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宇倫比cy

    首先糾正一下你的問題:是莫臥爾帝國,不是臥兒帝國。

    莫臥爾帝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林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建立莫臥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莫臥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莫臥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沙賈汗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莫臥兒帝國領土達到最龐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莫臥兒帝國衰落。

      莫臥兒帝國衰落後,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等殖民帝國在印度爭奪殖民地,最終英國勝利,使莫臥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臥兒王朝滅亡。莫臥兒帝國消亡後,英國又直接統治印度共90年,至1947年。當莫臥兒人擺脫英國統治的時候,已變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等諸國,早年從中亞遷來的伊斯蘭教蒙古人早已與這些國家的各民族融合為一體。如今,在阿富汗、伊朗等地有莫戈爾人和哈扎爾人。

  • 2 # 且聽風詩吟

    莫臥兒王朝對印度來說是外來王朝,從阿富汗一路征服而來,信奉伊斯蘭教,和信奉印度教的多數人民不同,所謂群眾基礎不牢固。

    而實際上,印度在當時並沒有統一的王朝,莫臥兒王朝只是印度次大陸最大的邦國而已。沿海部分早就被西方殖民者所控制,英國為了控制印度,一步又一步蠶食莫臥兒王國的領土,甚至最後把莫臥兒王作為傀儡,並最終吞併了印度次大陸,成為“女王CROWN上的明珠”

  • 3 # 江雨燕

    莫臥兒帝國,一個存在於16世紀~19世紀上半葉印度地區的強大帝國,在其勢力最巔峰時期,其領土包括整塊印度次大陸,西至阿富汗等地的遼闊疆域,莫臥兒帝國四分五裂以後,變成了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等國。莫臥兒帝國的衰敗是在英國殖民者的介入下進入衰敗期,同時也基於其內部自身的矛盾。

    莫臥兒帝國的建立源自帖木兒帝國的滅亡

    談起這個帖木兒帝國大家是不是覺得非常眼熟,沒錯它就是與明朝同時期存在的一個超級帝國,為了對抗被推翻但依然還很強大的蒙古人勢力,帖木兒一度同明朝朱元璋在位時期建立軍事聯盟的外交關係,儘管只是有名無實,帖木兒在洪武三十年也撕裂了同明朝的外交關係,甚至一度在朱棣時期發兵20萬企圖進攻明朝,但最終病死途中。

    作為莫臥兒王朝的前身,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帖木兒的六世孫巴布林在權力和戰爭中相繼失敗,隨即被驅逐出中亞,不得不帶領著他的部下南下進攻阿富汗地區,並在那裡短暫立足,並向波斯人借兵一度收復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不過由於伊斯蘭世界長期存在的宗教矛盾,巴布林求助過的波斯人信奉什葉派,而撒馬爾罕地區的人民卻信奉遜尼派,得不到當地人支援的巴布林被烏茲別克人擊敗。

    在中亞無法立足的巴布林只好南下印度次大陸地區,在阿拉姆汗的邀請下進入旁遮普省(今巴基斯坦地區),並在那裡擊敗德里蘇丹國軍隊,自稱印度皇帝,進而得以控制印度北部地區,隨即建立起莫臥兒王朝。這個龐大帝國在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其疆域已經完全涵蓋印度次大陸,西至阿富汗部分地區。

    陷入衰敗後的莫臥兒帝國在英國殖民者的介入下滅亡

    當莫臥兒王朝進入沙賈汗的統治後,莫臥兒進入國力最鼎盛的時代,在沙賈汗統治時期,他在印度境內修建了大量具有穆斯林風格的建築,譬如著名的“泰姬陵”就是沙賈汗為了紀念自己的妃子而修建,賈瑪清真寺、阿格拉紅堡同樣也是沙賈汗時期的建築傑作。在沙賈汗統治時期,印度進入了文化藝術極為繁榮的時期。

    但也預示了“盛極而衰”這個千古不變的哲理,甚至這個強大的王朝還沒有等到沙賈汗去世就已經進入皇子奪權的混亂中,在經歷一場大病時,沙賈汗的兩個兒子達拉·什克和奧朗則布開始緊鑼密鼓的爭權鬥爭。這場權力鬥爭甚至並沒有在沙賈汗病癒後陷入平靜,反而愈演愈烈,發展到連沙賈汗也無法阻止的地步。

