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大豬也能飛

    潘岳,字安仁,但人們認為他的德行有問題,當不起這個仁字,所以把仁字省了,稱他為潘安。

    潘安長得確實很帥,這個不是瞎吹的,而是有文獻作證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篇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笑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潘安每次出門,都把小太妹們迷得不要不要的,甚至連老太太都被他迷得不知所以,紛紛向他車上扔西紅柿(開玩笑,那時中國沒有這玩意),以至於出一趟門就會載著滿車果子回家,一個星期都不用買水果(成語擲果盈車之來歷)。而左思這個人長得就有點寒磣,卻東施效顰跟潘安學,結果老太太們一擁而上朝他車上吐唾沫,只能狼狽而歸。

    潘安是西晉最頂尖的文學家之一,對母親非常孝順,宋朝之前一直名列二十四孝之中,並且他對妻子也非常專一,妻子楊氏逝世後,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真意切,纏綿無盡,並且終身未再娶。

    不過,潘安這個人雖然長得很帥,但在德操方面卻有點不太帥。他“性輕躁,趨勢利”,在政治權勢方面慾望過於強烈,甚至赤裸裸地不擇手段。他在做長安縣令時,因為母親生病辭官在家奉養,這期間與石崇等人附會權臣賈充外孫賈謐。《晉書·潘岳傳》中記載“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因為受到權貴青睞,潘安不久之後升遷做了黃門侍郎。賈謐開閣延賓,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陸機、左思、劉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蓋世被稱為“二十四友”,賈謐“晉書斷限”的功勞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親經常勸他不要趨炎附勢,他雖然口頭答應,實際上卻變本加厲。

    潘安最為後人詬病的就是他曾經侍奉過歷史上最醜最無恥且極荒淫的皇后賈南風。賈南風掌握權力後,其荒淫本性越發張揚,她手下有批人專門給她到處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宮中,供其淫樂。對於潘安這個天下聞名的大帥哥,賈南風怎麼能不下手呢?因此,潘安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賈南風的男寵。後人因此認為潘安這個人的道德品質有點差,不配稱仁,因此將潘安仁之仁去掉了,直接稱其為潘安。

    潘安投靠賈南風,做得最狠的一件事就是助賈南風廢掉太子。太子司馬遹是才人謝玖所生,賈南風一直想廢掉太子。於是與賈謐密議由潘安模仿太子的口吻寫了一篇草稿,大意是“皇上、皇后你們快點自動退位吧,你們不自動退,我就進宮廢掉你們。然後我做皇帝,蔣美人為皇后。”然後趁太子喝得迷迷糊糊時讓太子把草稿抄下來。太子因喝醉了酒,有些字寫得筆畫不全,潘安又給補了上去。之後,賈南風把這份太子抄寫的文稿送到晉惠帝面前,惠帝大怒,下令將太子賜死。在大臣張華、裴頠的強諍下,最終決定將太子廢為庶人,太子及其三個幼小的兒子軟禁於金墉城,而太子生母謝玖以及太子側妃蔣俊皆被殺。此事後來直接引發了八王之亂,最終導致西晉王朝滅亡。

  • 2 # 太史春秋

    真的很帥,不然為何有“貌似潘安”的說法呢?

    帥得令女生尖叫

    潘安是魏晉時期的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常坐著馬車,帶著一個彈弓,從洛陽的大街上穿過。街上的美女們每次見到,都會因潘安的帥氣而情不自禁地尖叫。

    一聽說潘安來了,不論老婦、少婦、美女、醜女,都不約而同地擁來觀看。那情形,要是放在今天的話,想必要造成交通堵塞了。

    甚至,有的女人為了把潘安看個夠,自發地伸出手,牽在一起,把潘安的馬車團團圍住,一邊欣賞一邊驚歎。

    為了表示自己對潘安的仰慕之情,許多人開始購買鮮花、水果等向潘安的車上投去,直到潘安的馬車無法承重才慢慢散去。這要是放在今天,潘安開個直播的話,估計觀看的美女們也會爭先恐後地打賞。

