菌感染。腫瘤包括良性的平滑肌瘤炎性肉芽,腫纖維瘤等等,惡性腫瘤包括肺癌肺肉瘤等等。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提高,核心的影像裝置的不斷出現,微小結節的發現率越來越多。以前一般的胸片看不出的小於一公分的病灶,如果做一個ct或者甚至高解析度的ct就很容易發現這些小的病灶。

    很多研究和資料表明,對於正常人群進行一個高解析度ct檢查大約20%到60%的人會發現肺小結節。其中一些高危人群肺小結節的發生率更高,比如說長期抽菸的、肺部有慢性疾病的,它的發生率就會更高。

    因此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病灶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判斷良惡性,對治療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2 # 胡洋

    如今隨著健康意識增強,體檢的普及,肺結節非常多見。從影像學來講,胸片或者CT上直徑3公分以上稱為腫塊,3公分以內稱之為結節,一般情況下,病灶直徑<2 cm的稱為肺內小結節,直徑<5 mm的稱為微小結節。普通胸片基本上很難發現小結節,除非靠近胸膜周邊,利用胸片肺小結節檢出率只有0.1-0.2%,而胸部CT肺小結節檢出率超過80%,肺部薄層掃描甚至能發現1毫米的微小結節。

    由於肺癌的高發,很多人一聽說肺小結節,就會聯想到肺癌,其實絕大多數肺小結節都是良性的。初次體檢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所以肺部小結節並不等於早期肺癌,肺內炎症、結核、真菌感染等疾病都會形成結節。因此肺內的小結節性病灶,可能的診斷可以說是多種多樣,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隱球菌感染、硬化性肺細胞瘤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有少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後也可能轉化為惡性。

    肺結節中有一種特殊型別,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是一個影像學概念,指在高解析度CT上表現為密度輕度增加,呈雲霧狀密度陰影,但其內支氣管及血管紋理仍可顯示。磨玻璃結節可見於腫瘤、感染、區域性出血或間質纖維化等。相比較而言,磨玻璃結節惡性機率略高,實性小結節惡變率7%,磨玻璃結節惡性率為18%。結節的位置(上葉)、大小、CT值以及形態(空泡、胸膜凹陷、支氣管充氣徵、血管形態改變)對鑑別良惡性肺小結節有很重要的價值。

    對於肺小結節的隨訪要求是,≤5 mm的微小結節建議每年複查1次;>5 mm的磨玻璃小結節建議每半年複查1次,連續3年複查後,如果結節無明顯變化,仍建議每年複查CT。>8 mm的小結節,每3個月複查,必要時抗炎治療,對持續存在並增大的結節採用PET、穿刺活檢,和(或)手術切除進一步評價。

  • 3 # 小影大夫

    低劑量CT主要用於肺癌每年體檢的篩查。低劑量的意思就是把輻射劑量降低,讓人體少接受輻射,但是以犧牲影象質量為代價,就是影象質量比常規的CT要差一點,但是也是可以看得到病灶,能檢查出肺結節的,這個不用擔心。

    薄層CT掃描,一般是做了低劑量CT或者常規的CT發現有結節的時候,需要更清晰的顯示病灶的結構,周圍情況,就是能更清楚的看這個結節長什麼樣子。比如說,常規的CT是 5mm掃一層,這個結節只能看到一層,但是薄層是1mm掃一層,對於這個結節,就能掃5層,提供的資訊更多,更有利於診斷。但是因為掃描的層數多,接受的劑量也相對較大。

    常規的CT,一般做得最多的就是常規CT掃描,對於有病變的複查或者沒有特殊要求的,都是用常規CT檢查。

    所以對於一般的胸部CT,都能檢查出5mm以上的結節的,5mm以下的結節要看每個醫院所掃的層厚決定,有些微小結節比如3mm的結節,影像科醫生看到了,但是沒有量出來大小,是因為結節太小了,不容易測量。

    如何避免肺小結節?

