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在中國歷史上,各大皇朝的滅亡,與農民起義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絡,比如秦末陳勝吳廣、漢末的黃巾軍、隋末的瓦崗等十八路反王、唐末的黃巢、明末的李自成……

    但是,宋朝卻與之相反。

    兩宋一共傳國319年,據記載,其中北宋發生230次農民起義,南宋發生203次農民起義,平均每年發生約1.4次,更不乏像方臘這樣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宋朝一直堅挺著,不給農民起義一點機會。

    甚至,在建炎南渡後的南宋初年,外有金兵叩關,內有鐘相楊么率領的40萬起義軍,這個場景,跟大明朝何其相似?

    但是,南宋就和不倒翁一樣,任憑風吹雨打,都能回到最初。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明朝會於滿清,可宋朝卻還可以活蹦亂跳一段時間呢?

    原因大概是,與一個政策有關!自古以來,封建皇朝為了便於統治,都施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階級排位也是按照士農工商,在明朝時,商人就算有錢,也不準穿絲綢。可宋朝,大力發展商業,同時不抑制土地兼併。

    先來看看農民造反的根由!

    一般是土地被兼併,活不下去了,只等一個人登高而呼,馬上揭竿而起。而封建社會,沒有權勢的農民,他們的土地被新興的地主兼併,是歷史的必然,誰也無法扭轉,只消時間過一兩百年,就會出現‘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

    生活沒了著落,農民為了一口飯吃,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宋朝沒有抑制土地兼併,所以才導致農民造反一事,此起彼伏。

    農民造反,就得鎮壓。有道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得金錢支援,想要鎮壓農民起義,基本不可能。

    比如大明朝末期的崇禎帝,面對李自成的起義大軍,然而國庫空虛,很難招募軍隊,只得低聲下氣向大臣們伸手討要,結果一個個裝聾作啞。

    但宋朝有錢,有大把的錢,因為工商稅大概佔了總稅收的70%,不愁沒錢招兵買馬!

    宋朝重商業,農民沒土地了,除了造反,還能做點生意,稍微有點腦子,養家餬口應該不難。就算不走從商這條路,參軍賺溫飽,也很容易,畢竟農民也有自己想想法,當正規軍,總比造反強!

    比如北宋的宋仁宗時期,全國兵力達到了125萬,鎮壓起義軍,綽綽有餘!

  • 2 # 龍天一馬

    宋朝並不弱啊!軍事可以說是攻守和內力的總和,宋人防守是滿分十分,內力包括經濟人口科技人才和意志力宋人也有9.5分,只是進攻很弱只有五分,但這是和騎兵帝國遼金西夏大元比,而且終宋一代帥才太少,但能和遼金大元平分秋色,把西夏打成重傷已經是非常強的軍事帝國了,而宋的農民起義雖然多但規模非常小,真正有影響的是方臘起義,但邪教起義後人心盡失,因為方臘是白蓮教當時應該叫景教吧,很變態的一個邪教,雖然號稱百萬教眾但能和宋軍打的十萬不到,所以很快被幹掉,其它的如李順王小波起義和鐘相楊麼起義更加不是全付武裝的宋軍對手,宋軍弱點是平原戰,在丘陵山地或水戰是十分強悍的,所以起義軍根本打不過宋軍,宋朝亡於內部政策和大戰略的處理,大元滅宋能成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帝國綜合國力的大PK,最後大元一統天下。

  • 3 # 圖文繪歷史

    宋朝有記載的農民起義多達400多次,造成此種原因是宋朝從始至終沒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雖有王安石變法但很快以失敗告終,一旦有天災人禍老百姓就會揭竿而起,但規模都是中小型,沒有連成片,宋廷平叛的方法是開倉放糧,邊剿邊撫,領頭的能從叛賊變成吃皇糧的非常樂意,叛民有吃的了也作鳥獸散了,也有的成了中央軍。

    圖為王小波李順陳列館。

    而兩宋幾次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竟然都不是以推翻朝廷為目的,四川王小波的起義只為均平富,方臘起義只為誅殺六賊,洞庭湖鐘相起義也是為了等貴賤,均平富,其意思就是這些起義軍只為了殺貪官,自己有口吃的能生活,所以推翻宋朝的機會留給了北方的侵略者,但是曾有史學家推斷,宋朝如沒有外患,土地兼併持續嚴重不解,農民起義軍堆裡冒出個厲害人物,那宋朝必被農民軍推翻。

    宋江起義提一嘴,早年從出土的北宋將領折可存墓誌銘可以看出,宋江起義規模太小,史書上只簡單稱其為民變。折可存墓誌在民國時常年被人用作洗衣板,解放後保存於西安碑林。

    唐宋交替之際有很嚴重的社會矛盾,這也是五代十國混亂原因之一,但北宋的建立並未經過戰亂,是以平和的禪位方式獲得的,所以宋廷並未出手解決社會矛盾,使得兩宋最高時全國有70%土地掌握在貴族大地主手中,一旦有了饑荒農民被迫發動起義,公元993年四川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是例子,雖然起義軍一度佔領成都,控制川西大部分地區,但宋軍一來,邊剿邊撫,恩威並施,僅1年起義軍就被平熄。