    因此,潘安的每一次出行,對於洛陽的女人們來說,不亞於渡過一次狂歡的節日。

    潘安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到的殊遇,讓同齡才子們各種羨慕嫉妒恨。於是,潘安的一位好友,名叫左思,也就是寫《三都賦》引起洛陽紙貴的那位仁兄。

    左思雖然才藝過人,但若論長相,卻比較謙虛。但是渴望受到妙齡女子的追捧和愛慕,是每個男人都想要的。

    左思經過左思右想,他也模仿潘安的打扮,帶著彈弓、坐著馬車到洛陽街頭招搖過市,然而街上的女人見了,認為他是醜人多作怪,於是,口水、鞋子、臭雞蛋一齊向他拋去,結果左思被弄得抱頭鼠竄。

    痴情、專一的帥哥

    潘安的祖父叫潘瑾,曾任安平太守,他的父親叫潘芘,是山東琅琊內使。因此,潘安是出生在一個有名有姓的儒學之家,他從小就聰明伶俐,被四鄰八鄉譽為神童。

    潘帥哥12歲那年,桃花運就來了,他被父親的好友楊肇看中。潘安的這位準岳父楊肇,是晉國的荊州刺史,是當時全國最富庶地區的一把手。

    他第一次見到潘安時就喜歡得不得了,於是顧不上潘芘地位比自己低很多,執意讓潘安和自己10歲的女兒訂婚。

    不過,由於後來楊肇被東吳陸機打敗,這門婚姻就再也沒給潘安帶來什麼好處。訂婚之後,畢竟彼此都是小孩,只能隨父母一起生活,所以他們一兩年都很難見上一面,也就是屬於一訂婚就兩地分居的那種。

    潘安到了19歲時,由於家庭的原因,不得不離開洛陽去父親工作的地方琅琊,與未婚妻的距離就更加遙遠了,關山阻隔、交通不便、通訊落後,從此,兩人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時間不知不覺又過了十年,這十年中,山東琅琊也不缺美女,面對二十幾歲才貌出眾卻孑然一身的潘安,頓足呼號追在後面的淑媛美女不知幾何,但潘安卻絲毫不為所動,一心一意痴情地為未婚妻苦苦守候。

    公元275年,29歲的潘安終於結束了與未婚妻的愛情長跑,在雙方父母的操辦下成了婚。

    婚後的日子溫馨美滿,楊氏相夫教子,潘安做官習文,堪稱那個時代的“和諧家庭”。於是,“潘楊之好”一詞成了人們對美好婚姻的通稱,並沿用至今。

    公元298年,也就是“潘楊之好”的第23個年頭,楊氏撒手人寰,17年的相思之苦、23年的美滿生活從此劃上了句號,老帥哥潘安肝腸寸斷,整日以淚研墨,將滿腹哀思寄於筆下。

    據說,當潘老帥哥的一系列悼念亡妻之作在洛陽傳開後,無數仰慕潘安的女子無不爭相傳抄,捧讀之後號啕大哭。更有甚者,再次對潘安揚起手中的鮮花和水果,說媒提親者也紛至沓來,但潘安不為所動,始終沒有婚娶。

    為官時的潘安

    潘安在32歲那年,到河陽任縣令。上任之後,他發現河陽南臨黃河,北靠邙山,中間卻是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合耕種,但當地老百姓卻非常窮。

    他根據古人治理山水的經驗,同時根據當地的地理特點,帶領百姓種上桃樹、李樹,不但綠化了荒山,秋天的時候還有果子可以收穫。

    他還引導百姓在田間地頭、自家小院等地方,多種些桃李或者花卉。春天的時候,河陽縣內綠樹成蔭滿園花開。於是當地百姓稱他為“花縣令”、“一縣花”。河陽縣也因此得了“河陽滿縣桃”、“河陽一縣花”的美名。

    潘安還發明瞭一個解決民事訴訟的專利——澆花息訟!

