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賢賢的豆哥

    孩子多大應該和父母分床睡,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父母。有人說早點分床,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人說和父母睡覺可讓孩子獲得充分的安全感。那麼,到底要不要分床,什麼時候分,怎麼分床才最好?

    案例

    淚目!航海王終於出手遊了!

    廣告

    1、武漢11歲男孩不願和父母分床,不惜絕食反抗,即使被父親打了一頓,他也絕不肯就範。

    2、自從妻子開始懷孕,當年才37歲的柳先生開始過著一個屋簷下的“牛郎織女”生活。這一分就是13年,柳先生坦言幾乎忘記了夫妻生活的滋味。

    3、十三歲的明明經常把姐姐的內褲弄髒,手機裡還儲存了不良影片。明明媽表示,兒子是10歲才跟她和丈夫分床睡。

    影響

    透過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孩子大了還和父母睡一塊,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首先,影響夫妻關係。我們常說在家庭中夫妻關係應重於親子關係,只有夫妻相處融洽,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

    第二,容易對孩子產生心理刺激。孩子長期和父母同床睡,難免會接觸到父母的身體,對一名2歲的孩子而言,這種觸控可能產生安全溫暖的心理感受。但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卻可能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而且父母的夫妻生活會導致孩子性早熟。

    第三,孩子容易嬌氣,獨立性差,並且十分依賴父母,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幾歲分床最適宜?

    【1-3歲】孩子經歷了斷奶,大小便訓練等,開始能夠區分自己和外部,產生獨立性和控制感,適宜分床以及分房。

    【3-6歲】孩子會對父母關係、兩性問題較敏感。從性心理角度說,孩子3歲後最好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不是不分開一定會出問題,而是出問題的可能性會大些。此時,孩子需要意識到父母間有種親密關係,是他沒能力介入的,接受這點有益於孩子健康發展。

    【6歲之後】孩子逐漸進入潛伏期,對外部世界的關注超過對自身的關注,這個階段也可比較容易分床(房)。到青春期孩子再次迴歸對自身關注併產生性衝動,如在青春期前還沒有“分”,可能提示家庭關係和互動模式存在一定問題。

    如何才能與孩子順利“分床”?1佈置環境

    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想像力,一起佈置小房間或小床,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會感到他長大了。首先從心理上滿足孩子獨立的需要,同時又創造了單獨睡眠的環境。

    2保持愉快心情

    睡前給孩子講笑話或故事,心情放鬆。也可聽輕柔舒緩的音樂,但不要講鬼故事或聽節奏過快的音樂。

    3找個替代物

    如果需要,可以給他找一個替代物。如抱著媽媽的枕頭或自己喜歡的娃娃睡覺。時間長了,孩子適應了一個人獨睡時,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過急。

    4開啟房門

    孩子開始獨睡時,開啟各自的房間門,讓兩個小空間連線起來。這樣,孩子會感到還是和父母在一個房間裡睡覺,只不過不是在一張床上。

    特別提醒1分床要循序漸進

    在調整階段,要講究方法,循序漸進,用能讓孩子接受的方式逐步改變他們的行為。首先,在陪孩子睡覺時適當拉開距離;接著,為孩子準備一張緊靠媽媽床的小床;第三步,將孩子的床放在稍遠一些,但媽媽仍能看到的地方;第四步,將孩子的小床放得更遠一些,或放在獨立房間。

    2孩子耍賴不心軟

    剛與父母分床睡眠的孩子,較易出現反覆。如:才把孩子安頓好,一轉身孩子又跑到父母的床上,或半夜醒來偷偷溜到父母床上不走。此時,父母千萬不能心軟,要不就會前功盡棄。明智的家長應耐心地把孩子勸回童床上,並多說些鼓勵的話,實在不行時,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後再離開。

    3不必扎堆標誌期

    有的家長會選擇在孩子入幼兒園、或入學這樣的標誌性時間分房,這樣做並不好。入園、入學本身就是重大的轉變,再加上分房就會讓孩子壓力更大。如果要分,應該在入園或入學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較好,因為孩子已經比較穩定,也可利用換房、搬家的時機,還可讓他參與設計佈置。孩子多大應該和父母分床睡,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父母。有人說早點分床,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人說和父母睡覺可讓孩子獲得充分的安全感。那麼,到底要不要分床,什麼時候分,怎麼分床才最好?

