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華讀史
-
2 # 挑劍論古今
這三人肯定是多爾袞最強。吳王並沒有什麼赫赫戰功,首先被排最後。蘭陵王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帥500人衝破北周防線,解救被圍將士,但是不免被猜忌而死。多爾袞是滿清入關並能夠鼎定中原的最大功臣,在他攝政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局勢,內有諸貝勒相爭,外有起義軍和明朝餘部,但是他殺伐果斷,處置得體,把內外反對勢力一一解決,雖然死後被鞭屍,但是三人中功勞最大的。
-
3 # 四野後人論歷史
當然是清朝時期的睿親王多爾袞。其兄清太宗皇太極生前統一中國的宏願,是在多爾袞領導下完成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多爾袞的果斷決定,清王朝很有可能成為割據一方同中原王朝相對峙的地方政權。所以清王朝在多爾袞蒙冤一百多年後,由乾隆皇帝出面,在乾隆四十三年恢復了多爾袞世襲親王的爵位。至於北齊高歡的孫子蘭陵王高長恭雖然作戰勇猛,但年僅三十三歲時就死在北齊後主高緯的猜忌之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吳王李恪一度深受乃父的喜愛,但唐高宗李治上位後,其舅長孫無忌為了自己外甥的統治穩定,羅織罪名賜死了李恪。李恪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他連高長恭都不如,更談不上和多爾袞相比了。
-
4 # 老李談故事
還是多爾袞更強一點吧,畢竟蘭陵王也好,吳王李恪也罷,歷史上對他們評價都不是很高,滿清能夠入主中原,多爾袞功勞最大,當時順治年幼,皇太極已死,若無多爾袞,滿清很可能面臨分裂或者被農民軍以及南明實力的反噬。
-
5 # 思維影視
多爾袞有哪些功勞,第一:在皇太極時代曾經多次跟隨參與攻打明朝有著極大的功勞,
第二:追擊收復了察哈爾殘部,徹底平定了漠南蒙古。
第三:在李自成滅亡明朝的時候,抓住機會聯合吳三桂打敗李自成,讓滿清成功入關,定鼎燕京
高長恭有哪些功勞。第一:聯合段韶征討柏谷,攻打定陽。
第二:北周進攻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兵退敵。邙山之戰時,他拜中軍將軍,頭戴面具,率領五百騎兵突破北周軍包圍圈,成功解圍金墉城。從此,蘭陵王威名大振,士兵謳歌讚頌,即《蘭陵王入陣曲》。
李恪除了是太宗李世民皇子外並沒有什麼功勞。他最出名的事就是李世民說過“英果類我”
綜合三人比較還是多爾袞功勞大
-
6 # 沈飛羽
他們畢竟不是同時期的人,要論誰最強,只有從他們的功勞來看。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的頂樑柱,功勞雖大,也就是抵禦北周,解金鏞之圍,吳王李恪生在盛世,沒啥表現機會,多爾袞可是讓滿人定鼎中原的不世人物,雖然對漢人來說不是好事,但是無疑他最厲害。
-
7 # 小龍女5505
清多爾袞地位最高權利最大風光一時曾權傾天下但死後難安被毀棺鞭屍削爵抄家,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戰功卓著忠勇雙全卻為昏君毒酒賜死結局悲慘,唐吳王李恪本身份尊貴兩朝血統文武兼備可惜成為皇權鬥爭犧牲品,多爾袞第一高長恭第二李恪第三。
-
8 # 盧溝古橋寫江山
題主將這三個跨越千年的人放在一起對比,那就先看看這三人有哪些共同點:
第一,都是皇子,而且是曾經離皇位很近的皇子;
第二,在史書中的評價都很高,在兄弟中也是才華出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都是以悲劇收場,英年早逝。
先看蘭陵王高長恭。蘭陵王是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關於他的生母,北齊書以“不得母氏姓”一筆帶過。但可以推測,要麼是身份低微,要麼是身份敏感,史官為尊者諱。
高長恭容貌俊秀,並且英勇善戰,是北齊宗室中為數不多的將才。他曾參與邙山之戰獲得大捷,後主高緯感嘆他戰場上深入敵陣,一旦失利恐怕後悔莫及。後主也許是隨後一說,卻讓高長恭感動莫名,一時之間忘記了君臣分際,直接說道:“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如果是別的皇帝,也許就過去了。但他面對的是本來就對他文襄皇子身份十分敏感的後主高緯,就此埋下了禍根。不管他後來怎樣自汙聲名,終究被鴆殺,終年三十三歲。
