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下的秋桃

    提問:你怎樣理解“釵黛合一”這個說法?

    如果“釵黛合一”,那你從內至外 上到下找不出這個人的一絲瑕疵和缺點,近乎完美。

    只可惜這世界上難有十全十美的她出現在人世間。即使現實不曾看見她的容顏,雖有些遺憾,但我可以在小說裡,電影或電視劇中常看到她的身影。

  • 2 # 文化領域創作者

    "釵黛合一"的說法,在《紅樓夢》中是有出處的。庚辰本第四十二回,脂硯齋批語: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也過三分之一有餘,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除脂硯齋批語外,《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取金陵十二釵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預示釵黛二人命運的圖畫、判詞,是並列放在一起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單獨列出來的。可見曹雪芹創作人物時,是把寶釵和黛玉合在一起,作為小說女一號的。

    從《紅樓夢》故事的情節發展來看,自黛玉和寶釵二人聚齊賈府以後,立即展開了情敵之間的衝突磨擦,圍繞"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矛盾相互交織,錯綜複雜。但隨著進駐大觀園,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擁抱絢麗多彩的生活,發生了許多感慨啟示性事件後,釵黛之間由平行軌跡逐漸交叉匯聚成一點一線。寶釵明白了寶玉和黛玉的痴情真心,開始放棄"金玉良緣"的追求,黛玉也不再和寶玉鬧性子。此時的釵黛達到心靈的"合二為一"。

    從《紅樓夢》故事的思想上來看,寶釵是封建傳統美德的現實主義代表,黛玉是自由叛逆精神的理想主義代表。現實的封建傳統迂腐思想,是作者想要極力爭脫跳出來的,理想的純潔自由浪漫,是作者一直渴望追求的。就像寶釵和黛玉,二者同時寄予寶玉於一身。然而在殘苦的現實面前,理想卻顯得那麼脆弱易破。黛玉終淚盡而逝,質本潔來還潔去。寶釵雖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寶玉出了家,終成一場空!

  • 3 # 朵朵佬爺

    釵黛合一不是一個得寶玉之心,一個得寶玉之身。我記得,釵黛合一是脂硯齋批語中提到的。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運用了間色法,在主色的周圍有間色,就是襯托色,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突出了主色,使黛玉的形象更加鮮明,許多讀者喜歡黛玉,是因討厭寶釵而生的。二是有層次感,從黛玉看過去,有寶釵,有湘雲,有妙玉,這是顏色由深及淺的色調。還有秦可卿,風姐,尤三姐,這是不同色調的渲染,還有晴雯,襲人,平兒,鴛鴦,金釧兒,這是雜色的渲染。所有這些,只有一個目的,讓黛玉有鶴立雞群之美,這就是間色法的功法。三是展開人物

  • 4 # 一串七珠讀雜書

    脂硯齋評語:“釵玉名雖二人,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一。請看寶玉逝後寶釵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紅學家俞平伯老先生,也提過“釵黛合一”這個觀點。

    這種觀點,應該無所謂對錯吧,每個讀者理解的不一樣,對薛寶釵和林黛玉之間的關係,評價就不一樣。不過,看著脂硯齋的批語,與作者如此熟悉,甚至在多處流落建議作者對某一部分增刪,脂硯齋應該比我們後人更能理解作者寫書的宗旨。

    關於“釵黛合一”幾個情況,現分析如下:

    “釵黛合一”第一個證據就是賈寶玉做夢夢見“太虛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釵”“金陵副十二釵”等女子的畫冊、判詞,只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寫在一起。我們知道,林黛玉和薛寶釵才是這本書的主角,而其他配角還每人單獨有判詞和曲子,只有釵黛二人總是一起寫,這是作者特意安排的。說明,在賈寶玉心中,林黛玉和薛寶釵其實同樣重要,一個屬於精神上的,一個屬於現實生活中的。

