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侗鄉味

    土壤消毒是一種高效快速殺滅土壤中真菌、細菌、線蟲、雜草、土傳病毒、地下害蟲、齧齒動物的技術,能很好地解決高附加值作物的重茬問題,並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那麼,土壤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

    施用土壤消毒劑前精細整地

    在施用土壤消毒劑前,先進行深翻(約30釐米),再用旋耕機旋地,使土壤顆粒細小而均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發揮土壤消毒劑的效果。注意,土壤消毒劑要在腐熟糞肥施用後施用,同時增施生物菌肥。

    2

    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

    消毒時土壤溼度應保持在60%~70%。如遇連續晴天,溼度達不到60%,就需要提前澆地。澆地後3~4天(溼度以手捏成團、1米高處落地能散開為標準),各種病原菌及根結線蟲對藥劑處於敏感狀態,雜草種子準備萌芽,更容易被土壤消毒劑殺死。

    3

    正確覆蓋塑膠薄膜

    施用土壤消毒劑後覆蓋的塑膠薄膜不能太薄,最好用無透膜(不透氣)或厚度在0.04毫米以上的塑膠薄膜。塑膠薄膜四邊要壓好,注意不能有破損,最好用新膜,以防止漏氣而降低消毒效果。從旋耕到覆膜最好在2~3小時完成。

    4

    保持一定的覆膜時間

    施藥後覆膜時間長短依溫度而定,溫度在30℃以上時,覆蓋7~12天;溫度在15℃~30℃時,覆蓋12~15天。當覆蓋時間達到上述要求天數時,可揭去薄膜,按照同一深度(30釐米)進行鬆土,確保充分透氣一週以上,保證藥劑無殘留再進行定植。

  • 2 # 豫東小許

    進入678月迎來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每年到這個時候,無論是新棚還是老棚都需要對溫室大棚進行悶棚消毒。為什麼要高溫悶棚、土壤消毒?很多朋友會奇怪為什麼要進行悶棚消毒,因為土壤本身帶有病菌,如果不消毒,病害就會從下往上影響蔬菜,只往秧子上打藥,病害是治不住的,而有的朋友學著悶棚後病害更嚴重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棚室消毒呢?悶棚消毒的詳細步驟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到做到。

    一、悶棚前的準備

    首先悶棚前打一遍地,然後關閉上下風口。高溫悶棚的目是提高地溫,不是提高棚裡的溫度。我們拔完秧後,地上到處都是敗葉爛果雜草;清園以後,地面上殘存著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只是關閉上下風口,棚裡溫度能達到80℃,但是,地表下5到6公分處照樣是38℃或39℃,這個溫度殺不了病菌和有毒物質。

    第一重點,悶棚之前不許打地。誰要是打地,誰就是病菌的幫兇。

    打地用的是旋耕機,旋耕機的旋耕耙長的是18公分,短的是10公分到12公分。一打地,就把地表上的大量病菌和有毒物質翻到地表下10公分以下。在高溫悶棚時,地表下10公分以下的溫度是38或39度,這個溫度只能讓病菌感到不舒服,是病菌生長的逆境溫度,然後病菌就會感到,自己活不長,就會大量繁殖後代。

    等你悶完棚,一起壟,就把地下10公分左右繁殖好的病菌重新起到地面,再種植蔬菜,病害肯定加重。

    這樣的悶棚是在養菌。病菌越養越多,病害越來越重。

    第二個重點,悶棚時一定要覆蓋地膜,舊棚膜也行。

    如果不蓋地膜,地表的溫度只有40度到50度。要想有效地殺滅大部分的病菌、蟲卵、草籽,地溫要達到55度。覆蓋地膜以後,棚裡的熱氣能散出去,但是地表的熱氣散不出去,地溫就能提高到接近60度,就能最大限度地殺菌滅菌。

    第三個重點,鋪膜之前,用雙倍藥量的殺蟲殺菌劑噴霧地面。高溫能提高20多倍藥效。這裡有一個細節,我們要邊打藥邊覆蓋棚膜。有些人是打完藥後再蓋膜,藥早就曬乾了。正確的做法是前面一個人揹著噴霧器噴霧打藥,後面一個人順著腳後跟均勻鋪上地膜或者大膜。等藥打完了,膜也鋪完了。

