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葛半仙兒

    原子彈是一種核武器,主要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產生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質造成殺傷和破壞能量,一顆原子彈爆炸會釋放數以百萬噸的能量並且擴散速度極快,幾微妙內就會完全釋放,其靠近爆炸中心的位置會產生極高的溫度並壓縮空氣形成衝擊波向四周蔓延。

    原子彈爆炸所釋放的巨大熱輻能量足以將一個人化為氣態,而且所需的時間不超過一秒鐘。所以在核武器下死亡是感覺不到痛的,如果你處在爆炸中心的話那就基本上不用逃了,跑得再快也不可能有原子彈擴散速度快,基本上是沒有存活下去的希望了。但是如果你離爆炸中心有一段距離的話,你可以嘗試找一些防空洞或一些較深的掩體在哪裡你可能有幸存活下去。原子彈會產生超強光,千萬不要看,會閃瞎你的眼睛。這時你一定要儘可能的找到一些有水的地方因為最強的一次衝擊波要來了,水能幫你抵消一部分衝擊波,如果能扛過這次衝擊波的話,你活下去的機會也會增加許多。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有機會活下去了。但是也不要掉以輕心,原子彈爆炸過後會殘留許多放射性物質,這時一定要及時戴上一些防護面具或口罩實在沒有的話就找一些乾淨的破布護住口鼻,防止汙染物質進入體內。接下來靜靜的等待救援就可以啦,千萬不要亂跑。

  • 2 # 太陽125933863

    在爆炸中心500米之內能生存的希望很渺茫,除非在能抗核爆的地下掩體,在離爆心2000米左右生存機率高一點,但投核彈沒有預警,不會事先告知,是隨機性的,生存有難度,不可能整天躲在堅固的防空工事裡等核彈攻擊。所以本地被投放原子彈攻擊,只能聽天由命,誰也不知道落點在哪裡。

  • 3 # 薺菜糰子

    如果有預警,就近轉入地下,防空洞、地下室、地鐵、下水道……泥土和混凝土都可以有效防禦衝擊波與輻射,增加生存的機率。沒預警的話,多半直接掛了,沒掛就趕緊跑,儘量遠離沾染區。

  • 4 # 軍武資料庫

    雖然原子彈威力很大,但是,在題主所在的地方投放一顆原子彈,題主還是有很大的生存機率的。

    很多的人認為的核爆炸是包含著那種毀天滅地無法想象的威力的,這主要是源於日本在二戰期間向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枚原子彈給人帶來的恐怖印象。

    但是,如果去理性的分析核武器的威力往往會得到相反的結論——核武器雖然威力很大,但是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大。

    在早期核試驗的時候,公眾是可以在安全區域進行觀摩的,這個安全區域的距離實際上距離核爆炸的位置也只有十幾公里。

    並沒有出現觀眾們在核爆炸發生時死亡的案例。

    而且曾經有一段時間,內華達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核武器試驗成為當地的一項著名的“旅遊觀光”專案。

    所以說,核彈爆炸的時候,最大的保護叫做——距離。距離足夠遠的話,你可以指指點點、誇誇其談,根本沒有什麼需要恐慌的理由。

    如果不是核試驗,而是在城市中爆炸,那麼距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在紐約的中央公園正中心引爆一枚B61核彈,這枚核彈的當量設定為最大的30萬噸。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這枚核彈爆炸的範圍僅僅是幾個街區的大小,如果在圈子外面基本上是安全無虞的,你甚至可以在第二大街的陽臺上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感受著衝擊波的熱風拂面。當然,只要不直視核爆炸閃光,還是可以悠閒的看蘑菇雲的。

    實際上30萬噸的核彈最外圈殺傷距離只有1.95公里。出了這個圈子基本無虞。

    假如題主所在的位置被投了一枚原子彈(世界上最大當量的原子彈只有50萬噸),其實也沒有太多大不了的事情。你只要不在殺傷範圍這幾公里的半徑裡,就安穩的呆在家中就好,過一週的時間,向安全距離撤離就好了。

    但如果在殺傷範圍內,能不能活下來看上帝的意思吧。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原子彈轟炸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毀天滅地,一片輻射廢土的模樣,但實際上它可能沒你想象的那麼恐怖,如果運氣夠好,或者有足夠完備合規的防空工事,躲下一顆原子彈轟炸不存在太大問題。

