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色歸讀

    清朝有一套很完整的皇子養育、教育體制,一般皇子生下滿月後就要離開生母,由奶孃(嬤嬤)撫養,並且除了“生母”之外另外記名到品級比較高的嬪妃名下,認其為嫡母(比如皇后)或庶母(比如皇帝的側妃),但是總的來看由比其生母地位高的人來撫養,沒有平級或降級撫養的。不是特定節日,平時母子見面機會都很少。其原因主要如下:

    1、生母地位低賤,有時候甚至就是個普通的宮女或賤奴,皇上偶然來了興頭行了龍寵天澤,日後懷了並生下皇子。普通臣民之家比如《紅樓夢》裡的賈環、賈探春都不認趙姨娘為母親,而是尊王夫人為母。何況皇家?“低賤嬪妃”的血統、地位、見識、風範乃至運數都可能拖累了“龍種”,自然是不能由生母本人管帶、教養的了!這樣也能顯示皇子身份尊貴,並保證其安全。

    2、皇帝妃嬪無數,很多皇帝的阿哥、格格也一大堆,清朝有專門的阿哥教養機構和專業的奶孃、嬤嬤隊伍,一方面專業人做專業化事;另外一方面有利於生母的身體恢復,保持良好的身材。

    3、 滿人號稱草原雄鷹的騎射起家勇武民族,皇子生下來與生母分開,避免被過分溺愛,從而保持本民族的堅忍勇武的風格。大清入關、定鼎天下後,皇帝每年還有帶領眾阿哥去圍獵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4、 培養皇子的獨立性,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嬌氣,能夠一心學習治國之道。整個封建社會,清朝的皇子是教育得最好的。

    5、平衡後宮關係。 某些妃嬪特別是皇帝很寵愛的嬪妃沒有生育能力,故而過繼子女(其他地位比較低的生下來的皇子)來撫養。

    其實。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將來可能的外戚專權、後宮干政。如果任由生母特別是地位低賤的生母撫養皇子,而日後該皇子一旦位高權重甚至繼位大統的話,很可能母憑子貴,這樣很可能形成母親和皇子勾結聯合篡權、干政或者外戚專權。這對皇族、皇室政治權利生態以及皇家江山的萬年傳承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清朝吸取前朝的教訓,採取這種分離轉養的制度,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離間生母和皇子的關係、天然親情。母親除了在各種慶典時能夠看上一眼自己的孩子,平常根本不可能親近孩子,常此以往母子間的情份自然不可能深厚,也就消除了這種隱患。

    以康熙朝的八阿哥胤禩為例,他出生後,因為他母親衛氏的出生低賤,是沒有資格親自撫養他的,而是被康熙抱給了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養。這樣一方面導致八阿哥和大阿哥關係最親密,另一方面,八阿哥對惠母妃的感情也很深,後來大阿哥被圈禁,康熙去世後,她將惠妃迎到自己府邸親自贍養。

    其實這種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武帝立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前殺死其生母鉤弋夫人。很多人對這種殺母立子的做法不解,《資治能鑑》記載的漢武帝對此的解釋是:“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更極端的做法是北魏的皇帝,他們為了防止母以子貴,只要產下皇長子生母立即賜死,因為北魏時是皇長子繼承帝位的,也就是說皇長子的母親如果在世的話,後來的尊榮和影響力是鐵板釘釘的,所以還是“賜死”了乾淨!

  • 2 # 誠成164636417

    因皇子嬌貴,不能在生母身邊受寵,要皇子從很小就養成獨立的習性,有的時候要規範皇子的言行舉止所用的一些方法,生母是無法理解與接受的。皇子自幼脫離生母,是怕生母一些不良言行,在不知不覺帶給皇子,皇子的身份與生母是不同地,貴為天子,絕不能有惡習染身。所以皇子從生下以後離開生母,更重要的是要接受有序教育。

  • 3 # 鬼影問道化真身

    自古慈母多敗兒,滿清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設定了皇子不由生母撫養的制度,儘管沒能完全避免外戚干政、內宮爭鬥,也沒能養育出千古稱頌的皇帝,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肯定的,滿清皇室自始自終沒有昏君,也沒有荒淫無度的皇子,也沒有勾結外敵而不顧大局的皇族成員!

