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憐

    因為其中一個會說話,拍馬屁拍的恰到好處,朱元璋聽著舒服,當然大大有賞了,另一個發小是二百五,在金鑾殿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面揭朱元璋的短,朱元璋當然會像捏小雞娃子一樣捏死他了。

  • 2 # 光頭楊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的時候家境貧困,只能靠為地主放牛來維持生計,當時和朱元璋一起的還有兩個光屁股一起長大的發小。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這兩個發小都來找朱元璋求官,但是卻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同,一個被殺頭,另一個被封了高官。

    第一個發小雖為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但是不會說話結果招來殺生之禍。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朱元璋在批閱奏章,忽然有人來報宮外有人自稱是皇帝的發小,吵著要見皇帝,朱元璋一聽有發小來見很高興,急忙讓他進來。這人進來金鑾殿之後,就朝朱元璋說到“重八,您現在發達了,往龍椅上一坐,人五人六的還真像那麼會事。”朱元璋在家裡排行老四,在整個朱氏家族中排行老八,而且他這輩是“重”字輩,所以他的父親就給他取名為朱重八了。天下的王被人直呼小名,朱元璋十分氣憤,但是礙於幼時一起患難過的情面,還是招呼他進了宮。

    剛坐下一會,發小就說起了小時候的事情,對朱元璋說到:“重八,您還記得嗎,我們兄弟三人小時候給地主放牛,我們在地裡煮地主家的土豆吃,您因為幾天沒有吃飯實在餓的不行,就大口大口吃還沒有煮熟的土豆,結果被噎住了,我當時又是給您捶背,又是給您喂水才救了您一命,現在該是您報恩的時候了。朱元璋本是一腔怒火,進他這麼一說無疑是火上澆油,自己皇帝顏面何存,就叫來衛兵把此人拖出去給咔嚓掉了。

    第二個發小吹捧朱元璋,結果官運亨通。

    第一位發小被殺之後不久,朱元璋幼時另一位發小也找上門來,朱元璋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本來不想再見家鄉來的人,但是還上礙於發小的面子就讓他進了大殿來到自己面前。這位發小和上一位截然不同,他來到大殿就對朱元璋說到:“我從小的時候就覺的哥哥不是凡人,上比堯舜禹,下比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您面前都不算什麼。”這一頓阿諛奉承把朱元璋給捧上天了。當說起朱元璋吃土豆的時候,這位發小是這樣說的:“我皇萬歲,想當年微臣陪皇帝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說法不同,結果也就大相徑庭了。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認為此人不光是自己過命的發小,而且頭腦聰明會說話,就封他為御林軍總管。

    從以上故事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說話的方式、場合都非常重要,我們學習歷史就要從歷史中學到為人處事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古為今用。

  • 3 # 賣茶茶de小仙女

    首先,朱元璋他是一個皇帝,皇帝的威嚴不可冒犯,從一個放牛娃到今天的地位,身份地位都改變了,並不希望自己的臣民知道自己的過往。然後被砍頭的發小就這麼直接的說出來了,他想靠著從前的恩情讓朱元璋給他封賞,但沒有想到朱元璋不是以前的那個他所熟悉的放牛娃了,天子怎麼可能會容忍一個隨時會揭他老底的人在世上呢?

    另一個則聰明很多,以從小覺得哥哥(朱元璋)不是凡人,進而將朱元璋比作堯舜禹、唐宗宋祖這樣的明君,肯定了朱元璋的皇帝地位。繼而細數朱元璋曾經的英雄事蹟,絲毫不提朱元璋是放牛娃的時候。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恭維,更何況是朱元璋這樣的皇帝。

  • 4 # 煮酒戲說歷史

    兩個發小,同樣來求官,一個被砍頭,一個做了高官,不得不說,放任古今,說話均是一門非常嚴謹的技巧。

    總的來說,這是朱元璋的面子作祟,也是考驗兩個求職者的說話技巧。

    第一個求職者,進入金鑾殿,就直呼朱元璋小時候的名字,朱重八,還把他小時候放牛,偷牛,殺牛的醜事全部一股腦的說出來,想想看,這是金鑾殿,在眾位大臣面前,揭當今皇上,九五之尊的朱元璋的短,這換誰也無法容忍,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了,以前是小老百姓,現在不同了,是一國之主,豈能拿以前的醜事當眾所,第一個求職者的說話技巧很差,怪不得最後被朱元璋給砍了頭,也怪不得朱元璋。

