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6219450500

    剛抓來的野雞如果數量少,必須先是圈養,或者是籠養為宜。下面是野雞的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生活習性

    適應性廣,抗寒,耐粗生活環境從平原到山區,從河流到峽谷,棲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陸地各種生態環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溫,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動覓食,飲冰碴水,不怕雨淋。

    叢集性強繁殖季節以雄雉雞為核心,組成相對穩定的繁殖群,獨處一地活動,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則開展強烈爭鬥。自然狀態下,由雌雉雞孵蛋,雛雉雞出生後,由雌雉雞帶領初生的雛雉雞活動。待雛雉雞長大後,又重新組成群體,到處覓食,形成覓食群。群體可大可小,因此,人工養殖的雉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但密度過大時,妨礙採食,常發生互啄現象。

    膽怯機警雉雞在平時覓食過程中,時常抬起頭機警地向四周觀望,如有動靜,迅速逃竄,尤其在人工籠養情況下,當突然受到人或動物的驚嚇或有激烈的嘈雜噪音刺激時,會使雉雞群驚飛亂撞,發生撞傷,頭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籠養雄雉雞在繁殖季節,有主動攻擊人的行為,野生成年雌雄雉雞常佯裝跛行或拍打翅膀引開敵害,以保護幼雉雞。因此,養殖場要求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動作粗暴及產生突然的尖銳聲響,以防雉雞群受驚。

    食量小,食性雜雉雞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雉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人工養殖的雉雞,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配以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據觀察,家養雉雞上午比下午採食多,早晨天剛亮和下午5~6時,是全天2次採食高峰;夜間不吃食,喜歡安靜環境。

    性情活潑,善於奔走,不善飛行雉雞喜歡遊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而且不能持久。

    叫聲特殊雉雞在相互聯絡,相互呼喚時常發出悅耳的叫聲。就像“柯—哆—囉”或“咯一克一咯”。當突然受驚時,則暴發出一個或系列尖銳的“咯咯”聲,繁殖季節,雄雉雞在天剛亮時,發出“克—多—多”歡喜清脆的啼鳴聲,日間炎熱時,雄雌雉雞不叫或很少鳴叫。

    雉雞場的建築與裝置

    場址的選擇雉雞場應選地勢高燥、砂質地、排水良好、地勢稍向南傾斜的地方。山區應選背風向陽、面積寬敞、通風、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雞場應建在肅靜、安全的地方,遠離居民區、工廠、主要交通幹道,但又要考慮到飼料、產品運輸問題。要有清潔的水源,水質不被汙染。要有可靠的電源,不僅維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雛及自動給料更不可缺少電源。

    雉雞場建築佈局應劃分出生產區和非生產區。生產區中根據主導風向,按照孵化室、育雛室、育成室、成雉雞室和種雉雞室的順序排列。非生產區包括職工住房及其他服務設施。應與生產區有300~500米的距離。家屬區嚴禁飼養動物、家禽。

    主要建築

    生產用房孵化室、育雛舍、育成舍、商品雉雞舍、種雉雞舍等。

    供應用房飼料加工間、儲藏倉庫。

    行政用房進場消毒室、辦公室、更衣室、獸醫室等。

    生活用房宿舍、食堂、休息室。

    主要裝置雉雞場應根據具體雞場規模、資金情況來決定。現代化大型飼養場力求裝置完善、機械化程度高。小型個體養殖場則應因地制宜,儘量減少前期投入,加快資金週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孵化機和出雛機根據本場種雉雞的飼養量,合理選擇配置孵化機和出雛機。

    照蛋器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己製做。

    籠式育雛裝置有依靠育雛室溫度調節的單純育雛籠,也有自帶供溫室的電熱育雛籠。

    飼槽和水槽有金屬或塑膠製成,也有木製。懸掛在籠壁外,隨雛雉雞年齡調整高度。

    產蛋箱木製的或籠養,箱底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利於種蛋的滾出,置於暗處。

    飼料加工裝置大型養雉雞場應自己配置飼料加工裝置,如飼料粉碎機組(附帶攪拌裝置)。

    飼養管理編輯

    育雛期

    雉雞的育雛期是指雛雉雞從出殼到脫溫這段時間,一般為1~30日齡,有些地區可長達42日齡,育雛期是飼養雉雞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雛雉雞在1周齡內死亡率最高,許多品質低劣的種蛋孵出的雛雉雞多在這一時期死亡。

