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摹像不像這是學習書法經常遇到的具體問題。你覺得是讀帖沒有讀懂問題,還是讀懂了,沒有寫好的問題?下面圖片是董其昌臨摹楊凝式草書對比和吳熙載臨摹《乙瑛碑》的對比。從起筆行筆收筆看看這些大書法家讀懂字帖裡了嗎?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3661058893

    學習書法應該是儘量展現歷史名家的字型相似為好,但有些人專門學習古代名人的缺點,古代名人為什麼得到傳承,被譽為書聖書仙,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寫的字很便於認識。而不是像現在一些所謂懂藝術的書法家,他們把好好的字型是寫來不便於認識的,不便於認識的書法體是要被淘汰的。為什麼印刷體被各印刷廠吸取印刷,就是因為它便於認識,書法也是如此要便於讀者認識,他一定有生命力的,如果不便於認識遲早會被識字的人淘汰。有些人專門講古代人如何好,甚至把古人的墨跡都說成是好的,有些人沒有學到好的,學到是一片墨跡,還互相吹捧成什麼藝術價值,不懂這些就是不懂藝術。總之古人的東西是有好的,但只能吸收其精華,去除其漕泊,才有生命力。

  • 2 # 神韻軒書法

    董其昌臨摹的草書是創作式臨摹,也叫意臨。精神、氣韻、風格相近,字形結構不像,有原帖蕭散自然的禪意書風。他作了誇張變形處理,線條比原帖輕盈,用的是淡墨,感覺楊凝式原帖力量感稍強。

    吳熙載臨的《乙瑛碑》作的是實臨,也就是準確的臨摹,透過碑的刀鋒,臨寫出了筆鋒,也臨出了原碑古樸渾厚的風格特徵。用筆、結構、章法、風格感覺很相似。

    平時臨摹字帖可先作準確臨摹,然後再意臨,再原帖基礎上誇張、變形、取捨。寫出似又不似的新面貌。(下圖是《乙瑛碑》區域性。)

  • 3 # 書法顏二

    臨帖像不像是讀帖問題也是手法問題。

    臨帖臨的像是初習者最重要的課題,是臨帖的第一步。臨的像需要幾個步驟,一是讀帖,讀帖要仔細,從筆畫的運筆軌跡,起筆行筆收筆,到筆畫的長短粗細,再到每個點畫的位置,都要了然於胸,胸有成竹。讀帖還要多讀,多讀才能逐漸體會字帖中的韻味。有些人學書法臨帖,筆畫是學到了,但是跟原帖一比,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字往往是韻味沒有學到家。

    二是手法問題,手法實際就是個工匠活,手藝活。學書法的人往往眼高手低,理解了,知道了一個字怎麼寫才對才好,但是總寫不出效果來,所以學書法的人往往很痛苦。有些人勤學苦練,臨池不輟,但是總寫不到位。需要一點天分。就像泥水匠,有些人是大工(匠),有些人只能是小工(打下手),沒辦法,手底功夫不到家。

    我還是相信勤能補拙,方法正確,勤加練習,還是會成功的!

    董其昌和吳熙載兩家的臨帖對比,是不是讀懂了字帖?

    我認為完全讀懂了。

    臨帖像只是第一步,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將字帖化為己有,寫出有自己風格的東西,從而“出帖“。董吳兩位不僅懂了而且化了,從對比圖來看,兩位臨帖風格都差不多:肖其形,傳其神。

    從起筆行筆收筆來看,有些筆畫沒有完全按照原帖的形狀,但是行筆意味是跟原帖一致的。董其昌臨寫的每個字都跟原帖有不同的地方,但是神韻還在,屬於高一級別的臨帖,意臨了。不求細節,但求韻味。是個高明的高手。

