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山文

    這句的意思是一個未婚青年(重點女性),如果遇到了心儀的物件,就應該大膽地追求,以"終成眷屬",如果錯過了,很可能就永遠失去了。

    牆頭記的故事是說李千金愛上裴少俊後,來不及等詩裝少俊得官後前來求娶,堅決地選擇了私奔的道路,兩人在裴家後花園同居了七年,謝裝少俊的父京裴尚書拆散,最後夫妻又重新團圓。因為她是在自家花園的牆頭上遇到的裴少俊,所以,這個"牆頭"就成為他們愛情的標誌性的物體,不懂牆頭記,比喻為不懂象李千金那樣及時追求愛情。而牆頭人也就比喻為還在尋找物件的人。

  • 2 # 花雨生煙

    牆頭記是描寫不孝養老人的故事。所以百事孝為先應從孩時教起,這部戲曲故事教育意義深遠廣大,孝順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還要發揚和延續

  • 3 # 老乒4200

    謝謝邀請。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上人,只能說因人而異,無所謂對與不對。為說明問題,先弄清《墻頭記》的故事情節,印像中《牆頭記》出自山東地方戲“莒劇”,說的是:“兄弟二人輪番扶養老人,各出自.自身利益考慮,並不是出自內心真正孝順。在輪換扶養老人日子發生了矛盾,而將老人置於牆上,誰也不想弄回自家扶養,這就出現老人騎在了牆頭之上(兄弟二人家庭的分界處),故曰《牆頭記》”。

    現在再來看題主所出的“問答”:少年不懂《牆頭記》有可能,因年幼不懂該故事情節。老來已是牆上人,說明年老了,養老遇上困難或麻煩。也有可能和《牆頭記》中老人一樣,家有不孝子孫,確實讓人同情。但也別忘了“子不教,父之過”,家風好,家教嚴,出現這種現像的機率幾乎為零。既然現在,何必當初,前因後果,自己也別推御當初教子不嚴的責任,現在自嘗苦果了吧。

  • 4 # 似水流年wyw

    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頭人。這句話應該是對的!

    劇情簡要:勤勞善良的張木匠辛辛苦苦將兩個兒子拉扯長大成人,由於妻子早亡,使得他對兒子們過度的溺愛。可誰曾想到,他的倆作孽兒子及兒媳們為人極端自私、貪婪、狠毒、還善於心計,對張木匠是冷酷無情,極不願意贍養他老人家。在年老體衰的張木匠幾近絕望之際,鄰居王銀匠出手相助,巧施兩計,戲弄他們說張木匠有銀子藏在牆角底下,讓他們去刨牆。他們果真上當,拼命地刨牆,結果牆塌被壓在牆底下,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牆頭記》雖是一出輕喜劇,在其歡快明亮的氣氛中,凝聚著以張木匠為代表的弱勢群體一生的苦辣辛酸,弘揚了人間善良、正氣;鞭笞了醜陋與貪婪。揭示了其兒子們扭曲異態的靈魂。從劇情介紹還可以看出,這齣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植健康、良好的尊老愛幼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

  • 5 # 涵涵奶奶1957

    現在牆頭沒用了,都是獨生子,就一棵樹上吊死,孝與不孝都得要。要不現在養老成了大問題?

    祈盼國家實現《只要一孩好,國家給養老的》基本國策,40年了,還讓我們等到什麼時候?

    翹手祈盼!!!。

  • 6 # 一隅一曦

    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上人。這句話對不對?

    分別來詮釋少年不懂《牆頭記》和老來已是牆上人。這句話對不對?

    第一、少年不懂《牆頭記》——

    如果對於廣眾之釋意,應該只有:少年不懂《牆頭記》是對的,因為年少不知愁滋味,未來還很遙遠。《牆頭記》是八十年代山東地方根據蒲松齡的俚曲改編的呂劇 。《牆頭記》曾經風靡一時,但是對於零零後的青少年,一般不知道有這樣一出呂劇劇目。第一青少年不喜歡看戲曲,第二《牆頭記》已經少有傳播。

