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屢責之。一日,警責方已,一友自陳日來工夫請正。源從旁曰:“此方是尋著源舊時家當。”
先生曰:“爾病又發。”源色變,議擬欲有所辨。先生曰:“爾病又發。”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
只滋養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得此根。”
[譯文]
孟源自以為是、貪求虛名的毛病屢屢不改,因而受到老師的多次評批。一天,先生剛剛教訓了他,有位朋友談了他近來的功夫,請先生指正。孟源卻在一旁說:“這正好找到了我過去的家當。”先生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
孟源鬧了個大紅臉,正想為自己辨解。先生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接著開導他:“這正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點。打個比方吧。在一塊一丈見方的地裡種一棵大樹,雨露的滋潤,土地的肥沃,只能對這棵樹的根供給營養。若在樹的周圍栽種一些優良的穀物,可上有樹葉遮住Sunny,下被樹根盤結,缺乏營養,它又怎能生長成熟?所以只有砍掉這棵樹,連鬚根也不留,才能種植優良穀物。否則,任你如何耕耘栽培,也只是滋養大樹的根。”
[評析]
《禮記·曲禮上》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這就是教人要時時注意自身的修養,如果放縱自身,甚至驕傲、狂妄、過分追求享樂,勢將導致學業的滯廢,事業的失敗。所以,聖人時時修君子之德,修正自身,端正身心,完善人格,然後方為君子,方為聖人。
[原文]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屢責之。一日,警責方已,一友自陳日來工夫請正。源從旁曰:“此方是尋著源舊時家當。”
先生曰:“爾病又發。”源色變,議擬欲有所辨。先生曰:“爾病又發。”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
只滋養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得此根。”
[譯文]
孟源自以為是、貪求虛名的毛病屢屢不改,因而受到老師的多次評批。一天,先生剛剛教訓了他,有位朋友談了他近來的功夫,請先生指正。孟源卻在一旁說:“這正好找到了我過去的家當。”先生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
孟源鬧了個大紅臉,正想為自己辨解。先生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接著開導他:“這正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點。打個比方吧。在一塊一丈見方的地裡種一棵大樹,雨露的滋潤,土地的肥沃,只能對這棵樹的根供給營養。若在樹的周圍栽種一些優良的穀物,可上有樹葉遮住Sunny,下被樹根盤結,缺乏營養,它又怎能生長成熟?所以只有砍掉這棵樹,連鬚根也不留,才能種植優良穀物。否則,任你如何耕耘栽培,也只是滋養大樹的根。”
[評析]
《禮記·曲禮上》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這就是教人要時時注意自身的修養,如果放縱自身,甚至驕傲、狂妄、過分追求享樂,勢將導致學業的滯廢,事業的失敗。所以,聖人時時修君子之德,修正自身,端正身心,完善人格,然後方為君子,方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