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眼觀察室

    阿拉伯聯盟已經存在,不過比較鬆散。如果形成團結的聯盟,對於世界的影響看歷史就可以了。

    最後一箇中東地區統一的帝國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299年,土耳其人正式從塞爾柱帝國中獨立,建立了土耳其帝國的雛形。隨後土耳其人東征西討,佔領了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領土,並在1453年佔領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林。

    在蘇萊曼一世時,奧斯曼土耳其達到巔峰,領土面積達到45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整個西歐面積。領土包括北非、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並對東歐地區形成嚴重威脅,兵峰直指維也納。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於歐洲的影響很大。在中西方貿易方面,由於土耳其帝國地處東西方交流的必經之處,從印度等地運回的香料、胡椒等都從土耳其領土範圍內透過。土耳其對商品課以重稅,使商人損失慘重,不得不尋找可以繞開土耳其的航線,由此拉開大航海的序幕。

    在地緣政治上,土耳其帝國對於巴爾幹半島的擴張行為,直接威脅到歐洲國家的安全,歐洲國家數次組織聯軍與土耳其帝國作戰。同時由於土耳其的移民,在巴爾幹半島留下的伊斯蘭信仰為主的地區,是巴爾幹火藥桶的重要來源。南斯拉夫地區的波黑內戰,主要原因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埋下的。

    在地中海方面,土耳其帝國移民在塞普勒斯地區和當地的希臘裔發生激烈衝突,是土耳其和希臘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也是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重大障礙。塞普勒斯土耳其後裔在土耳其的支援下,成立的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目前僅僅有土耳其承認。

    在黑海方面,土耳其帝國的崛起,佔領了黑海沿岸,與致力於尋找出海口的俄羅斯產生激烈衝突,雙方在17世紀到19世紀共打了十次俄土戰爭,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和土耳其對俄羅斯內戰的干涉,被稱之為第十一次和十二次俄土戰爭。

    所以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地緣政治衝突極其強烈,已經達到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拍死對方。為此第九次俄土戰爭中由於俄羅斯的落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了事。

    值得注意的是,巔峰時期的土耳其帝國並沒有完全統一阿拉伯地區。而且由於土耳其帝國裡的阿拉伯人並不是統治地位,所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部問題重重,很難發揮出全部實力,是一個瘸腿的土耳其帝國。

    但是,就這樣一個半殘廢的土耳其帝國,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刺激出了大航海,與俄羅斯進行了幾個世紀不死不休的戰爭,在巴爾幹和地中海遺留的問題一直影響至今,可想而知如果是一個阿拉伯人為主,團結一致的聯盟會對整個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而且在土耳其帝國時期,石油的價值還沒有體現,還不是工業的血液,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沒有體現出戰略價值。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得益於歐佩克組織採用美元結算。

    可想而知,一旦團結的阿拉伯聯盟出現,石油美元的歷史將終結,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將很難保住。同時由於地緣問題,歐洲和俄羅斯會和團結的阿拉伯聯盟產生激烈衝突。整個世界會形成美國、歐洲、俄羅斯三方聯盟對抗阿拉伯聯盟的格局。

    而勢單力薄的阿拉伯聯盟勢必會尋找可結盟的物件,縱觀世界,歐美俄三方已經是對手,唯一可結盟的物件在東方。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在1993年提出的文明衝突論裡,就有類似的推演。對深度國際政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亨廷頓的書。此人真乃學術巨擘,在多年前已經預測到2011年阿拉伯地區的動盪和美國國內移民問題。

  • 2 # 異域邊緣

    從理論上來說一個獨立團結強大的中東泛阿拉伯聯盟對世界不可能是好事,阿拉伯世界普遍的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一樣都有異教徒這樣的說法,對於異教徒來說殺戮是最好的手段。最為重要的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都有為了消滅異教徒的宗教戰爭,如果存在著一個獨立自主強大的阿拉伯聯盟,必然會對外進行宗教擴張。

    擁有重要戰略資源石油且強大的中東聯盟,不謀取特殊的國際地位不符合西方文化塑造下的人性,既然中東聯盟要謀取特殊的國際地位,那麼與世界的紛爭也就在所難免。這也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對於可能的兼併戰爭總是一巴掌就拍過去了,海灣戰爭就是美國隊中東國家的警告。