    林黛玉崇尚自由,做事率直,看重的是情分而不是虛妄的財富和地位。林黛玉屬於精神上的踐行者。這樣的人,與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是格格不入的。必定遭到現實社會的反對和打擊,所以林黛玉的早逝是命中註定的,林黛玉所信奉的理念和信念,不可能與當時的思想通同流合汙。作者寫書的觀念中,流露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林黛玉更接近道家思想,就像世外真人,崇尚自然,追求本性。

    而薛寶釵,是儒家思想薰陶下的代表著,沉穩大方,胸懷大量,安分守己,對於外面的事情漠不關心。“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是儒家思想典型的踐行者。其實,好多人罵薛寶釵虛偽,其實薛寶釵也很真實,只是薛寶釵的真實是想做一個合乎大家族讚揚的合乎規矩的人。不會為了自己心性做事,而是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合乎別人的評價和眼光,相比林黛玉,薛寶釵更適合現實生活生存,也比林黛玉活得累,活得委屈。我們若不帶著有色眼鏡評價薛寶釵,薛寶釵身上有許多有點和可愛的地方。可見,作者對薛寶釵也是欣賞的,拍拆的只是“經濟學問,攀爬權貴”的觀點。在這觀點上,作者本身很矛盾,正因為作者不按”經濟學問”之道,才導致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在作者晚年,不一定不嘆息年輕時的選擇。起碼,導致一家人無法生存。

    每個人身上,即便如作者曹雪芹,本性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賈寶玉的叛逆、自我,又有甄寶玉的現實。這麼想,說釵黛合一,也是有點道理的。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方面的,甚至有著截然不同的矛盾,比如一個人既自信又自卑,既謙虛謹慎有時有狂妄自大,都是合情合理的。

    總之,”釵黛合一”這個觀點還是對的,有根據有道理的。

  • 5 # 國風文化小棧

    關於釵黛合一,大概是作者對其理想型和現實型愛人的一種無奈的影射罷!其實世人莫不如此!希望自己的愛人是一個冰清玉潔,品格高尚,清新脫俗的仙子!結果慢慢發現她只是一個陳腐守舊,自私猥瑣,隨波逐流的俗女!可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實本是如此!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釵黛合一!!

  • 6 # 捋史淡淡

    《紅樓夢》裡對於釵黛的描寫,是所有男人心中完美女性的標準。一個完美的女性,即有黛玉的才情幽美,還要有寶釵的溫婉賢淑。所以“釵黛合一”其實是一種理想化的完美女性代表。

  • 7 # 俊中13097774619

    釵黛合一,是紅學中的一種說法,指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都有曹雪芹的影子,所以有了黛釵合一之稱。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睜非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 黛玉有酒窩,在當時是被驚為天人的。

    薛寶釵是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她是寶、黛、釵愛情的主人公之一,而且還在於這一藝術形像所蘊含的豐富內容,以及這一形像的創新性。

    薛寶釵不僅品格端方,容貌美麗 ,而且天質聰慧,博學宏覽。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成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以至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廣泛的涉獵和淵博的知識,連以"雜學旁收"著稱的賈寶玉也遠非所及。如元妃歸省時,對寶玉詩中"綠玉"改"綠臘"的指點 ,以及對湘雲問"棔"樹的解釋 。她對藝術創作有著深刻的理解,發表過精闢的見解。如她在論畫時指出,藝術家在創作前必須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對素材進行精當的剪裁和處理,才能達到真實地再現生活的目的;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另開生面", 她反對跟著別人腳蹤走去的摹擬和模仿的見解,無疑是頗有見地的。顯然,在這些地方,作者是將自己對藝術的獨到見解賦予了這位才華出眾的少女。

  • 8 # f夢飛翔f

    釵黛合一,是紅學中的一種說法,指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都有曹雪芹的影子,所以有了黛釵合一之稱。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睜非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 黛玉有酒窩,在當時是被驚為天人的。

    薛寶釵是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她是寶、黛、釵愛情的主人公之一,而且還在於這一藝術形像所蘊含的豐富內容,以及這一形像的創新性。

