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時今風月

    我認為,古代的很多詩人寫的詩詞只能說明他有很高超的文字技巧,懂的如何去寫。但是這種寫出來的感覺,是漂浮的。就像化了妝的女人,初看使人心魂不定,可要是給她一個毛巾,看到她的三分長相,估計又是心魂不定了。所以這些詩詞如果去掉弄字的技巧,強說愁的做作,估計所剩不多了。

    而李煜所寫詩詞都是以情動情,使讀者有所感,有所悟。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就像藝術無界。這種美的力量總能感染著,撞擊著我們的心。

    “無言獨上西樓”簡短的幾個字,李煜給傳遞的那種無奈,孤獨,無人傾訴,沒人可體會,理解並給予安慰的失落就像一面牆直接把我砸到了。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狼狽,不知你是否也會點起一支菸,望著窗外的城市,想起那些年。是否會喝下這用苦澀釀造的酒,轉眼之間兩行熱淚,卻又不願承認。還是深夜中看鏡子中的頹廢,深深地給自己一巴掌。

    我不敢說李煜的每篇作品我都看過,不過我看過的每一篇都很用心。就是這樣我越來越難受,越來越心疼他。如果可以穿越這千年,我想我們一定會是相對無言的知己。默默地相伴,因為你知我也知。他也一定會有很多像我這般自認為的知己,都是被他詩詞流露出那種至真至純的情感所牽引著。這就是他詩詞的魅力。

  • 2 # 詩家三昧

    一、李煜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的一生,是富於戲劇色彩的,悲喜交加、波瀾起伏的。

    喜劇的方面首先是:從排行老六的非嫡長皇子即位國君。

    喜劇方面再者是:在宋朝大肆征服其他郭嘉的視乎,能暫得安定,還有兩位皇后陪伴這段歲月。

    《類說》卷五三引宋楊億《談苑》:“開寶中王師圍金陵,李後主遣徐鉉入朝,對於便殿,述江南事大之禮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太祖曰:‘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趙匡胤志在統一天下,南唐自然在其列,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苟安一隅15年也算盡享榮華。再者,姐妹佳人相伴。史書上說他“神骨秀異,目有重瞳”,李煜喜藏書且多還常讀,當作為國君時對文治武功並無多大興趣,卻對文學書畫等以書形式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其詞華足以成家,而廟謨未能經國。這樣一位天生才子並貴為一國之主,本來選後妃稀鬆平常,但難能可貴的是,遇到的兩位既是親姐妹,又秀麗多才、多藝,並且與李煜都情投意合,實乃絕配。

    最後是悲劇。最終因不能棄亡國悔恨之痛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賜藥酒毒死,意想不到但又意料之內的悲劇收場。

    二、李煜後期詞作的情感

    問題所提出的,李煜的詞可以將你的情感代入一種境界,我覺得這句話所指的也是李煜後期的詞。

    李煜後期詩詞,猶如至真心曲,流露一種讓感同身受的真摯之情,傳遞了一種超越宗教、國家、民族,本於良知與理性皆為所有或幾乎所有的人們認同之價值、理念。在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人生變故,詞中也表現自己對往事的回憶和不堪其愁的哀嘆,充滿對國家、生死、人性、榮辱、愛情、親情、自由、權利等的新的領悟。李煜是一個性情真淳、感情敏銳的人,成為亡國之君,被拘汴京,亡國的悔恨,對江南故國的思念,伴著孤寂、悲涼的心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使人感受到曾經歷過的國家危亡,卻束手無策的境地。在被擄北上,倉皇辭廟後他曾作《歸宋渡江作》一詩:“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魚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全詩充溢著江山易主、身家無歸的淒涼之感和沉痛深切的失國哀愁。詩也確立了李煜後期詞的創作基調——寫怨愁悔恨,清麗哀怨。雖然李煜的哀愁多因追懷一個封建帝王失去的天堂而發,卻感動了一代代為失去美好事物而嘆息、為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奮鬥的人們。

    在李煜後期詞作中,由三方面突出的表現了普世價值。首先,是他以純真深摯的感情寫自身經歷,無論前後期都一貫“真”,即世人都在尋求的真實的存在。其次,他的詞作本色而不雕琢,語言樸素、明朗自然,擺脫了“鏤玉雕瓊”的傳統習氣。如《長相思》:“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最後,從亡國之痛中直悟人生苦難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在李煜後期詞作中,正是將對生活悲劇的人生體驗轉化為深層審美體驗,從而使人世無常的悲苦獲得了詩意的普遍性,獲得了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

    三、李煜詞作情感形成的原因

    (一)“故國”和“往事”——大起大落的政治經歷

    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上文提及《漁父》詞兩首則是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喜文厭武。而後因太子李弘冀病逝,鍾謨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請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李煜不得已走上為國君的政治之路,與其“萬頃波中得自由”的志向不由衷。

    即位後的李煜,其實在前期的宮廷生活鍾情於淫情豔思、恣意於歌舞歡娛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李煜身處封建社會動盪亂世,分崩離析的時代傳統的儒家思想已經在五代十國的上層文人的思想中解體和動搖。並且在軍事力量上南唐根本不能和北宋相提並論,所以南唐社會大多數人的心理亦趨追求現世快活,李煜為國君也只能納歲貢以求苟安於一隅之地。他也曾作詩過:“冷笑秦皇經遠略,靜憐姬滿苦時巡。鬢從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翰府名談》)表示他不羨慕類似秦始皇這些功蓋天下的蓋世君主,不想慕塵世之名。追去美好事物的不遺餘力的曾經,是最終成為其亡國之後引發無盡懷念和悲痛哀傷的源泉。其次,是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其實不管長兄意下如何李煜都會以自身計,盡力不趟政治的泥淖,並且他最大的希求是文學才幹,也只追求藝術,這樣的天性不適合當一個政治家。

