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ceandaddy海洋爸爸
-
2 # 自在不成人
首先題主沒說明孩子幾歲哦,如果只是幼兒園或者小學,小孩可能根本不明白學習是什麼,只知道上課與玩耍。而很多家長就會控制孩子玩耍的時間,督促孩子學習,但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想要孩子主動學習,不能靠家長的強迫與督促。
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好奇心,他們剛加入這個世界,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眼睛裡充滿了“十萬個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好奇心可以說是一個興趣雷達,在它的範圍內,不斷哄著大腦,學習才會更有效。
也就是說,只有在引發孩子的好奇心之後,讓他們在自己已經有的認知領域裡面去獲得問題的答案,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感,這時他們就會清楚了,原來學習也能這麼好玩!
具體的辦法因人而異,我舉個例子,比方孩子很喜歡看圖畫,但不喜歡學英語,父母就可以找一些吸引力強的圖畫,但上面是英文註釋,這樣孩子會主動去尋求翻譯,長期積累下來,不僅對英語產生了興趣,也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英語能力。
也可以將孩子的“學”與“玩”巧妙的結合起來。利用直觀的、生動的實物、模型,或者圖片,故事錄音等等,以活潑有趣的形式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用好奇心激發興趣過後,讓孩子渴望知識,主動的去探索知識,那麼,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就不會是痛苦了,而是不斷激發探索的動力引擎。
最後關鍵的就是建立自信,自信與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要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才容易形成自信心。
所以平時的功課和屬於孩子自己的一些事情要讓他獨立完成,讓他體會到這種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成功,家長再提出新的目標;如果失敗了,幫孩子分析原因,鼓勵他再嘗試一次,明白透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
-
3 # 一筆一劃硬筆書法
孩子會討厭家長,說明孩子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家長被討厭可能做了一些讓孩子反感的事情,比如:不停孩子的抱怨,總是給孩子報輔導班;孩子享受娛樂時間時,家長總是打斷,或是壓根不和孩子商量娛樂時間的問題;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對比;在外人面前沒有給孩子面子。以上這些原因大多家長都犯過,但是部分家長會選擇在事後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避免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有的父母還會適當的和孩子道歉,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的感覺。
題主可能就是在和孩子溝通這方面沒有下功夫,可能也覺得沒必要,畢竟我們的父母對我們這一代人可是很嚴厲的,我們如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已經很“溫柔”了。
但現在的孩子生活的時代資訊極其發達,孩子的娛樂方式更多是建立在電子虛擬世界中,孩子們之間的聊天,也不像我們那個時代那樣什麼都聊,什麼我爸又打我了,我媽罰我背單詞了。與父母的不愉快只會憋在心裡,最多和朋友吐槽幾句父母真討厭什麼的,但這樣遠遠無法讓自己釋懷,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只會越積越多。
現在的孩字建立獨立人格的年齡要遠早於父母那時候,所以我們當父母的不能拿我們那時候的想法來看待今天的孩子,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要總想著維護父母的威嚴,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正常的親子關係。
-
4 # 熊媽碎碎念
孩子厭學怎麼辦?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瞭解他厭學背後的原因。
1.壓力太大
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學習的工具,動不動就說成績成績,把孩子往“死裡逼”,當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時,自然就產生厭學。
我一個同事,她女兒正在讀高一,她女兒說班裡有個女生已經連續失眠好幾天了,第一,來自老師的期望,同學的競爭。第二,來自家長的壓力。她說,想起自己的成績上不去,她就睡不著,一睡不著白天聽課就不能集中,然後惡性迴圈,導致最後崩潰,拒絕上學,任誰也勸不了。她媽媽正準備帶她去看心理醫生,所以壓力有時無法轉化為動力,超出心理承受範圍,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2.染上“毒癮”
這裡指的“毒癮”是指比如遊戲或追星,或某種“組織”等,一旦孩子染上,他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整天想的都是如何升級,如何處理這些外在的關係等,從而把學習荒廢。一旦有這種傾向,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很難改變。
3.早戀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那麼早戀的機率是很高的,現在孩子普遍比較成熟,身邊的資訊傳播又比較複雜,當情竇初開時很容易迷失,產生焦慮與不安,從而影響到學習。
那家長該如何處理?
