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急著“頭腦風暴”,確定核心目標
經常拿到一個活動需求,就開始“頭腦風暴”,最後得到的活動實現的目的已經偏離了軌道。
在開始前多思考一會,將活動的目標根據“重要性”和“可達成難易度”進行分類,選擇最核心的活動目標。
“麥肯錫七步法”中對問題的描述遵循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對目標進行描述,做到具體、可衡量、可實現、高相關性、有期限。如“4月整月達成首次會員購卡突破1w人”。
二、確定資源,可能是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你可能在想:“為什麼BAT做個活動總能刷屏?”
除了團隊本身的專業,他們可以動用的資源也不是你可比擬的。長期合作的高性價比網紅agency、公司旗下的媒體渠道、公司名氣、活動預算等等都是促成一場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但資源少當然也有資源少的做法。(後續介紹“幾乎0資源,如何做活動?”)
1.精打細算,每一種資源都是可衡量的。
每種資源的衡量方法可以從以往的活動總結中看出(活動總結的重要性),也可以透過一些行業資料來獲得,如訂閱號粉絲的閱讀率一般為5%-8%,好一些的能達到8%-15%。
2.有了確定的資源,每種資源怎麼用,用在哪,做到最大化利用。
公司的服務號,每個月每人只能收到4次推送,會員和非會員、性別、地域等使用者的推文是否需要加以區分?
簡訊,簡訊的閱讀率偏低,但簡訊的編輯、推送的時間點也決定了不同的轉化率,如滴滴在週五下班前推送給你週五下班專車優惠券資訊,“想想累了一週了,坐個專車犒勞自己吧”,轉化率由此提升。
官微,合作大號,媒體等等都需要針對渠道的不同、目標使用者的不同進行內容和推送形式的規劃。
3.平時注重積累資源。
4.更多樣化的談資源方式。
當然,跟她們的溝通,最好提前瞭解她們關注的需求,她們也有漲粉、回饋粉絲、提升形象等等的需求,如果與你的合作能夠帶來名氣的增長,或者你的產品正好她的粉絲喜歡,用產品價值抵消合作費用,既利於她們漲粉,何樂不為,自然價格就可商量了。
記住:不要一上來就敲定價格,對於雙方都是沒好處的。
三、寫方案,說服他人、捋清思路是目的
寫方案,能夠幫你捋清思路,說服領導同意活動方案,說明投入產出比、也同時說服支援部門認可活動投入的意義。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量身定製的,在活動未開始前,已經能預想到活動的成功。
1.一個方案組成,需要包括:
2.重點部分如何拆解目標?
(1)找模型
如電商銷售轉化模型:
活動關注人數 * 訪問率 * 轉化率 * 客單價 = 活動銷售
即使一個活動,也要針對不同的渠道推廣計算對應的模型轉化。
(2)活動的主體內容儘量用圖片、影片等非文字形式:看方案的是人,文字的表達需要經過大腦的2次翻譯,如果有圖片的呈現,將更形象。
(3)活動規則是否儘量簡單,使用者不必研究就能明白,一眼就能看出“去做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是否有相關案例參考?
活動型別無非幾種:補貼、內容話題、有獎、互動遊戲型別。
想要每次都創新idea是幾乎不可能的,我們更多要站在已有的一些案例中,針對每一次活動進行DIY量身定製,並說明每一步DIY都是對某個小目標有達成作用的,多個小目標組合而成就是最終目標。同樣是抽獎,有人做轉盤,有人做抽幸運籤。
(4)活動預備方案
針對於活動風險的Plan B,風險點大概有幾類:
技術方面,上線時間delay或上線後BUG
推廣方面,資源未按時到位
使用者方面,活動主打賣點使用者不買賬
外部環境,其他熱點爆發,蓋過本次想要蹭的熱點
法律方面,有違法行為,如黃反、消費者權益
作弊漏洞,被使用者找到規則漏洞,刷單、灌水等
(5)活動支援
給相關部門總結的需求請“說人話”,讓他們像“傻子”一樣執行,是衡量策劃者細節把握及專業度的重要因素。
請記住,讓客服人員提前知曉內容,想想“當用戶致電客服詢問活動細則時,客服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勢必會降低產品在使用者心裡的專業度水平。
3.給你的方案做“加減法”
3.1 做減法
給流程做減法,以活動主頁面為例,我們容易把所有重要資訊和功能入口到放在主頁面,使得頁面變得眼花繚亂,但其實WAP頁面空間受限,往往只適合突出一個BUTTON,如果想在一個頁面突出2~3個資訊或BUTTON入口,很可能會讓使用者迷失,這時候必須要懂得取捨。
給你的方案做減法,我們經常會為了達成每一個分解目標,去堆疊一系列的活動(在這裡你可能會說,不是說要做目標分解嗎?每一件事都需要一個平衡),而越多的平凡的活動就分攤了一部分資源,可能會讓原本有爆發性的活動無法發揮作用。在這裡謹記2080法則。
3.2 做加法
回到活動策劃的源頭,去思考如何給達成核心目標的創意做加法。
曾經很火的一本書《參與感》,雷軍在序言中說道:“豬會飛的背後,參與感就是‘颱風’。”
讓參與活動的使用者玩起來,就是讓使用者投入了更多的時間成本,並提升了使用者的感知控制、存在感,試想:好玩的東西誰不想分享?好玩的東西誰不想繼續玩下去?已經付出時間了,不玩了不就事先浪費時間了?