    第二、老來已是牆上人。

    人生終有一老,用平常心面對牆頭窄面生活,生活能自理時儘量自理,多一些理解,力求老來也做一個有用的人,增添家庭和諧因素,或許人性本質裡的善良都可以調動出來。年輕人不一定不看《牆頭記》就都有把老人舉在牆頭上的人性弱點。有許多家庭或老人生活的還是比較快樂幸福,頤養天年。

    《牆頭記》裡的人物在生活中大有人在,可以說每一個朝代在生活中都會有牆頭記上演。

    人性本善,只是人的一半Sunny;人性本惡也是人在生活裡遭遇了坎坷泥濘後對於做人的一種本善放棄。如果生活里人與人之間都多些理解,生活一定也會多些Sunny明媚。

    有一個小故事:一對夫妻,女子一早起身,做飯給孩子穿衣服,伺候好孩子讓男子去送孩子上學,男子行動有些慢,女子生氣說:“火燒屁股也急不到你,孩子上學都晚了,還不快點。”男子一聽有點煩,拾起桌上的香蕉皮順手扔在了街道上,正好有一個白領女子騎腳踏車去上班,前車輪胎壓在了香蕉皮上,人車一股腦摔在了路中間,這時正好有一輛轎車疾馳而過,看到女子和腳踏車摔在路中間,急剎車不靈,直接把女子撞的頭破血流。

    這則小故事闡明一個道理,就是連鎖反應。同理,好事也會有連鎖反應。如果人人都知道遇事做到好,好事也會連續而來。

    屋漏偏逢連陰雨,如果都早把屋修好,下雨時就不怕屋漏了。

    在生活裡,無論老人還是年輕人,首先修己如同修屋,修好了人品,好事會接二連三……

    不像《牆頭記裡》的兒女,最後都受到報應,被砸在牆底下。

  • 7 # 墨雨清茶蘇檸菲

    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上人。這句話對不對?

    透過對《牆頭記》這部戲劇的觀看,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對。而且,對於我們而言有著深刻的教育和警示意義。

    《牆頭記》這部戲劇主人公張木匠,妻子去世,自己辛辛苦苦把兩個兒子從小培養長大。

    因過於溺愛不妥的教育方式,導致兩個兒子長大後,為人自私、貪婪、虛偽、狡詐,兩個兒媳婦也不賢惠。

    老人晚年身體衰弱失去幹活能力,接下來的日子必須要依靠兩個兒子照顧生活 。

    兩個兒子生活條件非常好,但都嫌棄老人,都不孝順,誰也不願意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

    可是,又沒辦法不能不養,於是兩家想個辦法立字據:一個月以半月為期,老人兩家輪流居住。由於一年中月份的大小,兄弟倆經常爭吵。

    一日,老大又去老二家送老人,同樣是因為月份大小的緣故,老二覺得老大佔了便宜,就裝聾作啞,任憑老大怎麼喊也不給開門。

    老大無奈竟然讓老人騎在老二家的院牆上,並且告訴老人要是摔掉下來,就掉到院牆裡面,掉到外面沒有飯吃,老大說完就跑了。老人後來暈倒在了院牆上……

    如此喪盡天良的兒子,讓八十多歲的老人,老無所依、老無所養、老無所靠。人間悲劇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子女都能繼承和發揚這個美德。

    呱呱墜地的嬰兒可愛無邪。父母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對子女給予了無限希望,把子女撫養成人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可是長大後子女並不都是純真善良,而是各種改變讓人間家庭百態。像《牆頭記》這樣的家庭悲劇,我個人認為,責任全在父母。

    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子女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扭曲,沒有一個高貴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

    我們必須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不然,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上人,這個悲劇無法杜絕。

    我也是母親也是女兒,我個人認為:子女從小就要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愛的種子在幼小的心田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父母對子女的愛,也一定要有尺度,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寵慣,堅決不能溺愛。

    《牆頭記》裡的父親就是因兒子從小失去母親,感覺兒子可憐就過分溺愛,一生含辛茹苦為兒子,最終卻釀成悲劇的宿命。

    教育失敗的代價實在是太扎心、太慘重。

  • 8 # 言者青青

    這句話不存在對不對的問題,而存在告誡那些已經結婚有孩子的年輕人,要懂得孝敬老人。

    《牆頭記》是山東呂劇戲曲。講了兒子們為了不養老,把自己的父親撮到牆頭上的故事。這種鞭撻年輕人不孝順老人的故事,是在告誡年輕人,不要做《牆頭記》中大怪和二怪不孝敬老人,把自己的父親撮到牆頭上去,而是要做一名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這齣戲曾經在中國各地演出,反響很大。後來,又被改編成其它劇種演出。

