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shi外星人
-
2 # 再見未來塔
我會說,死亡就是什麼都沒有了,是生命的基本形式,每個人都會有生老病死,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關鍵是過程,只有你人生的過程夠精彩,才會死而無憾,人雖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正常人死了,只不過是家族的故事,而貢獻卓越的人死了,將會是中國的歷史。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不會跟我的孩子講什麼迷信,什麼人死後可以轉世投胎,什麼升上天堂?只不過是迷信、一種精神安慰而已,我會告訴我的孩子,人死亡了就是死亡了,什麼都沒有了,現實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做好充分面對的準備,生命的流逝、死亡機會隨時就在我們身邊。
-
3 # Ahaschool第二課堂
凌晨三點,熟睡的姐弟被一陣濃煙嗆醒!
著火了!!!
火焰、濃煙和熱浪不斷膨脹,湧入房間,姐姐一骨碌爬起來,一邊大喊:“爸爸、爸爸、爸爸……”一邊用棉被還有自己的單薄之軀死死地護住嚇壞的弟弟。
5天后,12歲的姐姐因傷重不治,在醫院離世;而手術後的弟弟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姐姐呢?”
悲痛過度的父母,不知道怎麼跟一個5歲的孩子解釋:他姐姐已經去世了,他再也見不到最親愛的姐姐了,只能躲起來,偷偷抹眼淚……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可“死亡”這個話題,卻讓很多父母難以啟齒,
甚至刻意對孩子迴避?
寵物去世了,家長會告訴孩子:它睡著了;
爺爺奶奶去世了,家長會告訴孩子:爺爺奶奶去了一個很遙遠、但是很幸福的地方;
甚至還有的家長,會用神話傳說中的輪迴故事,為孩子解釋死亡……
馬東在《奇葩說》中說過:“面對生死這件事,是我們所有漢文化裡面的人,缺的一課。”
華東師大的一份調查結果也顯示:63%的家長“難以接受向孩子開展和死亡相關的活動”。
結果就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死亡,但卻又不懂死亡!
01上個月跟小寶一起在寵物市場買的金魚,不知怎麼,前一天還好好的,早晨起來,就見它翻著肚皮浮在水面上。
小寶用小手戳了戳,金魚不動。我連忙制止了他,說:“金魚寶寶還在睡覺呢!你不要把它弄醒了!”
在我潛意識中,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讓他過早接觸死亡。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了!
我打算偷偷再買一條一模一樣的金魚回來,來個“偷樑換柱”,演一出“金魚寶寶睡醒了”的大團圓戲碼……
可學過心理學的同事小婷知道後,連忙制止了我,她說:“掩飾和欺騙都不能解決問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生命教育!”
她給我看了國外一個很火的影片,跟小寶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已經開始學習如何面對死亡了:
小男孩捧著死去的寶貝金魚,為它送別。他親吻了金魚一口,然後把它放進馬桶裡沖走。
在金魚被沖走之前,小男孩還表現得滿鎮定;可金魚真的從視線裡消失了,小男孩又忍不住哭了起來!
因為媽媽告訴過他:死亡,就是自己的朋友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教育專家說:你給一個正在承受喪親之痛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是告訴真相、誠實相待和理解。
但是,人天生就有對未知的恐懼,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下了好大的決心,才問道:“媽媽,你和爸爸,也會死嗎?”
她認真的告訴孩子:“會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但死亡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會突然就死去!在死亡到來之前,我們還可以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雖然孩子表示理解,但很長一段時間,想到這件事,就會很傷心,有時還會哭出來!
因此,她有點懷疑,給孩子做生命教育,是不是有些殘忍?
但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想不開、輕生,對他們的父母來說,其實更為殘忍!
02很多影視劇、小說都在傳達一種美好的願望,人死後會去一個叫天堂的地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於是很多孩子,都把死亡當成解脫痛苦的唯一方式:
11歲的孩子,因當眾被老師批評,感覺羞辱,於是跳樓自殺;
13歲的孩子,因寒假作業沒做完,被要求補做,選擇跳樓自殺;
14歲少年,因被父母沒收手機,憤而自殺;
14歲的姐姐,因為偷玩手機被弟弟發現,竟殘忍將親弟弟殺害……
有調查資料顯示,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因,也是中國十五至三十四歲人群的第一死因。
中國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近30萬,還有約250萬人自殺未遂。這其中15-24歲的青少年佔比竟高達26.64%。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青少年沉迷網路直播、遊戲、小說,離開了網路就不知道該幹什麼,甚至沒有朋友,也沒有夢想。
大量事實證明:缺乏生命教育,除了感到人生百無聊賴、充滿絕望,孩子還容易被本能驅使,尋求感官刺激,做出一些低階趣味的事。
電影《流浪貓鮑勃》,就是一部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流浪漢詹姆斯,一直過著頹廢、無望的癮君子生活。對他來說,活著,不過就是混日子而已,所以他拒絕接受公益組織的幫助,混一天算一天。
直到有一天,詹姆斯的生活中出現了一隻貓。當他不得不開始照顧一個脆弱的小生命時,他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過得更有意義。
他開始一點點改變自己,戒毒、工作、與人交往,還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說:“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應該讓人明白生命是何等寶貴。”
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也說:“只教育頭腦,而不教育心靈,等於沒有教育。”
生命教育,才是每個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03當然,生命教育想要減少“副作用”,得選好方式!
