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黃蜂二師兄

    朱元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是歷史上由乞丐做上皇帝的少有的平民英雄。出生於1328/1398年,在位28年,70歲死去。他的成功之道可以用三個詞概括,夠幸運,做對事,時間快。有很多成功學說就是進對門,找對人,做對事。理論是對的,可是操作起來無從下手,因為只有朱得其精髓!

    1)夠幸運,後世有個世學家走訪過朱元璋起家的路線,各方面比較來看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不由樹起大拇指,這個人真幸運!就說洞庭大戰陳友諒最後決戰時刻就快追上朱並準備殺掉他時,一支亂箭正好飛來射中陳友諒,敵兵看大勢已去,只好鳥散。從朱手下戰將謀士看:劉基、朱升、李善長,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先、朱文正、鄧愈。個個都是留名後世的大腕。

    2)做對事,從做農民起義軍郭頭領的付統領時就知道郭的兩個兒子處處要至他於死地,於是外出邊躲避邊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打敗陳友諒之前,接受陳昇提議:廣集糧,緩稱王。先打激進的陳友諒。果然張世成只是乘陳朱打的火熱時試探的打一下,被早做準備的常遇春打的縮頭而去。

    3)時間短,朱元璋從做付統領到當皇上只用了十幾年時間,是歷史上白手起家當皇帝用時最短的,陳友諒如果慢慢跟他打,他未必能勝得了陳。可那個陳友諒就是喜歡賭一把大的主,而且還不找張士誠幫忙,而那個張士誠更沒腦子,屁大個地方就要稱王,搞得陳不太愛搭理他,熟不知,陳這找不到幫手的前後兩次決戰,把整個江山的權力都賭輸掉了!

  • 2 # 獨行山人

    朱元璋是一位從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經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最後登上皇位的傳奇人物,實現了草根逆襲。無疑,他成功了。

    在那個混亂紛爭、民不聊生的時代,活下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上天偏偏眷戀這個可憐的放牛娃,賦予他一副好身板兒。當年的瘟疫和饑荒在半個月的時間奪走他家好幾口人的性命,而他卻頑強的活下來了,而且一直活到七十一歲,那個時代真的是高壽了。好身體是他成功的第一要素。

    也許真是上天派他來光復華夏的中原大地,孩提時代放牛娃的他,一群孩子玩遊戲,他總是把一頂大草帽戴在頭上當皇帝,其他孩子有文有武侍立兩邊。別看是遊戲,那是理想的顯照。朱元璋打小就做著皇帝夢。

    由於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嘗了人世間所有的世態炎涼。由放牛娃到砍柴燒水的小和尚,再到雲遊四海的窮和尚,嚐到了人間百味,看到了社會百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這對心胸開闊的朱元璋來說,是任何人搶不走的無價之寶。也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獨擋一面的堅強性格。看到底層社會的疾苦,使他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那就是勤勞、務實。在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決戰時,朱元璋鎮定自若,指揮有方,一舉擊潰了兵力大於自己幾倍的陳友諒。在反元鬥爭過程中,與其他義軍始終保持低調,“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使自己成為其他義軍目標的風險大大降低。

