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明理性看傳武

    武術系統訓練出來的人搏擊擂臺比較弱?散打也屬於中國武術,現在的散打訓練方式和搏擊差不多的,至於為什麼上搏擊擂臺比賽表現出來比較弱,全部都是因為訓練方式麼?我不這麼認為,外國綜合格鬥和中國綜合格鬥,外國足球和中國足球這些訓練方式都一樣的吧,結果實力對比如何呢?還有比賽規則也很重要,許多著名拳王跨界打比賽,結果基本上都失敗了,甚至輸過了並不出名的選手,無論散打,武術套路表演,還是傳統武術都和搏擊不是一個體系,武術上搏擊擂臺比賽就是跨界打,地下黑拳王厲害吧?上擂臺就不行了,搏擊比賽的拳王一般也不敢去打黑拳,一樣的道理

    武術分2個部分,剛剛說了散打,現在說說武術套路表演,如果讓武術套路表演上搏擊擂臺比賽,簡直就是搞笑,武術套路表演的要求是好看,和打沒有關係,如圖:南拳套路表演亞運會冠軍當然中國武術除了散打和武術套路表演,還有民間傳統武術,傳統武術雖然能打,但是上搏擊擂臺比賽打過搏擊,是不是異想天開了啊?傳統武術練習者入門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只是隨便練練,傳統武術門派很多也是教的國家大力推廣的武術套路表演,加上傳統武術主要是兵器,次要的才是拳腳,而且並不是針對擂臺,何況是搏擊擂臺比賽,搏擊是職業,傳統武術是愛好,你叫一個喜歡在家做飯的人參加日本廚藝大賽,能贏麼如此多的原因怎麼能用一個訓練方式就解釋了呢,還有政策支援,社會環境,商業運作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比如跆拳道,武術套路表演,都不能打,一樣發展得非常好

  • 2 # 福州禪武

    傳統武術是防身,最短的時間內打完就跑了,而搏擊擂臺是競技體育的產物,傳統武術的體系不完善。這是現代體育運動能力的思維導圖,傳統武術估計沒有幾本書或是幾個傳統大師,能搞清楚的。

    傳統武術能實戰,有訓練體系,但無法做到更細緻的區別對待,每一個人獨立個體訓練方法與手段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傳統武術強調正宗性,不可改變宗師的動作模版。

    如果要改變傳統武術的擂臺競技能力,只有不斷的進行實戰演練,並且需要借鑑同時代的訓練手段,訓練科學監督來跟蹤運動員的訓練承受力,恢復力,還要進行大量的統計學,至少一年的實戰賽事,包括模擬比賽,要總結出最大成功率的動作。

  • 3 # 格鬥001

    中國武術,在從前的時候,就是一個職業,所以有“職業武士”。

    你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成了,可以考武舉,考中了,可以當武官。

    可以去當兵,當上了,有軍餉。

    可以去當鏢師,當護院,當了鏢師護院,有工資。

    實在不行,你還可以街頭賣藝,當黑社會打手,去反清復明,總而言之,都能吃武術飯,一輩子專心搞武術,就是,都是職業的。

    民國提倡武術,搞國術館,是中國最後一批傳統武術的“職業武士”。

    之後,沒有了。

    軍隊,改打槍了,刺刀都取消了。

    保鏢的,改物流了。

    打架傷人,要犯法了。

    總而言之,練武術吃不上飯了,吃不上飯了,就沒人學了,更不可能有職業。

    什麼變成職業了?

    職業散打,以前政府出錢讓你一天練八小時,後來商業化了,有出場費。

    職業武術套路運動員,那不是武術,涉及政府,就不說了。

    學了泰拳,拳擊,MMA,只要你行,都能去參賽,謀個生路,所以學的人多,職業的也多。

    擂臺取代武術是必然的,因為前者才能商業,才能有職業運動員,而後者沒有商業性,就只能在業餘狀態中水平越來越低。

    另一個原因:

    傳統武術以殺傷人為目的,以前能走江湖,上戰場,學的東西能檢驗,能練出來。現在沒有了。

    擂臺搏擊,平時可以戴拳套訓練,練完可以打比賽,理論實踐是結合的。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得過擂臺搏擊?首先是兩種形式,沒法打(武術的目的不是擂臺)。但是真打,肯定是打不過。

