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事實已知,北中南三個集團軍方向正是失敗的原因,該放棄哪個方向呢?兩路出擊是否能至少解決蘇聯的歐洲部分?
10
回覆列表
  • 1 # 電話迪恩的年代

    北方集團軍群以消滅波羅的海的蘇軍繼而佔領列寧格勒

    中央集團軍群以消滅白俄羅斯的蘇軍 沿明斯克-斯摩稜斯克-莫斯科方向推進,有利於在莫斯科附近殲滅蘇軍主力

    南方集團軍群以消滅烏克蘭蘇軍 佔領全蘇產糧區及工業基地

    總體來說,在41年的時候,德軍最高統帥部以粉碎蘇軍主要作戰力量為主,佔領地域次之;颱風戰役之前的南北分兵也是出於這個目的,雖然在南線基輔圍殲蘇軍重兵集團但在北線列寧格勒卻未得手,遂採取圍城。德軍分三路集團軍群只能說是兵力分散還談不上應削弱或者取消一路,戰略方向沒有錯。造成這樣的兵力分散個人覺得與對蘇戰前情報工作的失誤和橫掃西歐的進度有很大關係,導致元首的胃口過大不符合實際。蘇聯的地域廣袤,自西向東呈喇叭狀,越往西進攻,戰線越拉越大,兵力分散效果越顯著。

    經過莫斯科失敗,元首仍然一味追求進攻(這種意識來源於普魯士軍隊傳統加之戰時的政治因素,這在43年頹勢中庫爾斯克就能看出) 個人認為:德軍41年閃擊戰失敗後,就因該意識到對蘇作戰不再是閃擊戰,就應對北線列寧格勒重視,拿下這個重要的港口從而開闢海運補給線用以支撐對蘇的消耗戰,同時中線取守勢(事實也如此)南線視戰場情況以消滅蘇軍戰鬥部隊為主要目標。(至於國內及早進行總動員) 另外,蘇聯領土的歐洲部分已在德軍控制中

    蘇軍41-42年前期的重大損失是和斯大林錯誤指揮有關係的,相反德軍後期難以彌補的兵力損失和希特勒指揮 干預有關係!但這失誤的決策中又包含著重要的政治因素,必須客觀上理解。43年期間正如國防軍的將軍們所說,全線採取守勢 儘可能多的消滅蘇軍部隊才有可能為德國贏來體面的結束戰爭!

  • 2 # 不正經的軍棍

    很多人眼裡,德國兵分三路進攻蘇聯是個錯誤決定,而實際上,德國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兵分三路進攻,你進攻蘇聯心臟,就必須斷其羽翼,蘇聯的心臟在於莫斯科,而羽翼則是南北方的重要戰略地區。

    提德國進攻蘇聯,我們先看一個人,阿爾弗雷德·羅森博格。這個人是納粹黨早期的成員,納粹的一個重要任務,他在進攻蘇聯之前提出了關於對攻陷蘇聯的領土後的行政區劃,首先是東方總督轄區,為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等地;烏克蘭總督轄區,烏克蘭以東延伸至窩瓦河;高加索總督轄區,高加索和北高加索等地;莫斯科總督轄區,莫斯科和餘下的蘇聯歐洲部分領土;突厥斯坦總督轄區,中亞幾個國家。

    按照這個設想,蘇聯歐洲部分是都要拿下來的。重點雖然是莫斯科,但是必須要多方向出擊,不可能是集中一點,然後被蘇軍從各個方向打擊。

    我們先看中央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首先要攻佔斯摩稜斯克,穿過白俄羅斯,直擊莫斯科。莫斯科是什麼地方?蘇聯的軍事中心、政治中心,蘇聯的最大城市,蘇聯最大的交通樞紐,蘇聯幾乎所有鐵路線的交集都在莫斯科。佔領莫斯科,蘇聯所有鐵路線就都在德華人眼皮底下,交通,重要的就是交通,沒有交通,就沒法運兵,沒法運兵,就沒法打仗。

    南方集團軍群,他們的目標是蘇聯的農業心臟地帶,人口稠密,重要的糧食產區,烏克蘭,攻下基輔之後,進軍俄羅斯南方的大草原,直逼伏爾加河,奪取高加索油田。德軍往南方跑,是去搶劫資源去了,同時也是要讓蘇聯失去資源。而斯大林格勒,則是蘇聯中心地區通往南方經濟區的唯一一個交通咽喉,沒了斯大林格勒,蘇聯的油田、糧食、工業,就會癱瘓大半。

