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勤修煉
-
2 # 立志莫言
這種現象是因為他的父母雙親都不在世了,過年也就沒有必要回家了,但是他們還是給自己家的親友們打電話的,先向長輩口頭拜年,向平輩,小輩問好,是表示友好,表示沒有忘記自己的家族。但是過清明就不一樣啦,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早在25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這個節日了,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緬懷先輩的美德,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得民心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民間流傳很廣,所以在外人員踴躍地回家掃墓,向我的邯鄲的四個叔叔,都是清明必回家看望鄉親和給自己的父母掃墓的,不過他們也文明祭墓了,上的是鮮花和貢品了,總之是對先輩的一種思念的情懷,是自己思想上的安心吧,回去後都能睡個好覺吧。
-
3 # 肖金講故事
看到這個標題就想回答,為什麼呢?
一是鄉愁;
二是思念家鄉去世的父母;
過年不回家是因為父母已經去世,或者老家的親人都在外地工作,家鄉成了概念;
或者經濟壓力,過年回家怕壓歲錢還有交通的各種擁擠;
從另一個層面講清明回家掃墓,一方面國家支援放假,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二是也趁此對自己放假,完成鄉愁的過程。我們先了解一下清明節的來歷,據說源於春秋時期,提起清明,就要先說說寒食節和介子推的傳說。
春秋時期,重耳(晉文公)為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國外,路上飢餓難耐,又找不到吃的,隨臣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給晉文公做了一碗肉湯,後來晉文公做了國君,封賞群臣,去唯獨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做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找到的時候,介子推已經死了,裝殮時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到了唐朝的時候,寒食節也走到了“節”生巔峰,一個顯著標註就是,它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認可,並且有了專屬自己的“小長假”,後來收編了小弟-24節氣之一“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透過通俗的詩句描述了掃墓祭祖,人們會在清明節前後上墳掃墓,剷除雜草,放上貢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燒紙錢,獻上鮮花,告慰先人。
由於當代人生活節奏緊張,清明節在掃墓結束之後,也成了親戚們一起團聚的機會,特別是在南方的潮汕地區、客家人地區尤其重視清明節;目前成了春節之外的重要節日;相對於北方人,這個節日不如南方,特別中客家人,其實是保留漢文化最完整、最原始的群落;清明讓我們除了思念過世的親人;記得父親去世後,我看到別人寫自己父親的故事都自然而然想到自己的父親,於是也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想不到許多媒體,包括《意林》也轉載了;沒有想到讓《環球人物》選中,發表在2015年第11期上!原如下:
父親雖然殘疾了一隻手,可是很能幹,從打場、割麥子、除草、種地,甚至縫衣做飯,那一樣都難不了他,我百思不解父親一隻手如何學會這些的。
很久以前,看到別人寫自己父親的文章,就想寫寫自己的父親,可是父親太平凡了,平凡的沒有一件讓我難以忘懷的“業績”,看到別人寫父親的文章、很感人,也很煸情,於是幾次三番只得把寫父親的念頭放下。