第一,提升參與感,書中的三個“術”:
a.開放簡單的參與節點
舉個例子:
激勵使用者評價的活動中,餓了麼每一次訂單評價都能得到對應的積分激勵。但我卻從來沒去評價過一次。但我卻是餓了麼的會員,因為什麼?我想主要是2個原因:
原因一:積分的價值不夠凸出
積分可以用來做什麼?評價幾次可以換取1次幾元的紅包,我想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因二:引導我評價的時間點,我不需要積分
在訂單完成後,我們可以對訂單進行評價,但是此時我已經完成了需要用紅包的下單動作。如果在下單前,提醒我去評價幾個訂單,可以獲得紅包,我相信評價率一定能上升。
而我成為會員也是在某一次下單前,看到要獲得更大的紅包需要成為會員,計算下我點餐的頻次和節省費用,以及會員適用商品量,當下就選擇加入。
b.設計互動方式,易懂易操作
c.擴散口碑事件
這裡就不展開說明,感興趣的使用者可以去讀這本書
第二,讓文案更有趣,更能引起共鳴。
使用者願意分享內容的動機,無非是:
a.分享的內容就是使用者想說的,只不過藉助第3方說了出來;
b.尋找談資,每個人都有一些不願意寂寞的時刻;
c.幫助別人,從而滿足自己(騰訊“一元購畫”公益活動、給朋友一個紅包、影片會員···)
d.塑造形象,表達自己定位,尋找存在感(“測測你是某某電視劇的xxx”)
1. 會議的開始,介紹本次活動的背景和做這次活動的原因目標。
2. 介紹活動主題、形式,以及緊扣達成每一個小目標的小措施,讓方案的每一步設計都有理有據。
“本次為了達成以上xxx目標,我們預先調研了使用者的需求,策劃了主題是xxx的活動,透過xxx形式進行。我們需要注意,xx使用者在xx有xx的反饋(需求),所以在活動中我們對應著有xxx,活動預計能達成xxx目標,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們還有用於應對達成不足的plan b。”
3. 活動關鍵的時間節點,及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內容、時間點。在會議上就關鍵點確定後,後續的配合會少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4. 詢問並確認其他部門的建議,這個部分非常重要,策劃的前期,比如你需要考慮產品研發如何幫忙,但你可能不瞭解是否有更好的實現方式,可能你認為5天的活,他們需要10天甚至半個月。
前一種方式是促銷模式,購買與否發生在一瞬間,如果產品是價格較低且優惠較高的,或者產品已經是廣為熟知的是較為適合的。
但後一種方式,先給了使用者優惠,並且給了使用者更多的思考和發現產品更多價值的機會,使用者不使用優惠券,就存在流失成本,即使當時未使用,後續的提醒也能增加更多的轉化。
事實證明,後一種方式的轉化是前一種的近2倍,縮短轉化路徑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五、像當“媽”一樣地去跟進執行
“當你還是嬰兒時,媽媽每天都要確認你是否餓了,不舒服了,拉baba了麼,睡的夠不夠,是否正常成長···”
一個活動的成功上線,需要多次的確認一次,特別是你還未真正摸清楚其他配合者的工作習慣時,是非常必要的。把每一項確認的計劃在每天開始工作前就列出,每天進行勾選。
上線後,監控資料和反饋資料:分為實時和按天、周的。在活動開始前,做目標分解和方案時對於資料波動應該有心理預期,上下多少是正常的,否則就是異常的。這部分的異常原因也需要提前預想。
如一次銷售提升活動,上線前的幾天,你要每天幾次兼顧渠道分發量,關注量,訪問率,轉化率,客單價等等幾個指標;正常幾天後,可能每天關注最終銷售即可。
反饋:
作者曾經遇到過一次付費體驗活動,由於使用者誤操作,導致體驗1次機會白白浪費,但找到客服也得不到解決,使用者就到了微博@我們,且說了一堆不符事實的言論,因為使用者的粉絲過多,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最後當然我們主動聯絡了使用者,並在活動頁面上新增凸出說明了“體驗方法”,這樣的情況也就基本沒再發生。
