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海
-
2 # 漁耕樵讀
題主是在開玩笑嗎?近來是不是為魏忠賢翻案翻的太過了,一個在歷史上評價為奸佞小人的魏忠賢變成了一個慘淡經營,勉力維持大明王朝的的光明偉岸的形象。
縱觀明朝朝堂的歷史,就是一個皇帝和文官集團的拉鋸戰。當然了臉皮還是要的,皇帝當然時英明神武的,不能做的太過分,所以皇帝需要一個代言人,這樣宦官集團就應運而生了。說白了宦官集團就是皇帝的打手,所有皇帝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都有宦官去做了。朱由校非常明白魏忠賢的作用,所以他在臨死前,像託付後事一樣把魏忠賢推薦給了朱由檢。朱由校在臨死前對朱由檢說道:“(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但是朱由檢並不明白朱由校的良苦用心,在他的心中只有表面的善惡,所以崇禎在登基之後就迫不及待的自斷了手臂,導致他在勳什麼事的時候都被文官集團所綁架,矇蔽。文官集團確實要為明朝滅亡負很大責任,但是這並不代表文官集團的對手宦官集團就是無辜的。雖然在魏忠賢在的時候,確實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向東南活躍的商業活動收稅,這就動了文官集團的乳酪,不過確實是對國家有利的。但是這相對於張居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實在是一些小手段而已。
也許是太過反感史書上對宦官的描述,因為他們只是皇帝的替罪羊,所以近年來很多人都喜歡為宦官翻案。實際上宦官也並非無辜的,他們本質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文官集團比如東林黨人根本沒有本質區別。而魏忠賢是隻是宦官集團中爭權奪利的佼佼者。所以魏忠賢充其量也就是比較有能力的權謀著,維持著皇帝和群臣的微妙平衡。
但是張居正就完全不一樣了,張居正是一個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改革,張居正對政治,經濟,軍事進行了全面改革。政治方面實行考成法,對於怠政,慢政,受賄的問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時人評價:“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飾非,朝廷號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軍事方面把戚繼光鎮薊門,李成梁鎮遼東,又積極推進邊疆互市,一方面減少了朝廷養馬和負擔,另一方面使太僕寺積蓄金四百餘萬。在此期間,俺答都沒犯邊。
清查土地,增加田地三百萬頃,賦稅改革則刪繁就簡,對財稅統一徵收,即減輕負擔,又清楚明瞭。可以說張居正靠一己之力實現了明朝的中興,就像梁啟超的評價“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黃宇仁評價:“世間已無張居正”。
張居正有天使和魔鬼的兩面,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孤獨的英雄,即使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懂他。如果把大明王朝比喻成一個船,魏忠賢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槳,而且還是一面的槳,而張居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掌舵人。這就是他們的差別。
-
3 # 神編劇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1],湖北江陵人[2],時人又稱張江陵(今湖北荊州)。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因為李太后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援,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而魏忠賢是整個宦官的代表,也是有宦官曆史以來最為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通常是由士人書寫,但不代表士人書寫的歷史就是正確的!魏忠賢雖然沒有張居正改革的能力但這也是身份,出生所定!魏忠賢小學沒有畢業卻能幹出這般事業也是能力超常!魏忠賢被後世所垢主要是士人文人的惡意書寫!明朝後期國家的土地被士人階層幾乎兼併完了!很多有土地的農民寧可倒貼錢給舉人也不願意自己掌握土地!就是因為舉人不納糧!同時國家還要供養龐大的宗室!幾乎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農民肩膀上!而出生低微的魏忠賢最瞭解這些事!而士人不上稅,把持土地,商業!國家到了崩潰的邊緣!國家的輿論還掌握在士人手裡!魏忠賢的橫空出世也是天啟皇帝的必選,魏忠賢本人也爭氣!因為土地牽扯宗室,無法大動!只能著手士人手中的商業!雖然這樣會遺臭萬年!被士人寫臭!!!魏忠賢從商業,礦業,海運上給這個國家續命!但是嚴重的動了東林黨為首計程車人階層的蛋糕!崇禎皇帝說白了不夠成熟就像現在的噴子,憤青一樣!等他明白過事理,一切都晚了!!把國家的重擔從享受國家福利人手中壓在了勞苦的農民肩膀上!農民沒有活路肯定造反!!魏忠賢就是明朝這條大船上的一條守家惡犬!雖然惡但是守家!