    美國允許中東不斷的分裂與弱化,絕對不允許有整合的趨勢。很明顯一個強大的中東不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因此中東要想進行整合美國就是其邁不過去的那道坎。美國不斷加緊對中東的控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整個世界,而一個強大的獨立自主的中東聯盟是不可能受美國所擺佈的。

    中東之亂有兩大根源,一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在領土問題上的爭端,二是中東地區供養現代工業發展的石油。作為宗教起源之地的巴勒斯坦地區,在躲避戰亂的猶太人遷徙之後,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一直就是阿拉伯人的世界,隨著近代以來猶太人的不斷迴歸祖宗之地巴勒斯坦,紛爭也就開始由此而起了。

    關鍵的問題在與作為傳統巴勒斯坦地區主人的阿拉伯人由於實力不濟,無法妥善的安排猶太人的駐地,結果這一權利被轉移到了西方主導的聯合國名下,由聯合國做出決議為猶太人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劃出了邊界。猶太人也就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以色列國,而由於阿拉伯人的不滿雙方發生了數次大戰,而在美國支援下的以色列則幾乎獲得了每次戰爭的勝利,阿拉伯人可就尷尬了有理沒處講,打戰又打不過並且在戰爭中還喪失了不少的國土,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就是在戰爭中失去的。

    此後的的阿拉伯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開始了與以色列的和解程序,埃及這一中東地區的老大就與以色列進行了和解,和解後以色列歸還了被佔領的埃及國土西奈半島,而埃及的這一舉動也使得阿拉伯國家走向了分裂。一個分裂的中東阿拉伯世界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也在推動者這一分裂程序的發展。

    美國特朗普總統上臺以來就把美國的駐以色列使館簽到了耶路撒冷,這一舉動徹底的激化了中東地區的矛盾,不過面對強大的美國更多的也只能是無奈與嘆息。美國在中東只重視阿拉伯世界中的產油大國,對於其他的國家美國很多時候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中東問題的根源無論是巴勒斯坦問題還是石油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美國問題,美國就是要一個聽話的中東,為了這一目標會不惜一切代價的。

  • 3 # 張139558534

    我們已經知道,阿拉伯各個國家,曾經多次組建緊密聯盟體。但都沒有成功,一直分散、甚至相互對立。原因一個是,沒有核心國家或集體,能夠成功帶動團結起整個群體,使大家就算有願望,也無法體現出來。有段時間,在反對以色列擴張目標下,埃及曾經發揮重要作用。但在與以色列激烈爭鬥後,終於妥協構和,從此退出阿拉伯聯盟中的核心。冷戰後,沙特一直希望發揮阿拉伯世界核心領導作用。雖然在美國支援下,多數小國願意依附。但因為自身實力有限,能力欠缺,始終沒有成功取得相應的成效。

    二是,非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強勢發展,干擾了阿拉伯世界內部的原有目標。如土耳其、伊朗等,具有較強實力穆斯林國家,開展著自身影響力的發展、擴張,不能不對現存阿拉伯世界產生衝擊,改變著他們原來的目標。如土耳其,在埃爾多安領導下,已經提出並按照泛穆斯林國家聯合體在運作。而伊朗,也不甘人後,希望組建起自己為核心,伊斯蘭國家聯盟。而阿拉伯世界,也是他們各自爭奪物件,團結顯然是不可能了。

    三是,美國等世界核心國家,不會放棄這一重要地帶控制。冷戰時期,美蘇超級大國在這一帶進行過激烈爭奪。冷戰後,除美國加緊控制這一地區外,重新崛起的俄羅斯也不示弱,強勢介入敘利亞戰爭就是例證。歐盟國家,其他能源需求國,都深深捲入這個地帶。利益交集,錯綜複雜,阿拉伯各國只能依附在各個強勢國家或集團下,自己越來越不可能獨立和團結了。