    薛寶釵不僅品格端方,容貌美麗 ,而且天質聰慧,博學宏覽。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成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以至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廣泛的涉獵和淵博的知識,連以"雜學旁收"著稱的賈寶玉也遠非所及。如元妃歸省時,對寶玉詩中"綠玉"改"綠臘"的指點 ,以及對湘雲問"棔"樹的解釋 。她對藝術創作有著深刻的理解,發表過精闢的見解。如她在論畫時指出,藝術家在創作前必須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對素材進行精當的剪裁和處理,才能達到真實地再現生活的目的;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另開生面", 她反對跟著別人腳蹤走去的摹擬和模仿的見解,無疑是頗有見地的。顯然,在這些地方,作者是將自己對藝術的獨到見解賦予了這位才華出眾的少女。

  • 9 # 大豐205065954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黛玉是寶玉意中人,寶釵是寶玉鏡中人。故兩人同為一幅圖中。

    畫上兩株枯木上,懸著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有四句詩道:

    可嘆停機德,(指釵)

    誰憐詠絮才。(指黛)

    金簪埋雪裡,

    玉帶掛林隈?

  • 10 # 鬍子周

    “釵黛合一”,就是“木石良緣”和“金玉良緣”的合一,其實說白了就是曹雪芹式理想和現實的合一,是對愛情與婚姻的最美好的幻想。

    可幻想終歸是幻想。

     

    對於脂硯齋的評語“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和紅學專家俞平伯提出的“釵黛合一”說法,我個人持贊同的態度。

     

    林黛玉,是賈寶玉認識的較早的、從外面來府裡的女孩子。不管是先入為主也好,還是個性獨特的異性對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寶玉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也好,也或者寶玉本身的離經叛道。反正,從第一次見面開始,林黛玉就走進了寶玉的心裡。

    這種喜歡,是純粹的喜歡,不帶有一絲煙火氣的。就算和黛玉多次發生矛盾,就算黛玉一而再的無理取鬧,也不妨礙寶玉的喜歡。

    事實上,這種純精神上的愛戀註定了會被現實擊的粉碎。

    黛玉的父母雙亡、體弱多病,哀怨多愁,尖酸刻薄等這些缺點,在你儂我儂忒煞情多的甜情蜜意中無足輕重,但到了現實生活中考慮家族婚姻的時候,就會被無限的放大, 尤其是在有一個(薛寶釵)甚至幾個優秀備選方案(薛寶琴、史湘雲、甚至是妙玉)的前提下。

     

    但是作者曹雪芹實在是太喜歡小說中這個人物了,我們可以大膽猜想:也許黛玉這個書中人物,實際上很可能正是曹雪芹曾經愛的刻骨銘心的人。他不願黛玉離開,更不想捨棄黛玉,即使黛玉死後,也不願意她就此被人遺忘。

    所以,他透過將林黛玉與薛寶釵判詞的合二為一,以及其他種種隱喻或替身,有意的將二人的形象捏合在一起,力圖將黛玉的印記始終留在這個世間,留在寶玉身邊。

     

    作者可能也意識到了他和黛玉之間的這種感情可能會不容與世,也不久與世,因此設計了薛寶釵這樣一個品格端正,為人大方,聰慧博學的優秀的傳統女人。表面上看,作者似乎真正的像寶玉一樣試圖向現實低了頭,娶妻生子埋頭讀書一心功名,實際上內心卻從未妥協。他對寶釵從未真正的認可,作者透過寶玉的失蹤、出家、雲遊天下來表達他這種對傳統婚姻觀念的抗爭。

     

    也許,曹雪芹(寶玉)曾經試圖用“釵黛合一”的方式努力讓自己接受寶釵,但幻想終歸是幻想,曹雪芹(寶玉)始終無法接受黛玉的離開。於是,他也選擇了離開,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婚姻,也埋藏了自己的塵緣往事。

     

    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燉鮁魚頭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