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俠骨柔情娜娜生活錄
-
2 # 小夜燈2019
幼兒園的孩子愛告狀,有其個性原因,也有家庭影響,但不管怎麼說,既然事情發生在幼兒園,老師或阿姨就是問題的終結者。無論孩子或家長是基於對老師的信任、還是兒童的天性、或是極少數孩子故意或惡意,總之,問題到你這兒了,你就要開動大腦,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善意惡意,分別加以解決,把孩子向善良、正能量的方向引導。為什麼稱老師為辛勤的園丁?那可是實打實的辛勤。
-
3 # 那是這家的小妹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
原因一:心理學上的“正常現象”
福建省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福建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林賢浩指出“愛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是心理發育和人際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以致消失。幼兒時期的告狀是孩子逐漸開始與人交往,開始溝通和表達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原因二:吸引注意力
小孩都希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注意。二胎時代,當新寶寶出生,大一點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家長精力有限而被冷落。當孩子在學校被發現愛告狀的時候,二胎家庭的媽媽們尤其要注意下了,您是否足夠盡力關注大寶寶呢?
原因三:孩子們純真世界的體現
孩子的世界就是那樣的純淨。在他們的價值觀裡,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們不太會像成人一樣去掩蓋自己真實的想法。他們告狀也並不想要去傷害誰,而是想要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從而想要去解決問題而已。
原因四:逃避責罰
有的家庭家教很嚴,當孩子做錯事後會受到家長的責備。每當孩子受到責備時都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和自尊心受挫的內心反應。孩子有時候希望透過先人一步“告狀”的方法來逃避家長的責罰。
如何處理孩子愛告狀的現象?
一、教會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
家長要用言語、故事、動畫片、漫畫人物的方式,用積極正面的形象培養孩子誠實、勇敢、敢作敢當等可貴的品質。教會孩子如何與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偶遇爭執時,他們會本能的知道如何去處理問題。當孩子正確處理問題之後,家長得知有感到安慰並要鼓勵表揚孩子的做法。
二、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關愛
大城市節奏快、工作繁忙、很多年輕爸媽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養育。孩子很多時候沒有得到爸媽的陪伴和注意。二胎時代,也存在父母精力有限,寶寶情緒被忽略的情況。爸爸媽媽要儘量的協調好大胎和二胎的時間,協調好工作和照料孩子的時間。另外,也要儘可能的老人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給予足夠的關注股。
三、搞清狀況,耐心對待
當告狀的現象發生之後,家長即使面對爭執也要保持冷靜,客觀分析問題,全面、細緻的調查事情發生的原因。並且用不偏不倚的去判斷、解決矛盾和衝突。不能用“你好煩”“不要告狀”等類話來敷衍孩子。
-
4 # 李小婉兒w
這是好事只是有點煩,孩子愛告狀您才能知道孩子的情況有事好化解,先傾聽,如果事情不大就安慰孩子幾句教她如何處理,如果事情嚴重馬上上報學校,打電話給家長,叫家長到學校處理。
-
5 # 糯米媽媽說
在學校裡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而且是每天必須的,尤其是3~5歲的孩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敏感期的出現!
幼兒園裡的小朋友3~5歲的小朋友屬於自我意識敏感期,這種敏感期是一個正常的成長表現,在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會特別關注於自身的安全以及物品所屬權,所以會出現經常告狀的情況,比如某某某打了我、某某某碰了我一下、某某某搶我的玩具、某某某坐的是我的凳子、那是因為孩子在自我意識敏感期的時候初步的有了什麼是你的,我的這種概念但是劃分的還不是特別清晰,但是他們想要捍衛自己的主權。又沒有合適的辦法,不知道如何去跟其他人溝通,所以只能透過告狀的方式來進行。
那麼遇到這樣的小朋友,我們的做法可以是告訴孩子解決方法。
比如:可以告訴小朋友,如果你覺得某某某碰了你一下,你可以自己告訴他請你小心一點,別再碰著我了,可以嗎?
這是我的東西,請你還給我可以嗎?並且引導幼兒知道什麼是搶東西,什麼是不小心的,因為有很多孩子沒有辦法分清別人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是否是有敵意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告訴孩子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告狀的方式來解決!而且老師相信你有能力可以解決好的!
讓孩子擁有自我解決的意義並擁有這種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慢慢的孩子就會減少告狀的情況出現
2:引起關注!
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又是告狀,是為了引起老師的關注,班級裡面學生較多,老師的重點有時候在所有的孩子那裡那這時候如果經常告狀的話,會引起老師的特別關注,老師會放下手裡的工作去幫他解決這種糾紛,所以孩子會覺得得到了特別的關愛,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家長可以及時和老師溝通,在孩子沒有膏狀的時候就可以和孩子多一點的關注和關心,讓孩子知道老師和爸爸媽媽對她的愛是無時無刻都有的,並非只有在告狀的時候才會出現,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也會減少告狀這種情況出現!
3:人際交往的缺乏
有一部分的孩子喜歡告狀的原因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溝通和交流,沒有辦法融入到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中,想要和別人做遊戲和別人玩,但是又沒有辦法去表達,通常也會用這種方式去進行,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鼓勵幼兒勇於開口,樂於分享,人際交往就會越來越好,朋友也會越來越多,也會減少告狀的發生!
4:大人減少這方面的關注
-
6 # 寶寶抱抱me
幼兒園的孩子愛告狀怎麼辦?
