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卡薩布蘭卡卡

    宋高宗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即使是主動退位之後,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活了81歲。我們都知道,人們對權力的慾望都是非常大的,因此歷史上很少有皇帝願意主動退位當太上皇的。

    按照他的說法是“倦政”。也就是說趙構深感自己操勞多年,十分疲憊,想撂挑子休息休息,過過太上皇的瀟灑生活。然而歷史學者卻不認同他的說法。

    對外,完顏亮被部下所弒,金朝陷入暫時地混亂,南宋對金朝的態勢正處於建國以來的最好時期。

    對內,宋高宗忌諱頗深的權臣秦檜已經病死,新的宰相班子也換成了趙構的心腹爪牙。

    軍事上,宋軍在金軍退兵後全線出擊,相繼收復淮河兩岸的軍事重鎮,如潁、壽、唐、鄧、陳、蔡、泗、汝等州。同時,四川方面的吳璘所部也趁勢出兵漢中、關中,收復了商、虢等州。

    換句話說,當年二十歲便臨危受命挑起匡扶宋室重任的趙構,經過三十餘年的等待,終於迎來了人生中最好的時光。

    1162年正月二十三日,“恐金病”十分嚴重的宋高宗御駕親征,從杭州來到了前線鎮江鼓舞宋軍士氣。很顯然,這十分不符合宋高宗的性格。同時,趙構還硬氣了一回,告訴即將去金朝訂盟的談判使者,“向日講和,本為梓宮、太后,雖屈己卑辭,有所不憚。今兩國之盟已絕,名稱以何為正,疆土以何為準,朝見之儀,歲幣之數,所宜先定。”簡而言之:宋高宗要求和金朝重新訂約,以前的,不算!

    所以,在這個時候趙構提出退位,原因一是完顏亮南侵打了宋高宗的臉,二是金軍戰敗又讓勝利的宋高宗不知所措。自紹興和議簽訂,直到1161年海陵王領兵南下侵宋,宋金維持了長達二十年的和平時光。這期間,宋人十分聽話,每年都派專人將歲幣、絹帛恭恭敬敬地送到交貨地點泗州(盱眙)。另外,每逢節日,金朝皇帝、太后、皇后等人的生日、喪葬等大事,南宋政府還要派使臣攜帶禮物到金朝送禮。這麼長時間卑顏屈膝、偷安忍恥地討好金朝到頭來還是被海陵王打破,趙構深感汗顏!同時,正是因為現在形勢大好,趙構才不知道接下來是戰好?還是和好?

    趙構知道,金軍雖然戰敗,又處於內亂中,但金人仍然具有十分頑強的戰鬥素質。所以,若繼續發動戰爭,前景並不樂觀。實際上,趙構退位2年後,他的繼承人宋孝宗就著大好形勢發動了北伐,還是以失敗告終,最後和金朝締結的盟約中不僅自稱“侄宋”,每逢金使覲見,宋孝宗還要降塌受詔,這讓宋孝宗感到十分窩火。

    趙構選擇的儲君趙惇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趙惇自六歲被趙構撫養,現在已經36歲了,算是高齡的皇儲。趙構知道,中國歷史上為皇位明爭暗鬥的帝王父子不止一對,本朝就流傳著似真似假的“燭光斧影”。為了給自己餘生留條後路,也為了籠絡趙惇,趙構選擇了退位。

    對趙構來說,當太上皇也可以享受生活。和他的父親趙徽宗一樣,趙構他精通詩詞與音樂,擅長書法、繪畫,其中的書法造詣極深。在《翰墨志》開篇,趙構就曾自述:“餘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又云:”頃自束髮,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

    1162年6月,56歲的趙構退位;1187年,81歲的趙構去世。更有意思的是,趙構去世次年,繼位的宋孝宗為了安心服喪,也宣佈退位。其實,宋孝宗和趙構退位原因相似,因為金朝新的皇帝金章宗繼位了。遙想當初,宋朝反擊失利,38歲的宋帝向42歲的金主完顏雍稱“侄”尚且不能忍受,更何況再向完顏雍的孫子,小自己42歲的金章宗稱帝呢!

    而且趙構退位的時候,趙昚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趙構卻說自己“倦勤”,想多休息一下,意思就是不想當皇帝了。那麼趙構是真的不想當皇帝了嗎,為什麼在56歲,正值壯年的時候就非要退位呢?

