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柏崖史話

    我認為,三國劉備請出諸葛亮後,最大的改變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描繪藍圖,鼓舞士氣:

    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劉備三顧茅廬的過程中,諸葛亮一篇《隆中對》驚世駭俗,未出山就丟擲三分天下的宏偉願景,為劉備以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劉備成就霸業的理論基礎,從此不再摸著石頭過河。極大地鼓舞了劉備光復漢室的信心。

    二、 全方位發展,成就霸業:

    諸葛亮為相後,

    1.      在農業方面,充分利用了漢中地區優厚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2.      在國家治理上,諸葛亮提倡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而且事必躬親,在其位,謀其政,形成了良好的吏制氛圍。

    3.      在外交上,連吳抗曹扭轉不利的形勢,最終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4.      在軍事上,諸葛亮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以戰養戰,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使得蜀漢大業得以鞏固。

    綜上所述,我認為諸葛亮對蜀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劉備若沒有諸葛亮的幫助,三國的歷史何去何從都不好說。

  • 2 # 簡史秘聞

    要直到劉備請出諸葛亮之後有什麼變化,就得直到劉備沒遇到諸葛亮之前是什麼樣子!

    劉備沒遇到諸葛亮之前,其實運氣很好,先是遇到了張飛和關羽,憑藉這兩人,在袁紹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的時候,就打響了名氣,一下子整個三國都知道有個人叫劉備,從這個時候開始,劉備就組建了一支兵馬,雖然人馬不多,但好歹是一支隊伍,也算是開始了戎馬生涯。

    接著就是遇到了糜芳和許攸二人,糜芳擅長為人處世和整備糧草,許攸則善於兵法,許攸還幫助劉備打下一些小的城池,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也給了劉備審時度勢的機會,就這樣劉備的名氣更響亮了。可惜許攸幫助劉備的過程中,被曹操威脅到,結果許攸回到了曹營,但終生沒給曹操獻過一計!

    沒了許攸之後,劉關張三人開始節節敗退,又回到了三個人的時代,兵馬全被打散,這個時候,劉備想起來許攸的建議,於是便開始詢問諸葛亮的下落,準備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認可之後,諸葛亮為劉備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劉備放出了《隆中對》,讓劉備一下子清楚了自己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天下,此後劉備也是按照諸葛亮這個說法,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一。諸葛亮還為劉備擊退曹操數次,平和了劉備和孫權的關係,清除了劉備的後顧之憂,並且給劉備引薦了龐統這個三國頂級謀士。

    劉備在漢中稱帝,也是因為諸葛亮幫助他打下了漢中和西川,荊州也是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從孫權的手中搶到,這樣劉備的兵馬和實力大增,劉備稱帝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比曹操還要強悍的隊伍,如果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間接導致劉備損失了幾十萬兵馬,劉備還真可能打到曹操的家門口。

    所以,劉備後半生的基業,基本上都是靠諸葛亮得到的,這也是諸葛亮能流傳千古的原因,這麼看,劉備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成為了亂世之中的一個皇帝!

  • 3 # 記錄怪咖

    諸葛亮的定位:一個有抱負、有真才實學的謀士,而且諸葛亮的才能,是位列當世前三。

    1.胸有大志的劉備,要成就大業,需要哪些條件?

    劉備在躍馬過檀溪後,偶遇水鏡先生的住處。水鏡先生對劉備自起兵以來,屢戰屢敗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

    水鏡先生說劉備是:

    “武強文弱。雖然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是萬人敵,但是孫乾、簡雍、糜芳等都不是經國濟世之才。”

    “將軍缺少的是一位仰觀天下,胸有韜略的軍師。”