    淳安縣有當年方臘起義時的藏兵洞,後改為方臘洞。

    公元1120的方臘起義是以殺貪官為號召發展起來的,雖然一度發展上百萬民眾,但宋朝大軍前來後,邊放糧邊剿撫,僅4個月就鎮壓了起義,大量的起義軍搖身一變成為宋軍,剛好解決了宋朝徵兵御北的困擾。有人戲稱宋朝一旦徵不到兵,就想辦法某一地區人民暴動,然後拉著糧食和聖旨去招撫,馬上兵源問題就解決了。

    圖為洞庭湖畔的飛來鍾,南宋鑄造,相傳為鐘相、楊么起義軍透過此鍾傳遞軍情。

    公元1130年洞庭湖鐘相、楊么領導的農民軍起義是比較有實力的,首先鐘相他有宗教組織作基礎,教眾甚多,起義後僅1個月就發展到了40萬之眾,並以洞庭湖水寨為據點,要命的是鐘相、楊么的起義軍沒想著推翻南宋朝廷,根本不出擊,只想圈著洞庭湖自給自足,佔山為王罷了,回過神來的宋高宗馬上調岳家軍前來平叛,聲名遠播的抗金大將岳飛一來,三下五除二就平息了叛亂,還收編了大量叛軍來反哺自己部隊。

  • 4 # 悟色的悟空

    首先不是農民起義,這些農民沒有政治抱負,大都是為口飯吃被野心家欺騙裹挾。其次宋朝抑武重文,自己兵變起家卻對武將百般防範。針對國內各種暴亂,長期實行招撫政策。稍有棘手的暴亂都進行分化處理,你不是想吃飯要活命嘛,身強體壯的全部招安進廂軍當豬養,剩下老弱病殘也鬧不起來。對真正意義上的叛亂全部鐵血鎮壓。

  • 5 # 國史記聞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提到宋朝立國三百多年時間中,農民起義爆發了數百起,卻都沒有形成太大的氣候,這也讓宋朝成為為數不多的未亡於內鬥的朝代之一,其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四點:

    第一、宋朝有發達的工商業

    可以說絕大部分農民起義的根源在於沒有限制的土地兼併,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如果有土地在手,哪怕賦稅再重,也總還有個盼頭,但是土地都沒有了,還靠什麼吃飯?宋朝的解決方案就是可以靠工商業吃飯。有很多人都說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始於宋朝,雖然工商業並不一定能夠讓所有人滿意,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只要吃飽穿暖,誰願鋌而走險?

    第二、宋朝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蔡京雖然頂著奸賊的帽子被人唾棄了上千年,但是他執政期間在全國推行的幾項惠政卻是後世很多能臣都無法企及的——他設立了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也就是在全國範圍內設定孤兒院、養老院以及純公益性質的喪葬事務局。另外,宋朝“冗兵冗官”歷來被後世詬病,但是流民問題必須解決啊,所以,每逢災荒之年,宋朝政府都會大規模徵兵,用國家的財政來養活這些人。徵兵的目的不在於對外打勝仗,而是在於維護國內的穩定。

    第三、宋朝始終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威脅

    宋朝立國三百多年,始終處於和外部敵對勢力的軍事對峙狀態之中,尤其是北宋的契丹、西夏;南宋的金、西夏、蒙古等等,在巨大外患之下,國內矛盾被轉移,軍民同仇敵愾,共御外辱,國內自然會更安定一些。

    第四、宋朝政治環境寬鬆

    宋朝即便是亡國了,也鮮有人說宋朝多麼黑暗,根本原因就在於宋朝對文人好,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那麼靠筆桿子吃飯或者消磨時間的人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壞話來。另一方面,宋朝文化高度發達,被陳寅恪先生成為封建史上的文化巔峰。行有餘力才學文呢,縱觀歷史,農民起義頻繁的時期基本上也都是整體文化水平偏低的時期,畢竟舞槍弄棒比舞文弄墨的成本低得多。

  • 6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筆者倒是願意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為什麼宋朝好像沒有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姐是宋朝沒有被推翻的答案,大多會講到宋朝的軍事實力和宋朝的生產基礎,就比如說有人會回答因為宋朝的商業是較為發達的,所以不至於會有一些平民活不下去而造反。但事實上,這種看法也許是錯誤的。

    筆者就從宋朝的土地與人口的關係來解釋。

    宋朝很多地方都是繼承唐朝的,宋朝的官員薪水,很大意義上就和唐朝有很類似的共同地方。

    唐朝時期的官員,某個官員做到一定程度級別,例如一個縣令做到宰相。不僅是這個官員的官職和官位在變化,他所控制土地也在變化。在唐朝實行的職田制度。簡單來說,就是給每個官員都有一定數量的田地,這類官員就是田地的主人,也就是地主。而並不是由官員來耕種,職田的周圍會有一些百姓。這些百姓為官員服務嗎,職田生產出來的東西就當是官員的薪水。

