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紫福

    誰說的諸葛亮怕劉封?看不出來,劉封當時已犯死罪,死與不死命運都不在自己手裡!劉備第一看關羽,就得殺他!第二就是看劉禪更要殺!劉封有勇!但無非是中規中矩的戰將而已!作用能抵黃忠魏延趙雲馬超麼?坐看關羽不救,在劉備心裡這就該死了,且不救的原因還是聽了孟達的幾句讒言而已!幾句讒言就可以不救關羽,那明顯是心裡對關羽有芥蒂!若劉備死,那此人不得跟魏延似得天老大他老二了?即使將來諸葛亮能治他,也得耗心費力!既然已經漏出反相何不及早除之!諸葛亮勸劉備,只是盡了自己該盡的職責而已,何來怕劉封一說!

    至於說馬謖,也只是諸葛亮為培養接班人而培養的後輩!可惜的是馬謖聰明有餘而沉穩不足,畢竟在諸葛亮身邊成長,見過的確實是高階的東西,但不考慮自身的能力,理論雖好,但教條僵化,導致了自己的失敗而連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但馬謖之敗對於整個北伐的勝負影響不大!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目的即是要劉備統一!而戰略手段也是橫跨荊益!但劉備夷陵之敗之後身死,蜀漢元氣大傷,這戰略目的實現的可能基本已經為零!雖然滅魏已成畫餅,但戰略還在,劉備之所以稱帝,唯一的理由就是因曹丕篡漢,而劉備為了接續大統!如果諸葛亮不北伐,那就證明蜀漢政權跟曹孫一樣,屬於地方軍閥,而非正統漢室!等於承認了曹魏政權的合法性!這是其一,,其二,劉備稱帝,對於曹魏來說效果一樣,不但不能予以承認,更要討之伐之,才能彰顯自己代漢的合法性!就是說,諸葛亮不伐魏,曹魏也會去伐蜀!以諸葛亮這樣的大戰略家當然明白拒敵於國門之外的道理!況且,以諸葛用兵之道,當時確實沒人敢說能出其右!其三,蜀漢內部未必沒有矛盾,當然,以諸葛亮的政治頭腦也未必擺不平這些,但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絕對不會允許自己夾在外患與內憂之間。其四,天下三分,益州罷弊!地理環境跟中原和江南比處於劣勢,同時發展必會被人拉大距離!一旦距離拉開之時,戰與不戰,主動權都不在自己手裡了,限於被動豈是大戰略家所處之境地?

    北伐!既能緩解內部壓力,更能給曹魏政權以外部壓力,而造成內部變化!從歷史的結果來看,正是行為諸葛亮北伐,而造成司馬懿的崛起,為以後的高平陵之變埋下種子,而造成了三國之中曹魏政權是第一個實質滅亡的政權!而蜀漢正是因為諸葛亮強勢的北伐,得以讓劉禪延續了29年的皇帝命運!

    所以從戰略的角度來說,諸葛亮在寫出師表之前就知道北伐未必能夠成功!但北伐不得不伐!打比不打要好!至於細化到戰役戰鬥,一陣成敗,哪裡能影響到大的戰略目的!所以說馬謖的失敗,最多可以算諸葛亮用人看人的眼觀失敗!影響不到北伐,何況諸葛亮的北伐何來失敗一說!

  • 2 # 尹禾

    諸葛亮並不是懼怕劉封威脅到自己,而是怕他威脅到劉禪,動搖蜀漢根基。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

    其實劉封也算是個悲情人物,被劉備當做備胎收為義子,後來劉禪出生,又要防備他威脅到劉禪的地位。

    其實劉封一直以來表現都非常不錯,勇武有力。 劉備入川益州,劉封率軍隨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流西上進攻益州,所過之地戰無不克。表現出了一定軍事能力,同時跟張苞、關興一樣儼然是蜀漢未來的明日之星。益州平定後,劉備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封再度表現突出,節制孟達,拿下上庸三郡,可以說為蜀漢開疆擴土了,所以再度立功,遷為副軍將軍。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兵敗被殺,而劉封孟達救援不力,加上劉封和孟達不和,逼反了孟達,導致上庸三郡被孟達、夏侯尚、徐晃奪了回去,而劉封在孟達勸降不成的情況,逃回了成都。

  • 3 # 行者142965277

    諸葛亮一生只能成為一位傑出的戰略家,而不是戰術家。治理天下而非爭戰天下。他考慮問題是通盤考慮的,劉封功高而勇武,外親而內疏,乃弱主之近敵也。長遠考慮留之是個禍害,論其罪而除之。馬謖是其培養的接班人,當時朝野已有嫌隙之憂,內有宦官之禍,外有派別之爭。大家都在看著呢!馬謖又犯嚴重錯誤,沒辦法!只能揮淚斬馬謖!

