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焦點解決的瑛子

    要“鬆綁”孩子的課餘時間,關鍵是要看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將孩子的課餘時間綁死,或者排上各種課程,或者安排各種所謂的有益活動。父母之所以將課餘時間安排來學習,是誤以為學知識就是成長,誤以為分數就是未來。還極大地忽視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極為自大地認為自己知道孩子的成長之路,認為沒有自己的安排,孩子就長不大長不好。所以給孩子上綁的時候毫無顧忌,維恐綁得不夠,被其他更嚴厲的家長給搶了先。

    給孩子的課餘時間鬆綁,首先要明白成長大大超越分數超越知識,其次要知道如果沒有成人的干預,孩子會自然地成長好,這是物種的力量。再次要明白自己真的不一定懂得孩子,懂得社會,不一定知道什麼對孩子的未來有好處。最後,想一想,自己給孩子的捆綁,多大程度是為孩子好,多大程度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

    看著別人如何如何,自己就著急了,趕緊把這不舒服的感覺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的事情有沒有發生在你身上?真誠地回答自己。

    多想想這些問題,鬆綁就會變得理所當然。

  • 2 # 溫文穩問

    孩子的課餘時間很多,但是能夠讓孩子課餘時間過得舒服的,有用的家長並不多,中國的家長一旦有課餘時間,孩子的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就開始了,什麼跆拳道 鋼琴 舞蹈 書法 英語 作文 奧數 等等撲面而來,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儘可能的變成你們認為的更好,其實這樣真的是錯誤的,孩子的學習知識並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高深莫測,學校的老師完全可以勝任教學工作的,你們在外給孩子報的各種輔導班只會讓孩子更加累,更加厭惡學習,就是一種負擔,真的不會有多大作用,國家既然讓孩子有課餘時間,就是讓孩子做一些課堂裡不能經歷的事情,比如社會實踐活動等等,讓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看似是一句空話,實際上如果能夠做到,孩子會覺得生活很開心,家長會覺得孩子很有能力。

  • 3 # 鈴鈴

    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又來了,孩子們高興了,家長們可就鬧心了,平時上班,沒時間接送孩子,乾脆把孩子丟進培訓班,早上送出去,晚上接回來,回家就問問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問。

    一次性給孩子報了四五個培訓班,孩子確實在培訓班連軸轉,但是效果好嗎?

    如何鬆綁孩子們的課餘時間就非常重要了。

    培訓課程和玩耍時間兼顧

    不要一次性給孩子報太多的課程,什麼都想讓孩子學,結果什麼都沒學好,還佔用了孩子一整個暑假時間,孩子心情也鬱悶,沒有時間去玩耍,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一整個暑假都用來培訓了。

    選擇孩子適合喜歡的培訓課程

    孩子不喜歡舞蹈,家長強迫孩子去學,孩子喜歡圍棋,家長覺得學著沒用。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培訓班的時候,一定考慮孩子自身的感受,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有很強烈的反抗情緒的話,那家長就一定得注意了。

    多陪伴孩子

    家長雖然工作很忙,有自己的事情,但是休息的時候,儘量少玩手機,多陪陪孩子,少打點麻將,多和孩子聊聊天;孩子的成長總是很快的,一不注意就長大了,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後是很難改善的。

    給孩子更多自己的時間

    給孩子更多自己的時間,比如說,讓孩子多去公園走走,去湖邊轉轉,去草地裡玩玩,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限制,不要對孩子管教得太多,如果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活力和想象力,多和大自然接觸,給孩子更多他們快樂的時間,即使是默默的安靜的看一本童話故事書都是可以的。

    學會給孩子鬆綁,也是給家長自己鬆綁的過程,家長過於緊張和關注學習的分數,孩子也會變得緊張起來,非常關注學習的分數,甚至會謊報分數等等,所以,一定要多溝通。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4 # 亦師亦母非專非家