但是給到我們的反思是“不要把你想當然的行為認為是使用者就能想到的,當然我們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我們如果能在更早的時間,比如從客服對使用者情緒的判斷讀取更及時的資訊,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影響了。”
六、120%地完成目標,你需要再來一點刺激
100%達成就滿足了?一個活動同樣遵循“生命週期”理論(如下圖)
在成熟期後,如何做到“第二春”?提升活動推送人群的更高轉化:
1.透過對“限量活動的更多量開放”如:
2.“活動的倒計時提醒”
3.“展示活動期參與使用者的真實反饋,打消使用者疑慮”
4.“針對活動中產生的使用者疑惑進行專業解答”
5.針對性地對未轉化的使用者給予更大的折扣(需要toutou進行)擴大推送人群:
當你的活動目標已經不滿足於策劃前期,需要利用更多的渠道進行推送。
除了本身其團隊的專業,也在於其打造的刷屏活動的流程機制-小範圍測試後,達到小範圍成熟期的高轉化,透過手上長期合作的網紅、大號、網易媒體矩陣快速進行助力,一場刷屏就此產生。
七、收尾,總結-做一個有始有終的專案
在活動的後期,需要做好活動停止的規則說明,如有抽獎活動:
需要告知所有參與使用者,公佈活動結果的受眾使用者,要和活動上線時的受眾使用者一致。
提供一個使用者申訴和詢問的渠道,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後續可能有的問題。
活動總結(注重每一次活動的“閉環思維”)需要包含:活動背景、活動內容形式、目標及效果、分析和經驗總結、後續計劃。
一、不要急著“頭腦風暴”,確定核心目標
經常拿到一個活動需求,就開始“頭腦風暴”,最後得到的活動實現的目的已經偏離了軌道。
在開始前多思考一會,將活動的目標根據“重要性”和“可達成難易度”進行分類,選擇最核心的活動目標。
“麥肯錫七步法”中對問題的描述遵循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對目標進行描述,做到具體、可衡量、可實現、高相關性、有期限。如“4月整月達成首次會員購卡突破1w人”。
二、確定資源,可能是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你可能在想:“為什麼BAT做個活動總能刷屏?”
除了團隊本身的專業,他們可以動用的資源也不是你可比擬的。長期合作的高性價比網紅agency、公司旗下的媒體渠道、公司名氣、活動預算等等都是促成一場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但資源少當然也有資源少的做法。(後續介紹“幾乎0資源,如何做活動?”)
1.精打細算,每一種資源都是可衡量的。
每種資源的衡量方法可以從以往的活動總結中看出(活動總結的重要性),也可以透過一些行業資料來獲得,如訂閱號粉絲的閱讀率一般為5%-8%,好一些的能達到8%-15%。
2.有了確定的資源,每種資源怎麼用,用在哪,做到最大化利用。
公司的服務號,每個月每人只能收到4次推送,會員和非會員、性別、地域等使用者的推文是否需要加以區分?
簡訊,簡訊的閱讀率偏低,但簡訊的編輯、推送的時間點也決定了不同的轉化率,如滴滴在週五下班前推送給你週五下班專車優惠券資訊,“想想累了一週了,坐個專車犒勞自己吧”,轉化率由此提升。
官微,合作大號,媒體等等都需要針對渠道的不同、目標使用者的不同進行內容和推送形式的規劃。
3.平時注重積累資源。
4.更多樣化的談資源方式。
當然,跟她們的溝通,最好提前瞭解她們關注的需求,她們也有漲粉、回饋粉絲、提升形象等等的需求,如果與你的合作能夠帶來名氣的增長,或者你的產品正好她的粉絲喜歡,用產品價值抵消合作費用,既利於她們漲粉,何樂不為,自然價格就可商量了。
記住:不要一上來就敲定價格,對於雙方都是沒好處的。
三、寫方案,說服他人、捋清思路是目的
寫方案,能夠幫你捋清思路,說服領導同意活動方案,說明投入產出比、也同時說服支援部門認可活動投入的意義。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量身定製的,在活動未開始前,已經能預想到活動的成功。
1.一個方案組成,需要包括:
2.重點部分如何拆解目標?
