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兔子牙

    質子”,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特殊的外交手段,“質子”現象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和質子外交的出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這次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遷都事件遠遠沒有表面這麼簡單,它不單單是一次都城地理位置上的改變,更是從更深層次上改變了舊有的社會秩序和政治結構。

    隨著周王室勢力衰微,分封制逐漸瓦解,天下共主的權威一步步走向衰落。孔子口中“禮崩樂壞”的時代也即將來臨,在缺少周王室的約束後,天下諸侯都開始各自發展自身,同時,諸侯間的戰爭也逐漸開始。

    周王室在遷都後,由於自身實力的降低,不得不依靠鄭國、晉國等國的幫助。隨著鄭國的強勢,周王不得不把一部分權力分給虢國,以此來制衡鄭國。但這惹怒了鄭莊公,為了緩解雙方關係,周王室與鄭莊公互換人質,王子狐和鄭國公子忽互相到他國成為人質。這便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質子外交的先例。縱觀春秋戰國史,可以發現質子外交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禮崩樂壞,各國之間的不信任感逐漸加強,需要用質子這種特殊方式來維護各自間的關係。

    二:在爭霸戰爭中,弱國為了取得強國的保護或者強國為了取得弱國的支援而互換質子。

    三:為了加強兩國間文化的交流和貿易而互換質子。

    秦昭襄王——奠定秦國統一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不僅任用範睢確定了遠交近攻的方略。同時,他還消滅了義渠,鞏固了巴蜀。在他手下的白起等名將也透過伊闕之戰、水淹郢都、長平之戰等戰役消滅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為秦始皇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可是,這樣一位君主,卻有著很長時間成為質子的經歷。

    秦惠文王時期,秦惠文王的兒子嬴稷即後來的秦昭襄王和他的母親羋八子被單方面送往燕國成為人質。從當時單方面派遣質子而且還有母親羋八子來看,秦惠文王對於燕國的邦交盟約十分重視。

    在秦武王嬴蕩巨鼎而亡後,秦國關於繼承人的問題產生了爭端,在趙武靈王的影響和魏冉的幫助,秦昭襄王才得以上位,成為秦國新的國君。

    楚頃襄王——兩度為質的君王

    熊橫即後來的楚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他最早去往秦國做人質是因為當時齊、韓、魏一同攻打楚國,楚國為了向秦國求救便派了他去往秦國當人質,而秦國也如約派兵,解了楚國的燃眉之急。後來,熊橫在秦國與秦國大夫發生爭執,失手打死了秦國大夫後便逃回了楚國。

    後來,秦國攻打楚國,楚懷王為了向齊國求救,又想到了這位兒子。於是,他派遣熊橫前往齊國成為人質。而在後來,楚懷王被秦國欺騙到咸陽,並把他囚禁在那裡,國內的大臣從齊國接回熊橫,擁立他成為楚頃襄王。

    燕國太子丹——最悲壯的質子

    燕丹是燕王喜的兒子,他在年少的時候曾在趙國當人質,與當時同為人質的嬴政交好。後來,他又被燕王派往秦國當人質,當時嬴政已經成為了秦王,他對自己這位兒時的玩伴並不友好。燕丹後來回到燕國後,面對秦國的威壓,一直在想辦法對付秦國。

    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也曾有過當質子的經歷。秦始皇出生在趙國,他出生後,他的父親秦異人即後來的秦莊襄王逃回秦國後,嬴政與母親趙姬依然在趙國當人質。後來秦昭襄王去世,年僅13歲的嬴政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即位。並帶領秦國一統中原。

    質子的處境和作用

    縱觀春秋戰國,作為質子去往它國的公子們,在別的國家成為人質的過程中,雖然人身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總體來說並沒有生命危險。而且就這些質子來看,很多時候,他們的繼承權也不會被剝奪。相反,由於在其它國家長期為質的經歷,反而會得到所在國的支援,更有可能成為繼承人。

