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慈賢

    伊拉克的世俗化運動就是從薩達姆統治時期開始逐步被終結的,薩達姆實際上也是一個極端宗教的領袖……總之,薩達姆統治之前的伊拉克還是一個世俗化的現代化國家,可如今,一切都已經一去不會復返了。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所謂“世俗化”對應的是阿拉伯的“世俗主義”,它們與阿拉伯世界傳統的“政教合一”理念相牴觸,以尋求政教分離為主觀目的。

    一般來說,阿拉伯世界的“世俗史”要分為兩個階段來看,一個是受到西方社會衝擊後,自19世紀興起的第一波“世俗化”。西方的殖民和區域統治,為傳統的阿拉伯世界帶來了相當多不一樣的東西,也帶來了現代社會觀念。實際上,在一些阿拉伯解釋中,“世俗”是與“世界、科學”的含義劃等號的。

    第一波世俗化階段結束在20世紀中期,大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殖民者消退以前。阿拉伯世界在這段時期內獲得了極為西化的社會面貌,許多生活方式,尤其是上層人士的生活方式與西方几無差異。人們也樂於去闡述和重新解讀伊斯蘭教與世界的關係,並使之適應現代的文明方式,按這個時期阿拉伯刊物上的思辨來說:“科學是文明的基礎,科學具備普世價值,阿拉伯人要學習科學,要從中獲得新的社會倫理秩序。”

    第二階段的世俗化浪潮被認為是20世紀最後25年間發生的事情,也就是1975年以後到2000年。這段時間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世俗化轉向“現代化”的階段,阿拉伯世界經歷了從“意識擴張”到“保守收縮”的過程,在很短的一段“現代化”潮流過後,阿拉伯世界紛紛開始了極端式的收縮和排外,並且原教旨主義大行其道,保守勢力重獲上風。

    實際上這是一種阿拉伯世界在發展中形成的,對過度“西化”的排斥。儘管世俗主義長期佔據了社會潮流,但它們並沒有真的在阿拉伯世界紮下根。當這些依靠精英文化的世俗派在長期的紛爭、動亂和國家政治變化中,被打上“西方”的烙印後,他們的階級弊病反倒成了影響阿拉伯社會的分水嶺,下層民眾打著“傳統、民族、阿拉伯、原教旨”的名義,將他們打下了統治神壇,國家便瞬間變了顏色。

    比如伊朗的霍梅尼革命就是如此,巴列維國王絕對是一個推行世俗化的大改革家,但來自伊朗下層的民眾卻為根深蒂固的傳統勢力所拉攏,反倒以“反帝、反封建、反西方”的名義打倒了巴列維,讓伊朗社會來了波“去世俗化”。

    看清了阿拉伯社會的世俗化問題,那麼再看伊拉克問題便更加清晰了,伊拉克經歷的正是這種“世俗化”的兩個階段問題。對於薩達姆以及他所處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來說,其核心宗旨建立在“社會主義、反帝國主義、復興阿拉伯”的概念上,然而其實質做的仍不過是拉攏底層傳統勢力,消滅原親西方精英統治集團的路子。

    所以,儘管薩達姆表現的比較“世俗化”,但他與霍梅尼革命實在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在排斥西方的同時,他們不可避免的讓傳統宗教勢力抬頭,並且影響到了社會的世俗主義發展。

    只是對於薩達姆這種靠軍權獲得國家集權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往往表現的不會過度“傳統”。作為獨裁政體,“政教合一”將是一劑很猛烈的毒藥,他們既不能讓神權高於統治權,也不能放下“反西”的民心大旗。所以伊拉克民間表現的很微妙,總體上風氣更加收斂,並不像70年代那麼徹底的西化和開放,但也沒陷入到傳統阿拉伯國家那種完全將社會封建化的地步。

    對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這件事來說,並不存在什麼特別大的文化意義,也不存在什麼失誤,它影響的只有世界石油的控制權問題和美國的地緣問題。更不能說因為美國的“攻擊”,伊拉克就從一個“世俗化國家”變成了“極端宗教國家”。