    而北方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列寧格勒,從波羅的海三國穿過,攻入蘇聯北部,佔領或者是摧毀列寧格勒。列寧格勒式蘇聯第二大交通樞紐、最大的工業中心,重要的港口,控制列寧格勒,就能控制波羅的海,進而保證瑞典的鐵礦砂安安全全的運往德國。

    我們總體來看下,這三個方向,目標都是蘇聯的重要的城市,交通樞紐、資源產區等,同時,南北兩路,擊潰蘇軍才能保證中央集團軍群能夠不會在進攻莫斯科的途中腹背受敵。很多時候,會有人覺得,希特勒抽調古德里安去進攻基輔是個錯誤決定,但是要注意一點,基輔方向有上百萬的蘇軍部隊,這些部隊不消滅的話,如果斯大林聽從朱可夫建議,放棄基輔,回援莫斯科,到時候可能就是腹背受敵。

    如果放棄南路進攻,蘇聯的兵力不會那麼吃緊,蘇聯的資源也不會那麼吃緊,你要知道一件事,烏克蘭這邊在戰爭期間可是給德軍提供了不少糧食,沒烏克蘭的糧食,就憑德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德軍都得餓死。相比之下,也就列寧格勒方向不是那麼特別重要,三路出擊的時候,北方集團軍群兵力最少,只有3個集團軍。

    德國不大可能放棄三路中的任何一路,頂多是抽調兵力支援中路,但是你抽調兵力了,蘇軍同樣可以抽走兵力去掣肘德軍,結局還是一樣的。希特勒兵分三路,每一路都意義重大,只可惜,每一路都輸了。

  • 3 # 榮華之武器堂

    應該說,德軍3個方向進攻原則上沒有錯誤。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蘇德雙方戰爭爆發時的兵力部署情況

    北方集團軍群:轄第16和第18集團軍和第4裝甲叢集等,合計3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19個步兵師、3個警衛師等,主要進攻目標是列寧格勒

    蘇軍對應的是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北方面軍)

    ,轄3個集團軍等,合計4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師、19個步兵師和1個獨立步兵旅等

    中央集團軍群:轄第4、9集團軍和第2-3裝甲叢集,合計10個裝甲師、5個摩托化師、3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3個警衛師及1個摩托化旅等

    蘇軍對應的是西部特別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方面軍),轄3個集團軍等,合計12個坦克師、6個摩托化師、2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3個空降旅、1個獨立坦克旅等

    主要進攻目標是白俄羅斯明斯克之後莫斯科方向

    南方集團軍群:轄第6、11、17集團軍和第1裝甲叢集;羅馬尼亞第3和4集團軍,合計(不含羅馬尼亞軍隊)7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25個步兵師、3個輕型步兵師、2個山地步兵師、3個警衛師等,羅馬尼亞軍隊有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旅等。主要進攻目標基輔

    蘇軍對應的是基輔特別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西南方面軍),轄4個集團軍等,合計16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2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2個騎兵師、3個空降旅等

    以及敖德薩軍區(1941年6月25日改為南方面軍),合計4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師、12個步兵師、1個山地步兵師、3個騎兵師、3個空降旅等

    除了上述3個集團軍群德軍還有挪威集團軍與芬蘭部隊,德軍有2個山地步兵師和1個步兵師,芬蘭軍隊有16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等,它們主要進攻目標是卡累利阿以及摩爾曼斯克

    蘇軍對應則是列寧格勒軍區(1941年6月24日改為北方面軍),轄3個集團軍,合計4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師、15個步兵師、1個獨立步兵旅等

    應該說德軍進攻目標明確,不可能放棄任何一個方向,而日後莫斯科城下的失敗也並非是因為當初分兵三路導致。單就蘇軍每一個方向兵力而言,都遠比同一戰區的德軍力量強大。即便是蘇軍力量最弱的北方戰區,裝備的坦克數量都接近德軍整個東線的裝備數量,遠比中央集團軍群裝備數量要多得多。

    日後德軍莫斯科城下敗北,還是在於原定目標並未攻取,不得已保持大量兵力,無法集中兵力於中央方向。

  • 4 # 戰略論

    “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三個集團軍群分別朝三個不同的方向前進,北方集團軍群指向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指向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指向基輔,德軍確實犯了兵力分散的錯誤,不過這並非是由於兵分三路所造成的,而是由於各集團軍群之間缺乏協同作戰,沒有明確各戰略目標的優先順序。鑑於德軍要實施深遠距離的突擊,放棄任何一個戰略方向都會使臨近的德軍集團軍群暴露縱深側翼,從而面臨嚴重的側翼威脅,而且還使戰線拉的更長,這在軍事上更為不利。