    雛雉雞非常膽怯。對外界環境的微小變化特別敏感,任何刺激都會引起雛雉雞驚慌逃竄,以致死亡。所以育雛雞要特別保持環境幽靜,操作按程式,不要隨意更改或經常換人。如果環境條件較差時(如各種聲響、黑暗、強光、各種顏色等),應在雛雉出殼30小時內輸送給雛雉雞,建立對這種刺激的條件反射,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不會引起恐懼而四處逃竄。育雛方式可分兩種,一種是立體式育雛(籠式育雛);另一種是平面育雛(地面墊草育雛、網上平養育雛)。其中籠式育雛和網上平養育雛清潔衛生,便於防疫。地面平養墊草育雛容易感染胃腸道疾病和球蟲病等。育雛前的房舍、飼養用具等準備工作均與家雞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雞育雛比家雞難度大,要求高,剛出殼雉雞體小嬌嫩,必須提供完全符合雉雞生長的良好生活環境和營養。

    嚴格保溫溫度是雉雞育雛的重要條件,必須控制好適宜、恆定的溫度。如溫度忽高忽低,變化太大,雉雞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響生長髮育,嚴重時可引起死亡。育雛溫度隨著雛雉雞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脫溫時間應視育雛季節、天氣變化、給溫方法、雛雉雞體況,靈活掌握,可採取20日齡以後白天脫溫,晚上供溫的方式,使育雛效果達到最佳。

    溼度育雛的環境溼度也很重要,適宜的育雛溼度見表2-7。育雛溼度過大,雛雉雞水分蒸發散熱困難,食慾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蟲、霍亂等病;溼度過低,雛雉體內水分蒸發過快,會使剛出殼的雛雉雞腹內卵黃吸收不良,羽毛生長受阻,毛髮焦乾,出現啄毛、啄肛現象。

    密度育雛雉雞密度大小直接影響雛雉雞的生長髮育。密度大,雛雉雞生長速度減緩,易發生啄癖。因此,應按時調整雛雉雞的密度。1周齡每平方米飼養50只雛雉雞,2周齡每平方米40只,從3周齡起每平方米麵積的飼養密度每週減少5只,到7周齡時為15只。

    光照雛雉雞的光照基本與家雞光照制度一樣,但是雉雞膽小,敏感易驚嚇,在控制光照開關應採用漸暗、漸明式開關調控器,避免引起對雛雉雞的驚嚇刺激造成意外損失。

    及時斷喙雉雞易發生相互啄鬥,到2周齡時,就有啄癖發生,應對其進行斷喙。在14~16日齡時進行第一次斷喙,7~8周齡進行第二次斷喙,由於雉雞喙部生長很快,應根據生產情況,及時安排斷喙。斷喙前2天要作好準備工作,為防止雉雞應激,應在飲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維生素K3,連用3天,同時料槽中飼料應加滿。

    初飲雛雉雞從出雛器出來後24~36小時,應進行第一次飲水,給予雛雉雞35℃溫開水,為防白痢、大腸桿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同時還可在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或葡萄糖。

    開食在雛雉雞進行初飲後2~3小時,將飼料用水調製到乾溼適中,均勻撒在開食盤中或墊紙上,誘使雛雉雞採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時內採食完,少給勤添,防止飼料腐敗。1周後飼料中拌1%~2%砂礫,以助消化

    育成期

    雉雞脫溫後至性成熟前的這一階段,為雉雞的育成期,這時期正是雉雞長肌肉、長骨骼、體重的絕對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平均每隻雞日增重達10~15克,到3月齡時雄雉雞可達到成年體重的73%,雌雉雞可達到成年雉雞的75%。因此,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對日後商品雉雞的上市規格或種雉雞效能的質量關係密切。所以對育成期的飼養管理同樣也應給予高度重視。

    1.飼養方式

    (1)立體籠養法以商品肉用雉雞為目的大批飼養,在育成期採用立體籠養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此期間雉雞的飼養密度應隨雞齡的增大而降低,結合脫溫、轉群疏散密度,使飼養密度達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後每2周左右疏散1次,籠養應同時降低光照強度,以防啄癖。