    就算美國不打,阿拉伯的這種集體演進也仍然在進行中。薩達姆政權本身並不能代表著伊拉克“世俗化”還是“傳統化”的走向,阿拉伯世界的轉變更接近一種全民族在謀求崛起過程中的蛻變,誰也無從干擾。縱使你能影響20年,那麼50、100年呢?該來的總會來,對於人類文明如此規模的演進,我們談不上說誰是“責任方”。

    說到底,阿拉伯世界的反覆無常,根子還在帝國主義身上,既有過去帝國主義帶來的矛盾,也有現代新帝國主義帶來的矛盾,而美國恰恰是當今行使霸權最頻繁的那一個,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怎麼也是個間接責任方。一切都不過是矛盾不可調和的兩個面罷了。

  • 3 # 早晨的太陽122

    交流一下。

    薩達姆統治時期,應該是世俗化國家,但是宗教色彩依然濃重。最後以復興社會黨的領導者的身份掌握了伊拉克政權,強勢行政,讓石油資源國有化,將伊拉克打造成為富強的國家。由於受多重勢力的影響,中東混亂、詭異。薩達姆的鐵腕統治,也算成功的。也被指責為獨裁、專制、殘暴。後來從政權的結構來看,從財富佔有量來看,從生活的做派來看,也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的。不過,實效還是不錯的。離成為成熟的國度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有外因的影響,也是很難走向成熟的。

    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是否會後悔?應該是各有見解。應該小布什不會後悔的,美國利益集團不會後悔的,只是不太完美而已。即便是現在,也不會後悔。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得有失嗎,他們會認為正常的。因為他們認為謀財的“路徑”多著了。這不是嗎,現今“謀”全球的“財”了。到底能走到何種程度?拭目以待。

    謹探討。

  • 4 # 阿奇100

    這問題問的好輕鬆,失誤,sorry,我傳錯球了。

    為此,伊拉克損失了近60萬人口。美國失誤=其他國家百姓的鮮血嗎?!

  • 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美國推翻薩達姆是不是一個失誤?這要看你怎麼理解這個事。

    在這裡,我們不妨以前外長錢其琛在此一事件中的經歷來說一個說明。

    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侵佔科威特。薩達姆拒不執行聯合國安理會要伊拉克撤軍的決議,美、英等國調兵遣將之際。中國派錢其琛外長出訪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伊拉克四國,目的很明確,就是爭取不打。

    所以第一個與錢其琛會面的,是時任埃及總統的穆巴拉克。

    穆巴拉克告訴錢其琛,此前,薩達姆曾對他說,伊拉克不會對科威特採取軍事行動。穆巴拉克隨即把這個許諾告訴科威特和沙特領導人。結果話音剛落,伊拉克就發動了對科威特的入侵。

    第二個,是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

    (此時伊拉克軍隊正在科威特耀武揚威)

    第三個,則是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艾哈邁德和王儲兼首相薩阿德。

    科威特遭入侵後,科威特埃米爾、王室成員和內閣大臣等逃往沙特,避難於山城塔伊夫。錢其琛來到埃米爾住所後,立即拿出楊尚昆主席的信,轉達楊尚昆主席的問候。錢其琛告訴科威特埃米爾:伊拉克必須撤出科威特領土,恢復科威特原有的合法政府。我將前往巴格達,面見薩達姆,直接向他說明,伊拉克面臨嚴峻局勢,讓他作最後抉擇。

    埃米爾表示感激。他說,就在人類進入20世紀末,居然發生伊拉克侵佔科威特,企圖把一個弱小的國家從地圖上抹掉,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我們要求友好的中國朋友,努力迫使伊拉克執行決議,不要給伊拉克更多的機會玩弄手法了。錢其琛的回答則是:我這次去巴格達,就是要做這方面的工作,但能否有結果,還難說。如果薩達姆喪失理智,自取滅亡,那就咎由自取了。

    隨後,錢其琛又拜會了薩阿德首相。首相說,作為朋友,就要坦率,不搞外交辭令。我們希望中國能發揮突出作用。錢其琛的回答是:中國100多年來遭受外國入侵和掠殺。我們反對任何一國侵犯他國。在科威特的中國公司損失也很嚴重。隨著時間推移,制裁會使伊拉克陷入困境。伊拉克玩弄手法不會得逞。

    隨即,錢其琛來到了伊拉克,首先會面的,就是那位伊拉克外交部長阿齊茲。

    (2015年,阿齊茲病死獄中)

