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導讀:小寶寶們在出牙期的時候牙齦會癢,並且還喜歡啃東西、流口水等,說明就要出牙了,每個寶寶體質不一樣,有的寶寶六個月就開始出牙,有的時候寶寶十個月卻還沒有出牙,那麼寶寶十個月還沒長牙該怎麼辦呢?一般寶寶幾個月長牙正常?

    一般來說寶寶在出生後的6~8個月就要長牙了,最先長出的乳牙是下頜正中的兩個中切牙,接著才是上頜的中切牙,然後則是下頜與上頜的側切牙(每一側的第2個)、第一乳磨牙(每一側的第4個)、乳尖牙(每一側的第3個)和第二乳磨牙(最後一個),寶寶到了兩歲半左右所有乳牙便可長齊了,但由於氣候、生活水平、體質等方面的差異,嬰兒出牙的時間也略有不同,小兒出牙時間有早有晚,但如果超過1週歲仍未有出牙,就應請兒科或口腔科醫生檢查,乳牙總數=嬰兒月齡減去4-6;健康的寶寶大約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1歲時出6-8顆牙,乳牙的總數大約等於嬰兒月齡減去46,如14個月的嬰兒,牙齒數目為8~10顆,一般乳牙在2歲前出滿為20顆。

  • 2 # 育兒網

    孩子開始長牙了,這證明孩子在父母的細心照顧下,又成長了不少哦,爸爸媽媽們首先是應該開心的。但是孩子長牙帶來的問題,也讓爸爸媽媽們煩惱不已。那麼,孩子長牙時會有哪些問題?爸爸媽媽們又應該如何照顧孩子呢?

    一、孩子什麼時候長牙?

    大多數孩子長牙是在半歲的時候,當然,也有偏早或便晚的可能,家長不用過於心急。一個孩子長完所有牙齒,可能要到兩週歲左右,之後的換牙期,是在五歲到十三歲之間。對於孩子長牙和換牙相關注意事項,爸爸媽媽們都要了解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二、孩子長牙有哪些問題?

    孩子如果開始長牙了,可能會伴隨著下面這些特徵:口水流不停,變身口水娃;喜歡各種咬咬咬,尤其是堅硬的東西;牙齦常常會紅腫;心情煩躁、脾氣變差等。

    一般來說,寶寶這些反應會提前一至兩個月出現,所以建議家長們及時應對,為孩子順利度過長牙期做好鋪墊。

    三、護理方法大彙總

    1.咬東西的護理方法

    當孩子長牙時,牙齦會疼痛或者癢感,因此會透過咬東西來緩解,比如咬手指、咬乳頭、咬玩具等。這是媽媽們可以給孩子一些能夠磨牙的食物,如磨牙餅,一些硬和冷的東西。也可以用涼水擦拭孩子的牙齦來緩解他的瘙癢。

    2.流口水的護理方法

    孩子長牙齒時最常見的就是流口水。孩子流口水時不能直接擦拭,而應用軟毛巾吸乾,避免孩子的嘴角被擦傷進而導致感染。此外,也可以為孩子戴一個口水巾,讓其能夠更安穩地入睡。

    3.不吃飯的護理方法

    當孩子長牙時可能會帶來疼痛,從而導致孩子不願進食。此時媽媽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改變其進食工具或者日常飲食。比如當孩子還在哺乳期時可以改變孩子奶嘴的孔,保證孩子能夠喝到奶,又不會嗆到。還可以改變孩子的輔食,儘量讓孩子吃些米糊或者粥等食物。

    4.脾氣暴躁的護理方法

    孩子長牙時,由於會出現各種不適,難免心情煩躁,易燃易爆炸,常常一言不合就開哭。這時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磨牙玩具、磨牙零食等,對寶寶進行安撫。也可以透過其他有趣的遊戲,來轉變孩子的注意力,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孩子進行面部按摩,以緩解孩子的疼痛感。

    5.注意口腔清潔衛生

    孩子長牙時期,由於免疫力減弱,非常容易被病菌盯上。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給孩子做好口腔的清潔,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孩子在長牙期間會有諸多不適,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多點耐心,為寶寶的長牙大業提供支援與幫助哦!