    二戰後以色列的建國,是硬塞進阿拉伯世界的一顆毒瘤。也曾經激起他們強烈反抗,同仇敵愾!但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爭鬥,以色列人卻越活越滋潤,不僅站穩腳跟,擴大了領土,在中東事務也在發揮決定作用。相反,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國家,仍然相互鬥爭,彼此拆臺,互相傾軋。這種趨勢仍然看不到盡頭,那麼,獨立團結強大的阿拉伯聯盟也就不可能建立。當然,它的利弊分析也沒有意義了。

  • 4 # 四川達州人

    分裂了之後,就永遠不可能再重新回到一口鍋裡面吃飯。

    自查理曼大帝后,無數歐洲強人想統一,拿破崙,希特勒,斯大林,歐盟都試驗過。

    中國也有例子。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搞了數百年都沒有成功。

    阿拉伯帝國還是一樣。自661年神權共和時代結束,什葉派與遜尼派爭鬥了1300多年,在可以預測的未來,也不會結束。

  • 5 # 梅絲露

    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對世界“有利或者有弊”的事情,只有對某一個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是否有利有弊!

    長期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依仗著軍事、經濟和輿論上的絕對優勢,以“世界”自居,完全綁架了“世界”。凡是對西方國家有利的,就被渲染為對世界有利的,如果是西方國家反對的,那就是“頂著世界作案”。站在西方國家對立面的國家,包括俄、中等國,行事處處要看西方國家的顏色;甚至這些國家的一些國民也自認為先應該被“世界”殖民300年才能算趕上世界。

    對一個國家來說,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任何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潛在對手,都不是利好訊息。

    試想一下,中東這些土豪酋長僅僅湊出個歐佩克,就已經把持了世界經濟市場。如果再搞出個軍事強國、政治強國,那剩下的地球不就得俯首稱臣了嗎?!如果中東諸國猶如美國那樣從東海岸十三州起家,一路橫掃北美,打到西海岸,再南霸墨西哥,成為連線歐亞非、又控制著國際能源命脈的強國,那麼除了美、俄、中聯手打響第三次世界大戰,努力把這個大陸轟得七零八落,地球上的國家肯定沒法活了。

    對於中國來說,就算天下大亂的今日中東,也好過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的大伊朗、大沙特、大土耳其、或者大以色列。

  • 6 # ruixuezhaofeng

    從一般意義上看,第三世界區域聯盟有利於改變大國壟斷國際事務、一統天下的格局,值得肯定。

    提問者為該聯盟(姑且指阿盟)設定“獨立、團結、強大”三要素,恰恰擊中其軟肋。

    獨立,在當今世界其涵義在於不隨西方或東方陣營(當下暫指俄羅斯),以其自我立場和視野看世界,可惜說易行難。納賽爾曾經是一面旗幟,他在與以色列的對抗中得到蘇聯支援,但關鍵時刻蘇聯對美國“先眨眼”了,後者支援以色列不遺餘力,一以貫之。阿拉伯之春阿盟一致敵視卡扎菲,結果正中法英美下懷,結果如何?利比亞政治與治安仍處於“叢林時代”——所謂獨立,絕對化的沒有,相對也不容易。

    團結,這是阿拉伯人的“稀缺物品”,海合會沒有,阿盟沒有、北非馬格里布國家沒有,歷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敘利亞戰爭、葉門之亂等等皆無.....名單還會繼續。為何?歷史沿革、殖民後果、財富多寡、宗教派別、大國干預等都在起副作用,正能量卻難以充當主角,或者表面一團和氣,背後勾心鬥角。

    強大,需要兩個層面,經濟延伸至軍事、外交,人文,從制度設定到文化軟實力。可憐阿拉伯世界二者都乏善可陳。經濟中資源力是一個重要方面,海灣國家獨佔優勢,但太單一不具備持續性,而貧油國則尷尬過活,整個阿拉伯世界眼睜睜看著新興國家在世界經濟舞臺“成龍成虎”,自己只能輸出難民或遊手好閒者遍地——這是全球化背景下阿拉伯的一大失敗!拼經濟不行,軍事上只能買買買,外交上大國依賴,結果是獨立更缺。說道人文,阿拉伯不能只靠伊斯蘭教包打天下,還有制度設定,西方的中東民主指數中排名前列的是蕞爾小國黎巴嫩、突尼西亞,而越是大國、越是有錢,排位越靠後。