    水鏡先生還向劉備,說出了著名的那句話:“世有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

    所以劉備要想成就大業,就必須文武兼備。既要有猛將相助,也要有足智多謀的軍師。

    2.因緣分得到徐庶,更加驗證了:欲成大事,明主、猛將、謀士缺一不可。

    劉備在得到水鏡先生的指點後,並沒有馬上去尋找臥龍、鳳雛。既是緣分,也是天意,劉備在水鏡先生的住處,請到了徐庶的出山幫助。

    徐庶的這一次出山幫助劉備,更像是為後來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做的一次試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沒有得到一個才智過人的謀士相助之前,劉備的情況是屢戰屢敗,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相助,但還是成不了大事。都輸到懷疑人生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就大業了。

    徐庶出山幫助劉備,沒多久,曹仁就來攻打新野。徐庶謀劃得當,幫助劉備擊敗了曹仁。這是劉備自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大勝,而且對手是曹操的部將。

    這可把劉備激動的,對著徐庶,都要流淚了。

    這次的經歷,不僅給了劉備強大的信心,還更加堅定了劉備“欲成大事,必須要猛將、謀士相助。”的信念。

    也就有了後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3.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對劉備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成就大業,需要具備:明主、猛將、謀士。

    得到諸葛亮幫助的劉備,就具備了成就大業的所有條件。

    這是對劉備來說,最大的改變。

    謀士對於一個明主來說,有多重要呢?

    劉備前面的經歷,就可以說明這點。在沒有得到謀士幫助的劉備,是屢戰屢敗,連自己的城池都守不住。

    為啥?

    因為看不懂對手的套路啊。這就像兩個人下中國象棋,你看不懂對手的走法,不知道對手走法背後的意圖,就容易中了對手的圈套,最後難免失敗。

    而有了謀士的幫助,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一個“第二大腦”。能夠幫助你,看穿對手的套路,明白對手套路背後的意圖,從而想辦法破解。

    所以,劉備得到諸葛亮後的最大改變,就是:使劉備具備了成就大業的所有條件。

  • 4 # 風娃

    最大的變化,肯定是選最重要的一點,不能所問非所答,避重就輕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自己招募民兵剿黃巾軍,跟過公孫瓚,曹操,袁紹,甚至還跟過汝南的劉闢(土匪),鬱郁不得志,可謂是“東西奔走恨無家”。

    諸葛亮出山後,按照隆中對的形式,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連孫抗曹,定鼎荊州。開啟圖王霸業。

    所以,最大的變化就是,諸葛亮出山,劉備立足荊州,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

  • 5 # 歷史笑春風

    大家都知道,劉備自從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後,如魚得水,事業走上了正軌。最終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業。那麼,諸葛亮出山,對劉備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幫助劉備樹立了正確的戰略目標,做出了長遠的戰略規劃。

    劉備在北方屢戰屢敗,無法立足,被迫南逃到荊州,投靠劉表,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劉表雖然面上對劉備不錯,但是內心對劉備是提防的。他給劉備只有新野一縣之地,控制劉備的發展。他的真實目的只是依靠劉備抵禦北方曹魏的侵襲。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當然十分苦悶。而諸葛亮在這個時候,一篇《隆中對》打破了劉備的困惑。他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指出了聯吳抗曹,取荊益,北伐奪取天下的戰略方針。這使得劉備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有了正確的戰略方針,劉備從此一切行動就有了方向。

    二、幫助劉備網羅人才,建全劉備的幕僚陣營。

    劉備不是不會打仗,他也是有勇有謀的統帥。他有資格蔑視曹操手下的任何將領,只畏懼曹操一人。他的手下也不是沒有能征慣戰的猛將,關羽張飛都是號稱“萬人敵”的熊虎之將,可他為什麼落得寄人籬下的境地呢?