  • 3 # 白老師談健康

    五遲、五軟是小兒生長髮育障礙的病證。五遲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 五 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兩者既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存在。本病以嬰 幼兒為多見,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護失當所致。若症狀較輕,治療及時,由後天調護 失當引起者,常可康復; 若證候複雜,病程較長,屬先天稟賦不足引起者,往往成為痼 疾,留下後遺症,預後不良。五遲、五軟可見於現代醫學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腦發 育不良、腦性癱瘓及某些先天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等。

    五遲早在隋代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 中就有 “齒不生候” “數歲不能行候” “頭髮不生候” “四五歲不能語候”等記載。《小兒藥證直訣·雜病證》 中 “長大不行,行 則腳細,齒久不生,生則不固” 及 “發久不生,生則不黑”,描述了五遲的典型症狀。此 後,歷代醫家多有闡述。至清代,《張氏醫通·嬰兒門》 認為其病因 “皆胎弱也,良由父 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榮養而然”。五軟在宋代之前,多與五遲並論,最早的專述 見於《活幼心書·五軟》,曰: “爰自降生之後,精髓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 昏慢,才為六淫所侵,便致頭項手足身軟,是名五軟。” 病因為 “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 衰而得”; 並指出其預後為 “嬰孩怯弱不耐寒暑,縱使成人,亦多有疾……如投藥不效, 亦為廢人”。

    五遲

    【病因病機】

    一、病因

    五遲主要是因先天稟賦不足而致。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胎稟不足,而成五 遲。後天失養,護養失宜,飲食失調,致心脾不足,氣血生化乏源,也可發展為五遲。此 外,疾病遷延不愈,調治不當,致肝腎虧損,氣血不足,也可成五遲之候。

    二、病機

    五遲的發生與先天腎之不足、後天脾之虧虛等五臟之氣血虧損有關,以五臟俱虧,或 一髒、兩髒或數髒虧虛為主。

    1. 基本病機 五臟虧虛。

    2. 常證病機

    (1) 肝腎虧虛 肝藏血,腎藏精。胎元不足,精血有虧,則致嬰兒五臟不堅。腎精不 足,骨髓失充,則見齒遲; 肝血不足,筋骨失養,則見立遲、行遲。

    (2) 心脾不足 心主血,脾生血。餵養不當,乳食失節,起居失宜,致使脾胃損傷, 生化乏源,進而五臟失養,影響生長髮育。發乃血之餘,心血虧虛,無以濡養,可致發遲 不長; 言乃心之聲,心氣不足,神竅不利,則語遲。

    【臨床表現】

    五遲表現為頭髮稀疏枯黃; 10個月牙齒尚未萌出; 1歲還不能站立;2~3歲還不能行 走; 1~2歲還不會說單句。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本病主要依據臨床症狀診斷。具備兩遲以上即可診斷為五遲,若僅有一遲者,則以具 體之遲命名。

    二、鑑別診斷

    1. 五軟 指頭顱、口、手、足和肌肉痿軟無力的病證,以肌肉軟弱鬆弛為主,各項 機能發育不一定遲緩。

    2.疳證 是由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使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慢性 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面黃發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為特徵。

    3.痿證 小兒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肢體癱瘓廢用,甚至肢肉萎 縮的一類病證,臨床以抬舉、握持、起坐、行走、蹲起等軟弱無力,不能運動為特徵。其 臨床特點為肢體萎廢不用,且多逐漸加重。

    【辯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主要辨輕重: 輕者僅發育較正常兒童稍遲,或五遲之中僅見一遲或兩遲; 若發、齒、 立、行、語俱遲,則為重證。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培元固本。

    2.具體治法 本病責之於氣血精髓之不足,故應以扶正補虛為治療原則。臨證依五 髒虛損程度給予補益肝腎或健脾養心。此外,本病要儘可能配合針灸、推拿、教育及功能 訓練等綜合措施。

