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散道
-
2 # 七彩文藝
我們常常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一個有責任的公民,應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都涉及道德層面。
路邊施救老者的好心人被坑;公交不讓座位被“老人”上課;不滿12歲的小孩騎共享單車受傷害怪學校教育,用道德捆綁明星如楊冥不守合同捐款之無德中間人”等話題,都和道德有關,如今的一些事件真是挑戰我們的眼球。
《道德經》開門見山闡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是老子對於“道”這個概念的總括性的描述,這樣的道不是微觀的,而是宏觀的,遵循自然法則之道。
德則是社會範疇的約束,我們一般不說你這個人無道,而是說,你這個人無道德。
《道德經》之仁仁:仁德;慈愛;寬厚等意義。生活中的仁者,並不是只對愛的庇護,還有對惡的寬容,這就是對萬物的重視,可有可無,仁之愛之。第六章有云“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聖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
《道德經》之義義:正義;正理;正道等意義。我們說,這個人真講義氣,說的就是這個義,小義是兄弟之義,大義則是國家情義。“為兄弟兩肋插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是義的體現,也是義的發聲。第十二章有云:“是 以 聖 人 為 腹 不 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對於色、音都是外在的,對於生活的一些事,有所舍取,這才是“義”!
上善若水,水生萬物,為人處事之道,學而無窮,道之,德之,重在行之。莫若行文,由心,為民。
-
3 # 讀書思考筆記
有些可能不理解,《道德經》為什麼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這個還是得從陰陽五行入手,什麼是陰陽呢?在漢字裡面來說,就是反義詞。什麼是“仁”?什麼是“義”?“仁”的反義詞是什麼?“義”的反義詞又是什麼?從《易經》,《道德經》,還有《黃帝內經》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人認為世界是由相互矛盾的事物組成的,也就是陰陽,陰陽運化就產生了五行。分別為“木,火,金,水,土”,對應著“仁,義,禮,智,信”,又對應著人體的“肝,心,肺,腎,脾”。我們知道,「木」的反義詞是「金」,金克木。「火」的反義詞是「水」,水克火。那也就是說,「仁」的反義詞是「禮」,「義」的反義詞是「智」。放到人體來說,肝功能太上好不好呢?不好,肝太強的人容易發脾氣,心火旺盛好不好呢?也不好,做事可能會太沖動或者晚上睡不著覺。或者吃多了熱的食物,就要喝點涼茶,以達到平和的效果。五行的“木,火,金,水,土”哪個過強都不好,都是人的偏性。所以“仁,義,禮,智,信”也是人的“偏性”,一個主身體,一個主思想。是偏性就要佐證過來。而德道經全文要旨是什麼,守中!中庸之道。所以道德經講,絕聖棄智,絕仁棄義。人體要平和安靜身體才能運轉,才能得到健康。古人又說了,木曰「曲直」,這個「仁」是「曲」還是「直」,有個成語叫「麻木不仁」,什麼是麻木呢?就是編麻繩的木,所以叫麻木,麻繩我們知道,軟軟的,彎曲的,韌性好。「不仁」就是不直,所以「仁」有直的意思,我們說,「仁愛」,所以「仁」是在愛的範疇裡面的直。那木曰「曲直」,「仁」對應的是直,曲對應的是什麼?我們說,「仁慈」,「慈母」說明「慈」對應的是母愛,母親通常都是哄著你,對你服軟,給你好吃的,好玩的,讓你開心。那「慈」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看「茲」什麼意思?「茲」是在兩個類似絞絲旁的上面加個類似草字頭的東西,表示什麼呢?表示草木繁茂,錯中複雜,纏繞交錯。什麼才能纏繞交織,錯中複雜呢,就是軟的長的東西。加個心就表示心的纏繞,心的軟。所以叫慈母。加三點水就成了滋生。如果我們把茲分解開來是什麼呢?兩個玄字!《道德經》的玄之又玄,就是茲。茲就是錯中複雜的事情纏繞在一起。玄就是把錯中複雜的東西分開來。分開再分開也是玄之又玄,不斷的分開就可以開啟微觀世界的大門。撤遠了…所以,「仁」一個是和「禮」對應的具有和清正廉潔,拒絕貪汙受賄,理直氣壯,不為三鬥米折腰的直的精神。一個是和木的「曲直」對應的直,和繩子相反的直,和慈母相反的父愛。還有「木」對應著春天,東方,青龍,生髮,眼淚。仁也具有這些特徵,什麼特徵呢?就是種子剛剛要發芽那個狀態,春天要發芽吧,東方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吧,青龍總是往上飛的吧,當發善心,「仁心」生髮的時候,有些人會掉眼淚吧,「仁」是剛要開始那個狀態,像一股能量蓄勢待發。「義」呢?對應夏天,萬物生長,火熱,對應朱雀,表示散發,對應人的汗液。表示什麼呢?火熱進行中!為你赴湯蹈火,拋灑熱血,出汗出力,奉獻自我。把好處都給別人。這就是義!和它相反的呢?就是「智」,把好東西自己藏起來,不讓人看到。對自己好。黃帝內經雲,獨陽不生,獨陰不長。沒有義不行,沒有智也不行。沒有仁不行,沒有禮也不行。太多也不好。做企業的。然後有什麼啟示呢,做企業的,管理的太鬆不行,管理的太嚴也不行,工資太高不行,太低不行。人工作太多不行,休息太多也不行。溫熱寒涼都是偏性,吃要吃的雜。這些要勻著來。要守中,才能健康的發展。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所以講絕仁棄義,絕聖棄智。
-
4 # 書山祭魂
違背自然本性的教條。
道家講求自然虛清、無為而治,不看好儒家的那些仁義禮節,他們認為仁義是禍亂的開始。
-
5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道德經》中所說的仁義指的是儒家之道。
仁,親也,不要傷害別人;
義,儀也,度也,不要做不正當的事。
《道德經》中的仁義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第八章: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道德經》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道德經》第十九章: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
6 # 海明樸記
讀《道德經》應句不離章,章不離經,經不離時代。一知半解和斷章取義,只會造成嚴重曲解和誤讀,。
老子主張的是行不言之教的無為而治,崇尚順應自然的天道,這裡的天道就己經與禮樂制度上的天道不一致了。而仁義禮是有為之治,老子怎麼會有認可呢?
