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踐行覺
-
2 # 凱恩斯
不要用主觀去判斷說,美華人就是靠什麼什麼控制了什麼什麼,美國的確有一段輝煌的發展歷史,世界上這麼多國家,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美洲除了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國家,也有拉丁美洲這樣欠發達地區。所以,有些控制是透過金融和手段,甚至是掠奪,但是有些控制,的確是靠技術,能力和生產率。
關於石油。
其實美國是產油國,至少在二戰之前,他是主要的產油國。所以當年產生龐大的石油托拉斯企業也是理所當然。當年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很簡單,日本的鋼鐵和石油從美國進口,而日本自己沒有石油,當時中國也沒有,坦克和汽車都需要燒油。如果拋開機械化優勢,日本是不可能在戰場上佔便宜。所以當年日本要南進,去東南亞開採石油。而南進就一定會涉及到美國石油公司在東南亞的利益,這裡,也包括英國的殖民地利益。
最早進入中國能源市場的,就是洛克菲勒,其在中國主導推廣煤油燈。
接著二戰結束,由於美國社會是個建設在車輪上的國家,所以汽車保有量上升,國內的石油產業逐漸貧瘠。於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石油公司就開始全世界勘探,而到50年代以後,美國家庭汽車擁有量為90%,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去國外開採能源。當時還沒有頁岩油和頁岩氣技術,大企業紛紛出走。有些去中東,有些去東南亞,有些去海洋。沙特現有的油田有很大部分,就是上世紀美華人勘探出的。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知名的“石油七姐妹”,紐澤西標準石油、紐約標準石油、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海灣石油(雪弗龍)、德仕古、BP、殼牌(殼牌的主要利益就在印尼,在二戰,也是日軍的目標)。幾家標準石油,其實就是洛克菲勒石油集團被反壟斷導致分割後的結果。托拉斯並不是完全壟斷,而是一個達到壟斷的聯盟。這些美英石油公司在上世紀50到60年代聯合行動,購買資產和土地,開採石油。你說當時中東為什麼不自己開採石油?可能比較尷尬,這些國家本身脆弱的工業,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石油的開採。
所以,真正美國控制石油的階段,實際上是上世紀50-60年代。到了70年代,所有的美國石油托拉斯企業都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歐佩克成立,這個機構和美國石油巨頭鬥爭幾十年。然後就是席捲各國的國有化浪潮。油田收歸國有,沙特阿美,如今正在謀求IPO,但其實這就是一家美國公司。至今沙特阿美的運營模式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失去海外石油資產的美國在1973和1979遭遇兩次石油危機,經濟深度受創。所以,現實中美國對於石油的壟斷地位在1973年就已經結束了。之後的幾十年主導權一直在歐佩克,美國為了對抗歐佩克,並獲得更多的石油進口配額,在中東四處硝煙。為什麼美國要支援最大的封建國家沙特?原因就在於其石油產出關乎美國自身的能源安全。
所以,實際上主導石油是歐佩克,歐佩克永遠存在沙特和伊朗的博弈,美國並不能主導歐佩克。但是最近十年,美國開始重新主導石油市場。那就是頁岩油革命,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大石油公司出海,導致了國內的石油開採荒廢,但是由於美國石油的捕獲原則,誰開採歸誰,所以美國國內開始個體戶主導的石油開採。個體戶有這麼兩個特性,壓縮成本和創新。大企業不出油的地方,挖空心思打出油,然後努力了消減成本,壓縮開支。到2003年左右,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國石油巨頭開始迴歸,投資於頁岩油。而美國的頁岩油主導的產量開始抬升美國能源地位。
在2014年左右,沙特老國王曾試圖用增產壓價的方式熄滅頁岩油。油價最低曾突破30美元,但是供需的市場法則導致非歐佩克體系的美國,開採不被限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最終沙特新國王選擇了和美國一起主導石油市場。並且開始帶頭減產保價,這個行為客觀上讓美國頁岩油開採能力進一步抬升,並逐步透過美油價格優勢,侵蝕傳統石油市場的份額,比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伊朗都成為懟的目標。
