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虎山大王
-
2 # 圕小李
您說的能更具體到某一事件嗎?趙匡胤是繼唐太宗後又一位比較開明大度的皇帝,在政務上比較器重趙普等一幫文臣。當然也有扔玉斧砸掉人家大門牙的事兒,整體上還算開明。我個人非常喜歡趙匡胤的為人,從未當皇帝之前千里送京娘,到後來杯酒釋兵權都顯示出過人的定力和超常的智慧。從對待後周舊臣來看此人非常了得,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歷朝歷代王朝更替也少有宋朝這樣的,確實難得。
-
3 # 魚小糖吖
趙匡胤這樣做只是怕給後世留下恣情縱意怒打諫官的壞名聲,影響了他一生清譽。
趙匡胤道歉的大臣叫張靄,事情是這樣的:趙匡胤做皇帝時間一長,便有些放縱。一天呢,趙匡胤帶著幾個嬪妃宮女在花園裡用彈弓打麻雀玩,這個叫張靄的大臣要求見皇上,說是有要事稟告,趙匡胤聽後便召見了他。張靄見到趙匡胤後就開始稟告了,他所謂的要事,在趙匡胤看來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趙匡胤有些不高興,說到道:“以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來煩我了。”張靄這人耿直又倔強,回道:“再小的事也是國事,總比打鳥重要。”這下可惹毛了趙匡胤,趙匡胤隨手抓了件東西就丟了過去,丟過去的是斧柄,剛好砸到張靄正面,頓時給砸掉倆門牙。張靄也不叫,彎腰撿起了自己的門牙,趙匡胤看著陣勢也有點愧疚,想緩解下尷尬,問道:“愛卿難道要留下證據告我嗎?”張靄回道:“臣怎敢告皇上呢?自會有史官來記載此事呢。”趙匡胤一聽,趕緊過去扶著張靄,並向他鄭重的道歉。
一句“但有史官在耳”便把趙匡胤嚇的給臣子道歉,可見趙匡胤非常注重自己的聲譽,自律克己,不留後世以罵名。在這樣個太祖的模範帶頭作用下,宋朝三百來年從未濫殺過大臣,為官在宋朝從不用有“伴君如伴虎”的擔心。
-
4 # 榮耀歷史
在哪個朝代當臣子是最安全的?毫無疑問!宋朝!
因為宋朝的老祖宗宋太祖留下了一道祖訓:刑不上大夫!
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宋史》
趙匡胤立了一塊石碑,上面留下了他的三條祖訓,第二條就是不殺士大夫,他還要求繼任之君都要遵守,那麼趙匡胤自己是如何以身作則的呢?
趙匡胤武官出身,脾氣比較暴躁,他瞧不起文人,但是卻不得不用文人,因為五代時期武官藩鎮割據導致朝政更迭的教訓太深刻了,所以:
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趙匡胤
在趙匡胤看來,用文官治理地方,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貪汙,這比武官造反要強得多了。
但是趙匡胤在面對趙普時,還是將他不屑於文人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吳越王錢俶給趙普送了十個海瓶,但是趙普還沒開啟,趙匡胤就到了,問裡面是什麼,並且命人開啟,裡面竟然全部是金子,趙普瑟瑟發抖,連忙說自己如果知道瓶子裡是黃金,肯定會退回去了,趙匡胤呵呵一笑:
但取之無慮,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趙匡胤
趙匡胤既諷刺了吳越王,更是譏諷了趙普以及讀書人。
做了皇帝的趙匡胤無時無刻不想放飛自我,但是總有人給他氣受,這一天在前朝受了氣,趙匡胤心情不佳,到了後宮之後就用彈弓打鳥玩。
這個時候有人稟報說張藹有事求見,張藹是個小官,趙匡胤甚至都不認識他,本想拒絕,但是一想,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不然這個小官也不敢來打擾自己,於是召見了他。
張藹同志見到趙匡胤之後,侃侃而談,趙匡胤卻是越聽越來氣,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厲聲打斷他:老子以為你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結果都是些張家長李家短的事情,我的時間就這麼閒嗎?
張藹也是個暴脾氣,懟道:我說的事情再小,也比你打鳥重要得多!
趙匡胤本來心情就不好,再被張藹這麼一懟,頓時火冒三丈,順手抄起手邊的東西向張藹的面門砸去,武夫的氣質側漏。
結果張藹被打掉了兩顆門牙,但是他卻不慌不忙地撿起門牙,趙匡胤餘怒未消,斥問道:你難道要保留證據來控告我?