    三、分證論治

    1. 肝腎虧虛

    證候表現: 坐起、站立、行走、生齒等均明顯晚於正常同齡兒。顱囟寬大,遲難閉 合,倦怠喜臥,面色不華,目無神采,反應遲鈍。舌淡苔白,指紋色淡,脈細弱。

    證候分析: 腎主骨,肝主筋,齒為骨之餘。由於肝腎精血不足,不能營養筋骨,筋骨 不健,故軟弱而遲不能站立、行走或長齒。腎虛不能生髓養骨,腦為髓海,故見顱囟寬 大,遲難閉合; 精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充盈腦髓,故面色無華,目無神采,反應遲 鈍。舌質淡苔白,脈細弱均為肝腎虧虛之象。

    治法: 補益肝腎,培元固本。

    方劑: 六味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加減。

    方解: 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鹿茸溫腎壯陽,填精益髓,共為君藥。山茱萸補養 肝腎並能澀精; 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 麝香溫補腎陽,通竅利關節,三者共為臣藥。茯 苓健脾補腎; 澤瀉、五加皮滲溼利水; 丹皮清熱涼血,四者共為佐藥。

    加減: 氣虛明顯,加人參、黃芪益氣; 血虛,加當歸、白芍養血; 腎精虧耗為主者, 加紫河車、龜板、豬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 多汗,加煅牡蠣、浮小麥、麻黃根等 固表斂汗。

    2. 心脾虧虛

    證候表現: 智力不健, 神情呆滯, 神竅不利, 語遲, 頭髮稀疏萎黃, 面色㿠白, 食慾 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指紋色淡。

    證候分析: 心主神明,心氣不足,神氣不充,故智力不健,神情呆滯; 心主聲為言, 心氣不足,則神竅不利,故言語遲緩;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發為血之餘,脾虛 則生化無源,氣血不足,血少則不能充養毛髮,故發稀而萎黃; 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 常, 故食慾不振, 大便溏薄; 脾虛精微不布, 氣血不足, 故面色㿠白; 舌淡苔薄, 指紋色 淡乃心脾虧虛之象。

    治法: 補益心脾,培元固本。

    方劑: 歸脾湯 (《濟生方》) 加減。

    方解: 方中黃芪補脾益氣,龍眼肉養心安神,兩者共為君藥。人參、白朮甘溫補氣, 與黃芪相配增強健脾益氣之功; 當歸養肝而生心血,與龍眼肉相配增強補心養血之效,三 者均為臣藥。茯神、酸棗仁、遠志定志寧心; 木香理氣醒脾,與補氣養血藥配伍防止滋膩 壅滯,俱為佐藥。

    加減: 頭髮稀黃顯著,加何首烏、黑芝麻、枸杞子滋陰養血; 神志呆鈍,加石菖蒲、 柏子仁增神益智; 便溏較重,加葛根、升麻昇陽止瀉。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杞菊地黃丸 每次3g,每日3次。用於肝腎虧損證。

    (2) 十全大補丸 每次3g,每日3次。用於心脾兩虛證。

    2.外治法

    (1) 芎黃散 川芎、熟地、山藥、當歸、白芍、炙甘草共研細末,湯調搽齒根。每日 3次。用於齒遲。

    (2) 菖蒲膏 石菖蒲、艾葉、川芎、羌活、穿山甲、茯苓、五味子,共研細末,以雞 蛋清調糊,敷於囟門、關元。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用於立遲、行遲。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加強孕期保健,宜保持心情舒暢,營養豐富,多見Sunny,慎用有害藥物,防止 外傷。

    2.加強嬰兒調護,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新增輔食,多曬太陽,增強體質。注意補充 維生素D和鈣劑。

    二、調護

    1.患兒不要久坐,不宜久站,不繫過緊的揹帶褲,防止發生骨骼畸形。每日進行戶 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同時注意防止受涼。

    2.患兒應加強飲食調理,以富有營養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追回要分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