    錢其琛說,中國對此地區沒有任何私利。我們認為伊拉克是中東的重要國家,希望伊拉克繁榮昌盛,更希望此事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希望用軍事方式解決。如果戰爭確實爆發,將是一場災難,重大的破壞。戰爭對伊拉克,不僅是損失問題,還是生死存亡問題。為了和平解決,伊拉克在撤軍問題上要表現出靈活性,這樣伊拉克的朋友也才有更多的發言權。

    阿齊茲一口回絕,他說科威特本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這問題不能談判。錢其琛說,中國是二戰後唯一同美國打過仗的,我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從未屈服過美國的壓力(潛臺詞:中國不怕美國)。但是(你們這檔事和咱不一樣),不能排除偶然事件促使美國採取行動,局勢一旦失控,可能爆發戰爭。

    隨後的晚宴十分,錢其琛又問阿齊茲:科威特是獨立國家,是阿盟成員國,伊拉克、科威特有外交關係,互派常駐大使,你們怎麼能不顧一切,軍事佔領科威特呢?阿齊茲笑了笑,側過頭回答說,科威特能算是一個國家嗎?

    最後,錢其琛見到了薩達姆。錢遞交了楊尚昆主席給薩達姆的信。薩達姆看過信,用緩慢的語調說,對話是交換意見的最好方式,是達成一致的最好方式。他說,科威特本是伊拉克領土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此時錢其琛便嚴肅指出:香港問題完全不同於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關係。香港自古是中國領土,只是被英國霸佔了。中國採取和平方式與英國談判,最終達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協議。中國一貫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應該透過和平談判解決,不能使用軍事手段。我們擔心戰爭的危險在增長。聯合國決議沒有說哪個國家派軍隊,而美國和盟國派了軍隊。如果要求聯合國授權美國動武,討論起來不容易,美國公開和私下說,可以自由行動。任何偶然事件都可能引發戰爭。

    會談到此結束。而看到這裡,其實很多人都能明白了:事實上,薩達姆之所以會有那一天,就是因為他對整個國際形勢的錯誤判斷,在從他對科威特下手且拒絕大國調停的那一刻起,他已經將自己的頭顱擺在了斷頭臺上。因為,美蘇英法中,沒有一個大國會保你!

    美國也迅速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在2003年便啟動第二場戰爭,徹底搞定了老薩。(在這裡也要說一句,那些死活要撐一把老薩的人,他們的潛臺詞,其實就是把大國和這些失敗者視為一個陣營,這種看法,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很危險很無知)

  • 6 # 我來讀歷史

    薩達姆在統治伊拉克時候,伊拉克是一個現代化且世俗化的國家,伊拉克在薩達姆時期是很繁榮的,經濟,軍事實力都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那時候的伊拉克就是一個現代化國家,不過當然它也是世俗化的,它的世俗與伊拉克的歷史背景,文化信仰等密切相關。

    薩達姆上位後沒有多久不久,就毅然把國家的石油資源國有化。結果,國內居民的生活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當然,薩達姆·侯賽因有私慾,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它確實使伊拉克的人均GDP提高了好幾倍,甚至超過了西方國家。可以這樣認為,伊拉克在薩達姆的統治下,伊拉克在當時也變得非常繁榮。因此,這個國家的各個方面的發展也推動,甚至教育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國內軍事發展很強,在那些日子裡成為世界第三大力量,在石油資源自給自足,百萬軍隊也並不是誇張的說法。

    伊拉克人對他的情感向來也是複雜的。一位伊拉克老人曾經說:“我們愛他,但是我們也怕他。薩達姆給了伊拉克人一種民族自豪感。他很勇敢,他公平地分配石油財富,使以前的下層階級成為中產階級。但是他對伊拉克實施了一種個人和家庭的統治,伊拉克人渴望更多的自由。”這番話代表了絕大多數伊拉克人的心聲。但是他在位的時候確實也有獨裁的行為或者傾向,所以然人民對他的感情複雜化。

    薩達姆對於伊拉克來說,一直都是褒貶不一和備受爭議的,當然他的錯誤是不能抹去的,但對於國家的貢獻也是讓伊拉克國民永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人名400個左右要有名有姓(編造花名冊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