    原子彈的噸位並不大,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都僅為2萬噸級當量,摧毀的也多是木質房屋而已,甚至廣島市並沒有被摧毀完,它還剩下了一半,連自來水都沒停。後世冷戰核試驗,動輒就是2500萬噸的B41,或者5000萬噸的“大伊萬”,那些都是氫彈,原子彈最大的只有法國的MR31,12萬噸。

    原子彈這種武器因為氫彈技術的快速出現,戰後發展沒多久就停滯了,最後基本都作為氫彈的起爆藥存在。

    所以說,我們完全不必太將原子彈當回事兒,它的威力還遠遠沒到毀天滅地的地步,我們應該冷靜的面對。

    當然,畢竟是核彈,所以也別太不把原子彈當回事兒,長崎原子彈摧毀了60%的建築,殺傷8.6萬人,佔全市人口37%;廣島則傷亡了5.1萬平民和4萬軍人,破壞了4.8萬幢建築,其中毀壞了2.2萬幢,這個威力一點也不低。

    最好的辦法是在防空警報拉響時,以最快的速度撤入附近的人防工程,尤其是那些深度比較大,上面還有高層建築的防空工程,目前不少停車場的B-3都負擔著這種功能。

    較深的地層和穩固的地基,再加上頂面的建築,能最大程度的防禦核爆的衝擊波傷害,並良好的隔絕光熱輻射與射線輻射。只要原子彈不在頭頂爆炸,城市中的高層建築物會形成“投影盾牌”,快速的衰減核彈的威力。

    如果不在高層建築群中,而在層次比較單薄的半層車庫、室內等環境裡,那麼最應該小心的是射線殺傷,核彈的中子射流可以穿透相當厚的牆壁殺傷生物體,比起原子彈的衝擊波來這個更致命。如果實在沒辦法,可以找個密度較大的物體如厚鋼板之類的遮擋。

    別不當真,日本的廣島原子彈爆炸中,距離爆心不足260米範圍內,因為建築物厚實的牆壁遮擋,有兩個年輕女性存活了下來,她們只是被衝擊波震暈了而已,而500米內有12個人活了下來,170米還活了個男的。

    抵受住核彈的爆炸後,緊接著將承受最艱難的爆炸後時段,這時候基本是房倒屋塌,四處火焰一片的慘景,危險並不比核爆小。按照廣島核爆生存者高倉秋子的說法,當時“一切都在燃燒”,甚至“屋外有焦屍指尖冒著藍色的火焰”,曾經繁華的街道成為一片被夷平的廢墟,到處都是磚頭瓦礫和死人。有的人被熱輻射殺死,只在牆上留下了焦痕,而有的人只是表面被烤焦,綻開的皮肉中滲出大量的鮮血。

    當年廣島和長崎的軍人想辦法取用了一些來自動物油脂的機械潤滑油,幫助原子彈後灼傷的人塗抹傷口,不過按照現代醫學來看,這種做法其實反而會加劇燙傷的病情。

    剛剛承受核爆後的環境還具有高強度的放射能,受大量的輻射中子轟擊,自然界中的不少東西都產生了輻射,被稱為“環境輻射”,比如美軍在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搞的海中核爆,海水中的鈉被輻射,鈉23變成了鈉24,半衰期達到15小時,強放射持續6天內汙染了大量的軍艦,一週後捕撈的海魚還能在X光膠片上隔空顯影。

    此外,原子彈並不是種能完全爆炸的核武器,在鏈式反應產生的同時,會有大量來不及參與反應的鈾235或鈽239被炸飛,它們化成微粒擴散,懸浮在空中,然後隨著大氣飛舞或沉降到地面。假如你吸入一口鈽239,那麼這輩子都會受到影響,且它的半衰期達到24200年,也就是說火葬場燒你都會倒黴。

    爆心最近的兩位女性高倉秋子和宇佐美本江,就因為接觸了環境輻射的緣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其中的宇佐美本江被父親接走,之後很快就病倒,數月後死亡。而高倉秋子雖然活到90多歲,卻一直都被各種慢性病折磨。活下來的男人野村英三,也因為喝了輻射的被汙染水源死去。

    所以,如果有在人防工事裡生存的條件的話,最好在短期內不要胡亂外出,即便外出,也應做好防護工作。受條件所限,防護工作不可能做到防化兵那個程度,但最起碼應該控制住呼吸系統,避免輻射塵被吸入體內。此外應穿上厚實一點且緻密的衣服如雨衣等,沒有條件的話可以用保鮮膜、塑膠布包裹,避免面板直接沾染到放射塵,且用過即丟,確保安全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核爆後部分輻射塵會進入大氣迴圈,再由於區域性氣壓因素變化產生降雨,這時會演變成恐怖的“黑雨”,這種雨水放射性極強,不要接觸,更不要衝洗身體或飲用。