    第四個重點,在噴霧殺蟲殺菌劑的時候,每桶30斤水裡加100毫升純酒精。

    酒精在高溫條件下分解,會消耗光薄膜底下的氧氣。我們種植大棚時,大部分地上部病害都是好氧菌,就是說病菌喜歡有氧氣的環境,沒有氧氣,病菌很難存活。因為酒精分解,消耗光膜底下的氧氣,地表層就會形成一個窒息環境,憋死病菌。

    第五個重點,按照以上四個要求悶棚半個月,然後掀開地膜,開啟上下風口,釋放棚裡的毒氣。如果不放毒氣,種上苗子後,葉片發黃,葉子皺著不長,這就是毒氣傷害。

    第六個重點,釋放完毒氣2至3天以後,往地裡大量灌水,如果你的地裡有深層次的線蟲,可以帶上線蟲藥。灌上線蟲藥,大量灌水以後,重新蓋上薄膜,重新關上風口,再悶棚15天,這叫溼悶。

    幹悶時,地表不許打地,覆蓋地膜,噴藥,噴酒精,主要滅殺地表下5-6公分處的病菌,此處病菌佔土壤中所有病菌的80%。剩餘20%的病菌在地表下20公分以下,怎麼滅殺?溼悶。我們澆水時,地表會有氣泡,這是水把地下的氧氣擠出形成的,這樣地底深處就是一個窒息環境。同時,水起到一個導熱作用。讓更深層次的土層,出現高溫窒息的環境。結合藥劑,我們就從內到外殺滅土壤裡的病菌、蟲卵、草籽。

    第七個重點,第二次放完毒氣、灌完水、蓋完地膜以後,關閉上下風口,點上雙倍藥量的殺蟲殺菌煙霧劑,在高溫情況下,藥效會被提高十幾倍。溫室的後牆、棚膜、柱樑、吊繩和鋼絲等所有地方都要消毒。

    只要認真掌握以上高溫悶棚及土壤消毒的技巧,下一茬的高產才會離你最近,給您帶來豐收的喜悅。

    在以上我的精彩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與方法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

  • 3 # 兵臨天下笑魔醉看

    塑膠大棚消毒應注意幾個地方 

    1. 空間消毒 應在播種或定植前7天-10天進行。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鋸末8克混合均勻,放在容器內燃燒,時間宜在晚7點鐘進行,燻煙密閉24小時。也可以按每立方米用25%百菌清1克,鋸木8克混勻,點燃燻煙消毒。

    2. 設施消毒 棚架、裝置、工具等消毒用1:50-1:100的福爾馬林水溶液洗刷或者噴灑均可。

    3. 土壤消毒 應根據大棚土壤的病蟲害種類選用農藥,在定植前10天-15天進行。枯萎病發生嚴重的大棚、可在畦面或溝面噴澆100倍-200倍福爾馬林液,然後用薄膜覆蓋5天,半月後藥劑全部揮發完畢,即可播種和定植。其他病害可用50%多菌靈、50%託布津或70%敵克松1000倍液噴灑,或製成毒土撒佈後翻入土中。有地下害蟲的大棚,可以在土壤處理時加一定數量的殺蟲劑。

  • 4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又到了高溫悶棚的時候,土壤消毒到底應該注意點什麼?

    隨著設施農業的進步,蔬菜大棚在各地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於是,相應的技術也就不斷地開發出來。

    高溫悶棚,就是為了解決土傳病蟲害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實用技術,。可是這麼多年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完全掌握和使用好。所以,生產中“效果”也就千差萬別。

    每年六、七、八月是溫室、大棚等保護地蔬菜換茬栽培的季節,也是夏季閒茬悶棚、清除雜草、改良土壤、消除病菌、殺滅蟲卵、預防和防治病蟲害發生的好時機。

    高溫悶棚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高溫和藥物燻蒸進行棚內消毒,阻斷土傳病蟲害棚內的垂直傳播通道,殺滅各種土傳病蟲害及蟲卵等。而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根線蟲。

    高溫悶棚的優勢:這種方法成本低、汙染小、操作簡單、效果好,容易被群眾接受。

    高溫悶棚的做法:一般來說有幾種

    整地施肥結合高溫悶棚:結合整地施肥,殺死有機肥、土壤中的病菌。

    灌水結合高溫悶棚:土壤的含水量與殺菌效果密切相關。實踐證明,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時,效果最好。

