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o孫某某

    大家好,我是老惡魔。

    朱翊鈞10歲繼位,年號萬曆,其生平頗有爭議。朱翊鈞在位的前十年,雖然尚且年幼,但仍奮發圖強、生活節儉,支援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頗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明朝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中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位時還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萬曆前十年勵精圖治,中間十年由勤變懶,最後近三十年“萬事不理”,所以一直有“明亡於萬曆”的說法。萬曆雖然28年未曾上朝,但始終“魁柄獨持”,可謂操權有術,從這一點說,他不是一個庸人之輩。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萬曆在位後期,正是整個世界處於翻天覆地的大變動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已經發展到晚期,可謂是“天崩地裂”,但萬曆卻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非但未能使中國跟上世界新潮流,迎來新時代的曙光,反而把明朝推向了絕境,加快了其終結的歷史程序。

    對萬曆的評價,不管從任何角度,無論是褒是貶,都離不開他28年不上朝這件事。那麼話又說回來,萬曆皇帝為什麼28年不上朝呢?

    1,言官制度

    言官制度不是明朝獨有的,但在明朝發展到了頂峰。明代言官雖然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政治地位極為突出。因為從朱元璋開始,明朝統治者便從制度上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如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衙門、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之內。明代言官在諸多重大問題上都做出過震撼人心的舉動,尤以對皇帝的規諫最為突出,甚至令皇帝都無可奈何。

    正因如此,明代言官的普遍作風都是,立論唯恐不偏激,言辭唯恐不誇張,往往憑藉著捕風捉影、小道訊息,就極盡聳人聽聞之能事。關心的並非所論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憑藉刻薄的言辭譁眾取寵,一舉成名。透過罵皇帝、罵重臣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以撈取政治資本。

    當時不少文官就是靠罵皇帝掙名聲,就希望自己能把皇帝罵火了然後給自己罰俸一段時間(反正不靠俸祿生活),最好再被皇帝打幾下屁股(廷杖),這樣自己犯顏進諫的名聲就傳播出去了。所以被這些文官坑的次數多了,萬曆也學聰明瞭,乾脆不理這群偽君子,而且這些人罵又罵不得,打又打不得,還愛成天在你面前嗡嗡嗡地吵,說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信的鬼話。反正什麼事在這些人嘴裡都可以找到攻擊點,換做你是萬曆皇帝,你還願意天天去聽這些人聒噪個不停嗎?

    2,內閣制度

    明朝內閣一開始是明朝皇帝的諮政機構,後來權力日益增大,逐漸發展為明朝的行政中樞。內閣由一人至七人不等的輔臣組成,擁有議政權,內閣大臣將建議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票擬,最後送給皇帝審批決策。內閣的存在,減輕了皇帝的擔子,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

    但又由於始終沒有取得法定地位,所以內閣始終不是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只有議政權和票擬權,決策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這就使得皇帝不用上朝就可掌控朝政。明朝內閣只能助長皇權,而不可監督、約束皇權,故有明一代,內閣始終未能成為對皇權的威脅。

    這也是萬曆皇帝想28年不上朝就28年不上朝,但卻能始終掌控朝政和大臣,國家也能正常運轉,還能主持萬曆三大徵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 2 # 自媒體小志

     明朝萬曆年間,社會從穩定走向動盪,其中最大的原因應該歸咎於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二十年不理朝政,朝綱頹廢,烏煙瘴氣,這是什麼原因呢?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嘉靖帝的孫子,也是隆慶帝的第三個兒子,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當政時期四十八年,這段時間是史上赫赫有名的“萬曆年間”,而朱翊鈞也被稱為“萬曆皇帝”。朱翊鈞當政的四十八年,學者們將其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初政時期、親政時期、怠政時期。在這幾個階段中,初期發展得有條不紊,其中少不了慈聖皇太后李氏、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大學士首輔張居正三人的配合,這番景象是幾人同心協力的結果,萬曆皇帝還是大有建樹的。