    實際上日本核爆炸當日死去的人固然多,但還有大部分的人陸續死於後期錯誤的應對上,比如他們在被摧毀的城市地表長期徘徊、飲用了被汙染的水源、接觸了放射塵、被黑雨淋身、飢餓以及非正常的醫療條件等等。

    如果具備撤離的條件,可以選擇在做好防護的條件下,快速的撤離核爆區域,離爆心越遠越好,途中不要貪圖遺落的錢財、食物,最好什麼都不要碰,並留意殘垣斷壁帶來的危險。不要留戀,不要流連,速度就是生命。

    如果選擇堅守,那麼必須更嚴格的做好防護措施,並儘量躲在乾淨、不通風的地下工事中等待救援。如果沒有飲用水、食物,實在不得已可以冒險去搜尋一些包裝完好的食水,但仍應以謹慎、小心為原則,同時一定注意裸露在外的食水可能沾染輻射塵的風險。一般來說的話,還是更提倡迅速的安全撤離。

    然後剩下的就是運氣了,現代這個核捆綁時代,如果一顆原子彈毫無先兆的把城市炸了,很可能直接引發全球核戰,也許你將不得不接受一個“輻射”的廢土世界,那麼牽起狗,揣好可樂蓋子,剩下的你懂。

  • 6 # 不正經的軍棍

    以廣島長崎原子彈為例,他都是帶著降落傘空爆的,趁原子彈引爆之前,一腳踢飛回去就行了。玩笑歸玩笑,其實呢,原子彈下落之後爆炸是有希望僥倖活下來的,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原子彈的威力在網際網路上被無限放大了,甚至出現十顆小男孩原子彈能炸沒日本、廣島905平方公里被炸沒了的神論。實際上原子彈遠沒有那麼大威力。廣島長崎受害也不是那麼嚴重。如果當日,原子彈下落的時候,日本的建築是現代化的,而不是木頭板房,傷亡率則會大大降低。

    廣島原子彈核爆當日,有七萬人斃命,另外有20萬人陸續因為癌症等併發症死掉。距離原爆中心500米內的人又90%當場或當日死亡,500-1000米有70%的人當日或當場死亡,而到了11月,500米內的人99%都死了,500-1000米的人90%已經死了。距離原爆點非常近的一個倖存者,叫野村興三,距離原爆點170米,他當時在地下室內,僥倖逃過一劫,300米的位置有個叫高藏信子的,當時位於廣島銀行內,建築比較堅固,也僥倖逃過一劫。

    以當時廣島的情況,3000米的距離差不多就是小男孩殺傷範圍最大半徑了,1000米外在室外的人有大部分死掉,室內的則是能僥倖活下來,1000米以內的都被燒了個重度燒傷。但是仍然有人能夠活下來。

    但是現在的原子彈威力要比小男孩和胖子大多了,但是也是有上限的。我們就隨便模擬一個原子彈爆炸吧,以5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在東京爆炸為例。

    這個當量差不多是最大當量的原子彈了,他的火球半徑有0.95公里,大於20psi壓強下的半徑有1.73公里,這個範圍內的人基本可以全死光,樓房什麼的都會倒塌,重型的混凝土建築也會受到重創。5psi的半徑差不多3.63公里,這個範圍內的住宅也基本上沒了,死亡也是很普遍的。

    其實呢,要是一個比較堅固的地下室,深度也夠,完全可以活下來,地下的話是可以,地面的堅固建築物的話,可能會比較危險。

    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下,這老頭叫山口疆,廣島長崎的核爆都經歷了,他都活下來了,活了94歲。

  • 7 # 守土思源

    只有在修建房子的時候,考慮地下層或防空洞,並把糧食倉儲考慮在一起,有針對性儲存必要物資及水源,考慮周全的話?應該可以讓核爆倖存者,有效生存一段時間的!