張藹漏者門風地說道:我怎麼敢控告皇帝,不過史官會幫我說明的。
趙匡胤一聽,氣勢瞬間低了半截,史官記載之後就是要載入史冊,那麼他趙匡胤在歷史上的名聲肯定要受損了,況且自己一直強調要優待讀書人,自己現在這麼做不是給後代留下了不好的榜樣嗎?
於是趙匡胤趕緊起身,向張藹道歉,並且給予了一定賞賜,不過這件事情還是被記錄了,但是因為趙匡胤的道歉,並沒有造成不良影響,反而表現出趙匡胤的大度。
在感嘆趙匡胤大度的同時,也不得不為張藹慶幸,因為他遇到的是趙匡胤或者是宋朝,如果是其他皇帝,估計他早就人頭落地了。
-
5 # Moses顧
1、唐朝部分繼承魏晉的傳統,還有皇帝和貴族(世家大族)共治的上古遺風,所以皇帝與三公九卿坐而論道,君臣間有形式上的平等,皇帝也以能結親世家大族為榮,參見傳統劇目《打金枝》;
2、到了五代天下大亂,世家大族也被戰亂驅逐屠戮,勢力凋零。到宋太祖之時,儘管有“不殺大臣”的美譽,但其實文臣對於皇帝的人身依附關係增強,獨立人格在喪失,能和皇權博弈的不是大臣們的家族勢力,而是皇帝的自覺剋制和輿論鉗制(比如史書上對皇帝事蹟的記錄和評價)。同樣是宋太祖做的事情,為加強皇帝權威,把原來給宰相趙普坐的凳子給撤除了,從那之後近千年,地位再高的大臣也只能站著向皇帝彙報工作了;
3、到宋末蒙古入侵,天下大亂,有骨氣的大臣文人慷慨赴國難,世家大族煙消雲散。蒙元落後的統治,華人文素質蛻化,明朝對大臣施行殘酷的“廷杖”,就是學的蒙古人的野蠻方式。“科舉制”開始形成制度,在讓寒門士子獲得上升通道,擴大統治基礎的同時,也讓文臣們不得不以皇權為中心,形成對皇權的依賴附屬關係。所以科舉考試中才有皇帝監考的“殿試”,讀書的文臣出仕後自稱“天子門生”,民間有俗語“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4、到了清朝,專制皇權達到巔峰,臣工們奴顏卑膝,動不動就得下跪,三呼萬歲,讀書人的獨立人格在歷史規則的演變中已喪失殆盡,皇帝對大臣們是生殺予奪,一言九鼎,這時真是“伴君如伴虎”,大臣們都看皇帝臉色行事,邀功爭寵,爭名奪利,這就是專制皇權制度下的畸形人格和可悲的犧牲品。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與其說宋太祖趙匡胤這一屈身道歉是禮賢下士,倒不如說是危機公關。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宋太祖是給誰屈身道歉了。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或許大家並不熟悉,因為他的名氣遠不及趙普、範質那些人。他叫張靄,是宋太祖時期的一位御史。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宋太祖帶著小老婆們在御花園打鳥兒玩。就在宋太祖玩得正嗨的時候,張靄突然緊急求見。宋太祖一看,大臣有事、而且這麼急,總不能不見啊。得,讓他來吧。結果,張靄說的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這下把宋太祖氣得夠嗆:“我當你什麼十萬火急的軍情呢,就這些屁事兒也來煩我!”誰知張靄更強硬,直接懟了宋太祖一句:“我覺得這些事兒,哪件都比打鳥兒緊急!”宋太祖一聽,直接氣炸了:“跟我抬槓是吧?!”抄起手裡的柱斧(很可能就是“燭影斧聲”裡出現的那玩意兒,並不是真斧頭,只是一件禮器、玩物而已)就朝張靄砸去,直接砸掉了張靄兩顆門牙!張靄倒也沒說什麼,撿起兩顆門牙收了起來。宋太祖見張靄此舉更是火大:“咋地?收著牙,你還打算告我的惡狀啊?”張靄隨即回懟:“您是皇帝,我不能告您的惡狀,但是史官們會給您把這事兒全部記下來(您就等著遺臭萬年吧)!”聽完這話,宋太祖瞬間轉怒為喜,親自給張靄賠笑臉、屈身賠禮道歉,而且還賞賜了張靄不少金銀綢緞。
為什麼宋太祖前後有如此之大的戲劇性變化呢?實際上就是因為張靄的一句話——“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皇帝不是一般人,一舉一動都是要被史官詳細記錄的。大臣因為彙報工作打擾了皇帝打鳥兒的雅興而被砸掉了兩顆門牙,這要是寫進了史書,雖不說遺臭萬年那麼嚴重,至少肯定不是什麼好名聲!於是,一場危機公關開始了。宋太祖不愧是高情商人群,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指導”史官工作,也不是進一步處理張靄,而是主動向張靄道歉!作為一個皇帝,僅僅是砸掉大臣兩顆門牙而已,有道歉的必要嗎?就算殺了你全家又如何?!