-
4 # 左說春秋
題主問張居正與魏忠賢哪個能力預問題,乍看覺得不值一比,細想為什麼能讓題主拿來比較?其實不外乎兩點:一是當熱點,二是社會卻有不少人只讀網路不讀史書,以至於出現這樣的疑問。說明開放的網路不僅有利處,還給部分故意混淆是非的人提供了平臺,誤導一部分年輕人的好奇心。我只好用對比分析,大致羅列這兩位名人的是非高下。
一、張居正與魏忠賢雖屬不同朝廷,但卻是明代中後期的著名人物。中國歷史上,自戰國至明清兩千多年間,出過三位大膽改革家:秦商鞅,宋安石,明張居正。
笫一,商鞅用變法強秦,一方面使秦國天子致胙並封伯,進入戰國七強。另一方面又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儘管在與秦國舊族勢力的爭鬥中被車裂,但新法和新政制度儲存下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大一統成為兩千年中國歷史的政治制度基因。融入歷代華人的血液中。
第二,宋代王安石變法,本可以振興萎糜的宋朝,實行中換了皇帝,被保守派打倒,王安石改革流產。耽於歌舞昇平的北宋,終於敗給金人為兒孫。南宋仍不思改革,苟安江南,靠進貢殘喘,厓山一役,終於移主於忽必烈。
第三,明中期萬曆初年,張居正面對土地兼並,賦稅減少,財政入不敷出的困局,實行變法圖強,收效甚大,呈現中興氣象。怎奈人亡政息,又回老路。張居正這位十年帝師十年首輔的改革者,死後被抄家掘墓,家破人亡。
這三位改革家下場都可憐,但變法成功的只有商鞅。王安石、張居正新法都付於東流。歷代改革派,哪個不倍受責罵,聲名狼籍?
二、張居正變法的成效
第一,政治方面,張居正首先整頓吏治,建立考成法,加強中央政令的權威性,裁冗、懶,提拔勇於改革的官員。半年一次考核,六科強化督察。初步形成政令暢通的吏治正途。糾正了各地陽奉陰違的現象。
第二,軍事上,加築長城敵樓3000餘座,並開展茶馬互市,緩和北方局勢。自此,北方邊境安靜長達二三十年。
第三,經濟方面。張居正主政之初,首先著手水利治理,從萬曆六年到七年,治理黃河、淮河800餘里,疏通漕運河道,費用節約數十萬兩。其次,針對貴族富戶憑藉不丁不賦的特權,大量兼併土地,致使朝廷賦稅大量減少的情況,廢除了自唐代以來的兩稅法,實行一條鞭法,即攤丁入地,按丁數和土地數計銀徵收,平均了丁役和土地的役稅負擔,減輕了多丁少地小戶的負擔,加大了大戶隱瞞土地的徵。糧食徵收最明顯,改革後增加庫存1300多萬擔,國庫銀兩高達六七百萬兩。比隆慶元年收入只佔支出半數以上,發生巨大變化。如果萬曆十年張居正不死,如果一條鞭法持續執行十年二十年,則大明強國之日可待,中興為時不遠。可惜張居正一死,各種利益受損者,群起攻訐,終於導致人死政亡。是萬曆的小心眼,丟掉了大好振興時機。萬曆從親政後的權力獨攬,一躍變為三十年不廟不朝。十年才完成的三徵,耗空了國庫,死亡將士幾十萬人。自此一蹶不振,再加上子孫不肖,至崇禎時己經破爛不堪,一根倔強的小木頭,再也支撐不起明朝的江山。
第三,明代的宦官亂政超過任何一代。歷史上的宦官干政、i亂政不乏先例。到天啟年間,出現的不再是干政和亂政,而是大字不識一籮筐的魏忠賢代政。這個人是人精,但不是治國之才。他僅憑與朱由校乳母客氏結成對食夫妻,取得小木匠皇帝寵愛和重用,不識字居然當上司禮太監,一切奏章均由他代行硃批,亙古未見。他廣結外朝大臣和封土疆臣,在宮裡是無冕的皇帝,在國內省府道縣,他則被呼為九千歲。全國地方官員爭相為他立生祠。當年諸葛亮死後,各地請為承相立祠尚且不準。一個太監竟然全國立祠,說明朱由校這個木匠皇帝也夠昏了。有許多違抗魏忠賢的朝野官員被他致死?甚至連得罪他的皇后、妃嬪都沒有好下場。