例如:"大道廢,有仁義”一章,有兩個本子差異,另一個是“大道廢,安有仁義?”。古今譯註多傾向第一種版本。意思是,廢馳了道,就會用仁義這樣有為方法來治國了。仁義是明民的,道是"愚"民的,但這裡的明民是以智治國的方式,是“智慧出,有大偽",老子認為仁義禮治國是“以智治國,國之賊”;這裡的“愚",是質樸的意思,是褒義的,全文中多處也是這個意思。第二個本子,與全經主張對不上,不作解釋了。不少人拿“愚民”“絕學無尤”說事,到底看沒看這本書呢?
《德經》第一篇(38章)就對道、德、仁、義、禮的區別講得很清楚了,當然,前提是先弄明白,德是道的作用體現,而不是現在道德之意。老子在這一章的結論是“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
讀《道德經》不應只看譯文,重要的是理解,比如"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這一句意思怎麼連貫理解?怎麼就“柔弱勝剛強"了?"致虛極,守靜篤",思考應成為讀這本書的主要方式。
這本書對提高認知方式提高智慧的作用不是一般地大,當然跟什麼成仙、陰陽五行什麼的,絲毫不沾邊,《道德經》是一本很樸素的、唯物的哲學思想經典,據說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非常應該普及閱讀。
時下,總有人試圖將儒道兩家往一起湊,不知是什麼居心,是知識碎片化的結果嗎?總之,老子很多觀點都是與儒家對立,與莊子也不同。建議多看幾種本子,認真一些理解。
-
7 # 秦春目
道德經的仁義,知道人無能完全有意義。因人在世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耶穌說的。道就是神,神是道德`,仁義只有耶穌一人完全人,完全神。因世界上的人,都是男人後裔。唯有耶穌是童女懷孕,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耶穌基督是女人後裔,無罪,道路就是義人,唯獨仁義。我們人類,因信才稱義。
-
8 # 毛彥民
仁義,指仁愛的行為模式。它來源於人對於道,即規律的認識。是遵道的結果。如果脫離了道而追求仁義的形式,就會成為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一類的禍害。所以老子講聖人不仁,絕仁棄義,因為這種形式化的東西,有毛無皮,是行大道的知障。會使人脫離通。仁義脫離道,害人害已害天下。
-
9 # 三月二十
道家仁義,生殺之謂。
東方青龍木主仁,慈悲為懷,主祥和文明。
西方白虎金主義,馬革裹屍,主肅殺正義。
一任慈悲,必遭殃咎,受小人害。
萬千言語,伸張正義,消滅邪惡。
魔高三尺,道高一丈也。
-
10 # 學真真學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父母不會偏愛、不會偏心、以平等心對待所有眾生,人類、動物、植物、(佛教講的人非人)萬物,連用草紮成的狗、稻草人(在農田看護莊稼那種草人),也平等對待(因為一切萬物都是天地父母所化育的)。比如說太陽同樣照射稻草人,下雨同樣淋著稻草人,待遇是平等的‘。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也是一樣沒有偏心、沒有偏愛;無所謂仁義慈愛。用平等心善待所有的百姓、動物、植物,把草木、生態都視同子民百姓,芻狗也一樣,平等善待。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間,就象是一個大風箱,風箱中間看似空洞無物,(裡面有空氣)如一鼓動,推拉,風箱就能生風、起作用。看似空虛,卻是蘊藏無窮的能量,一推動,就能產生各種功用,創造萬物。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議論太多,敘述抽象觀念知見,反而容易離道越遠。不如清淨本心,保守虛靜。
《道德經》中的仁義,就是無偏私的平等大愛!
回覆列表
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上經是道經、下經是德經,道經說(道)、有觀、理、感、悟等等;德經說(得)經、德就是得的意思,有修個人、有管理、有治理等等;老子思想有時有些爭議,老子思想為什麼爭議了?老子思想就如八卦一樣陰陽比消,有正就有反,有順有逆,就是要反思,和順思,等等,就是叫人指出不好不對等等這就是老子樸素之處!道包容萬物,上善若水,君子如水,包容如大海,仁如大海,(一道容萬物,萬物一德生。二生三萬物,萬物皆道規!)《規則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