  • 8 # 諸葛半仙兒

    原子彈是一種核武器,主要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產生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質造成殺傷和破壞能量,一顆原子彈爆炸會釋放數以百萬噸的能量並且擴散速度極快,幾微妙內就會完全釋放,其靠近爆炸中心的位置會產生極高的溫度並壓縮空氣形成衝擊波向四周蔓延。

    原子彈爆炸所釋放的巨大熱輻能量足以將一個人化為氣態,而且所需的時間不超過一秒鐘。所以在核武器下死亡是感覺不到痛的,如果你處在爆炸中心的話那就基本上不用逃了,跑得再快也不可能有原子彈擴散速度快,基本上是沒有存活下去的希望了。但是如果你離爆炸中心有一段距離的話,你可以嘗試找一些防空洞或一些較深的掩體在哪裡你可能有幸存活下去。原子彈會產生超強光,千萬不要看,會閃瞎你的眼睛。這時你一定要儘可能的找到一些有水的地方因為最強的一次衝擊波要來了,水能幫你抵消一部分衝擊波,如果能扛過這次衝擊波的話,你活下去的機會也會增加許多。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有機會活下去了。但是也不要掉以輕心,原子彈爆炸過後會殘留許多放射性物質,這時一定要及時戴上一些防護面具或口罩實在沒有的話就找一些乾淨的破布護住口鼻,防止汙染物質進入體內。接下來靜靜的等待救援就可以啦,千萬不要亂跑。

  • 9 # 太陽125933863

    在爆炸中心500米之內能生存的希望很渺茫,除非在能抗核爆的地下掩體,在離爆心2000米左右生存機率高一點,但投核彈沒有預警,不會事先告知,是隨機性的,生存有難度,不可能整天躲在堅固的防空工事裡等核彈攻擊。所以本地被投放原子彈攻擊,只能聽天由命,誰也不知道落點在哪裡。

  • 10 # 薺菜糰子

    如果有預警,就近轉入地下,防空洞、地下室、地鐵、下水道……泥土和混凝土都可以有效防禦衝擊波與輻射,增加生存的機率。沒預警的話,多半直接掛了,沒掛就趕緊跑,儘量遠離沾染區。

  • 11 # 軍武資料庫

    雖然原子彈威力很大,但是,在題主所在的地方投放一顆原子彈,題主還是有很大的生存機率的。

    很多的人認為的核爆炸是包含著那種毀天滅地無法想象的威力的,這主要是源於日本在二戰期間向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枚原子彈給人帶來的恐怖印象。

    但是,如果去理性的分析核武器的威力往往會得到相反的結論——核武器雖然威力很大,但是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大。

    在早期核試驗的時候,公眾是可以在安全區域進行觀摩的,這個安全區域的距離實際上距離核爆炸的位置也只有十幾公里。

    並沒有出現觀眾們在核爆炸發生時死亡的案例。

    而且曾經有一段時間,內華達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核武器試驗成為當地的一項著名的“旅遊觀光”專案。

    所以說,核彈爆炸的時候,最大的保護叫做——距離。距離足夠遠的話,你可以指指點點、誇誇其談,根本沒有什麼需要恐慌的理由。

    如果不是核試驗,而是在城市中爆炸,那麼距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在紐約的中央公園正中心引爆一枚B61核彈,這枚核彈的當量設定為最大的30萬噸。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這枚核彈爆炸的範圍僅僅是幾個街區的大小,如果在圈子外面基本上是安全無虞的,你甚至可以在第二大街的陽臺上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感受著衝擊波的熱風拂面。當然,只要不直視核爆炸閃光,還是可以悠閒的看蘑菇雲的。

    實際上30萬噸的核彈最外圈殺傷距離只有1.95公里。出了這個圈子基本無虞。

    假如題主所在的位置被投了一枚原子彈(世界上最大當量的原子彈只有50萬噸),其實也沒有太多大不了的事情。你只要不在殺傷範圍這幾公里的半徑裡,就安穩的呆在家中就好,過一週的時間,向安全距離撤離就好了。

    但如果在殺傷範圍內,能不能活下來看上帝的意思吧。

  • 1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原子彈轟炸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毀天滅地,一片輻射廢土的模樣,但實際上它可能沒你想象的那麼恐怖,如果運氣夠好,或者有足夠完備合規的防空工事,躲下一顆原子彈轟炸不存在太大問題。

    原子彈的噸位並不大,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都僅為2萬噸級當量,摧毀的也多是木質房屋而已,甚至廣島市並沒有被摧毀完,它還剩下了一半,連自來水都沒停。後世冷戰核試驗,動輒就是2500萬噸的B41,或者5000萬噸的“大伊萬”,那些都是氫彈,原子彈最大的只有法國的MR31,12萬噸。