    缺了獨立、團結和強大,中東的事情真的不好辦,域內國家缺少共識、行動,猜忌、敵對不能消除,大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干預,中東難有安寧。

  • 7 # 穿插游擊隊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前些日子,阿富汗這邊局勢非常動盪。美國撤軍還沒撤乾淨,首都喀布林的機場就發生了自殺式爆炸襲擊,十三名美軍官兵和數十名塔利班分子喪生。事後不久,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宣佈為此事負責。

    ◎ 喀布林機場爆炸案現場

    對於不明真相的正常人(盧克文那種人型生物不算)來說,塔利班和ISIS算是一丘之貉,都是恐怖分子。這ISIS襲擊塔利班,恐怖分子也開始黑吃黑,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嚴格說起來,塔利班和ISIS還真不太一樣。

    塔利班是利用極端伊斯蘭教統治阿富汗民眾,統治的天花板也就是阿富汗和周邊地區,而ISIS呢,全稱是伊斯蘭國,他們的目標是用各種手段,把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都給聯合起來,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國家,整個就是個伊斯蘭版本的“大東亞共榮圈”

    所以,在ISIS看來,塔利班再怎麼著,格局還是太小,為了建立偉大的伊斯蘭國,塔利班太落後了,必須打擊。

    ◎ 其實,塔利班和ISIS在幾年前就已經勢不兩立了

    ISIS成立也才不過十幾年,但它背後的這個泛伊斯蘭思想,歷史可是源遠流長,如果想明白極端伊斯蘭和ISIS的發家史,“泛伊斯蘭主義”這個概念,還是值得去了解一下的。

    ◎ “泛伊斯蘭”思想的歷史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是先知穆罕默德建立的,穆罕默德去世之後,遜尼派成了伊斯蘭教的主要派別,在遜尼派中,穆罕默德的繼任者被稱為哈里發,哈里發們一邊傳教,一邊征戰,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統治中東地區長達幾個世紀。

    後來蒙古西征,阿拉伯帝國四分五裂,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開始各自為政。

    但無論如何,不管埃及的穆斯林還是土耳其的穆斯林,大家都認《古蘭經》,在任何伊斯蘭國家,政府的合法性來自於《古蘭經》。國家必須宣稱安拉是國家存在的首要因素,沒有安拉,任何國家和統治者都不會存在

    這一來,整個北非和西亞,雖然後來也有很多世俗政權,比如埃及馬穆魯克,奧斯曼土耳其,他們統治的民族也不相同,但各個政權內部,靠著伊斯蘭教當粘合劑,輔以強力鎮壓,這些政權也安然存在了幾百年。

    ◎ 古蘭經是所有伊斯蘭政權賴以存在的“第一因”

    公元十八世紀時,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畢竟是打下君士坦丁堡的伊斯蘭政權嘛,他們的蘇丹自稱哈里發,也就是穆罕默德的精神繼承人。但這個帝國自從1699年以來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到了19世紀後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毫無招架之力,數度淪為大國交易的籌碼。爆發在19世紀中期的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就是被英法當槍使的角色,這個時候,土耳其已經徹底不可能復興往日榮光了。

    ◎ 反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時表現的諷刺漫畫。實際上,奧斯曼土耳其老早就在歐洲人眼中是負面形象了

    土耳其這樣,伊斯蘭世界的其他地方更慘。整個伊斯蘭世界不但沒辦法跟西方比拼實力,在文化上也被西方人看不起。彼時的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伊斯蘭的很多習俗,像一夫多妻,奴隸買賣,都被當成是野蠻的象徵。這樣一來,到了20世紀初,伊斯蘭世界在全球的形象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面對這樣的變局,伊斯蘭世界當然也是謀求改變的,但在怎麼改變的問題上,伊斯蘭世界內部也有分歧。

    其中一派主張用伊斯蘭的原教旨主義去統領信眾,回到過去先知穆罕默德的時代。這一派中最著名的就是瓦哈比派。這一派的噁心事兒,循跡曉講之前撰文寫過(參見:美軍跑了,塔利班贏了,阿富汗會變好嗎?| 循跡曉講),此處不再贅述。