  • 4 # 宋安之

    糾正一個錯誤,清朝的皇子並非剛出生是被奶孃抱走,而是由高級別的妃嬪撫養。

    按清朝祖例,嬪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自己養育孩子,如果母親出身低微的話,是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的。

    比如雍正帝胤禛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於他的生母出身低微,當時級別過低,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也是九子奪嫡時雍正帝一奶同胞的十四弟沒有站在他這一邊的重要原因。

    而且清初時後宮的定列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的。

    這樣一來,皇子長大以後對於生母並沒有太多感情,如果其中之一成為新皇帝,那麼他的生母就算升級為皇太后,本身制度限制加之母子感情一般也不會有什麼權利的。

    至於為何如此,還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其次還保持滿八旗的獨尊地位,涉及到一些滿漢之分。

    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那些帝王也想過防止後宮干政的制度,比如漢武帝的立子殺母,北魏初期甚至盛行這種制度,但畢竟太過殘忍,並沒有持久。

    清朝入關以後雖然很多地方繼承了明朝制度,被稱之為清承明制,但並沒有全盤支援,清朝的統治根基在於八旗制度。

    一般漢人女子是進入不了後宮,就算順治還有乾隆等皇帝時有漢人女人入宮也是身份最為低微的。而一般入宮的多以滿洲八旗和蒙古部族居多。像漢軍八旗的女子就算入宮也屬於身份低微一類,像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上也就兩位漢軍八旗的皇后,還是屬於死後被追封為皇后的,分別是康熙帝生母和嘉慶帝生母。

    所以很多情況之下,為了保持滿洲獨尊的地位,漢人女人基本上入不了宮的,漢軍八旗可以入宮也是身份低微,而一般皇子生母若是身份低微之人,就交由高級別的妃子撫養,而這些高階妃子一般都是滿八旗的。

    由於著重於滿八旗的統治地位,所以清朝晚期還是發生了後宮干政之事,慈禧太后統治了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

  • 5 # 夜月下鳴蟬

    滿清的這種抱養皇子的制度,算是祖制了,不過康熙以前並沒有形成條文,康熙以後才逐漸正式。

    其實這種孩子不由親生母親撫養的制度,在古代算是比較常見的,大多數都是因為孩子的親生母親地位比較低下,身份不高。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讓生母撫養孩子的話,可能會得不到比較好的教育,也得不到發展和上升的優勢。所以一般會將孩子交給地位最高的女主人撫養,而只能稱自己生母為姨娘。

    但是在滿清對皇子撫養形成抱養制度後,無論生母地位如何,都會被抱走,不由生母撫養,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殘忍,不講人情的做法。但是所謂欲戴王冠,先承其重,生在帝王之家,一方面本身就承擔著江山社稷,另一方面也要優勝劣汰。如果繼續留在生母身邊撫養,可能就會被溺愛,被嬌慣,既不獨立也不自強,肯定是無法承擔這麼大的家業和責任的。只能說,舍小家為大家(江山)了。

    這種抱養制度,一來可以提高皇子的地位和優勢,特別是那些生母出身和地位較低的皇子,所以滿清規定只有品級在嬪以上的妃子才能單獨撫養皇子。

    二來,加強滿清皇室自身的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滿清皇室規定只能在滿蒙八旗中聯姻,很明顯這些人中嫁給皇帝后的地位肯定比其他的女子要高,按照抱養制度,其它妃子的皇子肯定都是被滿蒙八旗妃子撫養長大的,對這些人肯定是十分親近和忠心的,這也十分有利於滿蒙八旗自身的統治地位。

    第三,很明顯是為了未來的皇帝培養天生的盟友。最好的盟友肯定是自己的親兄弟,或者青梅竹馬的發小。作為皇子,儘管被抱養給了地位高的妃子,但是從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來講,當然是那些生母地位高的皇子更有優勢,可以說抱養過來的皇子就是天生註定的馬仔。

  • 6 # 鍾二

    清朝的這一規定在我看來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皇權著想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事主要還要從漢武帝說起。

    漢武帝16歲繼位,但是此時的他並不得志,因為在他身後有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太皇太后竇太后籠罩著,人員獎罰、任命、政策實施等等一切國家大事都要經過竇太后,漢武帝很是鬱悶,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施展拳腳,但此事也讓他真正重視起來。

    漢武帝晚年因為太子戾死了他要重新找一個太子,最終選定了最小的兒子劉弗陵,此時他才五、六歲,漢武帝想到了自己之前的經歷擔心劉弗陵生母鉤戈夫人會專權而影響漢朝的江山所以殺母立子。