    最終,在多路義軍中朱元璋脫穎而出,建立了屬於他的大明王朝。同時也收復了丟失四百多年的幽雲十六州。

  • 3 # 史無止境
    首先,做一個善於謀取機會的智士。做一個善於謀取機會的智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近自己的成功目標!大家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是機會是不等人的,如果白白放過,就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機遇是人成功的一個有利因素,有的人善於駕馭機遇,有的人則放棄機遇。朱元璋做人極顯眼力,他善於抓住機會,把機會變成成功的有力跳板,因此可以說朱元璋是善謀機會的人。不難發現,朱元璋已經從眼光,氣度、謀略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做大人物的資格。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終於使他心想事成。其次,找能人來幫大忙。朱元璋在角逐天下的過程中,他胸中有一股不可遏制的霸氣,時時湧動在心頭。他知道自己現在還較軟弱,他知道只有招賢納士,才能成大事。總之,在朱元璋的用人方略中,“找能人來幫忙”為一大學問。朱元璋對人才的招攬,是動真格的,就是對俘虜中的人才,他也多加優待珍惜而用之。他堅持“神武不殺”的寬大處理政策,這都充分說明,朱元璋雖然布衣出身,仍然對人才的作用深有見地,並且還專門派人去各地尋訪人才,尤其是德高道深、富有戰略眼光、文武兼備的方家。朱元璋的“求賢”路就是這麼走的,古語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施道以人,終於得到眾才。古代就是這樣,人主若賢良,猶如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因為他的愛才,賢士們也近“朱”而赤,可以大顯身手地幹一場。朱元璋廣納賢才的做人之法,使他有比別人更多的人才。朱元璋廣招賢人的事,充分說明,人才是事業的根本,選拔和使用好人才關係到大業的成功與否。誰能真正擁有這麼多的高才,誰就是真正的能手。再就是,什麼都可以缺,但不能缺人才。對於選用什麼樣的人才,朱元璋是有標準的,這幾條標準就是:“察其言行以觀其德,考之經術以觀其業,試之書算騎射以觀其能,策以經史言行以觀其政事。”簡言之,“因才而用,用其所長”就是朱元璋的人才觀。他一路招攬人才,一時風雲聚會,實在是過人一籌。但既然選擇了人才,又要善於利用人才,使人盡其才,各有所用,用人要不計人短,單看人長。更需不拘一格,適用為可。因為人各有所長,所以用人要擇才任勢,使天資、策性、特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得其所,要憑自己的眼光為不同的人才找到合適的位置,並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能量。毫不誇張地說,朱元璋就是伯樂,是識才、用才的大師。朱元璋注重文武並用。他知道光有策略不行,光有悍夫也不行,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把事情做好。劉伯溫、李善長等這些千古智人為其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功不可沒;徐達、常遇春等忠勇之將更是衝鋒陷陣,死而後已,為其一統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勝就勝在其既能招攬人才,又能文武並用,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能。這是聰明的做人用人之道。最後,先得到民心,為天下第一要成大事者做人必須得民心。“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得民心則昌,失民心則衰,”這些都是成大事者對於得民心的認識。朱元璋重視民心,每到一處地方,便得一處民心,朱元璋的天下就是由此而來。朱元璋沒有忽視人民,而且懂得愛民才是最大的政治,他任用當地德高望重的人做官,對百姓來說就是一件大喜事。朱元璋認為,得人心而後得天下。得人心,才能創造“人和”的良好態勢,有利於平定天下。有這麼一段論民心的話值得後來者深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或釁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天下之所釁,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是非常深厚的以民為本的做人之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 4 # 滄桑語滄桑人

    朱元璋從乞丐到帝王,並非歷史的偶然,朱元璋必有過人之處。

    朱元璋從創業到登基,可謂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的成功之道可以從他創業時說起。

    志向遠大,救天下蒼生為己任。

    看過朱元璋電視劇都知道,小時候的朱重八在周圍小夥伴中就當上了皇帝,在心中立下當皇帝的志向。後來到郭子儀部下,雖然是義子,但他不與郭子儀手下爭權弄政,不而是另闢蹊徑,自己組建隊伍。參加義軍的很多人都是為了吃飽飯,為了大碗吃肉,大碗喝酒,而他朱元璋的志向確是擁有自己的軍隊,擁有自己的地盤,乃至一統華夏的志向。

    忠義為人為事

    封建社會,最講究的是忠義二字。離開郭子儀不帶走一兵一卒,當郭子儀有難時,更是為了恩情回來相助。對待部下,以兄弟相稱,剛開始的徐達、湯和都是一塊長起來的兄弟。兄弟對待,只要不出格做事,朱元璋是不會無情無義的。常遇春在剿匪是誤傷朱元璋,同樣沒有被朱元璋記恨,反而得到重用,在對待部下將領猶如對待親兄弟,這樣就凝聚了義軍力量!

    善於用人,愛惜人才

    明朝建國中,謀士是不可少的,劉伯溫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以機智多謀著稱,可以稱得上大明的第一謀士!在朱元璋起事出了不少妙計。還有李善長、朱升等等在在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會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不斷積累力量,避開強敵,開展自己的根據地!再說武將,徐達、常遇春等這些擅長打仗的將領,四處征戰,功克城池,開疆拓土!

    知進退,懂忍讓,能倔能伸才是大丈夫所為

    朱元璋佔領南京後,面臨著當時的朝廷、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朱元璋果斷向朝廷和好,轉過頭來專心對付陳友諒,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決雌雄。在戰略上不僅要懂得避開強敵,俗話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朱元璋就是利用這一點,成功避開元朝的圍剿,消滅江南割據勢力,逐步統一南方,擴大自己的勢力!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懂得忍讓,露其鋒芒,不會有好下場的。

    愛學習,懂得善於總結思考,學以致用

    朱元璋本來是沒有文化的,但他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不斷掌握知識文化,來提高自己的認識。他對書籍的興趣,正好印證了:讀書,會從中受益,讀書明理,才能在日常事物中明辨是非!讀書不用乃是讀書之大忌,學以致用才是讀書的終極目標,兵書《孫子兵法》他可以爛熟於心,並且作用嫻熟,並結合當時情況加以靈活作用。每次功克城池後,用完總結思考,無論是勝利還是失利都要總結經驗教訓。

    在今天看來,朱元璋的成功知道,我太多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白手起家,必須要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回答不足之處,請給予指正!