    題目中“鬆綁”二字特意加了雙引號,那我就從這兩個字來入手,談談我個人的觀點。

    一、“鬆綁”顧名思義,即把綁著的繩子鬆開。意為解除束縛。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強調一個前提:那就是隻有孩子自己不樂意,不情願,只是迫於學校或家長的壓力而參加的所謂培訓、興趣班,才能列入這個談論的話題。倘若孩子是有興趣,或有明確目標,願意額外佔用自己課餘時間的,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二、孩子的課餘時間能否“鬆綁”主要取決於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家人包括孩子自己對發展的定位。

    現在之所以從上到下,從地方到全國,都在喊減負,都覺得孩子太累,只因課餘幾乎被補習班佔滿,背後的癥結源於社會大環境所導致的教育焦慮,教育攀比。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孩子6歲之前本沒打算上學前班,但是聽說改了教材之後,識字量巨增,身邊大部分孩子都會提前上一年幼兒銜接班。我的孩子性格本來偏內向,明知道以他的能力肯定能慢慢適應小學生活。但最擔心的是剛入一年級,因適應慢學習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權衡考量之後,我們還是選擇讓他讀了一年的學前班後才上了小學。但是,對於同齡人普遍都報的鋼琴、樂高、舞蹈、繪畫、英語這些熱門興趣班,我們沒有盲從。因為我們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沒有過全面、過高的目標定位,只是比較注重孩子學習習慣和做人品德的培養。只給他報了一個書法班。這也是之前和孩子溝通好,並且始終在積極的鼓勵下堅持著。現在他對書法學習不是被動,而是已經喜歡上了。僅這一門,他的課餘時間充實,但不緊張。記住:別硬逼著孩子!

    三、“鬆綁”不意味著“完全放養”,也不能走另一個極端。

    其實現在孩子接受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是最多最便捷的。這本身是一件好事。要看我們家長怎麼看待和引導。我們不能只為了“減負”就把孩子的課餘時間都放空。必須引導孩子的趣味。人生在幼年期,趣味是最濃的。你若不引導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或是根據自身孩子的優勢、潛力加以挖掘,他們便非流下下等趣味不可。那些整天抱著手機,上網打遊戲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所謂積極的興趣、愛好。無所事事才遊戲成癮。

  • 5 # 親子手工小組

    孩子自律與否,遇到暑假,正是檢驗及養成的好時機。不同國家如何做?來看看荷蘭及中國的做法。

    荷蘭:給孩子清楚框架,任其自由探索

    在荷蘭,小學生放暑假沒有作業、也很少課程滿檔。但只要經濟許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帶孩子出門旅行,透過野外生活的經驗教孩子自律。

    中學老師、也是親職專家的谷卓,她的荷借先生Raoul表示,荷蘭家庭每個暑假都會進行3~4周的露營。在野外那麼長的時間,孩子頂多帶書,其餘時間父母會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給孩子建議哪些事可以嘗試,然後讓孩子「自己找樂子」、想辦法享受環境。在嘗試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就能學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因為Raoul的父親很喜歡撿木材回家做手工藝,從小Raoul耳濡目染,也懂得從生活中找樂趣,而不是靠玩具得到滿足感。也因此Raoul到現在都很自豪「自己從來沒有無聊的時候」。而讓孩子懂得「​​享受生活、從生活中玩出心得」這件事,是荷蘭人相當推崇的教養觀念,也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懂得如何自我要求、自我實現。

    Raoul表示:「在荷蘭,父母普遍懂得放手、給孩子嘗試的空間、和孩子建立信任感。」他回想,自己17歲那年暑假,和朋友兩個人進行一個月的歐洲自助遊,身上只有600歐元的旅費,大約是新臺幣2萬元。

    當時父母雖然擔心,仍然願意放手讓他嘗試。因為讓孩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透過經驗認識自己、為自己負責,」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律。

    大陸:家庭、學校、文化三方薰陶,養成自律孩子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譚惋瑩目前定居上海、一雙子女就讀當地公立小學。長期觀察上海教育現況,譚惋瑩發現,在父母、政府、學校三方合作下,孩子多半能自發性的閱讀和規律生活;這樣的訓練進入暑假,更加紮實、多元。

    譚惋瑩表示:「老師和父母會帶孩子制訂一張暑假計畫表,內容規劃很細。除了老師要求的做家事、資源回收、閱讀、做運動等專案之外,父母也會列入希望孩子完成的專案。一天當中有學習也有娛樂。」