    為什麼,因為業餘的不可能打得過專業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不過不能講,你懂的。

    但是,不是傳統武術不行,而是,這不是你的時代了。

    《斷魂槍》裡沙子龍說:不傳,就是不傳。

    不傳就對了。傳下去,也是慢慢衰落,失傳。這是必然的。

    最後我要說:

    你可以說現在練傳統武術的人不行,但不要說傳統武術不行

    最新UFC格鬥資訊資訊公中號》UFC資訊

  • 4 # 武力封神榜

    最主要的原因是訓練的目的不一樣。

    學武術,大多是為了表演和顯得牛逼,從來沒有人學習武術是為了登上擂臺打比賽。

    一個是興趣愛好和健身專案,一個是擂臺競技比賽,如何能相提並論。光是耐力、體力和攻防技術都無法和搏擊相比較,哪能對抗。而最需要加強的就是武術的目的性,如果非要比賽,那一定得以實戰和競技為目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一旦確立了這個目的,則武術會被化繁為簡、精益求精,也會在訓練方式和技術上進行突破和改變,一味地墨守陳規不可能逃離武術目前的現狀。

  • 5 # 格鬥嘚吧嘚

    我自己練過傳統武術,也在用現在搏擊的訓練方法,與格鬥技術。我來談談我自己體會到的一些差別,與看發。

    1:傳統武術具有的社交屬性與文化傳播屬性的特點,這個屬性是高於格鬥競技屬性的,很多聯絡學習傳統武術的愛好者,第一目的不是為了打實戰去的。所以就導致了訓練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談拳,聊拳,聊聊前輩的一些人文軼事,然後講講手摸摸勁,大大套路,在這樣熱鬧祥和的氛圍中就過去了。

    2:目標不不明區,不夠專注,太過於龐雜。來學武的過程中,沒有明確是為了健身活動活動作為目的,還是練習競技套路最求好看為目的,還是摸勁訓練推手為目的,徒手格鬥為目的,還是兵器實戰為目的。徒手實戰有規則的,拳擊規則,散打規則,踢拳規則還是泰拳,或者mma規則?兵器無甲兵擊還是有甲兵擊? 所以會發現武術裡感覺什麼都包含一點,但是都不夠專注。而各種擂臺比賽,都是在當前規則下發展出來的最合適的技術。 所以傳統武術要自己制定一個規則。要麼就在這些規則下去適應打磨技術,那麼從外形表現上也就難以區分了。

    3:訓練強度不夠,低效率。安排不夠合理,不願意與現代技術做對比修正。傳統武術有很多樁法,練習的話可以整合骨架,獲得一種整體力,這一點很好,很有特點。但是格鬥不但要有整體力,還要有步法,體力,抗擊打,擊打位置精度,反應,閃躲,對抗心態等等很多部分組成,致謝都需要不斷的實踐實戰去磨練,才能真正的掌握。 而之戰對抗訓練恰恰是傳統武術最欠缺的,大多都只是師父打弟子的講手配合,這是不符合客觀實戰的場景的。

    4:不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太過於尊古崇祖。認為技術越古老越好,這是違法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的。當學的技術用於實踐時,發現不好用時,不去參考其他技術分析原因。反而是回到古籍,古老故事中去尋求慰藉,認為是自己沒有練好。所以就造成了一種錯覺古代是100分,後代一代比一代差,最後連古代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達不到。我個人感覺這種結論是很魔幻也很返智的。拳擊泰拳空手道mma等等,擂臺上的技術都是一代代不斷髮展進步的,只會在特定的場景下越來越強,中國的傳統武術不應該是個例外。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的:

    1學武術要首先定好目標,

    2多實踐驗證,修正

    3拋開門戶之見,多多交流

    4制定合適的表現競技規則

    5多多宣傳,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 6 # 楊營雙節棍

    對於現代武術的訓練體系來說,多數人所重視的是套路的練習,再加上對於傳統武術的一些曲解,把很多的真正實用的東西丟掉了,而留下了眾多的華而不實的花法。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剖析一下當代武術與搏擊的一些差別,以及搏擊的訓練特點與武術體系的訓練特點。