    肺小結節無法避免,做CT檢出來就有了。初次檢查出肺小結節80%都是良性的,只有小部分是屬於惡性,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對於5mm及以下的結節,可以一年複查一次,三年後不大,良性可能性大。

    對於>8mm的結節,特別是>10mm的結節,建議三個月複查一次,炎性結節,複查後會縮小或者消失。三個月複查後不變,則三個月到半年後複查。如果結節變大,或者變得密實,那麼要警惕惡性可能。這張肺部>1cm的結節,邊界清晰,但是有淺分葉,長得不太好,像這樣的肺結節,應該手術切除。

    對於>1cm的結節,最好應明確性質,注意結節的邊緣毛刺分葉等特點。如果每天擔憂到睡不著,建議手術切除。切的不是結節,而是心病。

  • 4 # 心血管黃醫生

    現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而在體檢時,總能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很嚴重,可有些問題看似很可怕,醫生卻說不用治。其中,肺結節就是看似可怕,實則並不嚴重的一種病變。

    肺小結節的檢出率有多高?該怎麼避免?

    其實,肺結節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它算是一個影像學概念,就好比面板上長出的一個小痘痘,指的是3cm以下與周圍肺組織明顯不同的發病病灶。目前來看,絕大多數肺結節都屬於良性病變,即便是惡性的,早期肺癌的可能性大,也可以治癒。

    肺結節的檢出率與檢查手段息息相關,如果是常規的胸片,檢出率可能僅有約0.09-0.20%,而如果是低劑量螺旋CT,檢出率高達10-20%,這與檢查手段的解析度有關。而這也是為什麼醫生一再強調,普通的胸片檢查不能作為早期篩查肺癌的手段,對於肺癌高危人群來說,還是要選擇更準確的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變。

    肺結節如何避免?

    肺結節的病因複雜,目前看來,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疾病因素等都有關,常見原因有長期吸菸;空氣汙染,長時間待在汙染嚴重的地區;工作環境需要長期接觸有毒有害氣體,這些因素會導致汙染物吸入肺部,長期沉積形成小結節。另外,肺結核、肺部感染或胸部受傷所致的肺部淤血、疤痕等也會出現肺結節;早期肺癌、其他惡性腫瘤轉移至肺部,也可表現為肺結節;其他疾病,如痰栓、畸形、肺動靜脈瘻等,也可導致肺結節,較為少見。

    總之,肺結節的發生病因複雜,對於我們來說,想要遠離肺結節,就要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入手,尤其是長期吸菸者,一定要儘早戒菸,還要遠離二手菸;遠離汙染嚴重的地區;特殊職業者要做好日常防護,遠離有毒有害氣體的侵襲。對於肺結核、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防止肺部受損。

    如何應對肺部結節?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也有惡性的可能。對於發現肺結節的患者來說,必須定期隨訪觀察,必要時及時處理。

    一般建議,5mm以下的肺結節每6個月複查一次;5-10mm的肺結節每3個月複查一次;10mm的肺結節每1-2個月複查一次。若結節沒有變化,以後可個月、6個月、1年複查一次,如肺結節2年內沒有變化,一般可確定為良性結節。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煙齡20年以上、20支以上/天或長期吸入二手菸的人群;40歲以上人群;伴有胸痛、咳嗽、消瘦等症狀的人群;有肺癌家族史者;肺結節在10mm以上,且有毛刺樣、分葉狀或毛玻璃樣等改變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隨訪觀察,及時處理,提防肺癌的可能。