    還有一派是主張開化文明,學習西方,淡化國家中的穆斯林色彩。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土耳其的一些青年軍官,這當中最著名的一位叫凱末爾。他領導的改革運動,最終在20世紀初廢掉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最後一個蘇丹,甚至在1924年剝奪了末代蘇丹哈里發的稱號。

    ◎ 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土耳其的現代化改革一波三折,到現在也很難說是“成功了”,關於這些,請參見循跡曉講之前的文章:夭折的“坦齊馬特”:土耳其的思想啟蒙運動為何最終失敗?| 循跡曉講

    不過,伊斯蘭世界的老大這麼改革,其他的伊斯蘭政權可未必跟上。

    土耳其變革以後也沒有變成大國,那這改革意義何在呢?而且相比土耳其,伊斯蘭世界其他地方更閉塞,民眾接受西方開化的文明特別有難度,極端保守的伊斯蘭主義在這裡特別有市場。

    ◎ 如果“泛伊斯蘭”實現了,那麼這個地盤會比過去的阿拉伯大得多

    這其中就不乏主張重回阿拉伯帝國,把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都給團結起來建國的“泛伊斯蘭”思想。當然,在20世紀初,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群分佈可是比阿拉伯帝國那會兒廣泛得多,這個“泛伊斯蘭”的國家如果真的建立起來,領土會比過去的阿拉伯帝國還大。

    ◎ 從埃及到ISIS

    不過吧,建國這事兒不是光有思想就行的,起碼得有錢和組織能力,這些東西,當時一窮二白的伊斯蘭世界都缺,所以20世紀初,泛伊斯蘭思想也就只是有人喊喊,沒人去落實。

    20世紀30年代,情況開始起了變化。伊斯蘭世界裡有一個國家異軍突起,這就是埃及。埃及自認為在伊斯蘭世界中高人一等,自己是法老的後裔,血統高貴,不但跟其他穆斯林不同,還要管著其他穆斯林。埃及人主張建立一個西起大西洋,東達印度洋的泛阿拉伯帝國,到了這會兒,泛阿拉伯主義第一次被提到了檯面上

    ◎ 埃及人自詡為法老的後裔,自然要比其他穆斯林“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剛好,二戰結束之後,埃及獨立,而伊斯蘭世界的領土上出現了一個以色列國。猶太人跟伊斯蘭都是一神教,誰都不讓誰,於是衝突不可避免。

    說到打以色列,埃及一馬當先,集結了幾次阿拉伯世界聯軍。幾次中東戰爭,每次都是埃及出兵最多,並且積極聯絡敘利亞黎巴嫩這些個國家,大家幾面夾擊,試圖滅了以色列。既然要當這個伊斯蘭世界的頭兒,埃及要是連以色列都滅不掉,那這泛伊斯蘭還怎麼玩下去?

    可是幾次中東戰爭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埃及領頭的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打仗,每一次的結果都讓埃及損失慘重。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人苦心經營的空軍在十分鐘之內就被以色列空襲毀在了機場上。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聯合阿拉伯世界幾路發兵,以色列一度有亡國的危險,但阿拉伯聯軍又一次在最關鍵的時刻掉了鏈子。以色列軍隊殺了個回馬槍,逼得埃及不得不割地求饒(具體參見:以色列真是“美國的狗”嗎?| 循跡曉講)。

    ◎ 1967年的六日戰爭,被摧毀在地面的埃及飛機

    ◎ 1973年,以色列國防軍在戈蘭高地上愣是擋住了阿拉伯聯軍的圍攻

    埃及在這幾次中東戰爭中的表現,伊斯蘭世界的小弟們可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大哥的別說統一伊斯蘭世界了,連個小小的以色列都搞不定,還有啥臉面繼續當大哥啊?