    對於趙構退位的原因,絕不是像他說的那麼簡單。因為趙構並不是對政治厭倦了。他表面上不理政事,實際上很多事情他都插手,一些大事趙昚都要徵求他的意見。其實,趙構退位完全是出於無奈。

    第一,趙構處死岳飛之後,引起了很多臣子的不滿。我們都知道,員工要是有了不滿情緒是非常可怕的,輕則消極怠工,重則起兵造反。因此為了安撫朝中的臣子,趙構不得不隱居母猴,以消除殺死岳飛之後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讓趙昚儘早繼位的目的就是給臣子們帶來新的希望。再加上金朝的出爾反爾,因此趙構開始反思自己。

    第二,趙昚當時已經三十多了,雖然他嘴上說不想那麼早繼位。但是哪兒有不想當皇帝的太子。趙昚老大不小了,受制於人的滋味兒不好受,當了那麼長時間的太子,多少都有些心急。因此為了避免趙昚節外生枝,就早早將皇位給他了。反正即使趙昚當上了皇帝,還是得聽他這個太上皇的。

    第三,這就是趙構的私心了。自從南宋丟了汴京之後,南宋朝廷就幾乎成了喪家之犬,在不停地逃亡搬家。然而每次敵人打過來的時候,他這個皇帝都第一個跑,未免太傷將士們的心,時間長了就沒有人願意擋在前面保護他了。但是成為太上皇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想什麼時候跑都可以。因此為了能夠在敵人打過來的時候第一時間跑路,趙構選擇了退位!

  • 2 # 月古史話

    趙構之所以堅決要退位是因為被金兵打怕了。當時北宋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全部被金兵抓走了。然後趙溝,逃到南京建立了南宋。但是他登基稱帝以後還是一路被金兵追殺。所以說他對金兵是有恐懼的。到他56歲的時候仍然被金朝威脅著,可以說這麼多年心力交瘁,想著萬一自己還在皇位上,到時候自己作為皇帝是不能提前逃跑的,所以乾脆退位了。

    自北宋開始,以文馭武,士兵沒有戰鬥力,對金兵屢戰屢敗,自上而下的畏懼

    北宋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武人的地位被打壓,宋朝的統治者是說過與與士大夫共天下的,這就導致文官的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武人地位低下。當時文官集團是可以對軍隊將指手畫腳的,後來直接就是以文馭武。但是文官他又不懂兵法韜略,所以領兵打仗的時候,只會看著戰陣圖死板的來,最終對金朝可以說屢戰屢敗,而且對當時計程車兵們,文官是不夠尊重的。

    因為以文與武的,武人地位低下的原因,造成了當時北宋的軍事實力薄弱,對金朝的進攻完全無力抵抗,最終導致宋徽宗和宋欽宗都被金兵擄走了。

    到趙構的時候,他雖然逃到南京,建立南宋政權,自己登基稱帝,但是對金朝,卻是從骨子裡的害怕。他也是挺悲催的,登基以後金兵一路追著南宋小朝廷,所以他一路往南逃。一直等金兵撤退之後,他把政權遷到了杭州,南宋政權的穩定下來。可以說自他登基稱帝到最終政權穩定,這段時間他一直都是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整個南宋朝廷對金朝也是自上而下的畏懼。

    在優勢的情況下,趙構寧願陷害良將也要與金朝議和

    南宋政權穩定之後,其實在當時已經有武將可以站出來撐場面了。比如大名鼎鼎的岳飛和韓世忠。但是因為當時整個南宋朝廷被金兵一直追的東躲西藏。整個國家大環境對金朝是非常畏懼的。所以,雖然當時岳飛與韓世忠在對金朝的戰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收回了很多失地。但是,整個朝廷還是希望和金朝議和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以12道金牌招岳飛班師回朝,並最終和秦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殺害,同時也將大將韓世忠投入獄中,葬送了之前取得的所有戰果。

    在將這些抗金將領殺了和關了之後,朝廷上下都同意和金朝議和。南宋就以當時岳飛收復的土地為資本向金朝議和。最終在紹興簽訂了協議,史稱紹興和議。將岳飛收復的土地還給了金朝,並且每年向金朝進貢。

    紹興協議最終被撕毀,趙構不堪心裡壓力堅決退位

    我們現在都知道一句話叫做落後就要捱打,南宋也是。協議這種東西,在當時能夠存在是建立在實力相差不多的時候,或者一方因為某些原因無力他顧的時候的。但是當他騰出手來或者實力恢復之後,協議就是一張廢紙。