還真不要小看宋太祖的這一道歉,妙處可大了!既平息了張靄的怒氣,皇帝親自賠禮道歉,反倒是讓張靄覺得過意不去了。其次,讓原本皇帝盛怒之下藐視、欺凌臣下的暴力行為變成了無心之失、失手而已,一做完皇帝就知錯了。更重要的是最後的這個道歉!高高在上的皇帝給一個臣下道歉,瞬間將壞事變成了好事,史官們該怎麼寫?皇帝禮賢下士、知錯能改,因為一點兒小過失便主動向臣下賠禮道歉,這分明就是古之賢君的風範!形勢瞬間扭轉、宋太祖成功洗白;不僅洗白了,還撈了個好名聲!說到底,宋太祖這個歉根本不是給張靄道的,是做給史官、給全天下人看的一場戲!是典型的危機公關。
當然,這一切和宋太祖的性格也是有相當大關係的。宋太祖這個人情商非常高,向來不嗜暴力、殺戮,他更愛用頭腦解決問題。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就是最典型的例證,擱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直接動刀子解決問題了。但是,宋太祖並沒有,他選擇了最溫和的解決方式。有了“杯酒釋兵權”的例子,宋太祖選擇給張靄道歉這樣的危機公關方式也就可以說得通了。“指導”史官工作無法堵住悠悠眾口,靠暴力更無法掩飾全部真相。宋太祖的這一手顯然是最佳方案,不用刻意去掩飾,將壞事變成好事,誰願意說誰說、誰願意記誰記,正好幫我傳美名!道個歉,比干什麼都省事、省力。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黃帝作為一國之主,天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無可匹敵的威望,因此,他的臣民們充滿敬畏之心,其中也不乏阿諛奉承之相,這樣導致臣子們喜歡報喜不報憂,淨說好聽的話。這樣就會使皇帝越來越聽不進去刺耳的話,但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只有那些不顧自己生命安危都要上奏的想法,才是對國家社稷有用的良策。皇上在萬人之上,不會輕易向誰低頭,但如果出現和誰道歉的情況,那是因為什麼重要的事情呢?趙匡胤就曾經向一個臣子道歉,而且這個臣子並不是什麼朝中的肱骨大臣,只是一無名之輩,能讓高高在上的皇上向他道歉,肯定是抓住了他什麼把柄。
趙匡胤都,只是一個武將出身,因為能力強,有膽有謀,深受當時的大周皇帝信任,委派他掌管著皇帝的禁軍,有兵權在握,就有了造反的資本與威望,總於,等我一次機會發動了兵變。這次兵變讓他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了坐的更安穩,也為了自己之前的作為發生在自己身上,他上位之後馬上就召集了所有的將領,演了一場釋兵權的好戲。這樣所有的權力都在自己手裡,他這才安心。
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趙匡胤的心思細膩,但其實因為他武將出身,他的性格是比較火爆的。愛生氣、易衝動是他的標籤,但好在他是明君,沒有因為自己的衝動就亂殺人。有一次,在上朝過後,他因為心情不好,就去御花園散步,還自顧自的玩著彈弓,這時身邊的太監來跟他說,張藹求見。張藹不是什麼朝中的重要大臣,只是在有急事時會有面見皇上的機會。所以趙匡胤以為有什麼急事,就召見了他。但他來了之後,一直在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宋太祖顯得有些不耐煩,但張藹完全沒看出來,還在一直不停說著,終於趙匡胤憋不住了,說,都是些雞零狗碎的小事,幹嘛非要向我彙報。其實這時太祖也些心情不佳的原因,反應過激了些。
但這時張藹的話,讓他更生氣了,他說,我說的這些事,總比您射鳥重要吧!趙匡胤本就武功好,一拳就把他打倒在地,還打掉了兩顆門牙,張藹這時也不緊不慢,撿起那兩顆門牙慢慢的爬起來,趙匡胤說,怎麼,你是要用這個作為證據告我嗎?張藹說,我不告陛下,讓史官評評理就行。意思是把這件事告訴史官,讓後世的人看看趙匡胤你是個什麼皇帝。
這話讓宋太祖下了一跳,馬上向這個臣子道歉,張藹也欣然接受了。從這個裡面我們可以知道,古代帝王真的很重視史書這件事,所以說有的史書是不能全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