  • 2 # 貳寶媽媽加油

    我們家寶寶還沒有獨立入睡。但是有計劃在他上小學後,分房睡。

    個人認為孩子要成長和獨立,要先可以在情感和生活上獨立起來。所以,在到達一定年紀的時候,在孩子可以接受不會受到傷害的前提下,嘗試著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有自己的世界,嘗試過自己的生活。

    父母要做的事,是教會孩子去飛翔。有朝一日,父母不在,孩子也可以過得很好。而不是在孩子成年後,猝不及防地讓他去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 3 # 想要喝奶茶

    當然要分床睡了!

    我家是閨女,現在幼兒園大班,中班就開始分床睡了,一開始要媽媽陪著入睡才行,現在完全一個人洗澡睡覺,睡前自己還看看書,看完了關燈睡覺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很多方面需要獨立,包括獨立的空間,分床睡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

  • 4 # 晚晚t

    我覺得不該,

    首先孩子大了,他也是一個個體需要成長,要學會獨立成長,學會自己一個人承擔事情,也是長大獨立的表現,雖然分開睡剛開始媽媽可能會不放心,估計更多的是不捨從小都是和媽媽一起媽媽每天看著他入睡,估計比起孩子是我們大人更不捨吧!

    其次和孩子長期一起也確實不方便,孩子慢慢長大,夫妻生活總要有,當著孩子面總會不好,萬一孩子醒了,問你們在幹嘛也是一個尷尬問題,哈哈,

    我覺得孩子慢慢大了要有他自己獨立空間,情感,生活,總不能要他和你一輩子一起,長大了,要是一個媽寶男可就麻煩了!

    其實我家剛四歲多點,從小就和我一起睡,現在慢慢大了,總帶他一起睡也不是事了準備下半年中班了要他自己睡,不過肯定要慢慢適應,現在我家寶寶氣床你要不在他還會哭,這點不太好,慢慢來吧,估計要一段時間適應可以先陪他一起睡,他睡著了再走,和他說好這樣,反正我是這樣準備實施的到底能不能做好,順利分開呢,我估計肯定行的,總要長大獨立的孩子!

  • 5 # 小2蕭

    如果你之前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睡,但現在從各方面的考慮(比如父母隱私和需求、孩子自主和獨立等),想給孩子進行分房的獨睡過渡,這又是否合適,或者是否可以執行呢?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因為我們培養孩子的初衷,還是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地成長,這是全世界文化的主流共識。但是在分房的年齡段上,確實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唯一共識。

    是否分開睡,依據之一是孩子的心理年齡。一些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會從孩子的成長髮育角度,推薦1歲或者3歲這兩個年齡段。

    因為1歲以後的孩子,安全感建構模式開始轉向脫離母親,進入獨立意識萌芽;而3歲以後,孩子開始結束心理學上說的依戀期,逐漸社會化,自我意識及獨立性開始發展。

    而另外一些主流學者同樣也會提倡,“年齡只是參考,並沒板上釘釘”。我個人是支援這個觀點,讓孩子獨立睡眠,我們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整體發育情況,包括生理和心理年齡等都需要進行核心考量。

    數字是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我們不應該用冷冰冰的數字,來唯一決定並代替我們養育中的柔軟和直覺。

    比年齡段更重要的,還有幾個核心決定要素。比如孩子的整體睡眠情況如何:

    孩子是否能夠安睡整晚,

    孩子是否不需要喝夜奶,

    孩子一般不會不夜驚,

    孩子一般不尿床,

    ……

    還有孩子是否有滿滿的安全感,包括:

    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十分密切,

    孩子非常信任父母,

    不會害怕黑暗,

    不太受分離焦慮影響,

    能夠自主入睡——半夜醒來能夠自我安撫進入睡眠,

    ……

    這些評估需要我們仔細考慮,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生理上的成熟容易評估,心理上是否具有安全感,就不那麼容易被判斷。

