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只是居民
自以為,不知對不對。在詩詞作品中,東方,都代表白天,太陽昇起的地方。而西方,代表夜晚,太陽西落月光顯現。燭!燭光!也大多暗示著夜晚,所以就是“西窗燭”了吧。
-
3 # 小書攤與小酒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以其時空交錯的迴環往復所造成的無窮韻味而名留詩史。但細究這首詩的用語,"西窗"似是一個古代文學中常出現的詞彙,與"東窗"、"南窗"、"北窗"共構了"窗"意象的隱晦涵義。
那麼,這四面"窗"究竟指代了什麼呢?
首先,這就不得不提到"東"、"西"、"南"、"北"所蘊含的意義。在古代社會,這四個方位與五行、時序與顏色都存在著觀念上的聯絡。因此,《夜雨寄北》中的懷人之想自然也是在"西窗"生髮而漲滿"秋池"。"西窗"的使用工具首先就滿足了這種古代常識認知下的對應關係。
經過上文的解釋,"秋"與"西窗"便得以聯絡。而在古代文學中,又有"春女善懷,秋士易感"的文學傳統,"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由此成為文人騷客乃至"秋閨怨女"頗得感觸的季節,這樣來看,西窗相聚便成為他在清冷的秋色中關於故人懷念的暢想。小小西窗二字,包孕了這種時序的對應以及深厚悲秋傳統下文學的積澱,充滿了含蓄典雅的韻味,這種詩意的表達甚至傳承到了當代。
不管是西窗所代表的秋,亦或是秋季所生髮的愁,事實上都體現出中國古代社會"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和思維方式。這種觀念自中國古代神話作品便可見一斑,無論是夸父逐日不成後身體化為山川湖泊,日月星辰,還是燭陰之神開目為晝,閉目為夜,都是將人類自身的感受與自然界的客觀現象進行聯絡。在當今時代來看,這種思維方式十分幼稚,但卻展現了中華民族在青少年時期浪漫熱忱的想象與天真的情懷。在這種悠久傳說統攝下的"西窗"之說也稱為中國古代文人不言自明的典實,流傳於一代又一代的雅麗墨香之中。
-
4 # 桃之夭夭老牛
這個話題主要看窗戶與季節的關係,有春夏秋冬,就有東南西北,一一對應。
東窗。東窗屬春,是暖意。文同《東窗》“東窗日已滿,猶託隱囊眠。”陸游《東窗》“東窗且復焚香坐,閒看微雲自卷舒。”
但東窗也有不好的意思,就是容易出事,古人說“東窗”宜密謀造反,滋生惡念。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卷四記載:相傳秦檜殺岳飛時,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密謀策劃。後來秦檜死了,在地獄裡受盡千般苦。其妻王氏便給他做道場,叫道士到陰曹探訪。秦檜對道士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元代孔文卿依此傳說作雜劇《秦太師東窗事犯》,崑劇《瘋僧掃秦》是據其第二折改編的。
南窗。南窗屬夏,主炎熱。宋曹勳《衝嗇書事》“山居終日不開門,室有南窗氣自溫。”宋陳著《到西山懷趙景文》“曉日南窗一暖烘,采薇人去與誰同。”其實中國傳統建築,窗戶多朝南,南窗也泛指窗戶。陸游《入省》“今朝涼冷文書少,隱几南窗聽轉雷。”
西窗屬秋,主涼爽。宋邵雍《不寢》“西窗明月中,數葉芭蕉影。”宋方岳《以梅送王尉》“夜寒夢到西窗竹,明月一床冰一壺。”
西窗還有一個含義西”宜挑燈夜讀,剪燭談情。”白居易《對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書帷。”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一出,“西窗剪燭”成為夫妻夜讀的固定意象了。宋連文鳳《中秋夜坐》“寂寞無如此夜坐,西窗剪燭讀離騷。”元錢應庚《八聲甘州 和邵復孺》“西窗夜,待剪燈深坐,卻話相思。”直到王國維還有“ 漫作年時別淚看,西窗蠟炬尚泛瀾。不堪重夢十年間”的詞句。
但詩人似乎更喜歡夏季北窗下的涼爽。陸游《三月二十日兒輩出謁孤坐北窗》“歲月不相貸,布穀忽已鳴。新夏亦自佳,北窗綠陰成。”宋楊願《與王伯芻》“冷官廳事客來稀,種綠陰陰結夏帷。忽得君詩愜人意,陶家風到北窗時。”宋宋自遜《五月菊》“東籬千古屬重陽,此本偏宜夏日長。會得淵明高臥意,故來同佔北窗涼。”
東南西北的窗戶都講了,看來西窗更適宜剪燭讀書。
-
5 # 簡十一讀文史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李商隱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李商隱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厚,遺憾的是,他們結婚不到12年,妻子王氏便去逝了。
兩人結婚後的十幾年中,李商隱四處飄泊,無法和妻子經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
巴蜀在下雨,而我在想你;雨越下越大,思念越來越深。在孤寂的暗夜裡,在孤獨的命運裡,思念與情感一時間如潮水襲來,不也如那漲秋池的秋水一般嗎?你可知道,此時此刻潮溼的思念一下子淹沒了暗夜裡的我,可是這種思念如何才能讓你知道呢?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剪燭”是為了“夜話”。古代那個蠟燭點的那個時候,時間長了之後,它的那個燈芯,就會變長而且分叉,為了保證燭火明亮,所以要不停地去剪燭。
為什麼要讓燭火明亮呢?是因為要讓暗夜不暗,是因為要和你西窗夜話,是因為要在那一晚的重逢之夜,和你說盡今晚我在巴山夜雨中的不盡的思念。
所以,因為思念,詩人竟然可以穿越時光,從這一晚望到“共剪西窗燭”的那一晚。這就是孤獨中的一絲溫暖、黑暗中的一縷光明啊!只要有那一晚,有可以“共剪西窗燭”的深情傾訴的那一晚,那麼這一晚,今夜“巴山夜雨”中的悽苦、孤獨、思念與深情都算有了寄託,都算有了回報,都是值得的。
那為什麼是西窗剪燭呢?我想應該是西窗有兩人共同的回憶,就像寫情書,要寫到兩人一起漫步的街的名字,你要問為什麼是張三街不是李四街,也是這個道理.