他在朝野所養義子,有"五虎"、"五狗"、"十亥"、"四十孫",那個不橫行朝野?有些人不明真相,說他重用哪些大臣,如何採礦掙錢,如何捐助軍晌等功勞,還有說未侵害民眾等等。為什麼不問他鉅額財富來源?到各地採礦的太監,每見大墳墓則說其下有礦,敲窄錢財後才能不掘墳。天下百姓怨聲載道。魏忠賢現象,是整個帝制歷史上的最大笑話和奇葩。又如何與改革家張居正相類比?九千歲就夠諷刺了。張居正是為國家為社稷的陽謀,魏忠賢為私已之利,閹黨之利的屬陰謀,上不了治國檯面的。沒有朱由校這樣的昏君,何以弄出這麼大笑話?
-
5 # 寅哥解惑
張居正是明朝傑出的政治家,魏忠賢是明末最有實權的太監,單論政治能力,張居正肯定遠超魏忠賢!下面就論論二人的大致作為,客觀的分析兩人的差距:
先說張居正,張居正改革名揚天下!推行的“一條鞭”法更是中國古代稅制的一項重大變革,可以說影響是深遠的,也是針對明朝痺症的一項改革!明朝在萬曆年間重現盛世,張居正居功至偉!但張居正也不是完人!他也有假公濟私的行為,他擠走高拱的手段也不光彩!他也和太監馮保走的很近……
魏忠賢,明末最有權勢的人!魏忠賢主要體現的他大局的掌控能力!在他當政時期,明朝的形勢較萬曆末期有了改觀,而且他主張收工商業稅,這可是連大權獨攬的張居正都不敢觸碰的紅線!但他卻做到了,這也是明朝在天啟年間國家財政穩定的重要因素!
-
6 # 火器工坊
當然是張居正了,這種問題都能問的出來嗎。
魏忠賢是個什麼人,沒有底線的無賴,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一切,他貪婪無比,瘋狂搜刮百姓的錢財,在政治上打壓東林大賢(上一批東林領袖),對於用人上,管你有才沒才,吹捧我就向皇帝舉薦你。在魏忠賢的胡鬧下,大明一時間白色恐怖盛行(就是你說壞話就有可能被錦衣衛帶走),江南爆發過士紳起義(應該說是暴動),腐敗繼續加重。
反觀張居正,大才之人,在位十年,將隆慶新治的成果繼續擴大,達到了中興的目的,雖然這次改革並不徹底,但是還是給明朝續命了幾十年,也給萬曆皇帝后來胡鬧留下了資本。首先是推行考勤法,整治了一波文官集團的風氣,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對政府來說還是好處多。然後就是推廣了一條鞭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還強化鄉紳的地位和官府在納稅中的重要作用。張居正的所作所為,不僅僅強化了大明的基層制度,更為後來的大清做了貢獻。
所以說,不能因為區區幾篇網文就顛覆歷史,還是需要多看文獻做判斷的。
-
7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魏忠賢有啥本事和張居正相提並論,張居正是中國有數的改革家,魏忠賢只不過是皇帝用來制衡文官的而已,換了別的太監也能幹
回覆列表
張居正首先是一個能臣,然後才是一個權臣。魏忠賢只能算是一個權臣。張居正作為帝師。其才學方面毋庸置疑。張居正所主導的明朝中葉改革中。對社會矛盾的緩和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提出這一條鞭法。觸動了當時的貴族階級。張居正當時感受到社會必須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張居正所主持的改革,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主要還是保守勢力的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