    換句話說,唐朝的官控制了地方數量一定的百姓。一旦一些貪官汙吏要是想讓自己的心水,自己的生活過的十分奢侈,那就會去壓榨百姓了。因此,唐朝其實也發生過不少農民起義,黃巢起義之時,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平民跟隨皇朝的造反大軍,很大程度上,就因為是職田的制度壓迫了百姓。以至於有不少的平民加入到造反大軍中去。

    同樣的,到了宋朝的時候,宋朝恢復了這項制度。也就是說宋朝的官員,其實是可以控制百姓的這一類官員。

    而官員在控制了百姓之後,其實也是在減少農民起義的可能。或者說,官員本身就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一旦苗頭不對的話,地方官就會聯絡軍隊。而聯絡軍隊的作用還不一定就是為了鎮壓平民。

    北宋之所以會出現“三冗”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之所以北宋也會產生農民起義的事實是一致的。

    在一些地方發生了災荒之後,宋朝當地的廂軍就會來到地方,但廂軍來的目的不一定就是想要鎮壓當地的叛亂。還可能是廂軍要招募當地的流民加入到廂軍當中,這個做法,其實也是在減少農民起義的可能性以及減弱可能產生的農民造反力量。

    說得更加具體的話,並不是說宋朝不可能會被農民起義推翻。而是宋朝吸收了農民起義的造反力量,為了消化掉這些造反的可能性。被逐漸消耗了自身的國力。以至於後來發生了靖康之變。

    同樣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宋朝的軍隊,戰鬥力呈直線下降的原因了。當宋朝將這些平民變成朝廷的軍隊之後,當時宋朝的武將地位低下,而文官是可以肆意妄為的。因此,一些地方計程車兵明明就並不能屬於文官調遣,卻偏偏出現了,稍微一些強壯計程車兵都會被當地的文官給調走。軍營當中竟然會出現沒有可用士兵的“奇特景象”。

    在這裡,筆者還要解釋一下“所謂宋朝手工業以及商業發達的不會讓平民造反的理由”。

    按照《宋史·兵志》的解釋,在童貫平定了江南的方臘之亂之後,童貫曾經打報告給他的主子宋徽宗,提到當時的東南大將都是一些很膽小的人,這些人平時不在軍營中操練,都在市井上去做一些小買賣。童貫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必須要留下西北的軍隊來,守衛江南一帶才行。這說明,當時的宋軍內部也是一派的文恬武嬉,不務正業。

    再加上當地的官員肆意敲詐勒索浙江的平民百姓,所以後來就爆發了北宋歷史上可謂是最大規模的方臘之亂了。

  • 7 # 大可言炎

    先不說宋朝,就說起義能不能成功取決哪些條件:一是人民的生活狀況是不是到了起義也是死,不起義也是死的狀況,這一點宋朝還沒達到,人民的生活還可以,還沒達到要冒險的地步。二是政府是不是達到癱瘓的邊沿。這一點宋朝也還行,有一定執政能力,有可調動的軍隊。三是看起義者有沒有先進的思想,嚴明的紀律,規範的制度等。也就是得達到天勢,地利,人和才能成功。而在宋朝,這幾點都不成熟,所以那些起義的都沒成功

  • 8 # 銳不可當1799

    看過水滸的人應該知道,統治者軟硬兼施,對較小規模的農民起義,直接派兵剿滅。對圍剿不了的宋江、方臘等較大的起義,先採取收買詔安其中一部分,然後讓其剿滅其他義軍,以使其兩敗俱傷,不得不歸順朝廷。手段非常陰險狡猾。

  • 9 # 鈺文話歷史

    宋朝,軍隊戰鬥力確實落後於遊牧民族的戰鬥力。但是,也是經過訓練的正規軍隊。相對於缺乏訓練農民起義軍來說,依然具有比較強悍的戰鬥力。宋朝雖然也有許多農民起義,但是,宋朝從來沒有爆發過可以給統治者致命打擊的起義。北宋末年爆發的最大的一次方臘起義,沒有給北宋統治者的統治基礎造成致命的破壞,北宋滅亡在是亡在國家對外戰略上,聯金滅遼,最後卻被金所滅。後來,趙構跑到南方建立南宋,給宋王朝續命了一百五十多年,南宋期間也爆發了諸多農民起義,最後南宋滅亡還是國家對外戰略上,聯蒙滅金,後被金所滅。可以看到,宋王朝是少有的不是亡於農民起義之手的王朝。這和宋朝的國家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宋朝沒有采取其他很多朝代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宋朝,商業十分發達,可以有效吸收因為土地兼併帶來的農業剩餘勞動力,讓很多農民可以從事商業以謀生。再者,因為十分發達的商業,給宋朝帶來了十分巨大的財富,可以養活十分多的軍隊,而且農民起義不就是沒有飯吃沒有土地,要是統治者給農民點錢,這起義自然土崩瓦解

  • 10 # 宗大桔

    宋代的兵力孱弱是相對於少數民族政權而言,其實如果單純是步兵的話,宋並不弱。因為宋代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起義得不到太多階層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巴克含有高致癌物質,為什麼真相被瞞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