還記得2017年大火的那部迪士尼電影《尋夢環遊記》嗎?我身邊的很多家長,就用這部電影,給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啟蒙。
電影用一種夢幻的方式,給孩子描述了一個美好的亡靈世界,幫孩子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
同時又用感人的劇情,為孩子們解釋了人一生要經歷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身體的死亡: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的,生命體徵消失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禮上的死亡: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意味著死亡者社會地位的徹底消失;
第三次是真正的死亡:當這個世上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你才是真的死了……
而想要世上更多的人記得你,你就要在活著的時候,創造價值、活得精彩、珍惜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
ahaschool也推出了精心製作的《少年的生命教育課》,用十二個最貼近生活的場景,來為孩子解釋死亡,闡明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不如意。
比如如何讓孩子直面親人的去世?課程用非常美麗的語言告訴孩子:
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的!我們總會遇到告別的時候,也難免會悲傷;但生命依然是美好的,就像一場漫長的搭車旅行,要經歷無數次上車、下車。
在同行的過程中,一定要珍惜眼前人!
讓孩子們真正懂得:死的意義,首先是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
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我拿到澳洲演講家力克•胡哲的人生劇本,我會不會想殺死自己1000次?
但天生沒有四肢,身體的殘疾讓力克•胡哲連自殺都做不到!
如果只能活著的話,苟活不如用力地活著!
他走進了校園、開始學習寫作和演講,鼓勵世界各地的人們勇於突破自我,他不但取得了大學的雙學士學位,還娶妻生子,把自己活成了人生贏家!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去豐富,不斷去經歷!成為力克•胡哲最有說服力的人生哲學!
很喜歡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哲學家塞內加也曾說:“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孩子只有看透了生死,才會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所有人。
生命教育,其實也是愛的教育!
04教育家約翰·杜威說:“教育不是生活的預備,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生命教育和愛的教育,可以與生活融為一體!
有一位開出租車媽媽,每天拉活很辛苦,但是自己的孩子卻天天泡網咖,不學習。
媽媽百般勸說無用,愁眉不展,於是在網上懸賞:誰能幫孩子治療網癮,就給誰錢!
後來有人給媽媽支招:錢你自己留著,讓孩子晚上和週六陪你出車。
給孩子吃好喝好、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愛的本能;讓孩子知道生活的真相,並還能熱愛生活,這才是愛的教育!
心理創傷治療專家海藍博士曾在《不完美才美》書中寫道:
決定孩子一生過得好不好,與數、理、化的成績高低,會不會琴、棋、書、畫的關係不大;
決定健康和幸福的是:孩子在成長中有沒有感受到愛,有沒有學會愛;能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是否具備抗挫折能力解決遇到的困難。
孩子,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我希望你能在面對生活的時候很勇敢,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易妥協;同時在面對危險和重大選擇時“怕死”!任何事情,都不如健康和平安重要!
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吧!做一個愛著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愛著的,幸福的人!
-
4 # 大磊dl
告訴孩子,死亡,就是永遠的分離,永遠的消失,
生到死是個過程,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逃脫,不同的是每個人的一生都不一樣,有人能夠把握當下珍惜生活每天都很精彩,有人就渾渾噩噩虛度一生。
人生就是一條回不了頭的路,只能向前走不能往後腿,這一路的見聞一路的經歷就是生到死的過程,所以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充實快樂的過每一天,這樣才不負生命。
-
5 # 小張妙招分享
我覺得不要告訴小孩這些,可以跟他說死了就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你看不見他,但是他每天都在天上看著自己的親人,保佑著我們。太早告訴寶寶們這些可能會影響到小孩的性格,
回覆列表
我會告訴孩子,就是聽不到聲音,看不到東西,身體沒有感覺,不能動,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喝水,不能想任何事情。