    以暑假作業來說,上海小學生都會拿到一本上海市教育當局編定的《暑假生活》作業本。低年級孩子必須在連續24天內完成、高年級在6周以內完成。目的是希望剩下一到一個半月的暑假時間,讓孩子和家長自由安排。

    作業內容不是死板的練習題。除了有孩子喜歡的遊戲、手作,也要求孩子蒐集、研究資料。例如,有學生研究垃圾如何分解、拍了許多照片做成海報,從發想到設計全都自己來。

    閱讀也是孩子暑假作業重點之一。譚惋瑩指出,進入暑假,大陸的學校更鼓勵孩子自制讀書清單,開學後就能獲得老師小獎勵,藉此引導孩子在暑假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閱讀更大量的書籍。譚惋瑩觀察,當地孩子閱讀都非常主動。如何讓孩子自主規畫暑假?以下是三位專家的建議。

    專家1.可能教育創辦人趙介亭:暑假切成三大塊,依序規劃

    趙介亭建議,可以把兩個月分成三大塊來做安排。

    第一個三分之一是家庭時間,父母儘可能把可休假時間安排在暑假,規劃快樂的家庭時光。不一定要出國,可以找個臺灣定點旅遊;也不一定要一次就整個星期,可以分散在整個暑假中。

    趙介亭強調:「很多父母都誤以為,孩子進入國中後只需要同儕的陪伴即可,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過程,始終渴望父母的陪伴。」

    第二個三分之一可以安排營隊。但要參加什麼營隊,不是爸媽單方面決定指派。年紀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按照孩子興趣,選擇幾個營隊讓他挑選;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挑選,參與決策,同時也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盡力參與活動。

    最後三分之一是放空。也就是屬於孩子完全自由的時間,爸媽只要列出明確的界線,規範哪些事情不能做,剩下的就完全交由孩子。孩子剛開始很可能什麼都不做,爸媽也別急著干涉。因為大多數孩子過了一陣子、感到無聊後,就會開始自己主動找事情做了。

    專家2. 紅心十字會副秘書長李顯文:讓孩子自行打發暑假的無聊

    面對暑假,總有很多家長急著幫孩子安排「充實」的假期,但李顯文強調:「這到底是誰的暑假?假期裡的每一天是誰在過?暑假過得好或不好,是誰的責任?」

    李顯文指出,很多父母怕孩子「無聊」,總是幫忙解決孩子的無聊問題,把孩子的時間全部填滿,深怕孩子浪費任何時間,結果反而讓孩子更缺乏能力安排自己時間與生活。

    而且,父母的安排孩子往往不領情,覺得爸媽老是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爸媽則是氣孩子不去做有意義的事,雙方互相責怪抱怨。

    之後,無論孩子做什麼,只要有完成自己該做的事,也沒做不應該的事,父母就不要介入。李顯文強調:「就算孩子整天睡覺、發呆,都不需要制止,就讓他徹底面對自己的選擇,並且感受選擇的結果。」

    若孩子無聊,爸媽可以分享經驗,但還是要交由孩子做決定。萬一孩子還是喊「好無聊」,或者想到的方法都是看電視、打電動,李顯文建議:「就讓他繼續無聊吧!當孩子無聊到快死掉,就會找出活命的方法打發無聊。」

    許多孩子學期中的時間都排滿,幾乎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喘息、思考。到了暑假,孩子如果無聊到極點後,就會自己挖掘想做的事,反而是一個契機因而找到自己的興趣。

    專家3.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暑假旅行交給孩子負責

    另外,王意中也非常建議讓孩子在暑假中規劃旅行,包括地點、行程、時間、交通甚至預算。他指出,這是孩子很好的練習經驗,「規劃旅行要能查詢資料,還要組織、規劃行程和交通,怎樣銜接才順暢、如何取捨景點。」在實際旅程中,是否能像原來規劃的順利進行?還是會面臨意想不到的情況?火車誤點怎麼辦?下雨了,有備案嗎?

    王意中認為:「單單規劃並實際完成一趟旅行,孩子就可以從中汲取非常多的經驗,建立許多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掛車行駛證照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