    後來金朝的完顏亮果然撕毀了協議,又來領兵進攻南宋。不過完顏亮吃了虧,南宋還贏了。但是趙構心裡壓力太大了,還是擔心金兵什麼時候又打到都城來了。想到自己到時候會不會落的跟宋徽宗一樣下場,所以乾脆以自己的身體為原因,堅決退位。這樣萬一到時候金兵打過來了,自己是太上皇,不是皇帝了,可以先逃跑。不過他退位以後還是以太上皇的名義掌握大權,直到81歲離世,也是活的蠻久的。

    其實從南宋的教訓來說,文武要平衡,國家才能穩定,一方失衡的話對整個國家都是不利的,宋朝就是因為文官集團太過強盛,導致武人地位極其低下,最終造成整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低下。武人沒有精氣神,作戰自然屢戰屢敗,也就導致整個國家沒有安全感,聽到金兵來攻,就只有畏懼。

  • 3 # 可榮188

    對於宋高宗趙構為何56歲禪位給趙昚(宋孝宗),歷史上有很多爭議,而且越描越玄乎,甚至到了高深莫測的境界。其實歷史有時不會太複雜,用簡單直白的看法,得出的結果就是答案。歷史的細節也許錯綜複雜,但是存在的事實就是這麼簡單,如本文的趙構壯年退位,事實就是那麼明瞭,為什麼退位?他自己給的答案是:倦勤。意思很明瞭,我厭倦了。

    這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何尚不是趙構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呢?

    趙構在歷史上被譏為最能跑的皇帝,即位初期以躲避金兵的侵略便開始居無定所的逃跑,這些經歷讓他心力交瘁,是導致他"倦勤"的根本原因。

    趙構自公元1127年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起,就以躲避現實來平復先帝們被俘的恐懼,聽信奷臣之言放棄中原,逃到楊州,當金兵突襲楊州後,他馬上跑到杭州,他的逃跑本色終於引起軍隊譁變,部將首領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兵變,趙構被迫暫時退位,後在韓世忠,劉光世等武將的鎮壓下,趙構得以復辟。這些內亂外患動盪的經歷在趙構的心中烙下恐慌的印記。後來金兵南渡,他又漂洋過海去越州,寧波,直至溫州,後來金兵退以後,他才又回到杭州,最終選定臨安作為宋廷的所在地,這一年是公元1130年,從他即位起,整整東躲西跑了三年。

    奢望和平,乞求平安,一直是趙構童話的夢想,當這一切都被金國肆意賤踏後,作為天子的趙構暴露出弱人皆有的奴性,為以後禪位埋下伏筆。

    據巜宋史 本紀》記載,趙構在寫給金國的乞和信上所用語氣以低卑到土裡。"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棄則無地""見哀以赦己"等等乞求的口氣,著實讓所有帝王汗顏。我們翻譯下他的意思:我現在走的地日漸少了,要投奔的地方一天天狹窄;真是走投無路了,您就可憐我放過我吧"。

    從以上這些話中,哪裡還有做帝王的自豪和成就感呢,就連一普通人的快樂都沒有了。這皇帝誰還想做呢。

    萬里長城一日不倒,我趙構就得東躲西跑。

    趙構骨子裡的文人安逸本色,更是他決定退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當皇帝嘔氣,還不如退位做我喜歡的文藝,作詩寫字畫畫是趙構的一大愛好,退位後他也得以善終,趙構一生唯一的一個正確選擇。

    南宋趙構時代,也曾有過痛擊金國的輝煌時候,以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一批為代表的武將,在抗擊金國的戰爭中,收復大批失地,但在奸相秦檜等人的挑嗦下,患有嚴重"恐金症"的趙構舊病多發,竟然以殺岳飛割地企圖換來平安,其結果是被金國一次次打臉。在宋高宗趙構的身上,詮釋一個真理:你有多軟弱,敵人就有多強大。

    公元1161年,金國再次撕毀條約,大舉進兵南下,由海陵王完顏亮率隊渡海,結果失敗,後金內部內訌,完顏亮被部下所殺,於是退兵,這樣南宋得到緩息,於是趙構再次和金國議和。趙構也就是在此時,萌生退位的念頭,並付諸行動,禪位給了養子趙昚,隨即趙昚即位,稱宋孝宗。

    趙構56歲退位,81歲駕崩,成了史上皇帝長壽少有的幾人之一。

    趙構的退位是動盪的經歷所為,也是他性格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伊拉克什葉派勝選,是伊朗的勝利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