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監總是會被歷史、影視所黑化,有沒有太監能力非常突出,幫助當時的統治者建功立業的?
6
回覆列表
  • 1 # 溫讀

    歷史上大有作為,能力突出的太監還是不少的,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我在這裡說幾個明朝的太監吧。

    七下西洋的鄭和

    鄭和七下西洋,這個我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14歲的他進入燕王府從侍,而後被有黑衣宰相之城的姚廣孝收為弟子,因此鄭和一生篤信佛法,有佛經傳於世。

    靖難之後,朱棣成為皇帝,鄭和因功升任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僅次於司禮監。鄭和胸有謀略,知兵善戰,朱棣對此人十分信賴。

    在1405年到1433年,鄭和曾七下西洋,不僅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彰顯我中華文明,而且震懾倭寇,開拓海外貿易,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歷經七朝的劉永誠

    劉永誠,從明成祖朱棣到明憲宗朱見深,侍奉了七位皇帝,歷經七朝,想象都可怕。後人都說明朝有兩大太監,一個是鄭和鄭三寶,一個就是劉永誠劉馬兒。

    三次跟隨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皆為偏將,長期掌握軍權,武藝高強,劉永誠軍功赫赫。在鄭和下西洋的那些年裡,劉永誠接替了他的工作,擔任朱棣的貼身侍衛。

    劉永誠在明朝人心目中很有地位,在他死後百餘年的萬曆年間,京城的人們提到他還是稱呼他馬兒。

    吞金自殺張敏

    比起上兩位的功名赫赫,此人實在是微不足道,至始至終,他都是一個小門禁而已。

    也就是現在看大門的老大爺。

    這件事需要從土木堡之變講起。

    土木堡之變,英宗攜幾十萬人馬御駕親征,結果被打的支離破碎,自身身陷囹圄。

    而後于謙擁立其弟弟朱祁鈺登上皇位,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然後英宗被放了。

    但是朱祁鈺並不想讓帝位啊,於是囚禁了英宗朱祁鎮,並把太子朱見深也給廢了。

    太后害怕朱見深會被殺害,於是就派了一個宮女陪著朱見深。

    後來朱祁鈺病重,膝下無子,英宗奪門之變又奪回了帝位,朱見深又成了太子。

    英宗朱祁鈺死後,這個太子也就是朱見深當上了皇帝,也就是明憲宗。

    而當年陪著她的宮女成為了萬貴妃,由於早年的擔驚受怕,萬貴妃當時的不離不棄,使得皇帝一直以來都是獨寵萬貴妃一人。

    這個宮女出身的萬貴妃便恃寵而驕,當其他妃子有身孕之後萬貴妃就會謀殺,造成了憲宗膝下一直無子。

    再後來憲宗臨行了一個小倉庫管理員的紀性女子有了身孕並且偷偷生下了這個孩子。

    再然後,我們的主角看門禁的小太監張敏終於出場了。

    萬貴妃讓張敏去殺掉這個孩子張敏沒殺而且還撫養了一段時間,當這個孩子在宮內偷偷生活了六年以後張敏將實情告訴了憲宗而後,張敏吞金自殺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這名皇子這名皇子,就是以後明孝宗。

    在位十八年,勵精圖治,史稱弘治中興。

    就是那個一生只愛一人只娶了一個妻子的明孝宗朱祐樘。

    在勾心鬥角的深宮大院,所有人都在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一個孩子,真是一件令人性溫暖的事情。

    以上。

  • 2 # 香茗史館

    雖然太監給人們的印象一直不怎麼好,然而太監之中畢竟有好人也有壞人,之所以造成這種印象只是壞的徹底更容易出名罷了。其實太監之中文武雙全又有大作為的也有不少,下面就說幾個我知道的吧,大致有楊思勖、高力士、李輔國、楊復光、李憲、秦翰、鄭和等人。

    楊思勖

    楊思勖(公元654年-公元740年),字祐之,唐玄宗時期宦官。他從小入宮,被楊姓宦官收養後改姓楊。他先是跟隨唐玄宗平定了宮廷政變,被升為左監門衛將軍。開元年間,又先後平定了安南梅叔鸞、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瀧州陳行範的叛亂,屢立戰功,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

    楊思勖雖然是太監,但生性剛毅果決,有軍事才能,只是性情兇暴,每次俘虜敵人,大多生剝其面,甚至剝去頭皮,手下士卒,無不畏懼,也因此惟命是從,從而才能屢立戰功。

    楊思勖雖然戰功顯赫,但他對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並沒有居功自傲,攫取政權,因而也算是一個好宦官。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唐代著名宦官。史書記載,高力士身高六尺五寸,文武雙全,善騎射,勇猛過人。

    高力士同樣是幼年入宮,被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後受到武則天的賞識。神龍政變後,李顯正式復位。然而李顯無能,導致韋后弄權,高力士則協助李隆基帶兵殺掉了韋皇后,立下大功。先天二年(713年),高力士又協助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

    因此,高力士深受唐玄宗信任,一度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李輔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乃是唐朝中期權宦,也是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

    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阻止了張皇后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

    不過李輔國卻非常的跋扈囂張,於是唐代宗派人殺死了李輔國。

    楊復光

    (沒找著劇照,這個畫像有點奇葩)