    就質子在春秋戰國時候的影響和作用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作為弱國來說,派遣質子可以加強與強國的盟約,同時也能得到強國的保護。而作為強國而言,派遣質子去往它國除了能與之締結盟約外,有時還能左右它國的朝政,是控制弱國的一種外交手段。

    二:派遣質子在一定程度上與各國爭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各國間依靠這種外交手段組建聯盟和互信的關係,以此來對抗其它國家,因此,質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雙方交戰的可能性。

    三:質子雖然並不一定會成為後來的君主,但它國也願意在這些質子身上進行投資,以此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些質子們本身肩負的使命往往是自己的國家利益,而當到了它國後,他們也成為了它國利益的實現者,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派遣質子其實也是各國之間的利益角逐。

    四:派遣質子可以加強兩國間的交流,促進雙方文化的傳播和貿易的往來。因此,派遣質子有時也能對國家的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

    五:質子在它國為質時,往往能夠激發他們心中的報國熱情,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的成長。一大批在春秋戰國史上有名的國君都曾經當過質子,從這一點來看,成為質子反倒促進了他們的成長。

  • 2 # 回望一萬年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為了在外交中能夠:講信守義、和平處理爭端,設立了質子制度。

    質子與人質有一定的共性,但還是有區別的。人質,被控制後完全處於弱勢地位,把你想怎麼樣怎麼樣,一旦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麼人質就幾乎可以判“死刑”了。

    質子不一樣,先秦時,各國結盟後就要互相派王子“質押”,一些強國質子到了弱國後,弱國多數都禮待有加,生怕對方萬一回家說個不利於自己國家的事情,惹來不必要的爭端,一般只要雙方外交上不徹底翻臉,這些質子都可以回到母國。

    即使翻臉,一般也不會出現殺質子的情形。畢竟先秦時諸侯的行事基礎都是以“周禮”治天下,除非一方的作為人神共憤、舉世震驚,否則不會出現這種極端情況。畢竟殺一個人又不解決問題,還會惹來惡名。

    當然了,在別國,質子受一些委屈是很普遍的,如果你母國對人家不好,人家還不能虐你幾次嗎?

    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換人質外,亦有當弱國有求於強國時,就出現單方面送出質子的情況。

    此外,在周朝還有後期各朝時,中央政權亦有出於控制各方勢力的需要,會任命地方勢力首領的親人為京官,美名晉京入侍。而且表面上也是一種榮耀,但中央能以質子的安全影響地方勢力的決定。

    綜合上來說,質子的作用,相當於一個保證,又或者說一種堅決的效果或者結盟態度,是為了讓對方放心的。

    春秋戰國時有據可查的質子有:

    隱公三年,周鄭交質。

    文公十七年,晉鄭交質。

    哀公元年,越王勾踐使范蠡、種稽為質於吳。

    僖公十七年,晉太子圉為質於秦。

    宣公十二年,鄭子良為質於楚。

    宣公十四年,鄭子張為質於楚。

    宣公十五年,宋華元為質於楚。

    宣公十八年,齊公子強為質於晉。

    成公二年,魯公衡為質於楚。

    宋公子圍龜為質於楚。

    襄公元年,齊公子光為質於晉。

    成公十七年,鄭太子髡頑、侯攉為質於楚。

    定公三年,蔡太子元及蔡大夫之子為質於晉。

    定公四年,蔡昭公以其子幹及大夫之子為質於吳。

    昭公十三年,許許圍為質於楚。

    昭公二十年,宋華亥取宋元公太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為質。

    宋元公取華亥之子無蹙、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啟為質。

    昭公二十年.楚平王質伍奢,以召其二子。

    哀公八年,魯欲與吳互送質子。

    成公二年,晉欲以齊蕭同叔子為質。

    昭公二十六年,魯大夫公孫朝欲送質子與魯權臣季平子以求信任。

    公元前303年,楚景悝質於秦。

    公元前303年,楚太子橫質於秦。

    公元前300年,楚太子橫質於齊。楚懷王質於秦。

    公元前272年,楚左徒黃歌與楚太子完質於秦。

    約公元前300年,燕昭侯之弟襄安君質於齊。

    公元前239年,燕太子丹質於趙。

    約公元前238年,燕太子丹質於秦。

    公元前328年。秦公子繇質於魏。

    公元前307年,秦公子稷質子燕。

    公元前301年.秦涇陽君質於齊。

    公元前267年。秦悼太子質於魏。

    公元前250年,秦子異人質於趙。

    公元前243年.秦質子於趙。

    公元前270年.趙公子吾質於秦。

    公元前265年,趙長安君質於齊。

    公元前243年,趙太子春平君質於秦;趙平都侯質於秦。

    公元前206年,趙孝成王質於秦。

    公元前315年,韓太子蒼質於秦。

    公元前301年,韓太子蟣蝨質於楚。

    約公元前256年,韓投質於趙。

    公元前336年,魏太子鳴質於齊;魏公子高質於楚;魏龐蔥與太子質於趙。

    公元前333年,魏董慶質於齊公元前306年,魏太子越質於楚。

    公元前247年,魏太子增質於秦。

    約公元前342年,齊張醜質於燕。

    公元前301年,齊公子順子質於趙。

    另外.先秦時還有中原諸侯送質入胡的記載,《史記·匈奴列傳》載, 燕有賢將,為質於胡,胡甚信之 .但是當時這種與少數民族的交質之事較為少見。

    還有,詐謀的倔起,使交質活動成了麻痺對手的一個策略,所謂的信誓也就無從談起了。

    (異人之子 秦始皇 贏政)

    戰國時最著名的質子就是秦始皇的爹異人,異人質於趙後數年,呂不韋請求趙王同意送回了異人,初趙王不同意, 呂不韋便勸趙王說: 其一,秦欲攻趙,並不會受異人在趙為質之事的束縛,留下異人無濟於事;其二,秦王一旦老死,秦國新王立,趙國憑藉異人也不可能與秦國搞好關係,留下異人意義不大;其三,禮遇並送回異人,使他將來對趙國感恩戴德,回報趙國,這種結果對趙國最有利。

    後來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回秦了。贏政母子二人還是趙國的人質,但趙國不能殺他們,只可以以此要挾秦國。戰國時期大家都有共識:任何一國不準殺別華人質,這種行為極不仁義,秦國也會以此為名大舉進攻趙國,趙國可能危在旦夕,這樣不是對趙國不利嗎?何況此時秦莊襄王贏異人已經被當時還是太子的秦孝文王和太子妃的華陽夫人看中,立為儲君,嬴政和趙姬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和妻子,如果好好對待他們,可以讓秦趙和好,就不至於秦攻趙國,兩下比較,哪個好,就很容易看出來了,於是公元前251年,趙國送嬴政和趙姬兩個人回到秦國。

    (燕太子丹)

    還有燕太子丹也是一個著名質子,他從秦國逃亡的理由時亦說,“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其實這只是一個藉口,燕丹害怕被殺是真,想回燕國是真。但秦敢不敢殺、想不想殺是另一回事。哪怕秦再強,殺一個質子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很難被忽視的。

    畢竟,再大的事,殺質沒有毛線的作用,還會惹天下人厭惡與唾棄,所以又何閉為一些國家的事殺某一個人而惹天下人討厭呢?所以,先秦時質子很多,被殺的很少,就是這個道理,再生氣。國際影響得顧呀。

    總之,作為處理諸侯國之間關係的質子制度,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最初設立 的初衷:講信守義、和平處理爭端。這項制度變成了諸侯國用以較量的手段。而這種鉅變,是當時社會經濟 政治的分裂與重組、混戰與兼在諸侯國關係領域的必然反映,並不以當時諸侯們的意志為轉移。但無論質子制度怎樣變化,我們也不能否認它在春秋戰國時期曾存在並盛行過的事實,不能忽視它所曾起到過的特殊作用。

    甚至我們還應看到,在戰國以後的中國歷史上,質子制度也時隱時現,仍然被作為中原王朝處理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以及分裂時期各政權之間處理雙邊關係的特殊方式。因此,對質子制度進行一番探源考究以現其貌應不失為一有益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綠牛為什麼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