(1)找模型
如電商銷售轉化模型:
活動關注人數 * 訪問率 * 轉化率 * 客單價 = 活動銷售
即使一個活動,也要針對不同的渠道推廣計算對應的模型轉化。
(2)活動的主體內容儘量用圖片、影片等非文字形式:看方案的是人,文字的表達需要經過大腦的2次翻譯,如果有圖片的呈現,將更形象。
(3)活動規則是否儘量簡單,使用者不必研究就能明白,一眼就能看出“去做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是否有相關案例參考?
活動型別無非幾種:補貼、內容話題、有獎、互動遊戲型別。
想要每次都創新idea是幾乎不可能的,我們更多要站在已有的一些案例中,針對每一次活動進行DIY量身定製,並說明每一步DIY都是對某個小目標有達成作用的,多個小目標組合而成就是最終目標。同樣是抽獎,有人做轉盤,有人做抽幸運籤。
(4)活動預備方案
針對於活動風險的Plan B,風險點大概有幾類:
技術方面,上線時間delay或上線後BUG
推廣方面,資源未按時到位
使用者方面,活動主打賣點使用者不買賬
外部環境,其他熱點爆發,蓋過本次想要蹭的熱點
法律方面,有違法行為,如黃反、消費者權益
作弊漏洞,被使用者找到規則漏洞,刷單、灌水等
(5)活動支援
給相關部門總結的需求請“說人話”,讓他們像“傻子”一樣執行,是衡量策劃者細節把握及專業度的重要因素。
請記住,讓客服人員提前知曉內容,想想“當用戶致電客服詢問活動細則時,客服一問三不知的情況”,勢必會降低產品在使用者心裡的專業度水平。
3.給你的方案做“加減法”
3.1 做減法
給流程做減法,以活動主頁面為例,我們容易把所有重要資訊和功能入口到放在主頁面,使得頁面變得眼花繚亂,但其實WAP頁面空間受限,往往只適合突出一個BUTTON,如果想在一個頁面突出2~3個資訊或BUTTON入口,很可能會讓使用者迷失,這時候必須要懂得取捨。
給你的方案做減法,我們經常會為了達成每一個分解目標,去堆疊一系列的活動(在這裡你可能會說,不是說要做目標分解嗎?每一件事都需要一個平衡),而越多的平凡的活動就分攤了一部分資源,可能會讓原本有爆發性的活動無法發揮作用。在這裡謹記2080法則。
3.2 做加法
回到活動策劃的源頭,去思考如何給達成核心目標的創意做加法。
曾經很火的一本書《參與感》,雷軍在序言中說道:“豬會飛的背後,參與感就是‘颱風’。”
讓參與活動的使用者玩起來,就是讓使用者投入了更多的時間成本,並提升了使用者的感知控制、存在感,試想:好玩的東西誰不想分享?好玩的東西誰不想繼續玩下去?已經付出時間了,不玩了不就事先浪費時間了?