    而第二位求職者就非常的聰明,懂得說話技巧,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朱元璋早不是兒時的朱重八,人家現在是一國之君了,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要維護他的權威,因為,第二位求職者一上金鑾殿,就大肆的吹捧朱元璋,說他小時候如何如何的聰明,如何如何的英明,這馬屁拍的朱元璋非常的受用,頻繁點頭,對這個發小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連忙封了一個官職給這個發小。

    這其實就是考驗說話之道,跟現代人一模一樣,會說話的人,在職場中都比較吃香,木訥不會說話的人往往受人排擠而不得志,如今的人,很多人都會在上司面前故意溜鬚拍馬,講好話,道功勞,其實,這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所以說,做人還是要明時事,懂說話,圓潤一些是好的。

  • 5 # 溫長卿

    就記載來看,沒有這種事情。

    朱元璋可考的童年舊友,只有汪文、劉英、趙璧三人。其餘顧時之類,雖然說是“同裡”,其實只是同為濠州鍾離縣人,並無幼年相識的記載。

    朱元璋1366年收取濠州後,到家鄉謁父母陵墓,見到古人汪文、劉英二人。賜給他們財物,讓他們帶領20家鄉親,為自己的父母守陵。

    劉英和朱元璋家可能有很密切的關係。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五四),生前向地主劉德租地耕種。朱世珍夫婦和長子朱重四死後,朱元璋等子女央求劉德給他們一塊地安葬親人,劉德不許。幸而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地,讓他們用破衣服裹住遺體下葬了。明太祖建國後,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據《鳳陽新書》記載,劉英就是劉繼祖的兒子。

    汪文“富而好禮,幼與上相善”(《太祖實錄》卷182),也是朱元璋的小夥伴。按朱元璋《皇陵碑》的說法,朱元璋父母死後,鄰居汪氏大媽幫他出主意,讓他去父母曾許其捨身的皇覺寺出家,讓自己的兒子去送他。《鳳陽新書》說,這個汪大媽的兒子就是汪文,汪文原名曹秀,這個新名字是朱元璋為了紀念其母而讓他改的。當然,《鳳陽新書》是晚明時期的文獻,這裡只能做一個參考。

    洪武七年,朱元璋設定了皇陵祠祭署,以汪文為長官署令,劉英為署丞,子孫世代任職。用實錄裡的話講,這叫“俾不去其鄉,而身享安榮之貴”,在家就能當官。祠祭署長官後來改稱奉祀,是從七品官。這個官職並不大,但足以讓汪氏和劉氏在當地享有特權。

    汪文和劉英對朱元璋統一天下並沒有什麼幫助,貿然授他們高官,對新政權的組織原則只有破壞作用,對他們自己恐怕也並非好事。朱元璋並沒有做那樣的事情。題目裡的說法,只是現代人的臆想罷了。

    此外還有一個趙璧,朱元璋小時候經常去他家裡玩。後來朱元璋先後任命他為鳳陽中衛、皇陵衛的指揮僉事。指揮僉事雖然是正四品,但如果不具體任命他管理軍衛某一方面事務的話,也是一個閒職。

  • 6 # 想到做到得到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典型的“布衣皇帝”,朱元璋的前半生可謂是非常坎坷的,但是最終登上皇帝寶座,歷史還是眷顧這樣的一個人:參加農民起義,因作戰英勇,腦子靈活,戰場上身先士卒,又很懂得做人,每次得到恩賞,都把恩賜的東西分給大家,他說功勞都是大家的,所以他在軍中跟能服人,因此不是說每一個成功都是幸運的,必然有其成功的品質。

    說是這一天,朱元璋的一個發小,千里迢迢離開家鄉來到京城見兒時的玩伴,也就是今天的皇帝朱元璋,本來朱元璋得知發小千裡迢迢來求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的,但是在飯桌上,這位發小總是提起朱元璋以前的不勘事,要知道,這位坐著的人不是以前的朱重八了,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然而這位沒有分寸的發小,首先當著宮女太監的面直呼皇帝的小名,又說小時候朱元璋因為太餓吃土豆差點噎死,還是他救了他,本來作為一個出身較低的農民心中就有不平衡了,你還這麼說話,揭我的短,找死!於是,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朱元璋叫人拖出去砍了。