    到了北魏時期也延用了殺母立子這個政策,因此當時妃子都不想生皇子,生了皇子就要被賜死,根本就享受不到母憑子貴的優待。

    清朝的咸豐皇帝也差點殺母立子,咸豐六年那拉氏生子載淳當立太子(同治帝),但是大臣肅順等擔心那拉氏專權勸咸豐帝效法漢武帝之法,但是咸豐手軟最終釀成大錯。

    清朝這樣做還有另外幾點好處。

    可以防止生母溺愛造成皇子性格軟弱,膽小怕事過分依賴母親,交給別的賓妃就不存在這種溺愛因此皇子也就更加獨立和果敢。

    可以防止因為宮廷的鬥爭損失皇子,皇子送到別的賓妃處教養,如果這位妃子想害皇子就要想想自己的孩子也在別人處寄養,從而心生忌憚。

    總體來說這樣做都是為了江山的統治更牢固,親情只能暫且先放一邊。

  • 7 # 澹奕

    在清宮之中有個地方,叫做“阿哥所”,清朝的皇子公主大多放在這個類似於託兒所的地方集中撫養。與以往歷朝歷代不同,清朝的后妃是不能夠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的。

    清朝將后妃分成幾個等級,除了皇后,只有嬪(一宮主位)與嬪位以上的妃位、貴妃與皇貴妃能夠撫養皇子。然而雖然能夠享天倫之樂,可清朝規定,無論什麼等級的后妃都不能養育自己所生的孩子,妃嬪的孩子都是生母一個人,養母另一個。

    在皇嗣誕育滿月之後,就要帶離生母身邊由皇家的專門機構集中起來照顧。除了特殊的日子,生母是很難與自己的孩子見面的。

    而清朝這麼做,主要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雖然當年漢武帝與北魏時代立子殺母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戚,但與清朝相比實在是過於簡單粗暴。

    將皇嗣帶離生母身邊集中撫養,一來有利於防止皇嗣被生母過度溺愛,可以專心學文練武;二來其母也能夠全心全意侍奉君主,使得皇家子嗣得以子孫綿延(好像沒什麼效果)

    自古以來就有所謂的母憑子貴之說,後宮更加如此,一旦兒子成為皇帝,那麼生母自然地位超然,而其母舅一族也會崛起形成成為龐大的外戚勢力。清朝不準后妃養育自己的孩子,使得母子之間感情淡薄,皇子登基以後,先記得自己是個皇帝,再記得自己是個兒子。

    整個清朝除了孝莊太后、慈禧太后之外幾乎沒有後宮垂簾,更談不上外戚干政,這與清朝的制度也有一定關係。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孝順,而其母孝聖憲太后,卻絲毫不得染指朝政半分——作為兒子,孝順理所當然,作為君王,覺不允許後宮干政。

  • 8 # 潘彩蛋

    生活中,孕婦生完孩子後,都會把寶寶帶在身邊,精心撫養。然而在古代,很多人卻是由乳孃帶大,他們跟奶媽的感情,甚至比跟親媽還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代媽媽生產後,非要把孩子給乳孃帶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請得起乳孃的,大多是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這些女性含著金鑰匙長大,自己都得由僕人伺候,生完孩子身體虛弱,更不會親自照顧愛哭愛鬧的小寶寶了。而且,在古代,女性餵奶還會被認為有辱斯文,為了身份和麵子,還是把娃給僕人照顧吧。

    再來,這些土豪家的女人們,平時在家就繡繡花,養養草,缺乏鍛鍊,容易導致體弱少乳。為了讓孩子喝到營養的乳汁,也不得不去請乳孃代哺。

    要是身在王侯將相家,尤其在有佳麗三千的後宮裡,產婦還得為自己的地位著想,必須趕緊恢復身材,早日爭寵。餵奶帶孩子這種苦活兒,累活兒,更不會自己動手了。

    當然了,就算嬪妃們不在乎這些,還是想自己撫養孩子,那也是不存在的。為了防止皇子以後重用母族親戚,導致皇權外洩,後宮不允許生母與皇子過分親密,也只能由乳孃帶著。

    一般來說,古代的乳孃,多是貧家婦女,雖然她們能“母”憑子貴,但卻要捨棄對自己孩子的撫養,也是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玉說寶釵像楊妃,寶釵為何會大怒?寶玉是在什麼心態下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