    但是,不由他想,就已經為國君了,這也註定了他的人生將是一個悲劇。不僅幾位兄長都早卒,就算他自削唐號,只稱國主,然而國勢衰頹就不能避免被北宋破國的悲劇命運,正如《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中:“天教心願與身違”說道的一樣,苟安一隅之時,他雖知一國之君之責,但更能知道亡國之後的境遇,但是他確實無能為力,儘管他採取種種利於國家政治的措施,但面對宋朝大軍的強勢進犯,也無力迴天,在政治的是失敗和惶恐中,便中日沉醉於花間月下,珍惜暫時的安寧,享受暫時的快活,《阮郎歸·東風吹水日銜山》中也提到:“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那是的歡樂是暫時的,但之後的痛苦確是長久的。金陵城破,亡國之後的李煜作為亡國之君,宋帝剝奪了他的自由,還變相凌辱他的人格和尊嚴,這當然使他百感交集,才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堪之情。

    不曾想,悲慘之事自多有。酷愛之書遭焚燬,妻子遭不幸,兄弟不能保。面對種種不堪忍受的災難,他痛不欲生,傷不自勝。羞愧,惱怒,痛恨,後悔,種種情感奔騰洶湧,他便用深入心靈的文字來訴說自書的深切哀愁:“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來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烏夜啼》)這恨是那樣深長,那樣強烈。他無法擺脫,剪不斷,理還亂。他有時拼命飲酒,為的是暫時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經,但酒力一過,哀愁憂苦又齊湧來;他有時又寄情夢幻,一晌貪歡,而一夢醒來,終究是幽悽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二)“春花秋月”——人情的參悟

    春花和秋月,習以為常乃人間良辰美景。

    李煜從一國之君到亡國受俘之君,這樣的大起大落,只在其一聲嘆息——“何時了”就結束了其一生悲慘的命運。《望江南·多少恨》 中“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往事固然是美好的回憶,但是“往事知多少?”一句,似乎就道盡了昔時給詞人留下的一身悲世,已經窮極其詞,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詞人已激盪心中。永恆和轉瞬、自然與無常就已經把人事說盡,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詞人已經感受到了過往如斯夫逝者,時空的永恆無盡讓記憶中的往事都揮散,年華、往事、故國經已不復返,多麼痛的領悟,多麼痛的世情。良辰美景虛設,春花秋月空擺,詞人體會到了一切皆為悽苦無常的,參悟到古往今來人類共同的悲哀,自身的經歷不止是敏銳到從經歷了一段國破家亡的慘痛境遇才參悟,而是在這般境地之後看透人生、“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大徹大悟,這才是對世情的真正擁有。一次次的失落,一次次的囚困,一次次屈辱,都在一次次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的思念,故國的一切自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人把永恆持久的自然之物和短暫無常的世情對比了一次次,將“往事”、“故國”、“雕欄玉砌”、“朱顏”等的遠逝不復的事物擴充套件到自己的悲情中。一次次的情緒的跌宕,都如層巖疊嶂,又如鏡湖跌浪,無窮盡又纏綿心底,“問君能有幾多愁?”詞人的情感終於在那一刻溢滿無法自持了,致詞人終將逝去的永恆與短暫,任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盡情奔瀉。把國破家亡的痛心疾首和人情無常的憤慨融匯一洩,憤述心中無盡的悲愁和積恨,多少春花秋月,多少屈辱苦悶,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盡了。絕命此詞也無憾,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沉默呵,你悲苦太久,早該“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正是緣於李煜的性情真淳、感情敏銳,當純真的心靈經歷那般苦難的人生時,才能那麼深刻那麼廣泛地感受到人情之悲,重新審視和參悟了人生,曾經擁有美好,而今空無一物。

  • 3 # 蕭湘居士__

    南唐君李煜,生活風流,才情高雅,吟詩題詞,專業長相。尤以描情寫景中內心貫穿,真實體驗詩意真切,詞義實在,讀來感人,千百年情最如新。

    有文詩之大才,缺帝王之馭術,可成一位文學大家,不但會長壽,更有許多詩、文、字、畫國寶可傳後世。可惜了。

  • 4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南唐後主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號鍾隱,生於金陵。公元961年繼位,在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囚在汴京。978年,李煜過世,世稱南唐後主!

    在封建社會歷代帝皇中,毫不誇張的說李煜是最失敗的一個皇帝!

    為什麼?膽小怕事,懦弱無能治理不好自已的國家!

    但是,他通音律,善詩詞!特別是詞牌名在詞界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可以說在封建社會的歷代帝王中,李煜的詞寫得最好的!

    還有一個帝王——趙佶的詞也很好。

    李煜的每一首詞,都表現一種情感也就讀來進入一種特別的意境。

    未亡國時,李煜的詞多寫男女歡愛,情感細膩,讀來娓娓,餘音繞樑。像《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深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你看,描述那種想愛卻又不能愛的惆悵,想忘卻卻又忘不了失落,卻又不得不分開的憂怨和感傷……

    讀來令人心疼。

    亡國後李煜的詞,寫得多的是對故國故土的思念,和對昔日的歡愛的追思,多是感傷感懷!像《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寫得太好了!儘管很感傷。但是那種對往事的懷念,追思和感慨,讓人讀了心顫!

    可以說,李煜的詞,首首都美,堪稱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宋元寶(繁體)市場價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