雖然是因為後主昏庸,但也足以說明高長恭的政治敏感度比起他的二哥廣寧王高孝珩確實差了很多。
高長恭在高澄諸子中排行第四。高澄在即將代魏的前夕遇刺身亡,他的兒子們尚在年幼,由他的兄弟高洋繼續掌權,終於在他死後的第二年稱帝,建立北齊,追尊兄長高澄為文襄皇帝。高洋立自己的兒子高殷為太子。高澄的兒子們空頂著文襄皇子的名頭,卻始終無緣登上皇位。
其實,即便高澄未曾遇刺並且順利稱帝,高長恭繼位的可能性也很小。論嫡,他比不過排行第三的嫡子高孝琬;論長,前面還有大哥高孝瑜;若論將才,在將星熠熠的南北朝,不管北齊、北周還是南梁,他也不算是非常頂尖。
且不說他早早去世,即便能活到北周伐齊之時,恐怕也很難力挽狂瀾。
至於吳王李恪,最為人熟知的是身兼兩朝皇室的血脈-他的母親是隋朝煬帝的女兒。這身份帶給他極大的矛盾,既是他血統高貴的證明,卻也註定了他不能成為李唐的皇帝。
李世民對這個兒子極為寵愛,常稱他“英果類己”,一心想立他為繼承人,終究因為長孫無忌(也許背後還有更多朝臣)的極力反對而作罷。
史書對李恪評價很高,稱他“中外所向”,但也並沒有看到他有什麼驚人的功績,反倒是因為與乳母的兒子“博塞”,被罷免了安州都督一職。
高宗李治繼位後,長孫無忌掌權,終究誅殺了李恪。終年三十五歲。李恪臨刑前仰天大呼:“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不愧是李世民的兒子。
在貞觀年間,不時有皇子謀反之事,前有李承乾、李泰,後有庶人李祐。李世民對兒子們應該也是深為防範的。等到高宗時期,李恪是李治在世的最年長的兄長,又曾經差點被李世民立為繼承人,不管表面如何尊貴,內心深處未嘗沒有提防。李恪身死,想必也有高宗默許的成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李恪縱然文韜武略,貌似也很難有施展的機會。
最後到清朝的睿親王多爾袞。在這三人之中,若論才幹與功績,前兩人實在不能與這位攝政王相提並論。而若要從其中選出一個能影響歷史走向的,也定非多爾袞莫屬。
在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這場變革中,如果沒有多爾袞,中國的歷史也許完全是另外一個走向。不管清軍入關是福是禍,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多爾袞。
從收服吳三桂,改變路線只撲山海關,到決定清朝定鼎燕京,無一不顯示出多爾袞的雄才大略。要知道,當時大部分的滿清貴族還是帶著入關搶掠一番就回遼東的想法的,比如多爾袞的親哥哥阿濟格就是其中之一。
再說入關之後,武功方面,西擊李自成,南征南明小朝廷,剿滅西南張獻忠;文治方面,開科舉,穩定秩序,修訂大清律。用乾隆的詔書說,就是“定國開基,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對於清朝,對於滿洲,他多爾袞都是無可爭議的“厥功第一”。
可惜,他一生兩次都與皇位擦肩而過,第一次是太過年幼還絲毫沒有抗爭的機會,第二次則是涉及到太多的政治博弈而不得不放棄。
像他這樣一個一生都陷在政治旋渦中的政治家,若沒有一個有力的繼承人,身後相當堪憂。不知當他在喀喇城的冰天雪地裡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是否已經預知了自己身後的命運。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薨逝於喀喇城,時年三十九歲。他死後不到三個月即被政治清算,削爵,罷廟享,財產入官,子女具給信親王。更有甚者,將多爾袞從墳墓挖出,挫骨揚灰。
這個曾經讓他嘔心瀝血的王朝,甚至沒有給他留下三尺黃土。
也許,有的人,註定是因為悲情而動人。如果這三人都做了皇帝,今天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為他們掩卷長思,扼腕嘆息。
-
9 # 小太陽D
關於這三位歷史傳奇人物,誰最強,如果按照武力值來排名的話,小太陽認為蘭陵王高長恭最厲害,那麼小太陽為什麼這麼說,下面就給大家仔細解釋一下
一,吳王李恪
唐朝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很多歷史傳聞中都曾說過,當時李世民想要立李恪為太子,但是在長孫無忌的反對下,才就此作罷,還有人說吳王李恪文武兼修,是上等的人才,但是時運不濟,不然就不是李治當上皇帝了。
但是小太陽查了很多史書都沒有發現這位吳王殿下有什麼輝煌的記載。在《舊唐書》中,我們能夠看到,對於最早的太子李承乾有這樣的介紹“太宗居諒暗,庶政皆令聽斷,頗識大體。”說道這位前太子在治國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是對於李恪,只知道他有文武的才能,具體多好,根本沒有記載。