愛告狀說明這個孩子愛管事兒,或者說擅長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不是什麼壞事兒啊!反倒是好事兒呢!為什麼感覺題主很無奈?
當然,他的每一次告狀無論是跟老師告狀還是跟大人告狀。無論是別人的事兒還是自己的事兒,家長都應該從中正面引導,讓孩子從中受益!
只有這樣,等孩子上了小學後,才會知道什麼情況可以告狀,什麼情況不要告狀!才能既做一個不招同學老師討厭的愛打小報告又懂得保護自己藉助大人力量的孩子!
-
7 # 我是一片楓葉子
告狀是孩子社會性發展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孩子的告狀,看起來事小,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同伴之間的關係,也可能會對孩子性格和品質的形成產生影響。那麼,對於愛告狀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引導孩子判斷對錯 在家長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也會告狀。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很煩,不加理睬,甚至會不耐煩地迴應說:“你先管好你自己再說。”如果家長總這樣應對孩子的告狀,孩子就會很困惑,明明是他們做錯了,為什麼家長不批評他們,反而要罵我呢?因此,家長一定要分清孩子告狀的目的,區別地加以對待。 對於表現型告狀的孩子,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加以肯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對於試探型的告狀,家長應明確表態,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對於求助型和小題大做型的幼兒,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經過,讓孩子學習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的行為,懂得同伴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謙讓。 二、引導孩子獨立地處理問題 如果每次孩子告狀,家長都只一味地說:“好,我來批評他。”這樣勢必會讓孩子告狀的行為得到正強化,讓孩子告狀的行為越演越烈。因此,當孩子告狀時,家長可以說“你自己解決吧!”“我知道你自己會處理的”,以此,鼓勵孩子獨自去處理問題,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8 # 佑媽育兒經
孩子受打告狀的背後是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失。
兒童告狀的型別:一種是出於兒童樸素的道德感;二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還有就是出於嫉妒或威脅的動機告狀,損人利己。
首先孩子非常清楚,打小報告通常不會招致批評,通常會得到大人的支援。這是因為大人沒有意識到,是由於我們經常剝奪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而致。
中國的孩子往往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也往往直接幫孩子解決掉了他遇到的困難,甚至直接告訴了孩子再遇到這樣的矛盾應該怎麼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遇到困難找老師找父母就好了,自己不需要動腦筋等著有人來解決,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打小報告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除了打小報告之外還有別的解決途徑。
那麼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引導孩子從告狀到自主解決問題呢?
一、家長不去強化肯定他打報告的行為。冷靜傾聽,等小朋友情緒穩定了,再此導小朋友思考他自己可以怎麼解決問題。
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今天告狀的問題如果不可告訴老師,他準備怎麼辦?讓小朋友說說對這件事的看法,我們最好不要直接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或者評叛雙方的對錯,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和對方商量如何解決問題。這個可以在日常朋友們相處時鍛鍊一下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孩子的告狀就少了。
也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規定一下每個孩子每天告狀的次數,次數用完了就不可以告狀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幫助小朋友建立健全解決問題的意識。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希望對方怎麼做,面不是馬上去尋找幫助。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多傾吐而不是直接干預。家長們所忽視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我們一直在引導孩子,並且剝奪了一些,他們在對應年齡所應有的適當的決策練習權。如果我們一直告訴孩子們該這麼做,不該那麼做,他們就永遠不能練習自己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了。我們要適當的放手,孩子們才會成長。
在生活中,在孩子可以做決定、不妨礙別的的範圍內,全力支援他。比如穿衣的選擇、遊戲喜好等。要常鼓勵孩子,比如,你能夠等別人說完話再說真歷害;你能夠聽取別的小朋友的意見,商量出折中方案,真的很棒等。
當然對幼兒園的小朋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好,告狀問題要看情況給孩子引導,給孩子明確界線,如果涉及到安全問題,應該告訴老師當即處理。如果不威脅人身安全,可以試著讓孩子想想辦法。
-
9 # 妹兒妹兒
首先,孩子是告誰的狀,是向老師告狀?那應該不是真的告狀。
3-6歲的孩子特別愛告狀,這是此階段孩子的特徵,因為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和獨立處事能力都相對薄弱,所以他們會經常向成人告狀。
孩子告狀有以下幾個原因:
1、求關注,希望老師能夠注意到他
2、求肯定求表揚,希望老師能表揚他
3、尋求幫助,希望老師來主持正義
4、宣洩情緒,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情緒
5、建立規則感,希望得到認同
其次就是他是回家之後告狀?告訴你他再學校老師怎麼樣他了嗎?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你先了解真實情況,不要一聽就急了,覺得老師真的怎麼他了。尤其是3-6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裡,所以他們常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有時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當成了現實,因為他還分不清想象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可以按照他說的情況和他再演示一次他說的老師怎麼他的情況,把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和他做一遍。你就會知道老師是不是真的怎麼他了。再去和老師溝通。
所以啊,我們家長要在孩子的成長就是在生活中多觀察,細心引導,做一個關愛孩細心引導的陪伴者,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回覆列表
這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也灌輸過這樣的教育,在幼兒園受欺負了,要告家長,告老師,有人給撐腰,如果只是打鬧玩耍,就沒必要較真,如果是觸碰原則,觸碰底線的事情,就是零容忍了。
這需要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慢慢引導,孩子和孩子之間就叫他們自己化解矛盾吧,家長最好不要參與,叫他們慢慢去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相處,團結友愛!做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