    他在河陽任職期間,在自己的花園裡也栽了許多桃李樹,在園內挖了一口水井,每天工作之餘,就到花園裡打水澆花。

    當時縣裡幾乎每天都會有因民事糾紛而鬧上公堂的人,讓潘安不勝其煩。一次在澆花的時候,他突發奇想,命人專門做幾隻尖底的大水桶放在大堂上。

    某次,有兩人因一件小糾紛鬧上公堂。潘安分別給原告和被告一根扁擔和一個尖底水桶,令他們去園子裡打水澆花。

    起初,兩人互相賭氣,不願配合,但在衙役的監督下不得不互相協作。由於桶是尖底的,打水時必須一人扶桶,一人盛水。澆花的時候也是一人扶桶,另一人澆水,必須配合。

    兩人來回澆了好幾趟,逐漸由最初的被迫配合變成了自然的默契,等花澆完,兩人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然後潘安把兩人叫回公堂,詢問還需要打官司嗎?兩人低頭不語,都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

    這時,潘安才開始替他們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指出各自的不對,讓雙方互相檢討,各讓一步。

    在後來的民事糾紛處理中,潘安的澆花息訟法竟然屢試不爽,老百姓也喜歡上了這種不打板子不上刑的斷案方式,對他推崇備至。

    潘安離任後,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他花園旁邊的一個小村子改名為“花園頭”,把打水澆花的水井稱為“潘安井”。

    孝順的帥哥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潘安孝敬母親的故事,有的故事還被寫進了著名的《二十四孝》和《晉書》裡。比如: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裡牧羊兼種田,籍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這是某個版本的《二十四孝》裡,關於潘安“棄官奉親”故事後的賦詩。

    故事講的是潘安在河陽任上時,父親去世,潘安便把母親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潘安被調任長安令時,他也帶著母親一起生活。後來,母親生病,想回故鄉頤養天年,潘安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便打算辭掉官職,隨母親一同返鄉。

    當他向上級遞交辭呈的時候,上級再三挽留,說你是難得的好官,怎麼捨得丟下擁護你的百姓呢?

    潘安回答說:“我如果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遵從母親的意願,那算什麼孝順兒子呢?如果連孝順自己的母親都做不到,那又如何能當好一個父母官呢?”

    上級被他的孝心感動,於是批准了他的辭呈。

    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

    可以想象,一個根本不懂農事的讀書人,靠種地養羊來維持家庭開支、贍養母親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受牽連遭滅頂之災

    在家侍奉母親的潘安,或許仍然拋不開對官場的依戀,曾經的一身傲骨、才能出眾,在飽嘗宦海艱辛後,學會了趨炎附勢。

    於是,潘安一邊孝順母親,一邊又活動於皇后一黨及權傾朝野的賈謐與石崇等官員之中,還加入了賈謐支援下成立的“金谷二十四友”文學沙龍。在屠刀與前程的雙重作用下,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潘安與石崇經常對賈謐望塵而拜。

    公元299年,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愍懷太子不是賈皇后親生,對賈皇后、賈謐專權深為不滿。賈皇后及賈謐明白,一旦太子繼位,賈家必有滅頂之災。

    於是,皇后、賈謐等秘謀,將太子廢為庶人。太子被廢后,西晉的“八王之亂”便開始了。

    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彤帶兵打進了皇宮,將賈皇后貶為庶人,同時剿滅賈謐的同黨。

    司馬倫入朝後,自封相國,重用孫秀(曾是琅琊雜役,不被潘安喜歡,時常被潘安羞辱)為中書令,掌握生殺大權。有一天,潘安碰到了孫秀,試探著詢問孫秀:“你還記得當年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嗎?”語氣本來有討好的意思,但是孫秀卻冷冷地回答:“藏在心裡,怎麼會忘?”這句話讓潘安不寒而慄。

    政變三四個月後,潘安就被孫秀以謀反為由誅滅三族。正當潘安快被行刑時,潘安八旬的老母親也被押上了刑場。見到老母親因自己而被牽連,潘安不由得悲從中來,心中千言萬語,卻又泣不成聲。

    潘安死後的第二年,齊王司馬冏起兵誅殺了司馬倫、孫秀等,潘尼(潘安侄子)這才將潘安葬在潘家祖墓,碑上刻字:給事黃門侍郎潘君之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源合作過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