    (2)網舍飼養法網舍飼養法對作為種用的後備雉雞可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使種用雉雞繁殖效能提高。在雛雉雞脫溫後,轉到網舍飼養時,為防止由於環境突變,雉雞驚慌突然起飛亂衝亂撞,造成死亡損傷,應將雉雞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網舍飼養應在網室內或運動場上設沙地,供雉雞自由採食和進行沙浴。

    (3)散養法可以根據雉雞的野生群集習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場等資源條件,建立網圈,對雉雞進行散養,為防雉雞受驚飛逸,可在雉雞出殼後進行斷翅,即用斷喙器切斷雛雉雞兩側翅膀的最後一個關節。在外界環境溫度不低於17~18℃時,雛雉雞脫溫後即可放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3只。這種飼養方法,雉雞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空氣新鮮、衛生條件好、活動範圍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蟲採食,又有足夠的人工投放飼料、飲水,極有利雉雞育成期的快速生長。同時,在這種條件下生長的雉雞具有野味特徵,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2.飼養管理

    (1)飼養5~10周齡的雉雞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齡,每天喂3次。飼餵時間應早晚2次儘量拉開時間間距,中間再喂1次,這樣就可避免夜間空腹時間過長,切忌飼餵不定時,飼餵量時多時少,雉雞飢飽不均。在飼養過程中,必須給雉雞不間斷地供給清潔飲水。

    (2)轉群雉雞膽小敏感,易受驚嚇。因此,在雉雞轉群前,要進行大、小、強、弱分群,以便分群飼養管理,達到均衡生長。同時,雉雞由育雛籠養轉到育成舍平面飼養,環境條件的突然改變,使得雉雞精神不安,驚慌萬狀,易在舍內四角起堆,互相擠壓,造成區域性密度過大,特別是夜間,天氣較涼,雛雉雞更易扎堆,造成死亡。為避免壓死雉雞,應在四處牆角用墊草墊成30度角的斜坡,將墊草踏實,這樣雉雞鑽不進草下,減少了擠壓的傷亡。在轉群的前2~3天內,夜班人員要隨時將擠堆的雛雉雞及時分開。

    (3)驅趕馴化在網舍飼養條件下,在轉群的1周內,將雉雞關在房舍內,定時飼餵,使之熟悉環境及飼養員的操作動作等,建立條件反射,使之不怕人,願意接近人。在天氣暖和的中午可將雉雞趕到室外自由活動,下午4點以前趕回房舍。1周後,白天將雉雞趕到網室運動場自由活動,晚上趕回房舍。如遇雨天,應及時將雉雞趕回舍內,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後,就可以晝夜敞開雞舍門,使雉雞自由出入。

    (4)網養密度5~10周齡每平方米6~8只,如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則每平方米3~5只,雉雞群以300只以內為宜。11周齡每平方米3~4只,將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每平方米為1.4~2.5只,按雌雄分群飼養,每群100~200只。據報道,育成期飼養密度直接關係到體重發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飼養密度與雉雞尾羽生長和長度呈反比關係,飼養密度為2只/㎡時,背羽和尾羽生長良好,無光背和尾羽損傷。飼養密度為4~5只/㎡時,背羽生長良好,但尾羽多有損傷,部分尾羽長不出。飼養密度8只/㎡時,雖然體重仍能達到上市標準,但光背雉雞增多,尾羽受損,基本上長不出來。因此,要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在4只/㎡以下,保證羽毛特別是尾羽的生長。爭取好的市場售價。

    (5)光照如果留作種用的雉雞,應按照種雞的光照要求,分別對雄、雌種用雉雞適時達到同步性成熟來管理。對於肉用雉雞,採用夜間增加光照來促使雉雞群增加夜間採食、飲水,提高生長速度和脂肪沉積能力。

    (6)日糧營養在夏季天氣酷暑和冬天寒冷時,應提高雉雞日糧的能量水平,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證育成期的生長髮育所需。

    (7)衛生防疫在雉雞的育成期間,應將留作種雞所應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網室平養,應預防球蟲病和禽霍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8奧運會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