    如果一昧的要求起行收筆都求“像”,那麼臨帖都一直停留在初級階段,這是沒有進步的。

    吳熙載臨的特別厲害,把乙瑛碑端重是趣味臨寫得淋漓盡致,一般人做不到這點。確實高手。

  • 4 # 張偉評論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必經過程。臨帖的目的是透過對學習物件的模仿,學習其筆法、字法、章法,並在此基礎上吸收轉化,最終用於自己的書法創作。在臨帖的實踐過程中有的人臨的像有的人臨不像,排除用功程度和時間積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認識不到位。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與其他傳統藝術不同的地方就是既抽象又複雜。抽象是指表現形式是文字,複雜是指書體多,技法多,技巧性高。學習臨摹一個字帖,不能拿起來就寫,首先要知道臨摹的過程中到底要注意什麼,然後要知道怎麼才能把你注意到的東西寫出來。臨帖的前提是深入讀帖,只是簡單的對照外形而不深入進行核心筆法技法的研究,臨帖肯定是臨不像的;二是方法不對路。臨帖只是學習書法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所以,臨帖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很多人喜歡通臨整頁或者整幅作品,這固然對以後創作中的章法有所幫助,但臨帖主要還是解決字法和筆法的問題,特別是筆法,那才是書法最核心的東西。所以臨帖要採取針對性臨帖、解構式臨帖、分型別臨帖,對照式臨帖等更有效率的方法。

    上圖為現代名家臨帖,從中可以看到,臨帖在精不在多,在質不在量。建議先單字,再寫有上下映帶關係的兩三字,再一兩行。可以抓住字帖中精彩的一兩行反覆寫,然後與原帖對比,直到不看貼背臨也能寫像的程度。三是字的大小不對和書寫工具不對。字的大小和筆紙的選擇是統一的關係,臨帖儘量和原帖一樣大小,或稍大一點,字不能放太大,字寫大了行筆和使轉的方法就不一樣了,就失去臨帖的目的了,為了達到臨帖的效果,用的紙和筆也儘量要符合效能需要,比如臨二王、米芾行草一類,筆一般不超過四釐米的狼毫或兼毫,紙一般用半生熟,墨不能太濃。最後強調一點,臨帖即使認識、方法和工具都對也存在臨的像不像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天賦不同,腦手眼的協調能力不同,臨帖的效果就不同。只要核心的筆法技法抓住了,不是非常像也沒問題,臨帖也還有意臨一說嘛,歷史上很多名家的臨帖也不是很像,但並沒有影響這些名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比如明末清初的王鐸就是典型。

    臨帖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掌握核心筆法字法後的自我風格的形成。藝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萬小時定律在書法學習上也是適用的,沒有時間的積累,蜻蜓點水式的臨帖再聰明的人也臨不像。

  • 5 # 興平南郊竇文海

    謝謝邀請!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確為什麼臨帖。我覺得臨帖,是為了從碑帖中汲取營養,糾正自己寫字時容易出現的弊病,或者從碑帖中學習某種筆法、某種字勢、或墨法行氣之類的。臨帖,因人而異,初學者缺乏書法基本審美,也不明確碑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弊病,這時,臨帖最好有人指導,如果是自學,宜對臨,追求忠於原帖,越像越好。長期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後,加之與師友交流,能夠分辨出所臨碑帖該繼承的,該捨棄的,這時可以在臨帖時,加以揚棄。古代碑帖,或者說任何哪怕是所謂的天下第一第二之類的,都不能說完美無缺,就像古代聖賢也有缺點一樣。就像與一個自己很膜拜的人一起用餐,對方因不慎將飯食嗆進鼻孔裡,本來挺難受的,你卻為不能也像他一樣而感到難受。故而有了一定基礎的人臨帖,不一定要追求全似,可以有取有舍。再之,一些書法已經很有成就的人臨帖,他不一定是為了寫出原帖哪種風格的字,也許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書風增加一點內涵,增加一點味道,如善寫草書的人,寫寫篆隸,也並非想成為篆隸高手,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草書增色。香光,讓之所臨帖,並非那麼真,但都已經各取所需了。以上是我粗淺的理解,偏頗之處,敬請教誨,願洗耳聆聽!

  • 6 # 千千千里馬

    比如說,我真沒讀懂字帖,但是,寫出來的字也挺好的。或者,我也不像讀懂字帖,我也寫的挺好的,這些情況都多出現。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不需要讀懂字帖呢?

    讀懂字帖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嗎?這樣理解臨帖就大錯特錯了。

    學習書法,貴在有法。

    什麼是法?字帖是不是法?字帖的法在什麼地方?

    如果你沒有讀懂字帖,你如何學到法?

    我想強調的是。所謂的書法,不是你的“法”,而是別人的法,我們才學習。如果是你的“法”,有必要學習嗎?

    再說了,即使你自己有法,也沒有不學習的道理。

    所以,書法的法,首先是別人的法。

    那麼書法的法在什麼地方?我想這個問題,可能人人都覺得不是問題,我懂!

    昨天,我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讀帖:將近100%的人都是裝懂的》。這篇文字立刻引起不少人的反對,他們說,怎麼都不懂?難道就你一個懂了?