提起父親,心中有無數的尷尬。兒時鉻記在心底的恥辱,無一不是與父親有關。因為父親是個一殘疾人——一隻手,那個時代,父親被劃為富農,這如同“壞分子”一樣的代名詞,讓我們一家一直在屈辱中生活。父親在別人眼中也變得沒有什麼尊嚴,父親的名字被“一杆錘”綽號所替代,這汙辱人格的綽號伴隨著我兒時的許多時光,為此沒有少和人打架,大多起因是別人叫父親的綽號引起的。加之八九個兄弟姐妹中我是老么,我記事起父親基本上很少再幹較重的活了,心目中哥哥們就如同父輩,與父親的感情遠沒有與哥哥姐姐們親密。中學畢業後便跨入軍營,寫給家中的信件都是直接寄給哥哥姐姐們。對父親的問候大多都是一筆帶過。
記得父親第一次出事是2004年,那年他已經84歲了,但身體很硬朗,時常不服輸地幹一些讓家人擔心的事,當時收割麥子,鄰家的堂哥在外打工,被堂嫂請去幫助搭麥垛,不想越搭越高,一時堂嫂又找不來梯子,無奈父親撐著10多米的竹杆往下滑,一不小心從麥垛上倒栽了下來,被麥茬扎得滿臉是血。畢竟歲月不繞人,所幸無大礙,父親只是打了幾瓶點滴便沒有什麼事了。
在軍營想起父親,還是在新兵連時的一次家信中,一次姐姐來信說,父親與她們提起我,禁不住老淚縱橫,這是我第一次遠離家鄉,壓抑許久的思鄉思親之情瞬間暴發,捧著信我躲在營區外痛哭了起來。讓我想不通的是,在家中父親時常說,你們走的越遠越好,我才不想你們呢?父親雖然殘疾了一隻手,可是很能幹,從打場、割麥子、除草、種地,甚至縫衣做飯,那一樣都難不了他,我百思不解父親一隻手如何學會這些的。
真正認識父親,還是父親去世後的當年,春節帶著妻兒去一位老叔家中,他與父親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曾被譽為“壞分子”,文革時常受到批鬥和打罵。他說,我父親從來都是樂觀的、雖然那時一隻手,成份又不好,但很能幹。有時表現出來的毅力,是許多人做不到的。
接著講起一件關於父親的往事。一次,生產隊分配工分,外號叫“半隻頭”的隊長對父親說,你只能分半個大人的,原因很簡單一隻手只能幹別人一半的活,氣憤的父親當然沒有什麼辦法,只是提出別人兩隻手能幹的,他就一定能幹。於是隊長就出了一道難題,指著一對大水桶對大夥說,如果“一杆錘”能把兩隻空桶從井中打滿水上來就算“全工”,當然打上來的水和別人搭上來的水差不多。就這樣父親一隻手從20多米的井下打起水來,打水時父親先用右腳踩住繩子頭,一隻手拉起繩子,一點點向上拉,拉起一節,就踩在腳下,就這樣反覆拉著,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在平常人兩隻手都艱難幹完的活,父親硬是用一隻手把兩桶水打的滿滿的。父親最終贏得了應得的工分,也付出了較大的代價,手上出現了一道道血紅的裂紋,回家後連筷子都拿不穩。
父親雖然身體很好,但畢竟歲月不饒人。有一年,從電話中得知他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腿腳都腫了,我便放下工作,帶著妻兒趕向千里之外的老家,父親的腳已經消腫,但走路卻不那麼靈便。在我們離開時父親拖著並不靈便的腿堅持送到村外一里多的刁河(河南南部的一條小河名)大堤上,途中我和妻子幾次勸他回去,他始終不肯。
其實父親犟強的性格10年前我已經領教過。那是1999年底,他得知我妻子為他生下一個8斤多重的小孫子,高興地從幾十裡外的鄉下,趕到縣城的醫院非要給小孫子送上10元錢不可。父親還準備了一大把角票的“鉻子”,我不得其解。當天我準備打的帶妻子鄉下的家中休養,他老人家非讓我用人力車把妻兒拉回去,他說這樣母子最平安,還說他已經換好了零錢,每過一個橋樑或河溝就扔掉一個角票的“鉻子”(豫南老家的習俗),這樣小孫子就不會有災生病。
當時,我已經叫來計程車,他堅持自己的老規矩,雖然我知道這是迷信的產物,為了讓父親高興,只能按他說的做了。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我用人力車拉起妻兒從老家的縣城向十幾裡外的家中趕去,至今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是怎麼走過那麼遠的路程,可妻子卻記憶猶新。閒聊時經常暈車的她自豪的說,那是她一生乘的最穩、最舒服、感到最安全的一次車。
如今,父親已經離開我整整N多年了,又一年清明時節,做為兒子無以報答,寫下這幾段文字表示對父親的哀思。
清明我們不僅僅祭祖,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盪鞦韆、拔河等,兒時的夥伴相聚等,想想就感覺對清明期待的不得了。這個清明節,我人一起在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裡!
-
4 # 鄉鑑
為什麼很多人過年不回家,而清明卻很踴躍地回家掃墓?