所以美國以前是怎麼控制石油的,上世紀他們控制石油的方式,就是壟斷全世界油田的方式,透過資本,而本世紀他們控制石油,是透過國內頁岩油開採的方式。故而,一個國家要獲得能源優勢,靠金融?並不持久,一定要靠開採能力,只有足夠的產量,才能是長久的保障。
關於貨幣
美元是如何主導世界的?一個貨幣要主導世界,首先他要全世界使用人認可,其次他要保持幣值足夠穩定。美元獲得國際地位的起點並不新鮮,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本來這個體系也存在,是英國主導的。在上世紀20年代,當時英國是金匯兌本位,各國將黃金存到英國,然後獲得英鎊,各國政府有權去英國央行兌換黃金。這個制度有個好處,就是黃金會集中在英國,導致經濟繁榮,讓英鎊主導國際格局,成為通用貨幣。但是美國在1920年大發展,車輪上的國家欣欣向榮,這樣一來,英國要兌付的黃金就越來越多,為了讓黃金不外流,英華人很“友好”的鼓動美華人量化寬鬆,降低利率。於是,1929年經濟“bang”,全世界都進入了蕭條。
接著就導致了二戰。二戰英國和歐洲斷壁殘垣,一片狼藉。戰後,這些國家都沒有能力發行貨幣,大家都知道貨幣發行需要一定的儲備為基礎,如果沒有儲備,貨幣是沒有信用的。於是,曹操的智慧上線,鐵索連舟。美國成為所有西歐國家的最終貸款國,那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所有國家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元和黃金掛鉤,個人不得去兌換,國家可以將美元儲備兌換為黃金。而那個時候配合馬歇爾計劃(實際上是二戰重建計劃),各國都獲得了美國的貸款,將僅有的黃金儲備存入美國,然後以此為基礎發行貨幣。
如果美元是很多貨幣發行的基礎,那麼,這些國家的人為什麼不能用美元呢?所以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個歷史原因。然而還有一個原因,在1950-1969馬丁主導的美聯儲還很合時宜的增強了美聯儲的獨立性,但是之後的美國還是沒忍住寬鬆貶值,最終遇到了當年英國一樣的難題,黃金流出太多,各國儲備了很多美元,經不起兌換。於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垮塌。按道理美國的美元霸權應該已經結束,但是至今依然沒有結束,原因在於:
1、黃金的確不適合作為流通貨幣。因為總量太小,還會導致緊縮。
2、世界上沒有一個央行能夠忍住不寬鬆,且能夠達到美元的發行規模。國際結算工具,用小國家的貨幣不行,比如新加坡幣,誰認?是不是。所以使用人口眾多的貨幣本身就有限,而這些貨幣很多寬鬆比美元更甚。比如日元,日本利率都快負的,動不動就幾萬日元,要知道,日本也是1元硬幣過來的國家。而歐洲貨幣體系其實已經繫結在美元戰車上了。這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要有歐元區,因為最終他們想要擺脫對美元的依賴,重建一個最終貸款人。你會發現,佈雷頓森林體系倒塌的時候,歐洲就有人在動腦筋。不過很可惜,這個本來可以挑戰美元的貨幣因為主權債務危機,和自身問題,一直不達預期。
3、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雖然逆差大,但是進出口的總量也大,2017年中國超過了美國的貿易總量。但是在這之前,從1973年到2016,其總量一直首位,大家都在和美華人做生意,於是美元就成為一種重要的結算工具參考。
沒有黃金擔保,美元依然霸權的這若干年,說白了,是因為沒有一種合適的替代品,你不能從發行貨幣國家的角度,你要從使用者的角度。美元攜帶的確比黃金方便。而美元的強勢,基礎,還是在於美國依然有其貿易實力,雖然未來未必能夠一直如此。
關於糧食
這是個複雜的體系,糧食被美國控制這方面,其實並不存在,雖然美國金融業對於糧食價格有影響力,比如期貨漲跌,比如龐大的糧食供應商和國際買家。但是糧食並不是美國控制。甚至於,美國還從加拿大外購小麥,放棄了一些糧食的種植。當然,美國依然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說到底,還是糧食生產成本由於規模和技術而降低。當然有些手段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接受並使用的,農業工業化的正反面,並不是本文的核心。
所以,如果你說美國控制糧食,那就用一個角度,美國糧食產量比較高,成本比較低。至於幾次美國透過糧食對一些國家形成威脅,主要原因還是價格競爭力的問題,部分國家降低農業關稅,導致了大量美國廉價糧食佔領市場,從而摧毀了一些國家自給的能力。但你想想也清楚,這個能力的背後是壓低糧食生產成本的技術能力。所以,中國糧食自給的策略是十分正確的,農業開放,也要足夠慎重。