    其實,這是不用辯解的。我們看圖片就清清楚楚了。

    例如董其昌大師臨摹的楊凝式草書《神仙起居圖》,幾乎沒有一筆是認為讀懂了的。

    例如,他臨摹的“下”字。你看看差了多少?

    楊凝式的下字,橫豎走勢是一個橫平豎直的走勢,而董其昌臨摹得

    也許有人說,董其昌是意臨,你就別跟我玩兒什麼意臨了。像董其昌這樣的大師,要意臨,跟字帖拉大距離我認了,你沒有拉開距離,我絕對不認你的意臨。

    像啟功的臨摹,那才叫意臨,比如他臨摹的《多寶塔》《玄秘塔》都是自己的筆法,這才是意臨。

    給自己或者董其昌沒有讀懂字帖辯解,毫無意義,恰恰也是給自己裝懂找理由。

    這就是裝懂加裝懂,真到了不懂加不想懂的地步了。

    董其昌的楊凝式,沒有臨摹好。他還有一個臨摹顏真卿《裴將軍詩》的,也沒有臨摹好。

    今天,我們分析董其昌的臨摹,本來與董其昌的想法就是有差別的。比如說,董其昌也沒有在意像不像的問題,也不想像不像的問題,你談像不像,這不是故意黑董其昌嗎?

    這個,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真沒有黑董其昌的意思,我們只是談臨摹如何讀懂字帖的問題。

    我們對比董其昌的臨摹來看,他真沒有讀懂。

    而這個問題不是董其昌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具有非常普遍性的一個書法學習問題。

    所以,我們是從學習書法的普遍規律來談讀字帖與臨摹字帖問題的。

    比如吳熙載的《乙瑛碑》臨摹,與董其昌也是一個問題,都是沒有讀懂字帖造成的結果。

    那麼,臨摹不像難道只有讀懂了,就能臨摹像嗎?

    這也是一個問題。我也要說說。讀懂字帖,是臨摹像不像的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理解清楚筆法:筆意、筆勢和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你怎麼可能臨摹像?

    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確實也存在手法問題。

    我們說的手法,主要是指一個人的肌肉反射問題。不包括執筆問題。

    古人為了找到用筆不準確的問題,就在執筆上做文章,說因為執筆不對,所以,筆法不對。

    現在關於執筆問題。我們現代書法教育基本上解決了。用筆正確,完全可以克服筆法錯誤。

    但是,用筆對,克服不了肌肉反射過敏問題。

    肌肉反射問題,也叫精神性反射過敏。主要體現,延遲反射,超時反射,這些問題,都與用筆無關。

    也就是說,對於有些人來說,他的肌肉反射就是達不到心中的反映速度。

    所以,這是眼到心到了,就差手到這個最關鍵一步了。

    當然,手法的形式很多,這個我們自己完全可以體會,逐步糾正。

    所以,臨摹像不像,原因是很多的。

    不過集中起來無外乎就是讀懂字帖和手法配合一致的問題。

    有人認為讀懂字帖是初級階段的問題,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讀懂字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米芾開始看不起顏真卿的書法,但是後來才體會到顏真卿書法的厲害了。

    還有董其昌嘴裡沒毛,也跟著有些人瞎說,趙孟頫的書法很不好,太俗,簡直媚俗。但是後來就乾脆學習趙孟頫了。所以,董其昌的書法很接近趙孟頫,在清代,有“董趙”並稱之說。

    這就是說,讀帖而且讀懂,這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忽視讀帖,尤其是要學會讀懂字帖。

    關於像不像的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臨摹像誰是讀懂字帖,正確理解字帖詮釋字帖內涵的體現。如果沒有這個功夫理解傳統就會停留在表面。所以,一定要學會讀懂和臨摹像的本領,給自己建立一個雄厚的學習書法的基礎。如果一個字帖讀懂了,基本上可以代表能夠讀懂所有的字帖,因此,這個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本領。

    另一方面來說。讀懂字帖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過程。我們最終是要在書法上有創新。沒有重新的書法,是沒有出息的。

    但是,創新只有建立在讀懂字帖的基礎上才能創新。

    個被人臨摹一個字帖很像,但是,如果換一個字帖,他又臨摹不像了,這就是典型的手法式讀懂。真正讀懂字帖,什麼字帖的臨摹都會像的,這就是臨摹字帖能像的真正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一個很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不會做飯,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