    網路配圖

      萬曆二十年,大學士首輔大臣張居正去世,皇帝朱翊鈞開始親政,他先後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擺脫了三巨頭的影響,接著進行“三大徵”,這些果斷行為表現出朱翊鈞的魄力和能力。但是在最後的二十年中,朱翊鈞幾乎全面停止了上朝,不理朝政了。在這期間,朱翊鈞貪圖酒色,不批閱奏摺,完全不管朝政。朱翊鈞之前的雷厲風行去哪了?後期的他為何如此頹廢?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呢?作為一個皇帝,在光鮮高貴的身份下,掩埋了無邊的寂寞與無奈。朱翊鈞在十歲的時候就登基了。在我們的印象中,十歲的孩子天真無邪,但是身為皇帝,朱翊鈞卻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網路配圖

      首先,限制朱翊鈞的是他的母親慈聖皇太后李氏。朱翊鈞從繼位到大婚,這期間都是和皇太后一同住在乾清宮內,皇太后對朱翊鈞的管教十分嚴厲,非常關注兒子的學習和行動。小皇帝若是有不正當的行為,她決不姑息。其次,限制小皇帝的是司禮監太監馮保。朱翊鈞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就由馮保照顧。之後朱翊鈞登上皇位,馮保也是一步登天。當時的皇帝還受控於皇太后,所以他經常向慈聖皇太后報告宮內外,包括皇帝本人的各種情況。太監馮保就像個監視器,他時刻提醒著朱翊鈞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小皇帝有不好的事傳到皇太后耳中,受罰是少不了的。再次,限制他的就是大學士首輔張居正。在萬曆年間,有一位大臣叫作高拱,他是先皇的重臣,是一代元老。朱翊鈞繼位後,高拱根本不將小皇帝放在眼裡,這引起了兩宮太后的忌憚。當時張居正站出來出謀劃策,最終剷除了大臣高拱。所以,張居正在兩宮太后和小皇帝的眼中,地位頗高。張居正不僅維護了君臣關係,還成為了小皇帝的老師。朱翊鈞稱張居正“元輔張少師先生”,待以師禮,張居正也盡心盡力輔佐教導小皇帝。靜碉史·張居正傳》記載,張居正教導萬曆帝: “戒遊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聖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珍玩以端好尚,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在這六條內,分別提到了讀書、為人處世、生活健康、品德等等,所以朱翊鈞在皇太后、太監馮保和張居正的監督和影響之下,非常勤勉。

      萬曆十二年的時候,張居正去世了。張居正的去世成為這個年代的轉折點。張居正生前在朝廷中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人,正因為如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張居正死後沒多久,朝堂內的官員便紛紛上奏摺指責張居正。皇帝朱翊鈞看著這些奏摺,發現張居正並不是他印象中那樣的廉潔、正直,讓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張居正去世兩年後,朱翊鈞派人抄了他的家,上報的財富確實讓人震驚。涉及在內的還有太監馮保,因為馮保和張居正關係密切,兩人在政治上不謀而合,大臣們將馮保一起彈劾了,馮保最終被驅逐出京。從此之後,皇帝朱翊鈞擺脫了太監馮保和張居正的控制。大婚後,皇太后搬出了乾清宮,她對皇帝的管束也不再像幼時那麼嚴格。皇權完完全全落在了朱翊鈞的手中,這也為其後來的怠政埋下了伏筆。

    網路配圖

      有學者認為,萬曆皇帝怠政二十年最大的原因要歸咎於朱翊鈞的性格。他性格倔強,極端,喜新厭舊。比如,上朝的時候天還沒亮,朱翊鈞還在睡眠中就被宮人叫醒,這樣長期的催促他上朝,導致他越來越厭惡朝政。在他執政後期,他沉迷酒色,對自己的貴妃太過寵愛,整日慵懶無為地廝混於後官,更加無心朝政。還有學者認為,萬曆皇帝不理朝政與張居正的死亡有關係,沒有張居正的督促,皇帝越來越放縱自己,以至於迷上了鴉片,體力漸漸出現不支的狀況。再者,有史料記載,萬曆皇帝當政期間,朝堂出現拉幫結派的局面,每個官員都在爾虞我詐,在這樣一個烏煙瘴氣的朝綱中,萬曆皇帝哪有心思去理會朝政呢?對於怠政說法,也有學者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們認為萬曆皇帝不上朝,其實也是他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是當時的環境造成他不上朝的。因為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開始了他的“靜攝”之旅,當時朝堂的各項制度比較完善.