對於中國大豆的進口,個人認為是完全合理的。中國本來就是保主糧政策,大豆一開始就是想要進口的品種,為什麼?因為大豆不是必要糧食作物,熱量比比較低,而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耕地不足。所以,你必須做出取捨,土地不會憑空多出來。一方面透過提高單產來提高水稻小麥玉米的產量,一方面減少大豆產量來保糧食。策略沒問題。而且拉丁美洲大豆產量也很高,外購沒有問題。
綜上,我們總在說什麼取巧強國的方式,但最終只能是“實幹興邦”。美國金融業的確強大,但是這也是未來美國不再穩定的原因,金融業本身是配置資源,而不是帶來更多的生產能力。使得一個國家從根本上強大的,一個是技術優勢,一個是人口規模。有一種說法,世界強國輪轉,就是看人口,只要人口足夠大,市場就足夠縱深。美國當年取代英國,說白了就是美國市場大,那個時候中國還是頭沉睡的獅子。如今我們覺醒,又如此龐大,自然讓美國不寒而慄。所以,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最終取代美國的,應該是我們。當然,印度的情況至今還沒有證實這一點。也許歷史會給我們更加詳盡的答案。
此文冗長,抱歉,當興趣閱讀吧。
回覆列表
如何看待美國控制石油、糧食、貨幣?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曾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我們透過追本溯源翻開歷史可清楚看到美國是如何利用佈雷頓森林體系迫使世界各國承認美國建立的美元金本位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二戰勝利後美國又廢除了金本位,美元不再與黃金兌換直接掛鉤,又建立起以貨幣量化,透過無限制印刷美元達到貶低他國貨幣價值大量收購石油和其它戰略物資並透過期貨槓桿低進高拋實現美元利益最大化。並試圖透過金融貨幣對包括石油、糧食等戰略物資的定價話浯權。透過拉低美元匯率,打壓他國本幣匯率,透過加息、發行美債,製造金融危機等手段彌補美國貿易逆差。可見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貪得無厭本性。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圍繞強勢貨幣控制石油和糧食來樹立其霸權和控制全球的行為。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石油是工業的血脈,國民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物資同時也是保障一國國家經濟和政治的重要戰略物資。面對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伊朗的戰爭無不體現美國的石油戰略思想。透過發起對這些國家的戰爭手段,利用戰後重建爭奪和控制這些國家的石油開釆權。美國透過建立石油戰略從國外掠奪石油回國儲備,封存本國油井資源以待世界石油將涸澤再重啟開採。可見美國的險惡用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糧食生產發展迅速。從1950年~1984年,世界糧食總產量6.3億噸劇增到18億噸增長了180%還要多。比同期世界人口增長要快得多。當時,世界人口從25.1億增至47.7億,增長90%。但是世界糧食生產地區極為不均。以美國為首發達國家糧食生產佔世界50%還要多,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人口卻只佔世界人口的25左右。而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75%左右,生產的糧食只佔世界的50%。美國利用亞、非、拉美髮展中國家糧食匱乏用糧食低價易貨這些國家的礦產資源;利用少量的糧食或經濟援助換取對當地的包括石油、銅礦、鐵礦等戰略資源的開發掠奪。
自特朗普上臺搞的“美國優先”原則充分暴露了美國的狼仔野心,加上二戰以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社會實踐。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美國透過對世界石油、糧食、貨幣的控制對世界各國採取的霸凌政策。相信通過幾十年的鬥爭世界各華人民會從美國的石油、糧食、貨幣霸凌政策中解放出來去開創他們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