    後來,另外一位兒時的小夥伴也來到京城見他,這個小夥伴就情商高了,知道怎麼說話,不管小時候怎麼樣,現在畢竟是皇帝,所以他明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到了京城之後,朱元璋同樣是熱情的招待這位兒時的玩伴,這個小夥伴一個勁的說好話,說得朱元璋哈哈大笑,即便小時候多麼苦,我們知道回憶起來總有那些搞笑的快樂,再加之說一些朱元璋打天下時候的“正面好事”,那誰不喜歡好聽的話呢?於是這位小夥伴就被安排到了御林軍。

    要知道,華人是最要面子的!可以吃明虧、也可以吃暗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面子、不給我面子”的虧。從這我們可以想到,如果你能以你的“厚”,掩蓋上司的“薄”,就是說用你的厚臉皮維護上司的薄臉皮,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如果你不顧別人的面子,總有一天會吃苦頭。因此,老於世故的人從不輕易在公開場合說別人尤其是上司的壞話,寧可高帽子一頂頂的送,這樣既保住了別人的面子,別人也會如法炮製地給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盡興而散。

    在官場“為尊者諱”,“伴君如伴虎”這是官場的一條規矩。一個人,無論他原來的出身多麼低賤,做過多少見不得人的事,一旦當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靈光”,變得“神聖”起來。往昔見不得人的事要麼一筆勾銷,永不許再提;要麼重新改造,重新解釋,賦予新的含義。

  • 7 # 凌瀾若微

    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透過自己的謀略和膽識過五關斬六將歷盡艱辛當上了皇帝,非常不易。因此受人敬仰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待遇也是朱元璋理所當然的。

    這個我認為就是提到求人辦事時說話的藝術了。被求的這個人必定是位高權重,很有面子的一類人。朱元璋是個皇帝那就更是這樣了。求人家辦事的時候,說話不能揭人家的短處,說對方的壞話。平時沒事的時候當面說別人的短處都會受到冷眼,更何況是在求人的時候。

    朱元璋是一國之君,顏面大過天。一發小當著群臣的面說朱元璋小時候的醜事,比如偷東西被人打等,這些話把皇帝的臉都丟盡了,想必是人還沒說完就拉出去砍了。另一個發小就比較聰明瞭,說朱元璋小時候就很聰明能幹,長大後果然做了大事成了皇帝。這些恭維的話,任憑任何人聽了都會很受用。因此被朱元璋封了高官也在意料之中。

  • 8 # 黃閏帝

    歷史上沒有記載有這個事件。我小時候讀書時確實看到到這個故事,是那時候很流行的小人書。

    說是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有兩個發小來投奔,想奔個前程。朱元璋當眾接見了兩個發小,兩人說話的用詞不一,結果卻是一個殺頭,一個封官。

    第一個說:還記得我們一起割草嗎?我們在蘆葦蕩偷了些蠶豆,在瓦罐裡煮,你搶豆子吃。把瓦罐打破,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了一把放到嘴裡,卻被草卡住了喉嚨……朱元璋聽了大怒,這種事怎麼能讓人知道,於是下令殺了。

    另一個人見勢不妙,腦子靈活。急忙換了種語氣說:想當年微臣跟隨陛下東征西討,一把刀割了多少草頭王。陛下衝峰在前,打破了罐州城,逃了湯元帥,活捉了豆將軍,遇到草霸王擋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一聽,龍心大悅,封他做了官。

    小人書的故事是教我們說話的方式方法,不同的語氣會有不同的結果。並不代表是歷史的真實事件!

  • 9 # 歷史鐵老師

    說到傳奇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都瞭解,他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布衣皇帝,他建立了明朝,併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是朱元璋出生於貧苦人家,自然避免不了有幾個從小一起耍大的玩伴。

    今天要回答的這個問題,還就和兒時的玩伴有關,如題目所說,朱元璋貴為天子,前來求職的兩個兒時夥伴,為什麼待遇截然不同,一個被封高官,一個卻被砍頭了。

    原來,一個兒時的夥伴,一來到朱元璋的金鑾殿就直呼朱元璋小名“重八”,朱元璋此時貴為天子對他的這一稱呼極為反感,再加上這人又說起小時候朱元璋因為飢餓吃了沒有煮熟的土豆差點喪命之類的話,徹底惹惱了朱元璋,於是結果可想而知了。

    可見,說話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職位,不同的場合,就要注意說話的方式,避免給別人難堪,也給自己留條後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典主帥聲稱不會帶伊布去世界盃,這樣做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