在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在農村,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兒孫需要打掃先輩們的墳墓。由於經歷常年的雨水、風化,墳上的土流失較多,需要重新堆些細土以保持形狀。然後再在墳上栽種幾株茅草,並鋤掉墳四周的雜草。在城市,平時清淨的殯儀館,在清明節前後的人流量就多起來了,很多人趁著節前人流較少而提前祭祀故人。
對於很多人不回家過年,而清明節卻踴躍回家掃墓,的卻是存在這樣的情況的,其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農村老家沒什麼親戚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種植不咋掙錢,很多人基本攜家進城打工,或者在城裡做生意,這樣的話,農村老家基本上沒有啥家人,春節過年也就在城裡過,因為過春節圖的就是一家人能團圓。而清明節就不一樣了,清明主要是到墳前祭祀先輩,掃一掃墳墓,堆堆土啥的,這就需要在外的朋友回家一次。
二,清明小長假客流壓力不如春運對於多數情況來說,因為春節是一年之中人口遷移最大的時間點,經常出現買不到回家的票、或者因為工作走不開的情況,這就給人留有春節不願回家的感覺。但是,清明節就不同了,畢竟人流量遷移不大,買到回家的車票後能說走就走。既能比較輕鬆地踏青過個小長假,還能回去祭祀先輩,弘揚傳統美德。
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這句話用來形容“春節過年與家人團圓少,等到身邊的親人去世了才體會到親情、家人的重要。”比較客觀。因為,當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工作忙、壓力大等原因,平時與家裡的父母長輩溝通交流少,基本都是物理距離、感情距離相隔較遠。所以,他們對活著的親人忽冷忽熱,但當失去了才珍惜。也就出現,春節不願回家團圓,而清明卻記得悼念祭祀。
-
5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現在,很多人都不回家過年了,使農村的年味遜色不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人在城市買了房子,每到冬天,樓裡燒了暖氣,就把父母親接來過冬,到春節時,正是比較冷的時候了,就都不回家過年了。
二是當天回當天走的多。因為假期時間較短,回家後待一兩天就要走,而收拾屋子就要花兩三天的時間。為了避免麻煩,有的離家裡近的,就當天打個來回了。早晨回家拜個年,中午在家吃個飯,到了晚上,就打道回府了。
三是離家太遠的,回來也住不了兩天時間,還要專門拾掇房子花費很多時間,住起來又特別的冷,所以,這些人就不回家了,用影片拜個年,就算是萬事大吉了。
四是農村人少了,年俗也被逐漸淡化,沒有什麼意思了,原來回來湊熱鬧的人群,現在也就不大回家過年了。
五是過年值班的人逐漸增多,工作需要,不能回家團聚,所以就不回家了。
清明掃墓,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人們敬祖先,祭亡人的日子。也是人們所看重的傳統節日。過去不放假的時候,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回家祭祖。現在有了三天假期,天氣也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一是有了時間,二是天氣溫和,三是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駕車回家,帶著妻兒老小,祭祖,探親,踏青於一體,所以此時回家的人就會很多。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第一,有些人的父母不在了,也可以說親長輩都走了。而自己的小家庭在外安家,老家的房子長期沒人住,過年也只有那麼幾天徦。回去洗,掃衛生都需要時間,家裡的床,被及用具都發莓了,短時間都沒法用。過年在哪都是過,沒必要回去。還有就是父母跟隨子女在外住家,一家老少在外地過一樣快樂幸福。誰還願意回家過年?
清明就不同,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遠遠超過年節。年嘛,換朝換代不知改了多少年號,而二十四節永遠都改不了。最重要清明是祭祀亡靈,死者為大,點點香燭,燒點紙錢以表懷念之情,農村的墳墓沒有規劃性,一年不去清理,也許來年被樹柴草長滿都找不到了。更重要的是先人傳下的唯心論,每個人都很在乎。為了後代發達,順風順水而祭託哀思。也把先人的墳位,輩分,名稱傳給子女。
總之,清明是個重要的節日,農民也就在這個節日前後播種。也是傳承文化,這種文化是優良的。沒理由不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