    這齣戲,對婚前婚後年輕人教育很大,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湧現了許多孝敬老人的優秀事蹟,獲得了人們的廣泛好評。

    可是,那些年,社會忽視了有關孝敬老人這方面的道德教育,出現了不孝敬老人的一些壞事和惡事,引起了社會高度重視。社會開始重視這方面的道德教育。

    現在,出現了“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上人”這句話。出現這句話的目的,主要是告誡那些結婚有孩子的年輕人。意思是要知道和懂得牆頭記的道理,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不然,自己的孩子也會學大怪二怪不養老,反而,把老人撮牆頭上。但是,不要忘記,自己也有老的時候,到那時,也許自己就是那位被兒子撮到牆頭上的老人了!

    這話不是危言聳聽,是件很現實的事。筆者鄰居就是被兒子攆出家門,孤苦伶仃地自己生活,原因很簡單,就是老人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等自己歲數大了,不管用了,只能給兒女添麻煩了。兒女用不上了,怕連累自己,才把自己的父母攆了出去。雖然,現在沒有了圍牆。住的是高樓,但是,不孝敬老人不道德的惡劣性質是一樣的。

    總之,我們要提醒已婚有孩子的年輕人,要看看《牆頭記》這齣戲,要懂得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要言傳身帶,影響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孝敬老人。要時刻記住: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否則,老了後難堪的還是自己。

  • 9 # 王桂蘭

    少年不懂《牆頭記》,老年已是牆頭人,這句話當然沒錯,而且,讓你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因果報應。

    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需要什麼,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得到。比如,沒錢,再沒本事,只要願意吃苦,憑力氣也能掙到錢,買來自己所需的東西。當然,年輕人有朝氣,愛乾淨,只要社會大環境好,安定和平,就好生存。

    但老年人就不一樣了,為了養家餬口,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基本上喪失了勞動力,想幹什麼都力不存心,也沒能力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鼻涕涎水,耳聾眼花,步履蹣跚,有的甚至臥床不起,很是招人嫌棄,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旺,身體上、心理上均倍受煎熬,但是,作為給父母施氣受的子女,他們正處在呼風喚雨的年齡,他們怎麼會體會出父母的苦難。只有他們也變老了,也在同樣遭受自己的子女嫌棄時,才懂得了《牆頭記》的滋味。

    中國有一部《牆頭記》的戲曲,充分演繹了子女誰都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傷心事。兄弟姊妹輪流給父母管飯,還牽扯大月小月,誰家去都不給父母吃一頓可口飯,父母夾著碗,柱著柺杖,今天被推到這家,明天被推到那家,還不如個討飯的,甚至去了,兒子兒媳不給開門,推他們去的子女把年邁的父母弄到牆頭上,過不去下不來,看戲的年輕人哈哈大笑,老年人則淚流滿面。

    其實,不見得說是把老人弄到牆頭上,而是年輕人弄的一些事,猶如把老人放在牆頭上一樣,使老人下不來,過不去,內心遭受著比死還難熬的折磨。

    雖然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孝道文化也提倡了幾千年,但是,人們的親情並不是如想象得那麼融洽。尤其現在,金錢的魅力,讓更多人忘記了親情是什麼。一對父母可以養活三五個孩子,供吃供穿供上學,給兒蓋房娶妻生子,給女嫁妝風光出嫁。他們為子女不惜犧牲一切,但到老來,才知道自己養了一窩白眼狼。因為三五個子女卻養活不了一對父母,父母生存得再多艱難,子女也不管不望,不理不睬。你說天下這事奇不奇怪?

    當然,每個人都有老了的一天,當自己像父母當年一樣遭受子女折磨的時候,理所當然的成了牆頭人。

    自然界有一條誰都無法逃避的規律——因果規律,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其果難消。少年不懂《牆頭記》,老來已是牆頭人,這就是最簡單的自食因果報應的例子。

    但願天下子女都能孝敬父母,避免自己成為牆頭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評價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幾位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