  • 3 # 翻雲史說

    萬曆皇帝為什麼20多年沒有上朝?

    萬曆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這位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明穆宗駕崩,才10歲的明神宗即位,明神宗在為48年,是明朝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皇帝。

    10歲的太子登基

    少年天子有名號卻沒有一點實權,在位初期由其目李太后和大學士張居正主管把持朝中大事。李太后代其聽政,一切的軍事大事則交給了張居正,萬曆初期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鞏固了明神宗的地位,可是為何後來明神宗卻20多年不上朝?

    張居正掌權前期

    張居正對於萬曆皇帝的管束非常嚴厲,年少的朱翊鈞非常喜歡書法,非常喜歡書法,曾把大量時間用來練習書法,張居正卻嚴厲的要求年少的朱翊鈞應該多關心朝政,這事讓年少的萬曆皇帝很委屈。明神宗和他的大臣張居正前期關係親密,隨著萬曆皇帝的年齡的增長,關係也逐漸疏遠。

    萬曆正式掌權

    萬曆皇帝在位時期,明朝的內外戰爭極多,朱翊鈞對於戰爭態度非常堅決,並且處理的非常霸氣,處事得當。先是平緬戰爭,明神宗霸道的開戰,一舉收復了緬甸侵吞中國的所有領土。再者是“河僥之變”,對於青海地區的侵犯絕不手軟,對於外敵非常剛猛。

    雖然他20多年不上朝,但是明朝局勢卻很穩定,明神宗很善於慧眼識英,一旦決定用誰態度就很堅決,不被外界所動,被他所識之人也確實有才華能力。

    萬曆年間的實況20多年不上朝,明神宗在位期間有那個不上朝的資本,有那種魄力,縱使有朝廷大臣的指責,他也不為所動,有著自己的擔當。萬曆年間也算風調雨順,說明了明神宗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絕對是個出色的人才,只是萬曆皇帝后期確實是糊塗導致了明朝的衰落。

  • 4 # 我姓莫名一兮

    我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自我認為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應該以下幾點:

    1、萬曆皇帝少年時候是在張居正和太后的高壓下成長的,就像一個彈簧,你壓的越狠,反彈的也就越狠,明朝的文官大家都知道,都喜歡找皇帝的毛病,張居正和太后死了,萬曆皇帝以為耳邊終於能清淨了,結果文官還總是喋喋不休的各種挑毛病,眼不見為淨!

    2、關於立太子的問題,文官想要覺得應該立嫡長子為太子,萬曆皇帝又想立福王為太子,這個矛盾肯定引發皇帝和大臣之間總是扯皮,而萬曆皇帝又不在理,朝堂上肯定又要各種被指責,所以就有了一種你們不讓我立福王為太子,那我這個皇帝也罷工了好嗎?

    3、身體原因,萬曆皇帝的定陵是唯一一個官方發掘的帝陵,當初對萬曆皇帝屍體進行研究的時候,確實發現萬曆皇帝的腿有毛病。是啥毛病我忘了,不過已經到了影響走路的地步!

    所以自我感覺,這些應該就是萬曆皇帝不上朝的主要原因

  • 5 # 王榮聯1

    萬曆皇帝,是明朝歷史上最任性的一個皇帝,競然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不辦公,不開會,不見朝臣,不批奏章。官僚的呼喊,民眾的呻吟,還有投進皇宮的申訴,就如石沉大海死一般寂靜。被魯迅先生斥之為人間地獄。那萬曆帝究竟為何不上朝呢?依筆者之見,關鍵是萬曆帝從小就長有一顆叛逆的心,朝臣們想朝東,他偏要朝西,爭吵相持半晌,結果索性不開會不見面。二十多年長此以往,萬曆朝這臺國家機器是如何運轉的呢?好在任性的萬曆帝有個知書達理、知人善任的母后在為他擋風遮雨,史稱李太后。據近年來史料披露,萬曆帝不上朝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有事在做的。例如萬曆帝在朝廷之外,就曾設立過“稅使”和“礦監”,說白了就是派人到地方去尋找礦源,增加稅收,貼補自用。從不缺銀的萬曆帝為何如此折騰?無非是另搞一套體外迴圈機制,與群僚們對著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丿3455是什麼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