當然還有人說,對李恪的記載還有善騎射,但是我們要知道,在唐朝那種年代,善騎射只是最基本的呀,有的後宮的侍從都會陪皇族騎馬射箭,所以對於這位傳奇的,差點成為李世民之後接手掌管大唐的吳王殿下,小太陽真的沒有發現他有多厲害。
二,多爾袞
多爾袞這位人物,小太陽認為他乃是人傑,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的赫赫戰功
早在1629年,皇太極率領軍隊攻打明朝,多爾袞便在軍隊中,在遵化等諸多戰役中,一騎當先,殺敵無數,之後他又參加了攻克堅城的戰役,獲得赫赫戰功,到了1634年,皇太極再次進攻,多爾袞率部奮勇殺敵,再後來他征戰北韓和蒙古察哈爾部,成功收復,1638年,多爾袞率部攻打明朝,共攻破城池三十六座,俘獲人和動物二十多萬,可以說多爾袞為清朝江山奉獻了畢生心血,而且他的名聲都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如果真的要當皇帝,可以說雖然有難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憑藉著他在軍中和朝野中的威望,為什麼他不去當皇帝,而是輔佐愛新覺羅·福臨?小太陽認為,這是因為多爾袞知道滿清打下江山有多麼困難,他不想再讓清朝內耗,儘管皇位真的很吸引人。
多爾袞上陣能打仗,朝堂還能夠盡心輔佐小皇帝,所以小太陽認為多爾袞實乃是清朝興盛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位人傑。
三,蘭陵王高長恭
大家瞭解蘭陵王我想大部分應該和小太陽一樣吧,就是馮紹峰所飾演的一部電視劇的人物,之後小太陽才開始關注這位美將軍。
話說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貴族,他爺爺是北齊的神武皇帝,而且高長恭從小的時候就很厲害,長得還美,被稱為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但就是因為太好看了,沒有軍人的陽剛的肅殺感,於是每次他上陣作戰的時候都會帶上很兇的面具。
戴上面具的高長恭,可真的是武力值無敵,比較出名的一次戰役是他當年帶著五百精兵去金墉幫忙解圍,結果大獲全勝,還帶著這五百勇士追著大周的十萬軍隊落荒而逃,據說大周逃跑的路上三十里都是大周士兵丟棄的盔甲。
從此蘭陵王之名越來越響,士兵們也為蘭陵王編了一首蘭陵王入陣曲,只可惜後來蘭陵王被皇上賜毒酒而死,年僅三十三歲。
那麼說完了這三位歷史人物,大家應該能夠知道為什麼小太陽認為高長恭最強了吧,雖然多爾袞擅帶兵打仗,但是隻能看出他的統帥能力,向蘭陵王這樣帶著五百精兵追趕十萬人是沒有什麼記載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不僅僅需要謀略,自身的勇武也要能配套才行,兩相綜合,小太陽才認為,這三位裡面,高長恭是最強的。
-
10 # 小木天天
縱觀歷史記載,首先排除了吳王李恪此人沒有什麼輝煌的戰績人生平平,不過是生在帝王家。
蘭陵王高長恭此人據歷史記載是北齊王朝有名的悍將,文武雙全而且不願同室操戈,最後被迫害英年早逝。
睿親王多爾袞能爭善戰,為大清打下半壁江山,論功績可為大清第一人。
至此得出結論,若是沙場相高長恭與多爾袞五五開,平分秋色
回覆列表
我覺得多爾袞比較厲害,從大皇子豪格與多爾袞的競爭可看出端倪。
當年皇太極沒有決定立豪格為太子,也是因為豪格曾經做過殺妻的舉動,雖然殺妻是逼不得已,可是在道德形象上,就不是眾大臣理想中的皇帝。
所以多爾袞你看準時機,也虎視眈眈的,並且豪格雖然立過不少功勞,可是遠遠不如大清這個開國功臣多爾袞,勢力肯定也是不如多爾袞的強悍,加上多爾袞征戰沙場那麼多年,早就練成了一副鐵血手腕,手段非常的毒辣。
慢慢的兩人幾開始互相爭奪起了皇位,加上皇太極曾經有過殺母之仇,所以多爾袞對豪格的態度非常的狠心,讓朝中跟隨他的大臣不同意立豪格為皇儲,在加上,滿清剛剛入關,根基非常的不穩定,兩人為了大局著想,就都放下了鬥爭,決定將孝莊的兒子福臨立為皇儲,當做皇帝,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
當了攝政王的多爾袞就相當於清朝的皇帝,並且指派了豪格不少的任務,可是豪格不知怎麼了,每當關鍵的時刻就開始掉鏈子,這讓多爾袞非常的生氣,於是一次一次的掉鏈子之後,豪格被判了重罪,獲得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