    楊復光(843-884年),本姓喬,因入宮後被內常侍楊玄價收養,故改姓楊,唐朝末年宦官軍事將領。

    王仙芝、黃巢農民起義爆發後,楊復光歷任曾元裕、宋威、王鐸等路諸軍監軍,曾誘王仙芝降唐。黃巢入長安後,唐忠武節度使周岌投降,他勸周岌復歸唐朝,並襲殺義軍使者。後又並蔡州割據者秦宗權部分士兵,將其分為八都,並任天下兵馬都監。黃巢大將朱溫駐同州,他遣使招降,又引沙陀李克用軍自大原進攻關中,迫使義軍撤離長安,因功封為弘農郡公。

    李憲

    李憲(約1035 - 約1086),字子範,宋朝宦官。

    宋仁宗皇祐年間補入內黃門,升供奉官。神宗時,活躍於西北邊境,數次參與北宋同西夏的交鋒,曾屢次參與監督、指揮邊境的征討活動,官至宣州觀察位、宣政使、入內副都知,遷宣慶使。為宋朝抵抗西夏立下無數戰功。也曾一度兼管財政,節省冗費十分之六。

    秦翰

    (為何畫像都如此奇葩)

    秦翰(952年—1015年),字仲文,北宋宦官將領。

    秦翰在宋太祖時入宮,太宗、真宗時屢次參與抵禦契丹以及討伐趙保忠等軍事活動,作戰勇教,有諜略,又善於領兵和團結將帥,功勳顯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賞識信用,一再給予嘉獎提升。歷代宦官中參與軍事活動的並不少,但像秦翰這樣有勇有謀,四十九次受傷,在捍衛邊境中屢立大功,而不居功,不攬權,不謀私利的,實不多見。

    由於他久在邊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職由他擔任,表示對他的特別寵幸。官至入內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領平州團練使。死後一再追贈貝州觀察使、彰國軍節度使。

    秦翰可以說是宋代宦官中在軍事方面最傑出的人才,即使與一般的將帥相比,他亦是相當出色的。

    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小名三寶,又作三保,明朝太監。

    據推測,鄭和大概於洪武十三年(1381年)為明軍進攻雲南時所擄,遭受“宮刑”;(1382年)被選於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14歲的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靖難時期,鄭和一直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擁有一身武藝,還略懂兵法有謀略

    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 3 # 以史為鑑

    既然問能文能武,大有作為的太監。那就必須要說說童貫了。

    一,創紀錄的太監

    童貫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獲得爵位最高(被封王爵)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的宦官。

    童貫在西北監軍、經略安撫制置使、節度使等軍方大員。曾率軍擊破西夏,收復四川、洮州。“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說:“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沒人了嗎?”

    結果宋徽宗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於是派遣童貫使遼。

    童貫從遼國回來後,更是被任命為太尉,主管樞密院事(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長)。另外統領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

    平定方臘後,童貫更是因功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

    後來童貫收復幽燕(從金人手中買的),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下詔封他為廣陽郡王。

    一個太監因“戰功”被封王,中國歷史上也就童貫一人。

    二,長相奇葩的太監

    童貫不同於我們想想中陰氣十足,說話孃的太監。

    正史記載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甚至還生有鬍鬚,皮骨堅硬如鐵,像一員武將,根本不像宦官。

    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宋史》

    當然,童貫這麼厲害也不能說他就是忠臣,童貫的名字早早就在《宋史-奸臣》上了。

    不過要數歷史上能文能武,還大有作為的太監,童貫想必也會大喊一聲:捨我其誰!?

  • 4 # I八零印記I

    一提起太監,我們腦海裡不由就會想到影視劇中那些不陰不陽,捏著噪子,陰森狠毒的一個個經典形象出來,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很多禍國殃民的代表人物,如趙高、魏忠賢等,尤以明朝達到頂峰。

    但也並非所有的太監都是如此,也有很多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太監人物,而其中能文能武又大有作為的典型代表就非明成祖朱棣手下赫赫有名的“三寶太監”鄭和及“王狗兒”王彥莫屬。

    這二個太監做為明成祖朱棣的從龍功臣,在靖難之役都立下赫赫戰功。從頭到尾都跟隨朱棣左右,在戰場上一刀一劍拼殺出來。不僅如此,二人再分化建文帝的陣營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朱棣曾有言,如果二人不是太監的身份,功績足可以封侯。

    先說說大名鼎鼎的鄭和,此人本是元朝雲南王麾下貴族,明軍收復雲南時,11歲的鄭和被俘,後成為太監入燕王府,朱棣見其聰明伶俐,於是收為心腹,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之一。

    鄭和最為後人所熟悉和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七下西洋了,其人身材魁梧,知識豐富,思維敏捷,朱棣曾評價“內侍之中無人能出其右”,尤其在朱棣“清君側”的過程中,更是立正汗馬功勞,深得成祖朱棣所賞識。

    《明史·鄭和傳》中所述,鄭和是一個足謀善斷、有勇有謀、頗知兵事的文武雙全型的人才,立下不少軍功,他一步步護送朱棣走向帝位,深得其信任,而七下西洋更是將中國的威名遠播至東南亞、中東地區,也加強中國與這些國家的交流和聯絡,不得不說是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

    另一位外號“王狗兒”的王彥,他的知名度相對來說沒那麼高,為人也十分低調,同樣做為朱棣起兵時身邊得力的太監助手,在戰場上也立下無數功勞。後來守遼東、徵瓦剌,隨侍成祖,大修佛寺等。

    在一些歷史小說大神的筆下,此人還被描述成武功深不可測的絕世高手。

    需要指出的是,明成祖朱棣時期的太監確實得力,同時,為了加強統治的需要,明成祖當時也有很大的理由重用這些引為心腹的太監,而在此後也逐步成為明朝太監極力日益氾濫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自己獨特的品位嗎,時尚衣著、音樂書籍、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