    鬥爭的結果以奧朗則布取勝而結束,沙賈汗被罷黜,囚禁在阿格拉紅堡一間能夠看到泰姬陵的房間裡長達8年之久,沙賈汗每天只能看著泰姬陵的一部分排遣憂思,直至憂鬱而亡。隨著奧朗則布的上臺後開始採取極為嚴厲的宗教政策,他大肆毀壞印度教廟宇,並且向非穆斯林的印度教徒收取人頭稅,這一舉措使得莫臥兒帝國的宗教矛盾徒然變得尖銳起來,錫克教徒和印度主要民族馬拉塔人公開反對奧朗則布的統治。

    莫臥兒帝國由此進入內部矛盾的爭鬥之中,疆域停止了向外擴張,隨著奧朗則布去世,莫臥兒帝國已經因為馬拉塔人的崛起而陷入分裂的危險當中,葡萄牙與荷蘭人相繼開始侵入莫臥兒帝國內部,18世紀初,英華人也加入對莫臥兒帝國的殖民。

    由於採用了錯誤的宗教政策,由此開啟了莫臥兒王朝的“潘多拉之盒”,王朝內部起義不斷,信奉錫克教的旁遮普省(今巴基斯坦地區)農民開始起義,雙方展開激烈的戰爭,彼此進入膠著,但起義的趨勢卻愈演愈烈,莫臥兒帝國無法征服起義軍,實際上已經表明脫離了這一地區的控制。

    另一方面莫臥兒王朝的主要入侵者英國加快了入侵的速度,在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事件,以英國和普魯士為聯盟,和法國與奧地利形成的聯盟相互對抗,雙方在歐洲以及各殖民地乃至貿易上都發生了激烈的鬥爭。“七年戰爭”期間,英國透過入侵莫臥兒王朝的孟加拉省,趕走了競爭對手法國,於是又入侵了旁遮普省,由於本身的內部矛盾,導致莫臥兒王朝政府無法有效組織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實質上這時候的莫臥兒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在最後一次對英國的反抗中,莫臥兒王朝爆發了反抗英軍的起義,起義者擁戴莫臥兒王朝的末代皇帝巴哈杜爾為印度皇帝,並號召全印度境內的人民不分宗教和種族起義反抗英軍,但很快英軍就攻進德里,巴哈杜爾投降。不過,此時還有最後一支來源於章西邦的起義軍在反抗英軍,章西邦王后率領本邦人民起義,同英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但最終還是被英軍擊敗,死於戰鬥之中,由此,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徹底宣告結束,這個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政權也不復存在。

    小評

    莫臥兒王朝的前身是帖木兒帝國,帖木兒作為突厥化的蒙古人,在文化認同上也趨向于波斯文化,莫臥兒王朝的創始人巴布林承襲了帖木兒的血統,以蒙古人的身份南侵印度,並在那裡建立起統一印度達300多年的莫臥兒王朝,但正如馬克思所說:相繼征服過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韃靶人和莫臥兒人,不久就被當地居民同化了,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恆的歷史規律。

    但實際上這支分化於巴布林的分支在印度境內一直信奉並推行伊斯蘭教在印度境內的繁榮,在沙賈汗時期修建了大量了穆斯林風格建築,及至奧朗則布上臺後,這位虔誠的穆斯林教徒開始推行伊斯蘭教在印度境內的繁榮,逼迫非穆斯林信徒信仰伊斯蘭教,並且對非穆斯林信徒收取人頭稅,毀壞印度教的廟宇。

    正是由於這種在宗教政策上的失當,從此使得莫臥兒王朝陷入尖銳的宗教矛盾之中,由此開始迅速進入衰敗,應該說莫臥兒王朝的衰落源自於奧朗則布,這也是他飽受爭議的地方,但不可否認的是,莫臥兒王朝在奧朗則布時期維持了國力和疆域的巔峰時期,不過也許“盛極而衰”是一個永遠也無法逃避的永恆真理吧。