    原子彈這種武器因為氫彈技術的快速出現,戰後發展沒多久就停滯了,最後基本都作為氫彈的起爆藥存在。

    所以說,我們完全不必太將原子彈當回事兒,它的威力還遠遠沒到毀天滅地的地步,我們應該冷靜的面對。

    當然,畢竟是核彈,所以也別太不把原子彈當回事兒,長崎原子彈摧毀了60%的建築,殺傷8.6萬人,佔全市人口37%;廣島則傷亡了5.1萬平民和4萬軍人,破壞了4.8萬幢建築,其中毀壞了2.2萬幢,這個威力一點也不低。

    最好的辦法是在防空警報拉響時,以最快的速度撤入附近的人防工程,尤其是那些深度比較大,上面還有高層建築的防空工程,目前不少停車場的B-3都負擔著這種功能。

    較深的地層和穩固的地基,再加上頂面的建築,能最大程度的防禦核爆的衝擊波傷害,並良好的隔絕光熱輻射與射線輻射。只要原子彈不在頭頂爆炸,城市中的高層建築物會形成“投影盾牌”,快速的衰減核彈的威力。

    如果不在高層建築群中,而在層次比較單薄的半層車庫、室內等環境裡,那麼最應該小心的是射線殺傷,核彈的中子射流可以穿透相當厚的牆壁殺傷生物體,比起原子彈的衝擊波來這個更致命。如果實在沒辦法,可以找個密度較大的物體如厚鋼板之類的遮擋。

    別不當真,日本的廣島原子彈爆炸中,距離爆心不足260米範圍內,因為建築物厚實的牆壁遮擋,有兩個年輕女性存活了下來,她們只是被衝擊波震暈了而已,而500米內有12個人活了下來,170米還活了個男的。

    抵受住核彈的爆炸後,緊接著將承受最艱難的爆炸後時段,這時候基本是房倒屋塌,四處火焰一片的慘景,危險並不比核爆小。按照廣島核爆生存者高倉秋子的說法,當時“一切都在燃燒”,甚至“屋外有焦屍指尖冒著藍色的火焰”,曾經繁華的街道成為一片被夷平的廢墟,到處都是磚頭瓦礫和死人。有的人被熱輻射殺死,只在牆上留下了焦痕,而有的人只是表面被烤焦,綻開的皮肉中滲出大量的鮮血。

    當年廣島和長崎的軍人想辦法取用了一些來自動物油脂的機械潤滑油,幫助原子彈後灼傷的人塗抹傷口,不過按照現代醫學來看,這種做法其實反而會加劇燙傷的病情。

    剛剛承受核爆後的環境還具有高強度的放射能,受大量的輻射中子轟擊,自然界中的不少東西都產生了輻射,被稱為“環境輻射”,比如美軍在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搞的海中核爆,海水中的鈉被輻射,鈉23變成了鈉24,半衰期達到15小時,強放射持續6天內汙染了大量的軍艦,一週後捕撈的海魚還能在X光膠片上隔空顯影。

    此外,原子彈並不是種能完全爆炸的核武器,在鏈式反應產生的同時,會有大量來不及參與反應的鈾235或鈽239被炸飛,它們化成微粒擴散,懸浮在空中,然後隨著大氣飛舞或沉降到地面。假如你吸入一口鈽239,那麼這輩子都會受到影響,且它的半衰期達到24200年,也就是說火葬場燒你都會倒黴。

    爆心最近的兩位女性高倉秋子和宇佐美本江,就因為接觸了環境輻射的緣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其中的宇佐美本江被父親接走,之後很快就病倒,數月後死亡。而高倉秋子雖然活到90多歲,卻一直都被各種慢性病折磨。活下來的男人野村英三,也因為喝了輻射的被汙染水源死去。

    所以,如果有在人防工事裡生存的條件的話,最好在短期內不要胡亂外出,即便外出,也應做好防護工作。受條件所限,防護工作不可能做到防化兵那個程度,但最起碼應該控制住呼吸系統,避免輻射塵被吸入體內。此外應穿上厚實一點且緻密的衣服如雨衣等,沒有條件的話可以用保鮮膜、塑膠布包裹,避免面板直接沾染到放射塵,且用過即丟,確保安全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核爆後部分輻射塵會進入大氣迴圈,再由於區域性氣壓因素變化產生降雨,這時會演變成恐怖的“黑雨”,這種雨水放射性極強,不要接觸,更不要衝洗身體或飲用。