    我們對於孩子好的方式,一定是幫助孩子培養和調整出自己內在的節奏,最終讓自己有能力去適應睡眠的步調,最終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滿滿安全感、有充足獨立性的人。,就斬釘截鐵地決定讓孩子如何睡。

    我們看了那麼多科普,聽了那麼專家的建議,但我們同樣離不開撫養實踐中的大量資訊,這是幫助增進彼此瞭解和尊重的根基。

    我們要看到孩子,觀察孩子的狀態,感受孩子的需求,這是所有父母共同不能忽視的重要立足點。

    如果決定分床睡了,那我們就要做一些準備,如果是大孩子那就和孩子一起商量小床和臥室得裝飾並且進行心理引導,讓孩子知道這是一件很棒值得驕傲的事,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者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不夠緊密,進行修補,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儘量給與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肯定、必須首先要做到的

    如果是小孩建議分床過渡,而不是直接就讓孩子一個人睡自己房間。孩子也許一下子接受不了。

    一開始可以準備一個小床,也最好根據孩子的喜好裝飾,或者讓孩子參與裝飾。

    先把這個小床放在大床邊上,緊挨著父母一起睡。孩子夜間醒來,可以喊爸爸媽媽,也能夠感受到父母在的那種安心。

    這種循序漸進,可以讓孩子逐漸適應,並對分開睡這個行為逐漸熟悉,漸漸適應

  • 6 # 古曼巴

    隨著孩子年齡慢慢增長,所有已為人父母的都會面臨這個問題,是讓孩子自己睡呢,還是讓孩子和父母睡,心軟的父母,孩子一哭,便不忍心讓孩子離的太遠,其實,長期帶著孩子睡覺,不可取,這樣以後會很粘人,不獨立。讓孩子自己睡,長大了會變得更加獨立優秀!

    有的父母可能擔心孩子睡不好,害怕孩子晚上被嚇到,其他孩子只要到不需要隨時味奶時,就能夠睡好一整玩,孩子一個人睡,還能防止父母晚上側身時壓到。

    讓孩子獨自睡覺,慢慢養成習慣,就不哭不鬧了,孩子晚上不敢一個人睡,長大後不能很好的獨立,什麼事都想找父母幫忙,當然,如果孩子實在不樂意自己睡,也彆強迫,培訓孩子獨自睡覺也需要過程,至少跟父母睡一起那麼久,突然分開,肯定不樂意。可以在他的小床邊多陪陪他玩耍,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熟悉一段時間,你讓他跟你睡,他還不樂意了呢、是吧!

    為人父母,別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小孩可聰明著呢、慢慢培養,好的或壞的,都會成為習慣,伴隨他一生。

  • 7 # Nicer個人成長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要和父母分床睡甚至是分房間睡,這是生活常識。我家小寶從小跟著我和老公一起睡的,也因此雖然一歲以後一直是奶奶幫忙帶但依然最黏我。每天早上醒來如果看不到我就會哭鬧,到現在四歲了偶爾醒來沒看到我也還會哭,有時我出門比較早一定會在路上接到他用奶奶手機打過來的電話,接通後就聽到那頭一頓哇哇大哭的聲音。

    關於給孩子分床的想法在他三歲的時候我就有了,只是觀察我家孩子太黏人膽子也有點小,加上之前試探性地問他可不可以自己睡小床時被他強烈拒絕了,所以分床的時間就推遲到現在才進行。介於對自己家孩子的瞭解我是從讓孩子接受分床睡開始的,打算給孩子多一點過渡的時間這樣以後他自己真正獨自睡一個房間的時候也能更快接受,如果一開始就直接讓他自己去睡一個房間孩子肯定得哭鬧飛天。

    其實分床睡也是最近一個月才開始的,之前我一直苦惱怎麼跟孩子說他才能心甘情願接受自己睡小床,後來給孩子買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本關於孩子獨自睡覺的繪本,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回來希望它能帶給孩子一些幫助,結果看完第一遍孩子就自己主動說:我也要自己睡,但是他也要買和繪本里陪主人公睡覺的不同玩偶,聽到他說要自己睡我已經很驚喜了所以這個要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只要他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睡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兵力孱弱,多次爆發農民起義,為何宋朝沒被起義軍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