  • 4 # 大飛熊騎士

    這是兩件事,一是劉備淚斬劉封,二是諸葛亮淚斬馬謖。另外,諸葛亮不是怕劉封,而是氣憤劉封,再加上劉封不顧大局,識大體,那個時的劉封,幾乎是必死無疑。一個武將再英勇,不顧大局又有何用,這也是趙雲被人敬愛的原因。第二問題,馬謖的事筆者回答很多了,馬謖的失敗和軍法,和心氣都有關係,造成第一次北伐失敗,不算錯殺,倒是諸葛亮錯用了。但是說到底,也是影響了第一次北伐,和其他幾次沒有必然聯絡。

    所以,重點說說劉封,劉封能打仗錯不了,但是他犯了和孟達一樣的錯,甚至要嚴重得多。孟達打下房陵,部下卻殺了太守蒯祺,這個蒯祺是荊州大族,和諸葛亮還是親戚,也和蜀漢荊州集團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不能都怪孟達,畢竟是部下殺的,屬於對部下管理不善導致。所以,劉備才派劉封統領孟達軍。上庸投降後,劉封作為主帥,居然欺負孟達,還搶了他的“軍中樂隊”,這還怎麼管理部下?所以,劉封絕非帥才。但是,要命的是,劉封不救關羽也就算了,還丟了上庸。而且,上庸的丟失並非敵強我弱,而是內部管理出了問題,先是孟達被劉封逼著帶部曲降曹魏,後是申儀背叛把劉封趕出上庸。作為上庸主帥劉封,是絕對要負大部分責任的。

    (荊州雖然失去,但是從上庸北伐,也可以達到襄樊一路的戰略目的)

    蜀漢荊州之地已然失去,劉封本就有不救之罪,上庸再失去,蜀漢北伐的難度巨增。所以諸葛亮才生氣,因為《隆中對》戰略基本無望了。如果上庸之地不失,蜀漢還可以從此地進攻宛葉之地,然後威脅中原地區,這相當於《隆中對》的修改版。退一步說,即使是作為防守,也可以作為漢中的西邊屏障,如此魏延日後提出的“子午谷奇襲”,勝算大大增加。理由很簡單,諸葛亮不用此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上庸曹魏軍趁漢中空虛來攻,一旦失去漢中,得了長安有何用?如果打不下長安,諸葛亮後路被斷,不就成了第二個關羽?這就不難理解諸葛亮日後北伐的窘迫和此時的惱怒了。

    《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劉封一到成都,劉備就責罵他欺負孟達和不救關羽。為何?因為孟達給劉備去了封“辭職信”,後又給劉封一封“勸降信”,這兩封信暗藏著對劉封的殺機。給劉備的信,孟達的態度低到不能再低,說自己小人才叛去曹魏,早知道孟達是最早支援劉備的東州集團中的一員。但是,你背叛就背叛了,還寫什麼信呀,無非就是給劉備一個印象,劉封把他欺負成啥樣了。隨後,在曹魏陣營中的孟達,又寫信給劉封勸降,這次露骨了。信中不但替劉封分析軍事利害關係,還替劉封分析他在蜀漢中人事的關係,特別是“義子之疑”,早晚被清除的。當然劉封是拒絕的,只是這封信的內容即便劉備和諸葛亮沒有看過,也會有所耳聞的,此時就算之前沒有“義子之疑”也會生出很多日後的威脅,即使諸葛亮不勸,劉封一樣必死無疑。

    所以,劉封的死,不單只是因為諸葛亮的一句勸,更談不上諸葛亮會害怕劉封,但是對日後的擔心也是有的。而且諸葛亮有,作為劉禪的親爹,劉備就沒有嗎?如果有的話,劉備為什麼自己不決定斬劉封呢?因為劉備就在等諸葛亮發話,劉封這個“乾兒子”是自己認的,再不對也要認下去,否則就是打自己嘴巴了。所以,劉備不能主動殺,必須有人發話再殺,才不會寒了人心,而且殺劉封時,痛苦流淚。

  • 5 # 飄泊故鄉異鄉客

    謝邀。關於劉封,有些人是以現在人的視角和思維來看的,也包括了歷史達人。但這並不符合當時的歷史傳統。他們總糾結於劉封養子的身份,有些小編還錯寫成義子,這有些可笑。在現今的中國農村,只要養子隨父姓也是有權入宗堂上祖譜的,和親子無區別。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提到過,劉備飄泊半生,沒有子嗣,過繼了寇姓孩子起名劉封。從法理上劉封才是皇長子。而劉封本人並不像小說寫的那樣無能,他驍勇善戰,跟隨劉備之後南征北戰,是劉備集團早期僅次於關張趙的大將。以他特殊的身份和在軍中的威望,如果等到劉備死後,單憑諸葛亮還真不好處理。