第一,提升參與感,書中的三個“術”:
a.開放簡單的參與節點
舉個例子:
激勵使用者評價的活動中,餓了麼每一次訂單評價都能得到對應的積分激勵。但我卻從來沒去評價過一次。但我卻是餓了麼的會員,因為什麼?我想主要是2個原因:
原因一:積分的價值不夠凸出
積分可以用來做什麼?評價幾次可以換取1次幾元的紅包,我想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因二:引導我評價的時間點,我不需要積分
在訂單完成後,我們可以對訂單進行評價,但是此時我已經完成了需要用紅包的下單動作。如果在下單前,提醒我去評價幾個訂單,可以獲得紅包,我相信評價率一定能上升。
而我成為會員也是在某一次下單前,看到要獲得更大的紅包需要成為會員,計算下我點餐的頻次和節省費用,以及會員適用商品量,當下就選擇加入。
b.設計互動方式,易懂易操作
c.擴散口碑事件
這裡就不展開說明,感興趣的使用者可以去讀這本書
第二,讓文案更有趣,更能引起共鳴。
使用者願意分享內容的動機,無非是:
a.分享的內容就是使用者想說的,只不過藉助第3方說了出來;
b.尋找談資,每個人都有一些不願意寂寞的時刻;
c.幫助別人,從而滿足自己(騰訊“一元購畫”公益活動、給朋友一個紅包、影片會員···)
d.塑造形象,表達自己定位,尋找存在感(“測測你是某某電視劇的xxx”)
1. 會議的開始,介紹本次活動的背景和做這次活動的原因目標。
2. 介紹活動主題、形式,以及緊扣達成每一個小目標的小措施,讓方案的每一步設計都有理有據。
“本次為了達成以上xxx目標,我們預先調研了使用者的需求,策劃了主題是xxx的活動,透過xxx形式進行。我們需要注意,xx使用者在xx有xx的反饋(需求),所以在活動中我們對應著有xxx,活動預計能達成xxx目標,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們還有用於應對達成不足的plan b。”
3. 活動關鍵的時間節點,及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內容、時間點。在會議上就關鍵點確定後,後續的配合會少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4. 詢問並確認其他部門的建議,這個部分非常重要,策劃的前期,比如你需要考慮產品研發如何幫忙,但你可能不瞭解是否有更好的實現方式,可能你認為5天的活,他們需要10天甚至半個月。
前一種方式是促銷模式,購買與否發生在一瞬間,如果產品是價格較低且優惠較高的,或者產品已經是廣為熟知的是較為適合的。
但後一種方式,先給了使用者優惠,並且給了使用者更多的思考和發現產品更多價值的機會,使用者不使用優惠券,就存在流失成本,即使當時未使用,後續的提醒也能增加更多的轉化。
事實證明,後一種方式的轉化是前一種的近2倍,縮短轉化路徑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五、像當“媽”一樣地去跟進執行
“當你還是嬰兒時,媽媽每天都要確認你是否餓了,不舒服了,拉baba了麼,睡的夠不夠,是否正常成長···”
一個活動的成功上線,需要多次的確認一次,特別是你還未真正摸清楚其他配合者的工作習慣時,是非常必要的。把每一項確認的計劃在每天開始工作前就列出,每天進行勾選。
上線後,監控資料和反饋資料:分為實時和按天、周的。在活動開始前,做目標分解和方案時對於資料波動應該有心理預期,上下多少是正常的,否則就是異常的。這部分的異常原因也需要提前預想。
如一次銷售提升活動,上線前的幾天,你要每天幾次兼顧渠道分發量,關注量,訪問率,轉化率,客單價等等幾個指標;正常幾天後,可能每天關注最終銷售即可。
反饋:
作者曾經遇到過一次付費體驗活動,由於使用者誤操作,導致體驗1次機會白白浪費,但找到客服也得不到解決,使用者就到了微博@我們,且說了一堆不符事實的言論,因為使用者的粉絲過多,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最後當然我們主動聯絡了使用者,並在活動頁面上新增凸出說明了“體驗方法”,這樣的情況也就基本沒再發生。
但是給到我們的反思是“不要把你想當然的行為認為是使用者就能想到的,當然我們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我們如果能在更早的時間,比如從客服對使用者情緒的判斷讀取更及時的資訊,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影響了。”
六、120%地完成目標,你需要再來一點刺激
100%達成就滿足了?一個活動同樣遵循“生命週期”理論(如下圖)
在成熟期後,如何做到“第二春”?提升活動推送人群的更高轉化:
1.透過對“限量活動的更多量開放”如:
2.“活動的倒計時提醒”
3.“展示活動期參與使用者的真實反饋,打消使用者疑慮”
4.“針對活動中產生的使用者疑惑進行專業解答”
5.針對性地對未轉化的使用者給予更大的折扣(需要toutou進行)擴大推送人群:
當你的活動目標已經不滿足於策劃前期,需要利用更多的渠道進行推送。
除了本身其團隊的專業,也在於其打造的刷屏活動的流程機制-小範圍測試後,達到小範圍成熟期的高轉化,透過手上長期合作的網紅、大號、網易媒體矩陣快速進行助力,一場刷屏就此產生。
七、收尾,總結-做一個有始有終的專案
在活動的後期,需要做好活動停止的規則說明,如有抽獎活動:
需要告知所有參與使用者,公佈活動結果的受眾使用者,要和活動上線時的受眾使用者一致。
提供一個使用者申訴和詢問的渠道,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後續可能有的問題。
活動總結(注重每一次活動的“閉環思維”)需要包含:活動背景、活動內容形式、目標及效果、分析和經驗總結、後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