  • 5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大家好,今天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朱元璋的成功之道,而且當今社會都很難超越。

    其實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別看他殺起功臣來,眼睛不眨一下,但對自己的兒孫們,寵的那像花似的,但育兒教育絕對比當今更科學。朱元璋為了讓兒孫體驗種地的艱辛,他甚至在大內還搞了一片菜園子,每個兒孫必須來種地呀,得吃吃苦啊。

    有一天,朱元璋帶了幾個親兵,到南京城微服私訪,突然看到遠處有個十幾歲的小孩,耷拉著腦袋,後背一籮筐的柴火,望著一個燒餅小攤,口水流了一地。

    “這個孩子好,是個寶貝啊!”朱元璋像是打了大勝仗似的高興的跳了起來,“快,快,你們幾個把小孩帶回宮裡。”

    幾個親兵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小孩抓了起來,小孩那見過這仗式,癱坐在地,嚇得渾身發抖。這下把朱元璋可急壞了

    “你們幾個輕一點,我說是把小孩請回宮裡,請回去,千萬別給弄傷了,弄傷了!”

    一頭霧水的親兵把小孩帶回了大內宮殿,先給他弄點吃的,安頓一下。緊接著朱元璋釋出緊急命令,所有宮裡的皇子皇孫全部到大殿集合,召開特別會議,正午必須全部到齊。

    當天正午,那架勢皇子皇孫上百口人,齊刷刷的站了一大排,這可是明朝立國以來,朱元璋第一次將所有人同時召集在一起。

    “父皇這是要親征蒙古殘部”幾個皇子開始議論起來,“不知道,聽說是緊急會議,連丞相什麼都沒有參加,絕對是國家機密。”

    “都到齊了嗎?”朱元璋問道。

    “兒臣都到齊了。”

    “好,今天朕要給你們看一個人。”說完從角落裡出來一個滿臉黝黑的小孩,赤著雙腳,一手拿著雞腿死活不肯放。

    “你們看到了嗎?這個孩子歲數和你們差不多大,但他的生活和你們完全就是天翻地覆,每天都必須起早貪黑砍材,燒飯,每天都在吃苦。”朱元璋邊說邊指著一個個皇子皇孫,“再看看你們,一個個都是肥頭大耳,每天御膳房供著,錦衣玉食的穿著。你們要是還不好好讀書學習,對得起我的苦心栽培嗎?對得起我老人家嗎?”朱元璋一個個數落過來,一直到太陽下山。

    原來對於皇室家族的人來說,這樣窮苦人家出來的小孩,就是個寶貝,一個教育子孫的好典範。

    除了找反面模範,他甚至還搞出了一套今天大學生受的,就是軍訓拉練,他經常把皇子皇孫組建一個隊伍,說不許騎馬,你們步行到民間去訪貧問苦,吃二茬罪,受二遍苦,搞革命傳統教育,你們四處打聽打聽,我老人家當年創業有多麼的不容易。最遠的一次拉練是從南京一直走到他的老家,安徽的鳳陽,你想那是多遠的距離啊?皇子皇孫都得吃這一份苦。

    朱元璋不光是能打天下,育兒也有獨特之道。

  • 6 # 陳小皮

    1,朱元璋在實力積累過程中,非常講究原則,遵守主流思想,比如拜郭子興為義父,就一直甘於其下,於兄弟同甘共苦,這樣易於收攬人心,傳播威名。

    2,朱元璋對權力收放自如,知道什麼時候該放開權力,比如郭子興為了測試他,要收回他的兵權時,朱元璋毫不猶豫的獻出兵權。也知道什麼時候要主動出擊掌握權力,比如暗害小明王,推自己上位。

    3,懂得掌握人心,對手下兄弟張弛有度。比如對徐達湯和等,平時以兄弟相稱,一旦犯錯,或者冒犯自己,還是要處以刑罰。

    4,遇事不亂,對自己很有信心。面對陳友諒數倍於自己的六十萬大軍,依舊臨危不亂,並且堅信自己能取得勝利。

    5,在鞏固權力時,有鐵血手腕。當江山已定時,淮西勳貴不遵法紀,在多方勸導無果下,痛下殺手,如果不能有這樣的鐵血手腕,也不會有後來安定的大明江山。

  • 7 # 黃河邊的縴夫

    朱元璋布衣出身,常以“淮右布衣”自詡。在歷史上的功績是無法抹滅的。

    1、終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張士誠、陳友諒,當時在江南割據一方,朱元璋透過自己的手段,讓江南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富庶的江南也為以後的北伐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力和人力支援。

    2、第一次進行歷史上少有的北伐,收復了北宋一直以來都想但沒有實現的“燕雲十六州”,元帥徐達對長城進行了修復,護佑著內地平原,使人們再一次有機會繁衍生息,不受異族的侵擾。

    3、重典肅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分辨戲曲的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