    化學藥物結合高溫悶棚:利用化學藥物給土壤消毒,以殺死土壤中的病菌。棚體內表面噴施1遍殺菌藥和殺蟲劑,以殺死躲在牆縫中的病菌和害蟲。

    物理方法結合高溫悶棚:用大棚膜和地膜進行雙層覆蓋,嚴格保持大棚的密閉性。在這樣的條件下處理,地表下10釐米處最高地溫可在70℃,20釐米的地溫可在45℃以上,殺菌率可在80%以上。

    ......

    各位可以看到我標識出的加重文字,個人認為,採取高溫悶棚技術的核心在於:“殺滅”病蟲害。

    因為,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病菌不耐高溫,經過很短時間的熱處理(10天左右)即可被殺死,如一些立枯病病菌、黃瓜的菌核病病菌、黃瓜疫病病菌、茄子黃萎病病菌等。所以我們認為“高溫悶棚”是有效的,而且簡單易行。

    例如,高溫悶棚滅線蟲原理:線蟲致死溫度55℃,在55℃地溫下10分鐘即死。

    這裡我要反問,這麼多年,我們不斷地採取各種“土壤消毒”措施,真的“殺滅”了土傳病蟲害嗎?

    我們現在使用了世界上50%的農藥,依然問題多多!

    我們更換了一批又一批設施,依然問題多多!

    我們研發、創新、採用了一項又一項“技術措施”,依然問題多多!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怎麼就我們總是問題多多?!

    個人看法:我們沒有正確理解、也沒有尊重“自然規律和法則”。

    今天,一說到“生態平衡”,很多人都振振有詞。但怎麼做才叫“生態平衡”?具體到大棚種植上來說,怎麼做叫“生態平衡”?

    我在這裡認為,高溫悶棚的“核心”就是要“殺滅”土傳病蟲害。

    我們使用各種殺菌劑、殺蟲劑,也是要“殺滅”土傳病蟲害。

    請問怎麼“殺滅”?根線蟲可以深入到土壤1米的深層,現在有什麼藥物或技術可以深入土壤那麼深、並且有足夠的劑量將其“殺滅”?

    根腐病病菌、根腫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傳病菌,由於其分佈的土層深、且耐高溫。請問怎麼將其“殺滅”?

    我們很多種植業的朋友有這樣的經歷。“等你悶完棚,一起壟,把地下10公分左右繁殖好的病菌重新起到地面,再種植蔬菜,病害肯定加重。”

    所以,換一種思維方式可不可以?

    實施“以建立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或區域性生態環境”為目標的綜合生物整合措施。

    事實上,採取這樣的措施,聽起來很拗口、很深奧。可實施起來並不複雜。

    結合高溫悶棚,加微生物技術整合,就可以基本完成。

    核心概念:建立新的、動態的“微生物平衡”,形成利於植物生長的有益微生物優勢,“抑制”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和致病能力。

    請注意:這裡只是“抑制”土傳病蟲害,而不是“殺滅”!

    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生物多樣性。這裡不僅僅是說動物、植物、昆蟲這些我們看得到的,還包括了微生物。

    所謂“患病”,實質上就是某種“平衡被打破”,於是致病物質數量高於“抑病”物質數量,疾病就爆發了!

    當我們“高溫悶棚”時,“殺滅”的不僅僅是“有害菌”,有益菌也同樣被“殺滅”了。

    有時候,有害菌的“繁殖速率”要比有益菌快。所以,會先在土壤中重新建立“優勢菌群”,抑制了有益菌。這也是悶棚後更容易發生病蟲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已經可以提高人工補充的方法,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菌群數量,建立有益菌群優勢,抑制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所以,這裡提醒各位:無論是採取高溫悶棚、化學燻蒸等各種“大棚、土壤消毒”措施,之後,一定要保證,第一時間補充“有益微生物菌劑”,快速建立有益菌群在土壤中的優勢。這樣,才能達到“高溫悶棚”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其它的注意事項,各位都基本清楚。如保持一定溼度、持續時間、覆雙膜......等等,本文不再累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前一晚,你幹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