作者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淒涼。
“漲秋池”看似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實則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字裡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
-
6 # 鍾蝰
李商隱的七絕《夜雨寄北》,抒發了詩人羈旅他鄉的惆悵孤寂以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其中表現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句子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從而也就有了“剪燭西窗”這個成語典故。
人們往往困惑:詩人為何點明是“西窗”,而不是“東窗”、“南窗”或“北窗”?
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先要弄清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還得了解月亮的執行也是東昇西落,每天劃過和太陽相似的軌跡。
那麼,月已偏西,表明已是中夜時分。而詩人此時尚不能寐,可見其對人對事的思念之深、愁苦之極。
另外,古人很注重風水,住居之窗多朝西開。因“東窗”宜密謀造反,滋生惡念,如“東窗事發”;而“西窗”宜挑燈夜讀,剪燭談情。雖亦有“南窗”“北窗”,但皆不宜寫月色,也不宜表現自己思念、愁苦的情感。比如,“南窗寄傲”,意為倚著南窗寄託傲世之情;“北窗高臥”,喻指閒逸自適的人。
為求佐證,略舉幾個含“西窗”或“西樓”的詩(詞)句,以期“觸類旁通”吧。
王國維《點絳唇》: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姜夔《鷓鴣天》:三茅鍾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
秦觀《滿庭芳》: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蔣捷《秋夜雨》:雁落影,西窗斜月。
李清照《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釣。
回覆列表
“何當共剪西窗燭”,出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抒發了詩人對於遠方妻子的深切思念,飽含獨居巴蜀之地的悽楚與孤寂之感。詩人以時空交錯的藝術手法,將過去、現在、未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滿了對重聚的無比憧憬與期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尤其這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滿懷對夫妻重聚的暢想與期待,傳達出琴瑟和鳴的美好。如此詩情畫意的場景,讓很多讀者不禁好奇,為何詩人單單選擇為共剪“西窗之燭”呢。私以為,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西窗”與詩人寫作的地點和時間有關,更有利於傳達詩人內心的思念之情與孤獨之感。
李商隱創作這首《夜雨寄北》的時候,正是漂泊在巴蜀之時,而自己的妻子遠在長安。月亮東昇西落,詩人在“西窗”能看到月亮的時候,已是深夜。不見月上西窗,惟聞雨打芭蕉,能更好地傳達出詩人因為思念妻子而輾轉難眠的孤獨與悲涼。
“西窗剪燭”,則進一步體現了詩人與妻子的秉燭長談。長夜漫漫,西窗話雨,充滿了“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溫情與浪漫。而這些,都是詩人此刻獨對西窗,對於未來重逢的設想與憧憬,更加反襯出自己內心的憂愁與孤寂。
其次,“西窗”與古代詩詞中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關,更有利於渲染詩人獨居異地的淒涼之感。
而雨打芭蕉、夜漲秋池,說明了此詩創作之時,正處於巴山的秋季。在古詩詞中,象徵秋季蕭瑟之氣的秋風,常用“西風”來指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
此詩中的“西窗”,在季節時令上,也是與秋季相照應,更容易凸顯詩人內心的悲涼悽楚之感。這種情感上的渲染,絕非“東窗”、“北窗”和“南窗”所能替代。在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聽著西窗之外的雨打芭蕉,輾轉難眠,無限心事湧上心頭。
再次,“西窗”與古代的建築構造、生活習慣以及詩人的居住環境有關。
在中國古代,房屋建築講究“坐北朝南”。院子中的北房為正房,多為主人居住,而西方則多為晚輩和客人居住。而像李商隱客居在他鄉異地的時候,也多居住在西房,所以面對的則是“西窗”。
此時的李商隱留滯巴蜀,擔任東川節度使判官,舉目無親。詩人心裡的感受,正如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羈旅之愁和思歸之愁,剪不斷,理還亂。詩人獨對西窗,更懷念遠在長安的妻子,或許她也在徘徊期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最後,“西窗”作為古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傳達的情緒遠比其它要豐富,且更契合詩人此刻的感受。
在中國古詩詞之中,“西窗”所代表的意象,豐富而獨特。詩人往往用“西窗”來傳達思念,寄託哀愁,所傳達的是脈脈溫情。比如白居易的“西窗明且暖,晚坐卷書帷”;辛棄疾的“翦燭西窗夜未闌。酒豪詩興兩聯絡”;還有蔡伸的“夜閒剪燭西窗語。懷抱今如許”。
而“東窗”、“北窗”、“南窗”在古詩詞之中不常見,有些甚至象徵的意象頗為負面,不適合表達相思之情,如“東窗”易滋生邪念、密謀造反。“東窗事發”,則是秦檜與妻子在東窗之下密謀籌劃殺害岳飛一事,最終敗露。
總之,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描繪了夫妻團聚的浪漫憧憬與溫情想象。“西窗”既有寫實的客觀性,又有詩人傳情達意的主觀性。最令人動容和虐心的地方,詩人寫下這份“西窗剪燭”的詩情畫意之時,卻不知遠在長安的妻子已經病逝。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終究成為了李商隱一生未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