  • 6 # 靈魂的感觸

    劉封之死確實與諸葛亮有關,但說諸葛亮怕劉封還是談不上的,不過諸葛亮對劉封有所忌憚卻是不假,那麼劉封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竟會讓諸葛亮都忌憚三分呢?諸葛亮促成劉封被殺以及後來“揮淚斬馬謖”,於蜀國而言利弊如何呢?

    劉封勇武,多有戰功

    劉封原為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姓人家外甥,劉備投奔劉表時,因膝下無子,就把寇封收為義子,便是後來的劉封,那一年,劉封不過十歲。據《三國志》記載: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力,氣力過人。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年少氣盛,話說當年劉備入蜀,劉封在這其中確實是立下了不少功勞,在劉備入蜀初期,我們知道當時劉備手下的名將關張趙可都是留守在荊州的,那麼武將靠何人呢?劉封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故益州平定後,劉備便加封劉封為副軍中郎將,這並非靠的是“親情”,確實是劉封靠自己實力所爭取的。

    公元218年,劉備於曹操會戰漢中,時劉備曾派劉封直接向曹操挑戰。氣得曹操大罵:

    “賣鞋小子,只會叫假兒子來擋你家太公的道嗎?等我叫我家的黃鬚兒(曹彰)來和你一戰。”

    劉備放心讓年輕的劉封直接挑戰曹操,足見劉封打仗是非常厲害的。

    劉備佔領漢中後,又派遣劉封協助孟達攻取上庸,劉封果不辱命,事後,劉封遷為副軍將軍,而當時劉封不過30歲左右。

    諸葛亮忌憚劉封的三大原因

    諸葛亮忌憚劉封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我們上述已經說了,劉封年少有為,戰功卓著。這本是個好事,諸葛亮也並非嫉賢妒能之人,為何劉封英勇善戰會成為諸葛亮顧忌的原因呢?關鍵在於這第二個原因,劉封自大,難以容人。正所謂年少輕狂,更何況戰功卓著,加上又是漢中王的義子,劉封目中無人也在情理之中,當年劉封孟達因不和,導致上庸最終失陷,其中和劉封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有著重大關係的。其三便是劉封是劉備義子的這個身份,十多年的朝夕相處,想必這個不用多說。

    試問像劉封這樣的人,除了劉備,又有誰還能鎮得住呢?以後新主登基,難免會生禍患啊!所以當年劉封失守上庸,回成都後被劉備問罪時,諸葛亮便進行了“補刀”,使得劉備最終痛下殺手,賜劉封自裁!《三國志》記載:

    “先主責封之侵凌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難御,勸先主除之”

    論劉封,馬謖之死

    首先明確的回答一點:殺馬謖絕不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其實諸葛亮所進行的北伐也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是進取中原,消滅曹魏,統一天下。因為那樣的北伐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是不可能成功的。諸葛亮北伐是為蜀漢長遠的發展做打算,其意只是拿下隴西之地,佔據隴西,後人才有東出的可能,這也是諸葛亮執著,六出祁山的原因。

    話說馬謖該殺嗎?失守重地,按軍規論處,本就是難逃一死。且馬謖失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途中,不殺馬謖,不足以彰顯諸葛亮賞罰分明,以後還怎麼領軍出征呢?所以無論從眼前還是長遠考慮,馬謖必死。

    再看劉封,諸葛亮所慮也確實存在,劉備死後,以劉封的性格確實是個尾大不掉的難題,殺劉封對蜀漢而言只損失一大將,留劉封,很可能引發以後的內亂,所以劉封當死。

  • 7 # 種地的秀才

    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自立劉禪為太子以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他的地位也變得尷尬起來,其實孟達給劉封的書信已經分析的十分到位了。諸葛亮借劉封戰敗除之,讓禍亂死於萌芽之中,所以劉封之死非戰之罪乃死於政治!

    諸葛亮北伐更想做的是培養自己的勢力,所以棄用有能力但不能控制的魏延,而馬謖作為他看中的軍事人才,透過街亭之戰樹立榜樣,去培養和蒐羅更多為己所用的人才,可惜馬謖敗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諸葛亮識人用人不夠恰當,戰術指揮部署上也很不夠,用兵無法,排程失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人給李煜“亡國之君”的稱呼,為何又說是一代明君的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