    實際上日本核爆炸當日死去的人固然多,但還有大部分的人陸續死於後期錯誤的應對上,比如他們在被摧毀的城市地表長期徘徊、飲用了被汙染的水源、接觸了放射塵、被黑雨淋身、飢餓以及非正常的醫療條件等等。

    如果具備撤離的條件,可以選擇在做好防護的條件下,快速的撤離核爆區域,離爆心越遠越好,途中不要貪圖遺落的錢財、食物,最好什麼都不要碰,並留意殘垣斷壁帶來的危險。不要留戀,不要流連,速度就是生命。

    如果選擇堅守,那麼必須更嚴格的做好防護措施,並儘量躲在乾淨、不通風的地下工事中等待救援。如果沒有飲用水、食物,實在不得已可以冒險去搜尋一些包裝完好的食水,但仍應以謹慎、小心為原則,同時一定注意裸露在外的食水可能沾染輻射塵的風險。一般來說的話,還是更提倡迅速的安全撤離。

    然後剩下的就是運氣了,現代這個核捆綁時代,如果一顆原子彈毫無先兆的把城市炸了,很可能直接引發全球核戰,也許你將不得不接受一個“輻射”的廢土世界,那麼牽起狗,揣好可樂蓋子,剩下的你懂。

  • 13 # 不正經的軍棍

    以廣島長崎原子彈為例,他都是帶著降落傘空爆的,趁原子彈引爆之前,一腳踢飛回去就行了。玩笑歸玩笑,其實呢,原子彈下落之後爆炸是有希望僥倖活下來的,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原子彈的威力在網際網路上被無限放大了,甚至出現十顆小男孩原子彈能炸沒日本、廣島905平方公里被炸沒了的神論。實際上原子彈遠沒有那麼大威力。廣島長崎受害也不是那麼嚴重。如果當日,原子彈下落的時候,日本的建築是現代化的,而不是木頭板房,傷亡率則會大大降低。

    廣島原子彈核爆當日,有七萬人斃命,另外有20萬人陸續因為癌症等併發症死掉。距離原爆中心500米內的人又90%當場或當日死亡,500-1000米有70%的人當日或當場死亡,而到了11月,500米內的人99%都死了,500-1000米的人90%已經死了。距離原爆點非常近的一個倖存者,叫野村興三,距離原爆點170米,他當時在地下室內,僥倖逃過一劫,300米的位置有個叫高藏信子的,當時位於廣島銀行內,建築比較堅固,也僥倖逃過一劫。

    以當時廣島的情況,3000米的距離差不多就是小男孩殺傷範圍最大半徑了,1000米外在室外的人有大部分死掉,室內的則是能僥倖活下來,1000米以內的都被燒了個重度燒傷。但是仍然有人能夠活下來。

    但是現在的原子彈威力要比小男孩和胖子大多了,但是也是有上限的。我們就隨便模擬一個原子彈爆炸吧,以5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在東京爆炸為例。

    這個當量差不多是最大當量的原子彈了,他的火球半徑有0.95公里,大於20psi壓強下的半徑有1.73公里,這個範圍內的人基本可以全死光,樓房什麼的都會倒塌,重型的混凝土建築也會受到重創。5psi的半徑差不多3.63公里,這個範圍內的住宅也基本上沒了,死亡也是很普遍的。

    其實呢,要是一個比較堅固的地下室,深度也夠,完全可以活下來,地下的話是可以,地面的堅固建築物的話,可能會比較危險。

    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下,這老頭叫山口疆,廣島長崎的核爆都經歷了,他都活下來了,活了94歲。

  • 14 # 守土思源

    只有在修建房子的時候,考慮地下層或防空洞,並把糧食倉儲考慮在一起,有針對性儲存必要物資及水源,考慮周全的話?應該可以讓核爆倖存者,有效生存一段時間的!

  • 15 # 薺菜糰子

    如果能接到預警,迅速進入人防工事、地鐵,退而求其次,地下車庫甚至下水道也行。因為泥土和混凝土可以有效防禦衝擊波和輻射。只要你不在爆心附近,還是有很大機率活下來的。如果沒預警,很可能你就直接掛了,沒掛的話還是迅速進入地下躲避輻射,等待放射性塵埃沉降,再離開……如果你有沒有水和食物,或如果離爆心夠遠,就不要進入地下了,儘量迅速逃離沾染區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資源的獲取途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