  • 5 # 醫患家

    隨著大眾定期體檢意識的不斷普及,近年來肺部小結節的檢出率不斷提高,甚至很多生活作息健康、沒有吸菸史的人也查出了小結節的存在。拍胸片被認為“不查不放心,查了更擔心”,給很多人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壓力。那麼為何肺小結節的檢出率增高?有沒有癌變的風險?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首先肺小結節的檢出率升高,並不表示罹患肺部疾病的人增多了,而是因為醫學影像學的發展,使先進的裝置可以發現從前看不到的,僅幾毫米直徑的結節。肺結節的檢查手段,通常有拍X光胸片和胸CT兩種,其中胸CT診斷效果更明顯。CT以斷層掃描技術,每層掃描厚度僅1mm左右,且不會被器官、骨骼遮擋所影響;而胸片所受侷限性更大,且查出的肺結節經CT複查後,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肺結節的概念。肺結節是一種影像學診斷,不能代表病灶性質。結節除了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其大部分可能性是肺部感染、炎症、增生及瘢痕。臨床通常把直徑<3cm的肺內佔位,稱為肺結節;>3cm的,稱為腫塊。對於肺小結節的定義,一般認可為直徑<1cm。

    目前有研究發現,CT篩查肺結節的檢出率常在20%~40%左右,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數字還會越來越高。但檢出患者中,90%以上的結節為良性結節,無需特殊治療,只需隨訪即可。對普通人群普查,肺內孤立性結節的惡性腫瘤可能性僅在5%左右。因此體檢時發現肺小結節不要過度恐慌,諮詢醫生進行相關複檢、隨訪與鑑別排查即可。

    考慮到肺小結節的病灶極小,臨床通常在觀察其形態、數量,與周圍組織關係(如有未牽拉胸膜、縱膈組織等)後,會結合病史給出後續觀察的建議。通常後續的隨訪間隔時間以3~6個月、6~12個月不等。部分炎性病灶患者在改善生活作息、進行中西醫抗炎治療後,結節會自行消失。而無法消失的小結節,如果其大小、數量、邊緣形態在隨訪時無明顯變化,也可以基本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相比青壯年、無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高危人群不只在定期體檢方面,以及肺小結節的複檢方面,都要提高重視。高危群體包括:年齡在40歲以上者、有較長吸菸史及被動吸菸史者、塵肺患者、長期處於嚴重空氣汙染環境的人群、接觸石棉等致癌物及放射性物質的人群、既往有肺結核及呼吸系統慢性病的患者、有肺癌家族史或個人病史的人群。針對這類人群,肺小結節甚至微小結節的及時發現,都能為肺癌的早期排查與被檢出提供重要幫助。

  • 6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首先肺小結節的檢出率升高,並不表示罹患肺部疾病的人增多了,而是因為醫學影像學的發展,使先進的裝置可以發現從前看不到的,僅幾毫米直徑的結節。肺結節的檢查手段,通常有拍X光胸片和胸CT兩種,其中胸CT診斷效果更明顯。CT以斷層掃描技術,每層掃描厚度僅1mm左右,且不會被器官、骨骼遮擋所影響;而胸片所受侷限性更大,且查出的肺結節經CT複查後,存在較高的假陽性率。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肺結節的概念。肺結節是一種影像學診斷,不能代表病灶性質。結節除了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其大部分可能性是肺部感染、炎症、增生及瘢痕。臨床通常把直徑<3cm的肺內佔位,稱為肺結節;>3cm的,稱為腫塊。對於肺小結節的定義,一般認可為直徑<1cm。

    目前有研究發現,CT篩查肺結節的檢出率常在20%~40%左右,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數字還會越來越高。但檢出患者中,90%以上的結節為良性結節,無需特殊治療,只需隨訪即可。對普通人群普查,肺內孤立性結節的惡性腫瘤可能性僅在5%左右。因此體檢時發現肺小結節不要過度恐慌,諮詢醫生進行相關複檢、隨訪與鑑別排查即可。

    考慮到肺小結節的病灶極小,臨床通常在觀察其形態、數量,與周圍組織關係(如有未牽拉胸膜、縱膈組織等)後,會結合病史給出後續觀察的建議。通常後續的隨訪間隔時間以3~6個月、6~12個月不等。部分炎性病灶患者在改善生活作息、進行中西醫抗炎治療後,結節會自行消失。而無法消失的小結節,如果其大小、數量、邊緣形態在隨訪時無明顯變化,也可以基本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暑期,對大一新生來說有哪些靠譜的手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