    1、中國武術體系的訓練方法

    無論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現在的比賽多數都是以套路比賽為主的,而很多的武術對於功力以及實戰(包括對抗練習)都沒有要求,而套路以各種複雜的身法、手法、腿法為主,而這些身體的技巧,本身就已脫離了實戰。實戰的技術無論多麼高深的武功,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技巧,而非複雜的身法。

    再說訓練,在訓練當中,當代的許多武術都是以“拳打百遍自然熟、拳打萬遍神靈現”為主的套路練習,而失去了很多的如單式千遍萬遍的訓練。拆招、對打、散手等實用的技巧也多數被神化,功力的練習也十分的匱乏,沒有功力,沒有力量,更別談抗擊打能力了,這種訓練模式,除了有很好的身法技巧之外,基本上出手就是輸。在古代的訓練中,我想武術絕對不是現在的這種訓練模式吧。

    就比如吳殳《手臂錄》中講槍法的訓練,每天要練扎十餘斤的大槍就要練500下以上,連續百天的不斷練習,這樣一個扎法才能練到熟練,過萬遍的全力以赴,連續百天的練習,一個動作,每天訓練,試問現在哪種武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正是這樣辛苦的練習,還需要多年的其他技法訓練、實戰拆招、雙人對扎等技術訓練完全熟練,最後才能使槍法應用於軍隊實戰搏命之中,這也是古代武術高深之處,他們付出了許多的辛苦,不斷的努力,最終才將技法發揮出去。

    2、搏擊的訓練特點

    現代搏擊的訓練,就有古時的兵器訓練方法,哪一個搏擊選手或是業餘選手,每天的出拳、打沙袋等訓練直拳或其他拳種的訓練不得百下以上,而專業的搏擊選手除了千百下的拳法訓練之外,還要針對體能、抗擊打、反應、身體協調性、閃躲等專項進行不斷的訓練,最後訓練完這些基本動作之後,還要經歷雙人對戰的考驗,在實戰中尋找自己的不足,在實戰中找到實戰的方法。這種訓練方法,保持了一個武者的求勝之心,也保持一個武者征服他人的慾望。

    3、當武術遇到搏擊時

    現在的許多練習武術的人,對於體能的訓練遠遠小於搏擊者,包括力量、抗擊打、反應、體能等,武術的體能基本上就是在練習拳術套路時所付出的訓練動作,所形成的一種體能方法,很多的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拳的大師們,很少練習體能的,看看一個個的大肚子就知道了,而搏擊選手有幾個大肚子的?

    沒有體能就意味著連續出拳幾十秒後,即使沒有人來打你可能你的體能就會出現不支,當你沒有很好的反應速度及體能的話,當一個連續十餘次以上的快速出拳就可以把你擊倒。就好比某雷與某東的比賽一樣,沒有任何的反應速度,也沒有任何的閃躲技巧,或許在倒地之後,才只是身體的一個下意識保護,而已經完全沒有了征服別人的慾望了。不是心餘而力不足,而是心和力都不足,包括智。

    雖然練習武術的人,也練單式,同時也練習很多的推手或是雙人的對抗,但多數的都是在兩者都知道相互要出的動作而作出的反映,體現出了知已知彼的戰法。而武術對搏擊的對打,其實是一種不知已更不知彼的戰鬥。不知已在於其對於自身的武功修為沒有很好的認識,同時對於古時的武術沒有深刻的研究,更沒有研究前人的功力訓練方法,更不知道武術的訓練同樣要像搏擊一樣,訓練體能、拳法、散手對練等諸多環節;不知彼在於他們對於搏擊的訓練方法一無所知,對於搏擊沒有任何的概念,更不知道一個非專業搏擊拳手的出拳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大。

    想要讓武術能夠迎合現代擂臺搏擊的要求,那麼,就要向搏擊學習,在學習搏擊的同時,保持武術傳統技術的訓練,將兩者結合,並融會貫通,並不是說武術不好,而是要在練習武術的同時,去知道武術的傳承、武術的訓練方法、搏擊技巧,同時也要從實際出發,在實戰中尋找真諦,借鑑現代搏擊理念才能更好的讓武術適應當代擂臺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前驅動好還是後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