    東線戰場一開始就由於巨大的普里皮亞季沼澤這一地理障礙而被分割為南北兩個相對獨立的戰場,直到德軍戰線徹底越過這個沼澤地帶後德軍的戰線才能真正連為一體。從戰略上來看,德軍需要決定到底將主要進攻方向放在北方還是南方,北方戰場即進攻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而南方戰場則指向烏克蘭的基輔以及更遠的高加索地區。德軍在北方部署了兩個集團軍群,而在南方部署了一個集團軍群,這樣的部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表明德軍的主攻方向在北方,而不是南方,這樣意味著德軍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將實施協同進攻,而南方集團軍群則是儘可能的向東推進以掩護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安全。

    北方戰場最重要的兩個戰略目標就是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由於列寧格勒相比於莫斯科進攻距離更近,列寧格勒也被明確的被列為第一個需要佔領的目標,在德軍的作戰計劃中,北方集團軍群將列寧格勒發起直接的進攻,如果該集團軍群不能獨自迅速的攻佔列寧格勒,那麼中央集團軍群在推進到斯摩稜斯克一線後,進攻方向將轉向北方,和北方集團軍群協同佔領列寧格勒。此後,解放出來的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一起向莫斯科發起最後的進攻,這樣的作戰計劃無疑是正確的,雖然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一開始各自獨立在某一方向上作戰,但是在重要的戰略目標則協力實施向心的進攻,這種“分進合擊”的進攻戰術是最有效的進攻方式。

    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按照“巴巴羅薩”最初的作戰計劃來執行,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的背離了,首先在戰略上來看,既然一開始就在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北部署了進攻主力,那麼就應該將主要攻勢放在北方,以儘可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推進到斯摩稜斯克一線後,既沒有按照原計劃全部轉向北方的列寧格勒,而沒有繼續向莫斯科發起最後的突擊,而是將快速部隊進行了分割,分別同時向北方的列寧格勒和南方的基輔發起進攻,無論這一決定有多少軍事上的理由的支援,德軍都犯了致命錯誤,違背了一開始確定的北方戰場為主的基本戰略方向,德軍的進攻不再有重點,而是左右兼顧,這也是導致德軍巴巴羅薩行動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至於透過削減某一方向上的德軍兵力來改善其他方向德軍作戰的想法也是不可行的,三個集團軍群中只有中央集團軍群按計劃完成了原定的任務,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都沒能完成自己的任務,鑑於德軍的進攻重點放在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北,只能是透過削弱南方集團軍群來加強北方集團軍群,以使北方集團軍群按時佔領列寧格勒,但是南方集團軍群的推進已經慢於預期,如果再削弱該集團軍群將使其推進更加緩慢,這將使中央集團軍群右翼嚴重暴露,反而影響到其後續的進攻行動。唯一解決德軍兵力不足的方法就是減少德軍的戰略目標數量,一個一個的來完成,而不是同時進行,透過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協同作戰來依次完成對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佔領,進而再轉向南方和南方集團軍群協同作戰,無論如何德軍同時進行的戰略目標不能超過兩個!

  • 5 #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列寧格勒這個目標的價值究竟有多大??蘇共之所以把首都從列寧格勒遷到莫斯科,就是因為它太容易受到攻擊了,尤其是戰前大量工業東遷,它的經濟價值已經大為降低,戰前它基本上成了一座兵營,佔領它只有一個象徵意議,德軍與其佔領它,不如牽制它,當德軍佔領莫斯科時,它自己就會主動後撤。莫斯科是蘇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軍事的中心,它的丟失將嚴重的打擊蘇軍計程車氣,政府的威信,南北兩翼將陷入危險而尷尬的境地,部隊的補給也將困難重重!!西南烏克蘭地區和列寧格勒不同,這裡資源豐富,工農業發達,經濟價值較高,同樣,莫斯科一但被佔領它也只有後撤,從後來的歷史來看確實如此!!

    希特勒和他的將帥們大概不知道白起這個人,更不知道鄢郢之戰,否則歷史就不一樣了!所以德軍只要拿下莫斯科,一切都將不同,烏克蘭地區雖然重要但還不能影響全域性,尤其是是列寧格勒等北方地區價值真的不大,牽制一下就行了。莫斯科丟了,蘇聯政府只能東遷,莫斯科南北的大片地區都將落入德軍手中,蘇聯政府東遷之後和兩千年前的楚國一樣將一撅不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