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08933615325

    簡說常見的格律詩三種拗救方法平仄是格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為的、機械的,而詩歌創作卻是充滿活力、富有生機的。在創作中很可能出現不符合平仄規定的情況,這就是所謂“拗”,即不順暢。“拗”便破壞了平仄的協調性。為使形式與內容完美地統一起來,於是,人們又設法調整其平仄關係,以便保持其協調性,便又有了所謂的“救”即補救。這樣,寫起詩來就自由方便多了。格律詩按要求要押韻,其韻腳(即每句最後兩個字)分為:平仄腳、仄平腳、仄仄腳和平平腳四種格式。律詩在相配時要遵循相對、相黏等原則,而在實際運用中,由於字詞意義等原因,往往不能嚴格遵循這些規定,於是就產生了“拗救”問題。律詩的拗救大致分以下三種情況,現簡要加以說明:一、仄平腳句型的孤平自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一字如果用了仄聲,就必須將第三字改“仄”為“平”,即變為“仄平平仄平”例:唐·李白《夜宿山寺》尾聯:不敢高聲語,仄仄平平仄恐驚天上人。平平仄仄平 ▷改為仄平平仄平其中“恐驚天上人”一句中第一字“恐”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三字改為了平聲。即“恐”拗,“天”救。同樣,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就必須將第五字改“仄”為“平”,即變為“仄仄仄平平仄平”。例:唐·杜甫《九月五首》(其一)首聯:重陽獨酌杯中酒,平平仄仄平平仄抱病起登江上臺。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其中“抱病起登江上臺”一句中第三字“起”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五字改為平聲。即“起”拗“江”救。簡短的結語: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二、仄仄腳句型的相鄰拗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四字如果用了平聲,則第三字改“平”為“仄”,即變為“平平仄平仄”。第一字謂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例:唐·杜甫《月夜》尾聯:遙憐小兒女 平平平仄仄 ▷改為平平仄平仄未解憶長安 仄仄仄平平其中“遙憐小兒女”一句中第四字“兒”用了平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三字改為了仄聲。即“兒”拗“小”救。 同樣,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六字如果用了平聲,則第五字改“平”為“仄”,即變為“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三字謂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例:毛澤東《答友人》尾聯:我欲因之夢寥廓,仄仄平平平仄仄 ▷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 芙蓉國裡盡朝暉。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我欲因之夢寥廓”一句中第六字“寥”用了平聲,出現了“拗”,就將第五字改為仄聲。即“寥”拗“廓”救。簡短的結語: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三、平仄腳句型的對句拗救 在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四字如果用了仄聲,那麼就必須在對句“平平仄仄平”中,改第三字仄聲為平聲。例:唐·杜甫《秦濟驛送嚴公四韻》首聯:遠送從此別,仄仄平平仄 ▷改為仄仄平仄仄青山空復青。平平仄仄平 ▷改為平平平仄平其中“遠送從此別”中第四字由平聲改為了仄聲。即“此”拗“空”救。同樣,在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六字用了仄聲,那麼就必須在其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改第五字仄聲為平聲,作為補救。例:南宋·陸游《夜泊水村》頸聯:一身報國有萬死,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為平平仄仄平仄仄雙鬢向人無再青。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為仄仄平平平仄平其中“一身報國有萬死”一句中第六字“萬”用了仄聲,出現了“拗”,就將對句“雙鬢向人無再青”中第三字改為平聲。即“萬”拗“無”救。簡短的結語:五言的雙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雙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馬蘇平原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