1.觀察孩子
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謾罵與大發雷霆,更不要輕易放棄孩子,而是先做到觀察,只要瞭解到他厭學的背後動機,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否則,但靠瞎猜解決不了問題。
2.與孩子溝通
當你無法察覺到時不妨跟他溝通溝通,可能他不會告訴你,所以你需要技巧,比如多關心他的近況,多關心他身邊的人和事,透過溝通與你的關心,從而讓孩子放鬆警惕,真心與你交流。
3.改變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純粹只是壓力太大,那麼你就要改變教育方式了,多關心他的生活與學習,但不看成績,當你對他寬容了,孩子才會放鬆,然後再慢慢培養他的學習熱情,比如更他一起學習,家裡營造比較濃厚的學習氛圍等。
4.參與到孩子的世界
如果孩子染上游戲,你一定不要用強迫手段制止,相反還要參與進來,否則你越阻擋他越厲害。相反你放鬆,跟他一起探討遊戲內的內容,跟他一起玩等。這可能很考驗父母的耐心,但一旦你得到他的信任,做他的“哥們”,他會跟你合作。一旦合作成功,這時候你再定規則,比如,一天只玩一個小時,然後半個小時,慢慢過渡,只到戒掉。
對於“毒癮”,你別指望能一下挽救,一定需要時間,否則,很難徹底改變孩子。
5.無條件支援孩子
當孩子早戀或沉迷於某件東西,你一定要無條件支援,別把早戀當成洪水猛獸,跟他一起探討,走進他的世界,取得他的信任,幫他解決煩惱,這樣不僅可以瞭解他的內心,相反也讓他感到放鬆,從而不會越藏越深越痛苦。
總之,父母要先了解厭學的背後動機,而非焦慮著急,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溝通,所以,放寬心態,一定能夠再次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
回覆列表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負面情緒的表現,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通常有以下幾種反應:
看書犯困、上課開小差、教室裡坐不住、不願意完成學校的作業、提起上學就焦慮、肚子疼、頭疼、逃學、曠課、離家出走、問題行為多,故意在學校搞破壞、輟學等。
確定孩子是否厭學,需長期觀察,如果孩子對待學習很認真,只是拖拉磨蹭的話,可能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厭學的關鍵指標,要看孩子對學習是否已經失去了興趣!
通常情況下,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厭學,而以下幾個因素往往容易引發他們的厭學情緒,需注意!
家庭環境、父母的管教方式
專制型家長容易給孩子壓力,造成逆反心理,“學霸厭學”是個鮮明的案例。
放養式家長給孩子過度自由,容易讓孩子輕視學習任務,喪失學習的動機。
家庭破裂、父母關係不和也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
師生、同學關係
老師的態度、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可能因為老師的批評、不公平待遇或者枯燥的教學方式等,消極對待學習,從討厭老師--科目--讀書。
“不知道同桌為什麼不和我講話,我不喜歡上學了”,“我們班有個同學退學了,我也不想讀書了”,和有厭學情緒的同學在一起、處理不好同學關係也會間接導致學生害怕或反感上學。
社會不良
目前社會上,很多類似“讀書無用論”、“娛樂至上”的錯誤思想及文化氛圍,正在誘惑著讓孩子,對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一旦碰到新鮮的、充滿誘惑的事物很容易就陷進去,從而疲倦學習
01
冷靜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
“我和你爸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平時家務都不讓你做,你怎麼這樣對我”?
發現孩子厭學,很多家長習慣訓斥、責罵,但往往事與願違。
把厭學當作成年人“不想上班”的心情一樣自然看待,不要過度緊張。
孩子不是鋼鐵俠,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年年備考的長線戰役中,孩子偶爾也會感到疲倦。
可以的話找個時間,陪孩子一起做Ta喜歡的興趣活動,讓Ta先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和Ta好好溝通。
啟發式提問找到厭學原因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問孩子為什麼厭學,他們都不願意和你說,其實是因為沒有找
可借鑑“蘇格拉底提問法”,用 “怎麼了、怎麼樣、什麼”替代“為什麼”,如:
代“為什麼”,如:
關於你的學習,你有什麼規劃嗎?
關於你要完成的那些作業,你打算怎麼解決呢?
是什麼讓你有這樣的心情呢?
......
這樣提問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慢慢引導孩子自己說出厭學背後的故事。
03
教會孩子勞逸結合地學習
給孩子適當的壓力,透過陪孩子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分享會、書籍等,讓Ta看到學習的樂趣,教給孩子高效的學習方法。
家長可徵求孩子意見制定一張學習計劃表,合理安排課
如上午給孩子安排兩個小時做卷子,剩餘的時間可以讓孩子去戶外散步、聽音樂、看電影、閱讀課外書籍、陪同學運動等
閱讀課外書籍、陪同學運動等。
特別是週末,應該讓孩子適當放鬆緩衝,但放鬆的時間要把握好。
04
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抗壓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舒緩壓力的方式。
從小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具體的如繪畫、書畫、鋼琴
一旦孩子在課堂學習中疲倦了,可以透過興趣活動調節,讓自己在參加興趣活動中找到滿足感,有自己喜歡和堅持的事,孩子不容易被社會不
持的事,孩子不容易被社會不良因素影響。
另外,孩子選擇了某項興趣活動,那麼請讓Ta堅持下去,不要讓Ta對什麼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05
保持與老師的良性溝通
保持與老師的聯絡,特別是在期中考、期末考等重要考試節點。
不要只問老師的成績,多聊孩子在學校
如瞭解到孩子的厭學與老師的教學或態度有關,也不要氣憤地跑去學校找老師
也不要氣憤地跑去學校找老師麻煩,一定要冷靜處理
一是將孩子目前的情況婉轉告訴老師,引起老師對孩子的重視。
二是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樂觀接受改變。
06
縱向看待孩子成長,增強自信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考90分,你才考80分”?
“為什麼小麗作文寫得那麼棒?”
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縱向看
進步了,進行獎勵,如一次旅行的機會、一本他喜好的書籍等,注意物
一本他喜好的書籍等,注意物質性的獎勵應適當,精
注意物質性的獎勵應適當,精神鼓勵為主。
退步了,和Ta心平氣和地分析問題出在哪兒,是對知識的理解不足,還是自己粗心,找出問題就要馬上解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提出,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
多看到孩子的成長、優點,及時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