  • 4 # 金十七讀歷史

    題主應該是一時手滑,打錯字了:應該是莫臥兒帝國。

    一,莫臥兒帝國的建立和興盛

    莫臥兒帝國是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他們信仰的是伊斯蘭敎。帖木爾帝國滅亡後,它的王室後裔巴布林於1525年率軍從開伯爾山口進攻印度,次年攻佔德里,征服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莫臥兒王朝正式建立。

    到了第三代皇帝、巴布林的孫子阿克巴時期,開啟了帝國的盛世。

    (阿克巴大帝和他的印度教王妃)

    他繼位之初(1556年),帝國外有阿富汗人的覬覦,內有印度王公的叛亂。阿克巴一方面透過軍事征服擊敗阿富汗軍隊,迫使印度諸王公臣服,這一過程長達30多年,到1599年基本完成。

    (阿克巴時期的帝國疆域)

    為了鞏固軍事征服的成果,阿克巴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其中最有特點也是最有意義的,是他的宗教寬容政策。首先,在用人方面,不問宗教出身,只問才能。他娶了一位信奉印度教的王妃,起用印度教徒管理財政,其次,廢除了針對異教徒的各種稅收,推行宗教自由和宗教寬容。

    阿克巴的軍事征服和制度創新,實現和保證了莫臥兒帝國對印度的統一,他本人也被尊稱為阿克巴大帝。

    二、帝國由盛轉衰

    阿克巴的兒子和孫子統治期間,帝國繼續繁榮昌盛。只是,他的孫子沙加汗(修泰姬陵的那位皇帝)開始背離宗教寬容政策。1632年,他折毀了大量的印度教廟宇。

    沙加汗晚年,幾個兒子爭位,最後由長子奧朗則布勝出,沙加汗被囚禁至死。

    (奧朗則布)

    1658年,奧朗則布繼位。他自稱世界主宰,繼續東征西戰,將帝國疆域擴大至頂點。在宗教方面,他徹底放棄了宗教寬容政策。他認為他的統治使命不僅是征服,而且是使印度伊斯蘭化。1665年,對印度教商人徵收超過一倍的內地關稅。隨後,他又沒收了印度教寺院的大批財富。1669年,他釋出了“毀壞異教徒的一切廟宇和學校”的命令。1679年,又開始對印度教徒徵收人頭稅。

    (1707年帝國疆域)

    奧朗則布狂熱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削弱了帝國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削弱了帝國的統治基礎,使佔統治地位的伊斯蘭封建主與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居民對立起來。帝國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為了挽救帝國的危機,奧朗則布繼續對外戰爭。他希望透過征服印度半島南端,來延續帝國的輝煌。1681年,奧朗則布開始了他一生最為艱難、最為絕望的軍事征服:長達26的德干戰爭。他沒有在戰場上失敗,但也沒有取得戰爭的勝利。1707年,他死在前線,時年89歲。

    臨死前,他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孤身而來,孑然而去......我在各處所進行的戰爭,都是受茫然無措、惶恐不已的情緒支配的,正如水銀般動盪不安、行將踏上最後旅程的我本人一樣。”

    三、帝國的衰亡

    奧朗則布死後,他手下的總督們紛紛叛亂,割據自立,許多印度土邦也宣佈獨立,帝國四分五裂。

    當印度人在半島上爭鬥不休時,英華人登上了印度半島,利用印度人內部的矛盾,憑藉武力優勢,各個擊破,逐漸征服了整個印度。1857年,莫臥兒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巴哈杜爾被英國殖民者流放到緬甸,帝國滅亡。巴哈杜爾死於1862年。

    (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的征服)

  • 5 # 從557234846378

    一支兩萬人的蒙古人、首領贈了別部落一把劍!不久對方競持此劍要砍掉他!心灰意冷他決定離開蒙古!攻列印度、以二萬人擊敗百萬阿三!創立蒙兀兒帝國(臥爾汗帝國別名)!整個印度只剩下一小角未攻取!這位開國皇帝是絕食自盡!他兒子生了重病、他乞長生天:願意以自己換取兒子生命!不久兒子好了!他為諾言而自盡亡!這事千真萬確!俄共被授權殺蒙古人、也多起父要求換了死!(非屠殺、而是每次殺一人常常去目的逼走搬到辺界!)後來逐漸印化衰退不敵英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字的名字,姓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