    所以,埃及的國際名譽自此一落千丈,更倒黴的是,埃及在這些年月裡極度窮兵黷武,這讓國內軍人階層成了不那麼聽話的勢力,後來,埃及總統薩達特也果然是死於軍事政變。

    埃及的前車之鑑在前,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些阿拉伯國家倒是也出了幾個政治強人,不過他們走的,都是世俗化的路線,這其中的典型就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這位強人沒有統一伊斯蘭的野心,就想著在伊拉克的一畝三分地兒永遠偉大下去,當然,這位強人最終還是玩兒脫了。他自己上了絞刑架,執政時樹立的雕像也被一座座拽倒。

    在21世紀初,無論是國家主導的泛阿拉伯主義,還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世俗主義,在伊斯蘭世界中都玩不下去了。

    ◎ 2003年4月,正在被拽倒的薩達姆雕像

    這時候,很多阿拉伯民眾和對西方不滿的穆斯林學者就轉而走向“沒有國家支援的”泛伊斯蘭主義。

    在一些極端宗教學者看來,現存的伊斯蘭國家要麼太軟弱,抱西方大腿,比如沙特,要麼太弱小,分分鐘就被西方滅了,比如當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指望這些國家完成伊斯蘭世界的復興,那是永遠等不來的。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自己幹。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些極端伊斯蘭知識分子的思想也隨著飛速傳播。敘利亞內戰之後,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交界處又出現了大量的政府三不管地帶。在這些地方,民眾生活墮入地獄,極端思想如爆炸一樣傳播開來。其背後的主要思想,正是“泛伊斯蘭”的思想,也就是ISIS的指導思想。

    ◎ 在成為ISIS領導人前,巴格達迪也是一個神學士

    其實,認真計較起來,ISIS的前身最早就是伊拉克當地的一些叛亂組織。他們在當地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等到敘利亞戰爭之後,大量生活無著的難民選擇加入這樣的極端組織,ISIS的規模迅速擴大。

    他們的泛伊斯蘭思想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中算是最極端的,甚至連基地組織和本拉登都宣稱跟他們做切割

    明白了這點,就可以知道為什麼ISIS看塔利班那麼不順眼了,一個要全球革命的組織,看一個地方伊斯蘭組織,怎麼可能看得上呢?同樣地,一個要捍衛“阿富汗主權”的塔利班,怎麼可能容得下ISIS呢?你可以懷疑塔利班“反恐”的能力,但不可以懷疑他們“反恐”的決心。

    ◎ 泛伊斯蘭能成功麼?

    講到這裡,不難看出,這ISIS如此猖獗,如此極端,如此反人類,背後的“泛伊斯蘭思想”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麼,還剩最後一個問題:ISIS們主張的泛伊斯蘭能成功嗎?試看將來的環球,必定是黑旗的世界麼?

    目前開看是挺難的。泛伊斯蘭排斥現代文明,內部的教育,人才培養和高科技都無從談起。這樣極端愚昧落後的組織,佔領某一個地方有可能,但要把全部的穆斯林信眾強行統一,甚至統一起來去跟世界主流思想對抗,這就太難了,很多事情,絕不僅僅是“很有精神”就能辦到的

    我小時候玩過一個遊戲,叫《命令與征服之零點行動》,那裡設定的劇情中,泛伊斯蘭主義加持下的“全球解放軍”有各種神棍一般的武器和領導人,比如噴毒拖拉機,自爆卡車,化學阿里,隱身之王賽義德王子,等等等等,當然啦,他們在整個遊戲的劇情中是十足的反派——他們的“聖戰士”用阿拉伯口音的英語喊著“隨時準備犧牲”,但他們的農民赤膊赤腳,嘴裡嚷嚷的不是“我很餓”就是“我需要一雙鞋”,既然如此,還怎麼指望將來的環球成為黑旗的世界呢?

    ◎ 《命令與征服》遊戲當中以“泛伊斯蘭”為指導思想的“全球解放軍”領導人群像

    但是,大勢歸大勢,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泛伊斯蘭的極端恐怖主義還是很可怕的。炸燬美國白宮畢竟不那麼現實,但斬首人質,人家還是說到做到

    所以怎麼說呢,從這個意義上,塔利班和ISIS的確是一丘之貉。如果一個人有最起碼的人性,是不會為他們叫好的,否則,大約也只能被稱為“人型生物”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昂克賽拉原裝輪胎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