    關鍵就是他手下沒有曹操那樣的謀士團體。他出身行伍,對將領知人善任,能夠破格提拔培養優秀的將領。可對於文官的選拔,他就力不從心了。他當時手下的文官能力較差,是他的一個嚴重的短板。

    他曾經對司馬徽說他到處尋訪人才,可是一無所得。司馬徽給他推薦了臥龍鳳雛。劉備這才找到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是荊州士人的代表。在他的周圍,有著無數荊州知識分子的關係網。諸葛亮投入劉備的陣營,使得很多荊州知識分子知道了劉備的為人,紛紛加入劉備陣營。這樣,就無形中打破了劉表對劉備的人才封鎖,使得劉備為下一步奪取荊州打下了基礎。

    三、幫助劉備進行行政管理,壯大劉備的實力。

    諸葛亮的行政管理能力極強,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管仲蕭何。他把自己的一切行政管理事務全部交給諸葛亮。

    當時劉備兵不滿千,被人譏諷為孤窮劉備。而劉備也為獨居小縣,無可奈何而苦悶。這時,諸葛亮明察秋毫。他針對當時的情況,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當時,除了官府登記的人戶外,還存在著大量流動避難的流動人口。這些人員並不在官府的名冊上。諸葛亮透過調查登記戶口,大量招徠外來人口,很快就使得新野成為繁華一時的地方。同時,諸葛亮抓好賦稅,使得劉備足食足兵。

    在此基礎上,諸葛亮迅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到曹操大舉南下,劉琮投降的情況下,劉備南走時,居然帶走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而軍隊除了劉備親自帶領的數千陸軍,還有關羽率領的水軍萬人,船數百艘。這一切都和諸葛亮的努力分不開的。

    四、掌握劉備的外交政策,做好外交工作。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諸葛亮制訂了聯吳抗曹的外交政策,他也為劉備把握好了這樣外交政策。在赤壁之戰前,他親自去孫權處,完成了聯吳的工作。最後孫劉聯盟,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開創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總之,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使得劉備集團實現了從割據軍閥向政權的轉化。沒有諸葛亮的加入,就不會有日後劉備的成就,也就不會有蜀漢政權。

  • 6 # 餘好古

    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最大的改變是有了戰略目標和行動規劃。而在此之前,劉備一直缺乏對形勢的正確分析判斷,走到哪算哪,到處依附,在哪都站不穩腳跟,多次失敗而不能成事。

    劉備參與討伐黃巾軍起家,當過一陣子縣尉、縣令。失敗後投奔公孫瓚,任平原相。徐州牧陶謙病重,請劉備領徐州,卻被呂布奪走,只好依附曹操,領了個掛名的豫州牧。曹操擊敗呂布,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再奪徐州,但還是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袁曹官渡相持時,劉備到汝南偷襲曹操後方不成。繼而袁紹大敗,曹操騰出手攻擊劉備,劉備向南投奔荊州劉表,駐屯新野。

    這一段時間劉備被趕得到處跑,沒處安身。非常狼狽。曾經如天上掉餡餅一樣得到徐州,但可惜沒有爭取到本土豪族的支援,沒有把握住機會。手下人才太少,也不足成事。因此在荊州痛感自己的短板,極力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雖然在臥龍隱居,但其實和荊州豪族通婚結交,人脈強大。劉備得諸葛亮,至少能取得相當部分本土勢力的支援。而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規劃,更是明確了下一步的奮鬥目標和行動方向,讓劉備豁然開朗。

    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諸葛亮建議暫避曹操鋒芒,與孫權結盟,想辦法佔得荊益二州為根據地。若天下有變,可向北進取;若時機不成熟,也可保持鼎足之勢。這一戰略恐怕是當時唯一選擇,算是可進可退。

    而後曹操攻荊州,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與諸葛亮嚴格執行這一計劃,聯合孫權在赤避擊退曹操,平分荊州。曹操聽聞孫劉兩家言和,驚得連手中的筆都掉了。

    隨後劉備乘虛奪取益州,攻佔漢中,坐擁荊益,威脅中原,諸葛亮設計的戰略目標完全實現。

    如果不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機不對,又不注意保持與孫權的友好關係,諸葛亮設計的最終目標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馬上到了,西紅柿吃多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